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优质课课件(附导学案)
人物形象塑造
深入剖析方山子这一人物形象,从他 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探 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
法。
文章结构分析
详细解析《方山子传》的文章结构,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让学生 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写作技巧探讨
对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 如对比、象征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观众互动
观众可就表演内容提问或 发表看法,与演员进行互 动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创意写作,以现代视角重构故事
故事重构
学生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方山 子传》,将其改编成一个新的故
事或剧本。
创意写作
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现代文学手 法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呈现独特 的故事风格。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可在课堂上进行 展示和朗读,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点 评和建议。
多媒体辅助
运用PPT等多媒体手 段辅助教学,提供丰 富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资源,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文本内容。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及大意概述
01 文章开篇
简要介绍方山子的背景和身份,为下文做铺垫。
02 主体部分
详细叙述方山子的生平事迹,展现其独特个性和 卓越才华。
03 结尾部分
总结全文,强调方山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表达 对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培养其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积极向上的思 想品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 自读、集体朗读等方 式,帮助学生熟悉文 本,提高其文言文语 感。
翻译法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 逐句翻译,理解文章 大意和人物形象特点。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积累:文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一、导课二、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三、疏通文章,完成知识检测并翻译全文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2、指出下面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四、分析文章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填写下表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五、达标分层训练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B、传主少年、壮年时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选择这两种对比性的行为来丰富其形象。
《方山子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陈慥.闾.里遁.岐.亭庵.居谪.居矍.然勋阀..2、古今异义词①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③余所以..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至此者(古义:……的原因)④而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⑤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骑在马背上)⑥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任职)3、词类活用①庵.居蔬食(..名词作动词,庵,以庵为居;食,以……为食)②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③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一年)⑤亦足以富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安乐)4、文言句式⑴判断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⑵宾语前置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何”)⑶状语后置晚乃遁于光、黄间(正常语序为:晚乃于光、黄间遁)鹊起于前(正常语序为:鹊于前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正常语序为:于眉间犹见)⑷省略句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后省略介词“于”)徒步往来山中(“山”前省略介词“于”)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余”后省略“于”)亦足以富乐(“以”后省略宾语“之”)二、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借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 岐.亭/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糙.米( ) 矍.然/矍.铄/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 吞声zhízhú( )( ) 含gòu( )忍辱头悬梁,zhuī( )刺gǔ( )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 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独辟xī( )径越zǔ( )代páo( ) jué( )择与世永jué(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检测案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 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 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 dùn,隐居D.庵居蔬食. 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 B.环堵C.使酒..(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往往阳狂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第一课时识奇人一、注解下列加点字,翻译全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读书,欲以.此驰骋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问余所以家。
环堵萧然...之。
...。
余既耸然异...,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独念..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方山子少时,使酒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
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之色....,精悍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而其家在洛阳,园.....,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宅壮丽..。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二、给加点字注音闾()里谪()居陈慥()著()帽矍()然奴婢()岐()亭精悍()勋()阀()傥()见之与()第二课时品奇法一、课前阅读河东师吼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
隐居龙丘。
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理解:方山子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自主学习1、自读下列材料(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__,号____,四川眉山人,__时期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2、朗读全文3、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全文4、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折节不与世相闻方耸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矍然环堵萧然过岐亭,适见焉第三段:几日耳而岂山中之人哉怒马鹊起于前第四段:勋阀此岂无得而然哉第五段:阳狂垢污傥二、合作探究1、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三、总结提升(一)赏析传记写法:[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方山子导学案学生
抚宁区第一中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年级————————————————————————————————————————————《方山子传》苏轼【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把握传主的事迹和品质,明确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探究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重难点】1、重点: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
2、难点: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把握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问题导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交互式白板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使用说明】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内容为必答题,◆为思考题。
2、如有问题一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课前预学】诵读文本,疏通文意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尝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但陈慥非常惧内。
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
2、《方山子传》作于1081年,也就是元丰四年。
苏轼经过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的第二年,邂逅了二十年未见的隐居在此的老朋友陈季常。
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
故而作传记之。
3、文言知识梳理要求: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b、小组探究,有疑问的文言知识点组内探究解决,针对组内认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
列出组内有疑问的字词句作为课堂研讨内容【整体研学】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轼在黄州见到方山子有怎样的感受?试用一个或两个字概括方山子的形象特征。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并称“三”。
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任团练副使。
在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间。
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希亮曾是轼的上司。
季常与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东坡就写诗嘲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 )污傥()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4)折节..读书()(5)欲以此驰骋..当世()(6)然终不遇.()(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11)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13)问余所以..至此者()(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容: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使用年级: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班别学号姓名评价一、阅读课文,完成1-6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然终不遇:不得志B.余既耸然异之:可怕的样子C.使酒好剑:因酒乱性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转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2)因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分)(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详细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①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①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得意之意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①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得意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二、合作探究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课堂练习】有人说:这篇小传是苏轼“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请联系苏轼的经受或作品或别人写苏轼的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方山子传导学用
《方山子传》导学案【定向导学】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能力)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究作者的写作原因。
(过程方法)3、鉴赏独特的结构艺术,领会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价值)【知识链接】苏轼和黄州: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苏轼在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于是有了青史流芳的“东坡居士”;在黄州,苏轼泛舟赤壁矶下,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两赋一词”——《前赤壁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黄州,苏轼再一次和友人相遇……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北宋名臣陈希亮第四子,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自主学习】一、诵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测试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施展抱负2、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⑥4、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⑵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合作交流】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1、2题。
《方山子传》(课赛第一)
《方山子传》导学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学习重点: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的方山子的“异”的内涵。
二、预习检测(一)资料链接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包括传记、行状、碑志等体裁。
“传”指传记,起源于《史记》、《汉书》中的纪传,是史传。
“行状”本来是提供给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提供给史官采择立传的。
另外,古代请人写墓志铭、碑表之类的文字时,也往往提供行状。
一篇好的行状实际上就是一篇好的传记。
姚鼐认为正史的传不算行状类。
“碑志”是古代纪念性的文字,往往铭刻于金石之上,包括纪功颂德和记悼死者的文字。
(二)文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稍壮.驰骋....当世弃车马,毁冠服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使.从事于其间而.其家在洛阳环堵萧然..庵.居蔬.食所著.帽方山子怒.马独出3、整体感知,掩卷而思,说说你读出了哪些内容。
三、交流探究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2、文章通过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的不同常人,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四、随堂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传》导学设计
《方山子传》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2课时预习提纲: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导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揭题生齐读: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
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成为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二、检测预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完成填空: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导学案(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赏析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自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自主学习指导】温故知新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答案提示:练习1 【参考答案】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
世有勋阀,今已显闻。
弃不取,无得而然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2(1)【参考答案】(见,通“现”显现;有,通“又”;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2)【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3)【参考答案】①宗,名词动用,尊奉。
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参考答案】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5)【参考答案】①和,并列连词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④并、接着,表承接连词(6)【参考答案】①判断句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省略句⑤宾语前置句【我的疑问】重在掌握探究案[问题1]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
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问题2]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探究指导】注意探究总结方法规律。
【参考答案】提升文本的广度,表达自己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之情。
异人显于外:颠疯、肮脏;常人显于外:堂皇、冠冕藏于内:清醒、高洁藏于内:肮脏、污浊检测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相类似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过岐亭,适见焉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②余告之故C.①因谓之方山子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①游西山,鹊起于前②余谪居于黄3.选出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⑥5.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译文:———————————————————————————。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组长做好总结提升,形成小组意见,再在班内交流。
仍未解决的问题一定写下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
③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
1【参考答案】B使……跟随2.【参考答案】D介词:在/ A恰好、适应/ B.旧、原因/ C因此、趁此3、【参考答案】C ,A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B、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D、使动用法,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4、【参考答案】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5.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参考答案】(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注意“而”和“妻子”“ 异”的翻译)②【参考答案】方山子也显出惊讶的样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注意“矍然”“所以”“故”的翻译)③【参考答案】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 无得”的翻译)【拓展阅读】字音推断法:犹见.于眉间同“现”,显现阳.狂垢污同“佯”,假装傥.见之同“倘”,或许,可能语境推断法:光、黄间.隐人“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稍壮. 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驰骋..当世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从两骑“既”和“独”分别引导的是两个动作行为,所以“既”译为“之后”,“独”(又)只想起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上文写“应当能够做官”,下文写“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了”,所以“使”译为“假使”,表假设关系而.其家在洛阳本段是些方山子的家世既富又贵,所以“而”译为“并且”语法推断法:庵.居蔬.食应为“居庵食蔬”所著.帽所后应为动词,所以读“著”,译为“戴”,戴的帽子方山子怒.马独出“怒”形容词作动词,使马怒,猛抽坐骑成语推断法:环堵萧然..四壁萧然,空无所有独来穷.山中穷乡僻壤,偏僻对位推断法:弃车马,毁冠服..“冠服”与“车马”相对,译为帽子和衣服使.酒好剑“使”和“好”相对,译为“喜欢”“爱好”(3)总结归纳推断法字音语境语法成语对位【我的收获】写下自己的收获,在一点一滴中体会自己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