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做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轻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轻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呢?教师必须爱自己所教的
学科,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即以兴趣做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在教《儿童的面部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我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地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属于哪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我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浓厚,很快投入作画,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愿望。
二、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有不可估量
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
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三、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于是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做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参与,并以此为切入口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