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学案 教师版

方山子传学案 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一、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课文重点字词解释1.少时慕(仰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乡里)之侠皆宗之3.折节(改变志向)读书4.然终不遇(不受重用)5.见其所著(戴)帽6.方屋(帽顶)而高7.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 8.挟二矢(带)9.与公侯等(等同)10.因(趁机)与余马上(在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三、通假字1.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 前十有.九年: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3.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4.方山子傥.见之与.: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吧四、古今异义1.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的样子。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墙壁。

今义:堵塞3.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教案】高二上语文《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案】高二上语文《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A、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 岐亭/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糙米( ) 矍然/矍铄/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 吞声zhízhú( )( ) 含gòu( )忍辱头悬梁,zhuī( )刺gǔ( )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独辟xī( )径越zǔ( )代páo( ) jué( )择与世永jué( )B、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C、检测案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dùn,隐居D.庵居蔬食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C.使酒(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往往阳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子山传学案(教师版)

方子山传学案(教师版)

《方山子传》学案(教师版)学案编号:选修2—8 编写人:李媛审核人:翁学婉班级姓名组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2)相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赏析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自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自主学习指导】温故知新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学案

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编写人:董金梅【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教”与“学”过程】一、请讲述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

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

1、阅读课文,正音正字。

闾()里谪()居陈慥()著()帽矍()然奴婢()岐()亭精悍()勋()阀傥见之与()2、疏通文意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

3、互学互助,解决疑难要求: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难,可以存疑。

4、基础知识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2)古今异义词辨析。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今义: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今义:③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今义:④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今义:⑤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今义:(3)指出下面黑体字(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庵居蔬食(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耸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骑逐而射之(5)辨析下面文言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⑥鹊起于前⑦岁得帛千匹⑧余告之故⑨呼余宿其家四、快速阅读全文,填写下表,了解传主的基本信息。

我们经常说对古人信息的了解至少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姓名(包括字号等)、朝代、家庭背景、生平、著作,那么从苏轼的文章中,我们能了解方山子多少信息?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填写下表。

五、鉴赏提示中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哪些细节表现出方山子的“异”?六、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七、作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等往往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规划一个无悔的人生?请对自己做个反思,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奋斗目标、具体做法。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

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者,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二、写作背景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前十有.九年( )②往往阳.狂垢污( )③方山子傥.见之欤()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今义: )②方屋.而高(古义:今义: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今义: )④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今义: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今义:)(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④岁.得帛千匹(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方山子传》教师案

《方山子传》教师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学习重点】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句式:判断句)。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侠皆宗.(尊崇)之。

稍.(渐渐)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句式:状语后置句),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句式:省略句),人莫.(不)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1)翻译:在茅屋里住,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诵读后思考:1、本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苏轼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闾.里/三闾.大夫( ) 驰骋.( ) 招聘.( ) 逃遁.( ) 岐.亭/歧.途( )庵.居( ) 冠.服( ) 著.帽( ) 陈慥.( ) 糙.米( ) 矍.然/矍.铄/攫.取( ) 剽.悍( ) 勋.阀( ) 垢.污( ) 诟.病( ) 奴婢.( )血气方gāng( ) 吞声zhízhú( )( ) 含gòu( )忍辱头悬梁,zhuī( )刺gǔ( )hù( )恶不悛自jīn( )功伐 chēn( )怪交通zhào( )事切中肯qìng( )独辟xī( )径越zǔ( )代páo( ) jué( )择与世永jué( )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2.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3.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检测案1.加点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A.弃车马,毁冠.服 guàn,帽子B.见其所著.帽 zhù,戴C.晚乃遁.于光、黄间 dùn,隐居D.庵居蔬食. sì,给……吃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 B.环堵C.使酒..(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往往阳狂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5.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②多于.在庾之粟粒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呼余宿其家B.犹见于眉间C.往往阳狂垢污D.前十有九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并不是姓方名山子,而是姓陈名慥字季常,因为他所戴的帽子,帽顶呈方形高高耸起,很像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所以人们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理解:方山子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自主学习1、自读下列材料(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__,号____,四川眉山人,__时期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文体文化常识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传: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2、朗读全文3、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全文4、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折节不与世相闻方耸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矍然环堵萧然过岐亭,适见焉第三段:几日耳而岂山中之人哉怒马鹊起于前第四段:勋阀此岂无得而然哉第五段:阳狂垢污傥二、合作探究1、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三、总结提升(一)赏析传记写法:[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5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5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传状专题。

本单元主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方山子传》是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表达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学情分析】本课安排在高二下学期,高二的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放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的基础上,课上要引导学生总结人物的价值取向,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苏轼的情怀也难以共鸣,教师要在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和自己身世的共鸣,也能联系自身实践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目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宗”“遇”“遁”“适”“焉”“而”“所以”等)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鉴赏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教学重点】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自主学习1、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2、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3、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

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

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疏通文意,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闾.里()折.节()岐.亭()陈慥.()矍.然()勋.阀()挟.()二矢.()阳狂垢.污()傥.()(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3)古今异义词辨析①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今义:②使从事..于其间古义:今义: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今义:④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今义:(4)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稍.壮,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教案资料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使用年级: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一、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

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

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

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8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8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一、作者介绍见教材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

二、写作背景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三、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方屋.而高(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从事..于其间(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2、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3、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4、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探究案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给方山子建立档案。

2、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字词回答)?表现在哪些方面?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检测案1、同步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阳:表面上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谪:贬官(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 /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环堵萧然. /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3)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方山子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

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

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

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方山子传教案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山子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

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

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

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仰慕)(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3)稍.壮(逐渐)(4)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5)欲以此驰骋..当世(施展抱负)(6)然终不遇.(礼遇、赏识)(7)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8)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步行)(10)方山冠之遗像..(流传下来的样子)(11)适.见焉(恰好)(12)方山子亦矍然..(惊讶注视的样子)(13)问余所以....(屋内空荡)..至此者(……的原因)(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之意(妻子和孩子)(自己感到满足)..奴婢皆有自得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作者路过岐亭时,碰见方山子。

他乡遇故知,两相惊讶。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认为……奇特)(2)使.酒好剑(放纵)(3)独念..方山子少时(私下想着)(4)前十有.九年(通“又”)(5)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使……跟从、带领)(6)游.西山(游猎)(7)方山子怒.马独出(奋起、奋发)(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通“现”,显露)(9)自谓.一世豪士(认为)(10)使.从事..于其间(假使)(从事政事)(1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12)独.来穷.山中(偏偏)(荒僻、边远)(13)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14)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叙)方山子祖上勋阀和家产富足。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方山子之赞美。

第三课时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总结及拓展延伸(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礼遇、赏识(2)对待2.遁(1)晚乃遁于光、黄间(2)望风而遁(1)隐居(2)逃跑3.闻(1)不与世相闻(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今已显闻(1)交往(2)使……听闻,上报(3)闻名徒(1)徒步往来山中(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1)步行(2)白白地(3)仅仅、只过(1)过岐亭(2)过故人庄(3)过秦论(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1)路过(2)拜访、探望(3)指出……的过失(4)责备适(1)适见焉(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恰巧(2)出嫁(3)适合、按照(4)刚才(5)前往、到使(1)使骑逐而射之(2)使从事于其间(3)使酒好剑(1)让(2)假如(3)放纵穷(1)独来穷山中(2)欲穷其林(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蝉则千转不穷(1)荒僻、偏远(2)尽(3)失意、不得志、困顿(4)阻塞不通、走投无路(5)止息、停止而(1)方耸而高(2)使骑逐而射之(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俯而不答,仰而笑(1)表并列关系(2)表顺承关系(3)表转折关系(4)表修饰关系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判断句、宾语前置句)(3)欲以此驰骋当世。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4)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5)余谪居于黄(被动句)(6)人莫识也(省略句)(7)犹见于眉间(状语后置句)(8)岁得帛千匹(定语后置句)(9)晚乃遁于光、黄间(状语后置句)(10)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句)第四课时教学重难点:文本探究及拓展训练【文本探究】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明确: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三异:文武全才而怀才不遇;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明确:共同遭遇: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涵意: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明确:另有深意。

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是怀才不遇的陈慥,另一个是屡遭贬谪的苏轼,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相似的经历使得二人惺惺相惜。

所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拓展训练】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

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B.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C.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D.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啖:谈话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询问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铁椎其人名不见经传,能吃、力大、寡言,一把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片刻不离身,给人以种种神秘感,直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勇武过人的“异人”。

B.宋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

大铁椎慕名而来,却发现他们“皆不足用”,既说明大铁椎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C.大铁椎欣然答应了宋将军的请求,带着将军前去与响马贼决战,却让将军“登空堡上”,叮嘱他“但观之,慎弗声”。

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友人、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

D.大铁椎决战前后连续三次说出了“吾去矣”一语,这既是大铁椎向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对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之难,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难的沉重叹惋。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参考答案】1、A【解析】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2、B【解析】啖: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