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陈慥.闾.里遁.岐.亭庵.居谪.居矍.然勋阀..2、古今异义词①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③余所以..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至此者(古义:……的原因)④而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⑤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⑥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任职)3、词类活用①庵.居蔬食(..名词作动词,庵,以庵为居;食,以……为食)②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③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一年)⑤亦足以富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安乐)4、文言句式⑴判断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⑵宾语前置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何”)⑶状语后置晚乃遁于光、黄间(正常语序为:晚乃于光、黄间遁)鹊起于前(正常语序为:鹊于前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正常语序为:于眉间犹见)⑷省略句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后省略介词“于”)徒步往来山中(“山”前省略介词“于”)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余”后省略“于”)亦足以富乐(“以”后省略宾语“之”)二、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借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 )污傥()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4)折节..读书()(5)欲以此驰骋..当世()(6)然终不遇.()(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11)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13)问余所以..至此者()(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完整word版)《方山子传》(导学案)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适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 )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3)【参考答案】①宗,名词动用,尊奉。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参考答案】 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自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
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4、【参考答案】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5.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参考答案】(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注意“而”和“妻子”“ 异”的翻译)
②【参考答案】方山子也显出惊讶的样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注意“矍然”“所以”“故”的翻译)
[问题2]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
《方山子传》(学生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我的疑问】知人论世初读课文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检测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赏析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自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自主学习指导】温故知新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方山子传》导学单
《方山子传》导学单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方山子的个性及其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体会本文的奇特构思。
一、课前展讲:(5分钟)
二、结构化预习:
1、作者简介:
1、宋将军这一人物,对表现大铁椎起到的作用?
2、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大铁椎的豪侠之气,请找出相关语句。
课后反思:
签名: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5)第4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四、合作交流:
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大铁椎传》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如“省兄”、“健啖”、“囱户”、“言讫”、
“屏息”等。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本文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翻译疏通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三、课上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
(1)、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其“异”表现在哪呢?
(2)、第1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3)、在第2、3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一、课前展讲:(5分钟)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文体
三、课上自主学习:
2、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本文,并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2)速读课文,概括出本文叙述了有关大铁椎的哪两件事?从中表明大铁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
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二、写作背景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前十有.九年( )②往往阳.狂垢污( )③方山子傥.见之欤()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今义: )②方屋.而高(古义:今义: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今义: )④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今义: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今义:)(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④岁.得帛千匹(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 岐.亭/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糙.米( ) 矍.然/矍.铄/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 吞声zhízhú( )( ) 含gòu( )忍辱头悬梁,zhuī( )刺gǔ( )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 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独辟xī( )径越zǔ( )代páo( ) jué( )择与世永jué(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检测案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 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 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 dùn,隐居D.庵居蔬食. 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 B.环堵C.使酒..(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往往阳狂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理解:方山子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自主学习1、自读下列材料(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__,号____,四川眉山人,__时期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2、朗读全文3、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全文4、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折节不与世相闻方耸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矍然环堵萧然过岐亭,适见焉第三段:几日耳而岂山中之人哉怒马鹊起于前第四段:勋阀此岂无得而然哉第五段:阳狂垢污傥二、合作探究1、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三、总结提升(一)赏析传记写法:[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方山子导学案学生
抚宁区第一中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年级————————————————————————————————————————————《方山子传》苏轼【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把握传主的事迹和品质,明确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探究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重难点】1、重点: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
2、难点: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把握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问题导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交互式白板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使用说明】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内容为必答题,◆为思考题。
2、如有问题一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课前预学】诵读文本,疏通文意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尝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但陈慥非常惧内。
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
2、《方山子传》作于1081年,也就是元丰四年。
苏轼经过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的第二年,邂逅了二十年未见的隐居在此的老朋友陈季常。
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
故而作传记之。
3、文言知识梳理要求: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b、小组探究,有疑问的文言知识点组内探究解决,针对组内认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
列出组内有疑问的字词句作为课堂研讨内容【整体研学】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轼在黄州见到方山子有怎样的感受?试用一个或两个字概括方山子的形象特征。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5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传状专题。
本单元主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方山子传》是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表达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本课安排在高二下学期,高二的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放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的基础上,课上要引导学生总结人物的价值取向,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苏轼的情怀也难以共鸣,教师要在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和自己身世的共鸣,也能联系自身实践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目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宗”“遇”“遁”“适”“焉”“而”“所以”等)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鉴赏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教学重点】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自主学习1、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2、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3、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
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
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疏通文意,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闾.里()折.节()岐.亭()陈慥.()矍.然()勋.阀()挟.()二矢.()阳狂垢.污()傥.()(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3)古今异义词辨析①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今义:②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今义: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今义:④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今义:(4)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稍.壮,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高中语文 第8课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 导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异⎩⎪⎪⎪⎨⎪⎪⎪⎧⎭⎪⎪⎪⎬⎪⎪⎪⎫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遁于光、黄间生活态度⎩⎪⎨⎪⎧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待人接物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家庭情况:世有勋阀,园宅壮丽,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情感倾向: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
2.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这一次邂逅,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作者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世故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方山子精选--传导学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方山子传》导学案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 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 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 zēng 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 三闾大夫 ( ) 驰骋 ( ) 招聘 ( ) 逃遁 ( ) 岐亭/ 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 糙米( ) 矍然 / 矍铄/ 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 )....血气方 gāng( ) 吞声 zhízhú( )( ) 含 gòu( ) 忍辱头悬梁 ,zhu ī( ) 刺 gǔ( )hù( ) 恶不悛自 j īn( ) 功伐 ch ēn( ) 怪交通 zhào( ) 事切中肯 qìng( ) 独辟 xī( ) 径越 zǔ( ) 代 páo( ) ju é( ) 择与世永 ju é( )学必迎下探究案【合作探究 ?研剖析】1.第一自然段介方山了生平,并明得此称号的由,哪句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案1. 加点音解正确的是(A. 弃,冠服 gu àn,帽子.晚乃遁于光、黄ù ,居C.. d n )B.其所著帽.庵居蔬食D..szh ù,戴ì,⋯⋯吃2.下列加点解不正确的一是()A. 方山子怒.独出(使怒,即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的子余既然异之通“悚”,惊奇方山冠之像死者的相片C..()D...()3. 下列加点解有的一是()稍壮,折(改以往的志向和行)堵(房屋的院)然,而妻子奴婢A...B...C.使酒(因酒使性,嗜酒)好,用如土D.往往阳狂(假装)垢,不可得而....)4. 下列加点解不正确的一是A. 皆弃不取,独来.(僻、偏僻)山中方山子(倜)之欤C..D. ()B.精悍之色犹于眉(精明干)..欲以此(放开手脚干一番事)当世..5. 下列加点意用法解的一()A. 里之侠皆宗.之( 以宗 , 尊奉 , 推崇 , 意用法 )B.余既然异之(⋯⋯感到惊奇,意用法)C.方山子从两(跟随).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D. .6. 下列加点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①晚乃遁于光、黄②于是王乃上A...B. ①因与余上用兵及古今成②其不及孔子..①余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C...D.①方山子 , 光、黄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 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
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任团练副使。
在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间。
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希亮曾是轼的上司。
季常与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东坡就写诗嘲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 )污傥()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4)折节..读书()(5)欲以此驰骋..当世()(6)然终不遇.()(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11)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13)问余所以..至此者()(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使用年级: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苏轼简历及代表作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其一)》。
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
江西宁都县人。
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人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2.背景解读方山子,即陈糙,字季常,号方山子。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方山子的身上有某些令苏轼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钱财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苏轼的触动很深。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大铁椎传》:本文有删节。
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
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
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
自主学习方山子传1.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 )(2)犹见.于眉间( )(3)往往阳.狂垢污( )2.一词多义(1)而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提刀而立( )使骑逐而射之(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之而岂山中之人哉( )余既耸然异之( )是二者,余未信之( ) 3.古今异义(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古义:___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今义: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
(4)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__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4.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 )(2)庵居蔬食.( )(3)鹊.起于前( )(4)岁.得帛千匹( )(5)见方山子从.两骑( )5.文言句式(1)见方山子从两骑( )(2)然终不遇( )(3)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4)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 )(5)何为而在此( )(6)鹊起于前( )(7)呼余宿其家( )大铁椎传1.通假字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2.古今异义(1)子灿见窗户..皆闭古义:_今义:窗子。
《方山子传》(课赛第一)
《方山子传》导学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学习重点: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的方山子的“异”的内涵。
二、预习检测(一)资料链接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包括传记、行状、碑志等体裁。
“传”指传记,起源于《史记》、《汉书》中的纪传,是史传。
“行状”本来是提供给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提供给史官采择立传的。
另外,古代请人写墓志铭、碑表之类的文字时,也往往提供行状。
一篇好的行状实际上就是一篇好的传记。
姚鼐认为正史的传不算行状类。
“碑志”是古代纪念性的文字,往往铭刻于金石之上,包括纪功颂德和记悼死者的文字。
(二)文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稍壮.驰骋....当世弃车马,毁冠服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使.从事于其间而.其家在洛阳环堵萧然..庵.居蔬.食所著.帽方山子怒.马独出3、整体感知,掩卷而思,说说你读出了哪些内容。
三、交流探究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2、文章通过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的不同常人,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四、随堂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学生版 【完整版】
选修《方山子传》导学案年级高二学科语文授课时间主备人王明艳审核人吴粉芹◆课题:方山子传◆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学法指导自读法、讨论法你知道成语“河东狮吼”的意思吗苏轼曾写诗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1、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1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
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3、有人说:这篇小传是苏轼“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请联系苏轼的经历或作品或别人写苏轼的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链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二十一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与陈慥再次相遇于岐亭,二人流连诗酒,互相酬和。
随后苏轼为陈慥作传,写下了这篇《方山子传》。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3、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3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4、“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
闾()遁()庵()居谪()居矍()然
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
勋()阀()垢( )污傥()见之与
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
(3)稍.壮()(4)折节
..读书()
(5)欲以此驰骋
..当世()(6)然终不遇.()
(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
(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
..()
(11)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
..()
(13)问余所以
..至此者()(14)环堵萧然
....()
(15)而妻子
..之意()()
..奴婢皆有自得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余既耸然异.之()(2)使.酒好剑()
(3)独念
..方山子少时()(4)前十有.九年()(5)见方山子从.两骑()(6)游.西山()
(7)方山子怒.马独出()(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9)自谓.一世豪士()(10)使.从事
..于其间()()
(1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12)独.来穷.山中()()(13)往往阳.狂垢污()(14)方山子傥.见之欤()
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总结及拓展延伸
3.闻
(1)不与世相闻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今已显闻
徒
(1)徒步往来山中
(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过
(1)过岐亭
(2)过故人庄
(3)过秦论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适
(1)适见焉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使
(1)使骑逐而射之
(2)使从事于其间
(3)使酒好剑
穷
(1)独来穷山中(2)欲穷其林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5)蝉则千转不穷
而
(1)方耸而高
(2)使骑逐而射之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俯而不答,仰而笑
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欲以此驰骋当世。
()
(4)徒步往来山中()
(5)余谪居于黄()
(6)人莫识也()
(7)犹见于眉间()
(8)岁得帛千匹()
(9)晚乃遁于光、黄间()
(10)呼余宿其家()
第四课时
教学重难点:文本探究及拓展训练
【文本探究】
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
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拓展训练】
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
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
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B.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C.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D.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啖:谈话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询问
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铁椎其人名不见经传,能吃、力大、寡言,一把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片刻不离身,给
人以种种神秘感,直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勇武过人的“异人”。
B.宋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
大铁椎慕名而来,却发现他们“皆不足用”,既说明大铁椎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C.大铁椎欣然答应了宋将军的请求,带着将军前去与响马贼决战,却让将军“登空堡上”,叮嘱他“但观之,慎弗声”。
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友人、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
D.大铁椎决战前后连续三次说出了“吾去矣”一语,这既是大铁椎向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对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之难,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难的沉重叹惋。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