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期。

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

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阶段,形成了新儒教。

明末清初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时期。

扩展资料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考导航】思想⽂化是⼈类⽂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点:⼀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较。

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1.源头: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上井⽥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物:道家学派⽼⼦和庄⼦,提倡“⽆为⽽治”;墨家学派墨⼦,主张“兼爱”、“⾮攻”;法家学派韩⾮⼦,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孟⼦、荀⼦。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制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

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统治;道家提倡顺乎⾃然,包含辩证思想。

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学儒家,即()A.爱⽆差等B.⼰所不欲,勿施于⼈C.君君、⾂⾂、⽗⽗、⼦⼦D.存天理,灭⼈欲【参考答案】 B2.形成与发展:孔⼦、孟⼦、荀⼦思想(1)创始:孔⼦。

①主要思想:“仁”(核⼼);德治;有教⽆类。

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被称为“⾄圣”。

(2)发展:孟⼦和荀⼦。

①孟⼦: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在南宋被列为四书。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他们关注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强调个体的教育和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概念,并提倡治国之道。

2.秦汉时期:儒学的大发展秦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儒家学派逐渐成为统治者重视的学问,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成为官方的教育理论。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被整理成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为后来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权的分裂和动荡使得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这个时期,儒家学派也经历了一次复兴。

代表人物有王粲、郑玄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经典,为儒学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4.唐宋时期:儒学的全盛时期唐宋时期是儒学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者如程颢、程颐、朱熹等,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并形成了后来的程朱理学。

儒学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5.明清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反思明清时期,儒学逐渐陷入停滞和僵化的状态。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得儒学面临着挑战。

受到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冲击,儒学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和变革,形成了新儒学的思潮,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顾炎武等。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儒学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然而,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儒学被重新审视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新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原因(兼顾其它)及从其演变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一)演变历程及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原因: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②“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与探索④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

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科举产生的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

②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起点,孔子被视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弟子们将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儒家经典《论语》等。

2. 秦汉儒学的兴旺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加强了儒学的教育地位。

汉代儒学家如董仲舒、扬雄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为了新的儒学流派。

3. 魏晋儒学的分裂与多元化(公元220年-公元420年)魏晋时期,儒学浮现了多个流派,如王弼的“理学”、郭象的“气学”等。

这些流派在儒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分歧,但都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交流和融合。

4. 唐宋儒学的繁荣与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儒学家孔颖达、韩愈、柳宗元等推崇儒学的实践和道德伦理。

宋代的儒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为了“理学”的主流。

此时期的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元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279年-1912年)元代儒学受到了政权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儒学传统。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学”,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清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6. 当代儒学的现状与发展儒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现代儒学家如胡适、钱穆、牟宗三等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儒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西方哲学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与发展、兴旺与衰落、分裂与多元化、繁荣与复兴、变革与挑战以及现状与发展。

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总结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它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不同思想家的贡献。

本文将总结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包括其主要的思想内容和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的边疆不断争斗,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许多能够改善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主张,他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恪守道德原则,社会将会有秩序,人们将能够和平共处。

孔子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个人德行和社会责任感。

在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其中最重要的儒家学派是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和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所代表的“孟荀之道”。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行为不同。

他主张实践仁爱,并通过追求仁义来改变社会。

他认为,政府应该负责保护人民的福祉,而人民有义务尊敬和服从政府。

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他认为,人们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需要通过教育来纠正。

他强调礼仪的作用,认为它是约束人性的重要工具。

他提倡严厉的法律和政府控制来维持社会秩序。

在汉代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式成为官方哲学,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一些儒学家,如东汉的董仲舒和汉初的刘向,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们强调统治者的德行和人民的忠诚,认为政府应该以德治国。

在唐代(618年-907年)和宋代(960年-1279年),儒家思想达到了巅峰。

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起始阶段: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和“礼”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和社会的秩序。

孔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孟子时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义道德,提出了“仁政”的理念,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荀子时期:荀子则强调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化来改变人性,提出了“礼乐”的理念,认为通过礼乐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秩序化。

汉朝时期: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此时,儒家学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宋明理学时期: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儒家学说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某些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

理学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理即是人性,强调道德实践和内省。

现代新儒家时期: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试图将儒家学说与西方现代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新儒家。

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西方现代思想的某些元素。

总的来说,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始、发展、兴盛、衰落、复兴等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儒家学说
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但都强调仁义道德、社会秩序和人性修养。

总结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总结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总结儒家思想演变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之一,其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孔子。

以下是关于儒家思想演变历程的总结。

在孔子时期,儒家思想主要包括“仁”、“礼”、“孝”、“忠”等核心概念。

孔子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和谐社会。

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提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优秀的君子。

在孟子时期,儒家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孟子扩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并通过“养性”、“乐”等概念提出了道德修养的方法。

他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主张“天命”和“天道”,提倡君子要行天道而不私心。

尽管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了其他学派的挑战和异议,但汉代时期,儒家思想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推广。

汉代学者重新编纂和整理了《周礼》、《礼记》等经典著作,并通过巩固儒家伦理道德体系,进一步扩展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再次经历了重要的演变。

宋代以后,儒家学者开始回归孔子原始的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发展。

朱熹是宋代最重要的儒家学者之一,他强调了学术严谨性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化整理。

到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此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着重政治伦理和社会规范,儒家科举制度也成为社会晋升的主要途径。

然而,这种对儒家思想的过度强调导致了社会的僵化和思想的庸俗化。

现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胡适、严复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学者提出了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并倡导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吸收;另一方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科学和西方文化相结合。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体现了其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人需求的特点。

从孔子的儒家经典到现代的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始终关注人类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学说,它以佛教
传入中国为契机,渐渐发展成为传承至今的儒家思想,甚至影响了中
国文化的发展。

下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分析,
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

首先,讲论起源。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仁学”,并由孔子代表其名义,树立了“仁政”的理念。

“仁学”是儒
家思想系统的精髓,它提出了“仁义”作为道德准则,认为仁义可以
把人们的品德融入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

其次,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在三百年的发展中,以儒家学派的学者们
的努力为主要推动力,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思考,把儒家思想多层次地
完善和发展成立。

著名的学者如荀子、孟子、韩非子、老子等都对儒
家思想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思想实践,最终把儒家思想演化成一种保守、具有稳定性的思想体系。

最后,有影响力。

发展到宋元时期,儒学已经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极大。

《素书》、《左传》以及《论语》等
儒家经典被印发,被尊称为“中国经典三宝”,成为了中国和谐文明
的支柱。

同时,儒家思想也影响了后世对中国人民品德观念的塑造,
成为了中国文化及政治思想的基石。

总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源自一系列文化、
政治和社会因素,经历了大量思想家们灌输、润物细无声的努力,最
终发展成为传承至今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学说,值得人们去探寻其中的精髓。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儒学的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儒学。

孔子提倡“仁”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儒学的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除了孔子,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儒家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等。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礼仪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学说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学受到了压制,但仍有一些儒家思想家坚持传承儒学的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是东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该与天地自然相合,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修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段复苏和发展的时期。

儒学家王弼注释了《易经》,将儒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学说。

此外,儒学家郭象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强调人的本性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儒学家程颢和程颐提出了“理学”学说,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

此外,朱熹提出了“心学”学说,认为人的心灵是最重要的,通过反思和内省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

三、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制:儒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起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最早的儒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及其学派。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并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的弟子们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二、发展阶段1.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初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逐渐形成并开始传播。

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其他儒家学派如孟子、荀子等,他们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君主道德、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理念,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秦汉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在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官方思想,并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儒学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等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教育。

同时,儒学也与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与复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儒学逐渐衰落。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复兴。

南朝刘宋时期的儒学家邵康节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自觉。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明清时期:儒学的全盛与变革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宋代程朱理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实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发展。

清代的朱熹思想则重视经典注释和学术研究,对儒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儒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影响:儒学强调君主道德和仁爱之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发展历程

儒家发展历程

儒家发展历程儒家发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儒家发展的主要历程。

1.孔子时期: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主张“仁德”、“礼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弟子时期:孔子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思想。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子思、子夏、子张等。

他们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儒家的经典文化,强调家族社会道德伦理,以及政治家的职责和义务。

3.儒家经典形成时期: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逐渐形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的核心教义;《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大学》、《中庸》则总结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

4.儒家与法家的对立:战国时期,法家和儒家是两大主要思想流派。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厉的刑罚和法律规范,而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注重道德教化和公共道德观念的建立。

不可避免的,两派思想产生了对立和争论。

5.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积极推动者。

他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通过推行儒家教育,任用儒家学者担任重要职位,以及培养和选拔儒家学者等方式来推广儒家。

6.东汉儒家的衰落:东汉时期(公元25年至220年),儒家的影响力逐渐衰落。

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在当时的政府中仍然存在官方的儒家学者,但他们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7.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时期(公元960年至1644年),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和复兴。

理学家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潮,强调以心学为基础的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的理论。

这一时期,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再次得到了广泛推崇。

8.现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重新思考。

在现代,儒学主要聚焦于教育、道德和社会伦理的研究。

同时,一些儒学家也开始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提出了崭新的儒家观点和解决方案。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本文将从儒学的起源、发展、衰落、复兴和当代影响等五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儒学的起源1.1 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在春秋时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奠定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1.2 孟子的发展孟子是儒学的重要传承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1.3 荀子的影响荀子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利论”,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儒学的发展2.1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兴盛秦汉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儒家经典被列为国家经典,儒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儒学与道家、墨家、法家的争鸣在战国时期,儒学与其他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2.3 儒学在汉唐时期的繁荣汉唐时期,儒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学的衰落3.1 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危机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式微,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挑战,儒学陷入了危机。

3.2 儒学在清代的挫折清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儒学受到了冲击,传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逐渐瓦解。

3.3 儒学在近现代的沉寂近现代,儒学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儒学陷入了沉寂。

四、儒学的复兴4.1 新儒家的兴起近现代,新儒家兴起,他们试图重新解读传统儒学,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4.2 儒学在当代的影响当代,儒学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儒家思想被重新关注,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4.3 儒学的国际传播儒学在国际上也逐渐受到关注,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传播。

五、儒学的当代影响5.1 儒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儒学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5.2 儒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儒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倡仁爱、礼仪、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

儒家思想的演化

儒家思想的演化

儒家思想的演化儒家思想的演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经过各代儒家学者的继承和发扬,演化出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主要学派和流派、影响和启示等方面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化。

一、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自孔子的成立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

在这个演化历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了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的影响和借鉴,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儒家思想的初期阶段,孔子创立了“仁义礼智信”等基本思想,并注重教育和家族伦理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也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发展。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儒家思想先后遭到了秦始皇的打击,然而儒家思想并没有消灭,而是在汉朝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汉武帝将孔子思想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增强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冲击,但在王充、班固、葛洪等儒家学者的努力下,儒家思想得以重振。

同时,新儒家学派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兴起。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了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宋明理学、清代经学等不同流派和学派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内涵。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学派和流派自儒家思想的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学派和流派,每一种学派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特点。

1. 孔门孔门学派是儒家思想的最早学派,强调“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并将教育和家族伦理作为其核心发展方向。

2. 法家法家学派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者,主张以法治天下、重视政治、统一价值标准等思想,并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史料及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史料及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史料及解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的发展历程学习的重中之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谓漫长,伴随着中国的整个古代社会。

1.儒家思想的形成(1)创始人——孔子①“仁”: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谐人际关系。

②“礼”:即“克己复礼”按周礼矫正等级名分以求贵贱有序(保守的一面)。

③“为政以德”:以“礼”治国,要求爱惜民力,包含了民本思想。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⑤教育方面贡献巨大,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

(2)奠基人——孟子①提出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道德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人格精神。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

(3)集大成者——荀子①继承儒家思想,主张以礼教治国,但又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

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及其新儒学①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了阴阳家、法家、黄老之学对孔孟儒学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②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大一统”思想。

(2)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君主专制集权,因此汉武帝接受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纳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由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儒学也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⑴理学的兴起: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宋代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

它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在整个古代历史中,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总结。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这一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

孔子强调道德伦理,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他提倡的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保持稳定和中和的状态,避免过度和极端。

此外,其他儒家代表如孟子和荀子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的打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法家思想,将儒家思想排斥在外。

然而,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汉武帝在位期间采用了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与此同时,儒家经典《易经》等也得到了重新整理和发扬。

一些儒家学者如董仲舒和穆天子,也继续发展儒家思想,提出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社会伦理观点。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佛教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儒家思想并没有被完全取代,仍然有一些儒家学者如王通和陶渊明继续发展和维护儒家思想的传统。

第四阶段: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儒家学者如孔颖达、程颢、程颐和朱熹等,继续深化和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教育理念的观点。

此外,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还与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就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儒家思想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孔子提倡礼仪之道,认为通过尊重祖先、恪守传统礼仪来维系社会秩序。

他强调君子的修养和道德行为,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孔子的学说被传承和发展,进入战国时期,形成了多种流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在儒家思想中注重了人性的善,认为人性本善,只需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发挥出善良的品质。

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天命思想,认为君主必须以德治国,顺应天命,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荀子则注重人性的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化和权力的制衡,才能约束人性使之遵循社会规范。

第二次发展儒家思想的重要时期是汉代。

汉代儒家学者推崇孔子,遵循孔子的教化方式和道德观念。

他们致力于将儒家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通过儒学教育来培养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汉朝,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然而,儒家思想在晚清时期遭受到现实社会变革的挑战,它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教条主义受到了质疑。

面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传入,一些儒家学者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并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他们尝试将儒家思想与科学、民主、平等等西方思想相融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0世纪以来,儒家思想再次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

许多儒家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以应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他们强调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的理念,并将其与社会主义、人权、环境保护等现代价值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儒家学说。

总之,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孔子的提出到今天的复兴,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初兴、形成、兴盛和衰落几个方面综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初兴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以求社会和谐发展。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个人修养和个人行为的榜样来影响社会,以达到和谐的目的。

孔子的思想受到许多学生和后来的儒家学派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孔子去世,儒家学派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中代表性的学派有其学生弟子孟子主导的孟子学派,另外还有颜回、子思、子产等人创立的学派。

他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培养人的善良品质。

颜回注重个体修养,注重个人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吾与汝皆斯人也,孰谓斯人必有是非之心”的观点,强调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道德境界。

儒家学派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为儒家思想在后来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迎来了兴盛的时期。

儒家学派逐渐崛起,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代表性的儒家学派如荀子、韩非子、墨子等人,纷纷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和创作。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依靠教育和道德规范来改善人的行为。

韩非子则强调了强制力的重要性,认为必须通过严厉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

墨子则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与公正的重要性。

这些学派的形成,不仅丰富了儒家思想,也为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然而,儒家思想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

秦朝统一天下后,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儒家经典被焚毁,儒家学者被迫转向隐居或从事其他职业。

而西汉时期,因为刘邦等汉高祖重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开始恢复。

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如邓析、贾谊、扬雄等纷纷出现,儒家思想重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东汉时期,经过王莽篡位和赤眉军之乱,儒家思想再次衰落。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一派,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人伦、礼治、道德、政治等方面,广泛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从其起源、发展、衰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门徒所创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丘,鲁国人,是中国古代先贤之一。

他推崇礼治、道德、仁爱,主张“君子”德行的倡导,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深远。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仁者爱人,是“仁爱之心”的支配下完成的。

而“礼”是实现仁爱的手段,以强调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强调社会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建立和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

而“君子”指的是具备高尚品德、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人,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除孔子外,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孟子提倡以“仁政”为核心,倡导“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天下所有,人民至上,天道与人道一致,权利与义务相称的思想体系。

荀子则认为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人性本恶的工具,倡导严格约束、礼法秩序和严密教化的思想体系。

而韩非子则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试图通过强权政治、权术斗争等方式建立秦统一的国家体制。

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秦末汉初,儒家思想得到了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支持,并形成了一系列学派,如东汉经学、郑学、程门立雪等。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和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董仲舒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汉代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新儒家”思想成为后世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三、儒家思想的衰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个时候,佛教、道教、法家思想等思想体系逐渐发展壮大,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高考导航】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子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二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

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比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1.源头: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文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

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包含辩证思想。

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参考答案】 B2.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思想(1)创始:孔子。

①主要思想:“仁”(核心);德治;有教无类。

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2)发展:孟子和荀子。

①孟子: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南宋被列为四书。

②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天人关系上,提出“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透析: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不断吸纳、融合各流派的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③孔孟提出的修身、治国等思想,寄希望于人的本性的自觉,如“克己复礼”等,带有理想主义成分。

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并非美好,在强调自我修养的同时,更注重“师”与“法”的教育与规范作用,带有现实主义倾向。

例2.(2011年广东文综卷,第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参考答案】 C二、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1)政治大一统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3)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

2.表现:(1)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兴办太学并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3.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透析:①汉代儒学的兴起是与时俱进的结果,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并非只是继承与发扬儒家思想。

③孔子强调“礼”,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要求严格。

孟子则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将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化。

董仲舒宣扬“大一统”和“君权神授”,则把封建统治神圣化了。

④战国到秦汉,思想界发展的趋向是由自由走向专制。

例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中董仲舒宣传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行有常C.上天无道 D.君权神授【参考答案】 A三、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2)内容:“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2.陆王心学(1)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集大成者:明代王阳明。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发明本心”;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

透析:①宋明理学在哲学逻辑的层面上提升了伦理道德信仰,是民族价值观的重建;宋明理学在解释孔孟儒学的过程中表达出了不同于孔子信条的箴言。

这些说明了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讨论的问题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②陆王心学在天理和人性修养上承接了程朱理学;将外在物化的天理置换为内在的心€梹椥募蠢恚 闹兄铝贾 S煽凸畚ㄐ闹饕遄 蛑鞴畚ㄐ闹饕澹 得魉 丫 呦蚣 恕?例4.(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参考答案】 A四、明清——批判继承儒学1.明朝:李贽。

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文化上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

儒学再度活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透析:①明清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根源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强化。

②明清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使儒学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更切近国计民生,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例5.(2011年北京文综卷,第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参考答案】 D【综合提升】1.以文明史观视角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原因①春秋战国:冷落。

原因:孔子、孟子等提出的“仁”、“仁政”主张只是一种关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一般性学说。

在战乱时代因无助于统治者称霸和实现统一而受到冷落。

②西汉:独尊,确立正统地位。

原因:董仲舒把儒、道、法和阴阳家思想糅合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儒学政治制度化、宗教化,其道德修养功能逐渐削弱并被道教和佛教取代。

③宋明:创新,发展为理学。

原因:为回应佛、道的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一部分儒者以儒学为思想源流,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并把儒家伦理上升到神圣不可抗拒的天理的高度,恢复了儒学道德修养的功能,并使其与政治功能一致,儒学重新回到官方正统地位。

然而正因为这样,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的理学成了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但是它的修养方式“存天理、灭人欲”的绝对化和非人性化,使其遭致批判。

④明清:批判继承。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反对封建束缚;专制统治走向腐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⑤维新时期:利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⑥新文化运动:冲击。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矛头。

⑦改革开放后:地位上升。

原因: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广泛;民族文化遗产被重新认识。

【规律总结】①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如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政治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反过来,新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又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政治的集权和经济的发展。

②儒家思想的演变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甚至有的思想本身就是专制主义政治的组成部分。

③儒家思想历经演变,但其内涵和核心始终如一,即“仁”和“礼”,它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本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④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的原因: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历史统治者的重视。

启示:任何一种思想,只有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例6.(2011年海南单科卷,第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参考答案】 B2.以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的视角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积极影响:①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中国文化的象征。

(2)消极影响: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愚忠愚孝等的教条应加以批判和否定。

(3)对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4)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以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

【规律总结】①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观念、法家的“法治”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治思想有本质区别:恩赐与自主、专制与民主。

②儒家的一些思想对于今天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大有裨益。

③可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否定和抛弃其糟粕;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

例7.(2011年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 B隐性知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演变:①春秋末年,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

②西汉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③唐朝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④宋朝教育制度更为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

⑤明朝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⑥清朝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例8.(2011年新课标版全国文综卷,第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