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九 传状 第3课 方山子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九 传状 第3课 方山子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九传状第3课方山子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第3课 *方山子传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小龙吟》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声甘州》3.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喜迁莺》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院寓居作》5.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夜归临皋》一、字词积累1.通假字①前十有.九年 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②犹见.于眉间 通“现〞,显现 ③往往阳.狂垢污 同“佯〞,假装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通“倘〞,或许,可能 2.一词多义(1)慕⎩⎪⎨⎪⎧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动词,仰慕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动词,思慕③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动词,羡慕(2)闻⎩⎪⎨⎪⎧①不与世相闻.动词,交往②今已显闻.名词,名声,名望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动词,听说④愿以闻.于官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见⑤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动词,听到,听见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动词,闻名,知名⑦久而不闻.其香 动词,嗅到(3)等⎩⎪⎨⎪⎧①与公侯等.动词,等同,相类似②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名词,次序,等级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形容词,相同,同样,一样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助词,类,辈。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4)因⎩⎪⎪⎨⎪⎪⎧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副词,趁机②于今无会因.名词,时机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动词,经,由,通过④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动词,依,随着⑤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因袭,沿袭⑥因.利乘便 介词,趁着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连词,因而 (5)然⎩⎪⎨⎪⎧①然.终不遇 连词,可是,但是②方山子亦矍然.助词,……的样子③吴广以为然.形容词,表肯定,对的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指示代词,如 此,这样,那样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连词,表转折,但是,可 是,然而(6)焉⎩⎪⎨⎪⎧①过岐亭,适见焉.代词,他②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相当于“乃〞“那么〞“就〞③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两个都是兼词,于 此,在这里,在那里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岁.得帛千匹 每年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闾里之侠皆宗.之 以……为宗,尊崇 (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使……跟从(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亦足以富乐..使……富足享乐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余既耸然异.之以……为奇4.古今异义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教案标题:方山子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方山子的传教事迹和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 探讨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方山子的生平和传教事迹;2. 方山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 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方山子的传教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方山子的生平和传教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传教地点和传教成果等。

讨论与分析:3. 学生分组讨论方山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思考他的传教活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4.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探讨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实践活动: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撰写小组报告。

6. 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并进行互动讨论。

拓展与评价:7. 引导学生思考方山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联系和启示。

8. 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反思文章,总结他们对方山子传教案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1. 方山子的传记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2. 小组研究报告模板;3. 反思文章写作指导。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达;2. 学生的互动讨论参与度;3. 学生的反思文章。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方山子的教育思想和其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与方山子相关的历史遗迹或纪念馆。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和资源;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3. 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

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1)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

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传记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

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8、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四、导练【跟踪试题】1.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具体分工:第一大组(重点负责第一段并兼顾全文)第二大组(重点负责第二段并兼顾全文)第三大组(重点负责第三段并兼顾全文)第四大组(重点负责第四、五段并兼顾全文)各组同学准备内容:一、基础知识2、各同学挑出自己负责段落的:①重要、难的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他对理解句意很关键的词)②重要、难虚词(18个重要虚词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难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难句子)。

组长整理好准备在堂上讲解。

(可写在纸上投影出来或做成课件)3、组长收集整理其它组同学提出的自己负责段落中的疑难问题,并选代表在堂上解答这些问题。

二、本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1、每个同学针对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至少设计一个问题。

每组最终选定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2、完成课后p29“思考.探究”题。

三、扩展加深1、复习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查找“隐士”(陶渊明、许由、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的相关资料。

3、查找“苏东坡”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一、问题设计1、根据你搜集到的隐士资料,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以“说东坡”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可以是对他个人(如经历、性格、思想、爱好、品质)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他的某首(篇)诗、词、文、赋的写景、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二、补充资料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文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3)了解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阅读兴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品质的赞美,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2)学会关爱他人,尊老爱幼,弘扬传统美德;(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3. 了解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词汇、句式的理解;2. 寓言手法在传记文学中的运用;3. 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背景及作者苏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分析寓言手法在传记文学中的运用。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方山子的赞美,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6.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品质、有道德的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方山子品质的认同和自己的道德修养。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方山子传》全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苏辙及其作品的介绍,古代传记文学的相关文章。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方山子的生平背景进行了解和探究。

3.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方山子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坚定信仰、忠诚友谊的崇敬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面对困境时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的欣赏之情。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方山子传》全文。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1. 对方山子生平背景的探究和理解。

2. 对文中对方山子形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方山子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方山子的兴趣。

2. 简介方山子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方山子产生探究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让学生讨论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文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5 课堂练习1.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或写段练习。

2. 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把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 理解方山子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古代传记文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对方山子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方山子传》,理解文意。

2.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如何评价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4. 案例分析4.1 教师选取方山子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

4.2 引导学生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坚韧等。

5. 欣赏与借鉴5.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方山子传》的语言、表达技巧。

5.2 学生借鉴方山子的精神,谈谈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6.2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方山子传》,写一篇读后感。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方山子传苏轼教学目标:1、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2、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推断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意思是“那风本没有雄和雌的差异,可人却有得志和不得志的区别。

”那么,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方山子有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深深地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份答卷。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字音:少sh ào 时著zhu ó帽见xi àn 于眉间阳y áng 狂傥t ǎng见之句读:(1)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方山子/怒马独出语气:(以第二段为例)(1)写和方山子意外相遇,所以总的语气应是惊喜。

(2)饱含惊喜的具体词句“呜呼!”——表惊讶;“何为而在此?”——读出不解之意,探询语气;“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读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意,感到奇怪;“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读出不可思议,奇怪的语气。

2、整体感知掩卷而思,说说读出了那些内容。

3、齐读巩固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1、疏通文意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2、互学互助,解决疑难要求:同座位讨论,解决部分疑难3、质疑讨论要求:(1)声音洪亮清晰,说清问题出处;(2)有意识地运用推断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字音推断法:犹见.于眉间同“现”,显现阳.狂垢污同“佯”,假装傥.见之同“倘”,或许,可能语境推断法:光、黄间.隐人“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稍壮.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驰骋..当世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能够理解方山子的形象特征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意,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方山子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直、坚韧的品格。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方山子传》文意的理解和文本分析。

方山子形象的特征和所代表的价值观。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出方山子的形象和故事。

激发学生对《方山子传》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方山子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3 文本分析: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征,探讨其性格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文中的修辞手法。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背诵《方山子传》。

4.2 选择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3 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方山子形象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学生对《方山子传》的背诵情况。

5.2 评价学生在文本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5.3 评价学生的作业,包括短文的质量和对方山子形象的理解深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6.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方山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6.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方山子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7.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理解:方山子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自主学习1、自读下列材料(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__,号____,四川眉山人,__时期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2、朗读全文3、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全文4、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折节不与世相闻方耸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矍然环堵萧然过岐亭,适见焉第三段:几日耳而岂山中之人哉怒马鹊起于前第四段:勋阀此岂无得而然哉第五段:阳狂垢污傥二、合作探究1、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三、总结提升(一)赏析传记写法:[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了解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理解作者对方山子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的忠诚、正直、坚韧的品质,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坚守信仰。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课文。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方山子传》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如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介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方山子的画像,简要介绍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对方山子的评价。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解读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高中语文 第8课方山子传学案

高中语文 第8课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 导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异⎩⎪⎪⎪⎨⎪⎪⎪⎧⎭⎪⎪⎪⎬⎪⎪⎪⎫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遁于光、黄间生活态度⎩⎪⎨⎪⎧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待人接物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家庭情况:世有勋阀,园宅壮丽,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情感倾向: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

2.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作者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世故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关键词汇的意思。

(2)了解《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的深厚情感,体会友谊的价值。

(2)学习方山子坚韧不拔、忠诚正直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方山子传》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3)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方山子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汇。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能够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其他关于方山子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特点。

方山子传教案6篇_教学资源

方山子传教案6篇_教学资源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一):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公司各种设施在夏季安全度汛,一、防汛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职责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中、西药车间负责人用心调配本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

险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小组其他成员赶赴现场,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

(2)排水管道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状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2、险情发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消耗状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做好下次防汛准备;3、事件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由办公室向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作出汇报。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二):雨季防汛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保护职工的人生安全,确保在雨季汛期来临时,确保工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施工现场正常施工,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防汛文件精神,为此制定《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刘治副组长:晏兵组员:董磊、余恒、林晓春、王立忠、王中华四川航建富士康员工保障性住房(一期)第四标段工程项目部雨季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设在项目办公室。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山子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导学案一、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字词正音闾()里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污()傥()见之与三、课文重点字词解释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古时)方山冠之()遗像()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单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5、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岁.得帛千匹4.见方山子从.两骑七、一词多义1.遇(1)然终不遇(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遁(1)晚乃遁于光、黄间(2)望风而遁3.闻(1)不与世相闻(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今已显闻4.徒(1)徒步往来山中(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5.过(1)过岐亭(2)过故人庄(3)过秦论(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6.适(1)适见焉(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7.使(1)使骑逐而射之(2)使从事于其间(3)使酒好剑8.穷(1)独来穷山中(2)欲穷其林(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9.而(1)方耸而高(2)使骑逐而射之(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俯而不答,仰而笑八、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欲以此驰骋当世。

(4)徒步往来山中(5)余谪居于黄(6)人莫识也(7)犹见于眉间(8)岁得帛千匹(9)晚乃遁于光、黄间(10)呼余宿其家九、文本探究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十、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一、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gòu) 傥(tǎng)见之与三、课文重点字词解释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赏识),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2、余谪(贬官)居于(在)黄,过(经过)岐亭,适(碰巧)见焉(代词,他,指方山子),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惊讶相看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低下头)而不答,仰(抬起头)而笑,呼(叫)余宿(住宿)其家。

环堵(四壁)萧然(萧条的样子),而妻子(妻儿子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怡然自得的样子);余既(已经)耸然(惊奇的样子)异(意动用法,以??为异)之。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作者路过岐亭时,碰见方山子。

他乡遇故知,两相惊讶。

3、独(私下,独自)念(回想)方山子少时使酒(酗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通“又”)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使动用法,使??跟从)两骑,挟二矢(箭),游(游猎)西山,鹊起(飞起)于(在)前,使骑逐(追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使动用法,使??发怒)马独(单独)出,一发(发一箭)得之。

因(于是)与余马上(在马背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自认为)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语气助词,罢了),精悍(精明强干)之色(神色),犹见(通“现”)于眉间,而岂(表反问语气,难道)山中之人哉!4、然(然而)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应该)得(得到)官,使(表假设,如果)从事(办事,任职)于其(代官府)间,今已显闻(显赫的名声)。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园林宅舍)壮丽,与公侯等(等同,相类似);河北有田,岁(每年)得帛千匹,亦足以(足够用来)富乐。

皆弃(抛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5、余闻(听说)光、黄间多异人(奇人逸士),往往(常常)阳(通“佯,假装)狂垢污,不可得(不能够)而见,方山子傥(或许)见之欤(通“欤”,语气助词,吗、吧)!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叙)方山子祖上勋阀和家产富足。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方山子之赞美。

1. 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2. 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3. 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五、古今异义1.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