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是一篇传统的课文,讲述了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一、成功之处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浮力的小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注重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理解怀丙捞铁牛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如:“怀丙为什么要捞铁牛?”“他是怎样捞铁牛的?”“捞铁牛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

例如,我让学生们分析怀丙为什么要先把两艘大船装满泥沙,然后再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我注重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让学生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浮力的例子,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列举了游泳、造船、打捞沉船等例子。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能够很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

然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讲解怀丙捞铁牛的方法和原理时,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和总结环节时间较为紧张。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捞铁牛》及反思篇1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

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

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

《捞铁牛》的教学反思《捞铁牛》是一部以农村改革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一个农村老师带领学生摇红旗、捞铁牛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部电视剧呈现了许多值得反思的教育问题,包括对于农村教育的关注、学校管理的改进、教学资源不平衡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对《捞铁牛》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农村教育的关注是《捞铁牛》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部电视剧通过讲述农村学校改革的故事,呼吁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关注农村教育问题。

目前,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其次,学校管理的改进是《捞铁牛》中另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剧中,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设施简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环境都不理想。

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一是加强学校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三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和推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教学资源不平衡也是《捞铁牛》中的一个教育问题。

在剧中,农村学校缺乏教学资源,教师缺乏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机会有限。

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解决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改进:一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间的协作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

总之,《捞铁牛》通过讲述一个农村教师带领学生捞铁牛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革。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应该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改进学校管理,解决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解读故事中的寓意。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捞铁牛》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

2. 文学欣赏指导学生阅读《捞铁牛》,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3. 讨论与解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探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

4. 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编写续篇故事、绘制插图或设计舞台剧本。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示对故事的再创作和演绎。

5.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观看与故事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或舞蹈表演,让他们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和理解《捞铁牛》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6.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回顾自己对《捞铁牛》的理解和表达,思考自己在创作和表演中的成长和体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教学反思:通过对《捞铁牛》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创作和表演等活动,深入探索故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示了自己对故事的独特理解。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捞铁牛》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其次,我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材料,如音频、视频或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

另外,在创作和表演环节,我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我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捞铁牛》的教学反思,我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更有内涵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捞铁牛》一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小结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和捞铁牛的过程,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

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

《捞铁牛》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是本册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以及感悟并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就研究性阅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有一点体会.一从课题入手抓住主要内容.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捞铁牛》是单元首篇,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这种方法.在备课时,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和"感悟抓住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我意识到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教学是有一个过程的,两者之间要彼此沟通,就必须搭建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座桥梁正是在教学中根据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铺一条路让学生走过去.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上下功夫.在开课时,我注意到了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了解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捞),围绕"捞"字交流,课文应当说明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下列问题:"1,捞什么;2,谁捞;3,什么时候捞;4,什么地点捞;5,为什么捞;6,怎样捞;7,捞的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并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学生兴趣很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然后变换答案的顺序尝试其他的说法.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不仅感受了祖国的语言的伟大,而且很容易的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突破了本单元的练习重点.二提出研读专题,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水的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打捞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读课文,找出到捞的步骤,并对每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从而很容易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比教师的一味说教学生更能接受.本课的教学学生的表现都很积极踊跃,《捞铁牛》教学反思今天我执教了《捞铁牛》一课。

《捞铁牛》课文教学反思

《捞铁牛》课文教学反思

《捞铁牛》课文教学反思《捞铁牛》课文教学反思范文一、谈话引入新课:师:如果有一件物品掉进河里,你怎样捞上来?(生答)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进河里,怎样打捞?可以联系课外知识谈。

(生谈)师: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们都能打捞上来。

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想打捞一件又重又大的物体十分不容易。

可是却有人能想办法把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

他是怎样打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捞铁牛》(板书课题)反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看到的各种打捞的.方法,即激起学生已有画面的再现,又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把从不同地方获得得知识进行语言再组织,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鼓励了他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联系现代打捞方法引入新课,自然,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更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生谈)生:为什么要打捞铁牛?生:是怎样打捞铁牛的?生:谁把铁牛打捞上来的?生:打捞铁牛容易吗?……老师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问题也很有意思。

这些问题一会儿再深入研究。

反思:这部分体现了“学贵在疑。

”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这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这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深入探究部分:师:简单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难点的问题老师写在黑板上了,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先探究哪个好呢?生:先研究怎样捞铁牛吧。

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

我认为先研究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因为只有先准备,才能捞铁牛。

师:大家想一下,谁的建议好呢?(同学们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先研究准备工作好。

作好了准备,才能打捞。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众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轻声读课文,勾出和尚做了哪几步准备工作。

生读文,找答案。

反思:这一环节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

《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

《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

《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捞铁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

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

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

布置自学。

(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五。

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捞铁牛_长春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捞铁牛_长春版

《捞铁牛》教课反省《捞铁牛》这一课,有两个鲜亮的特色,即“突出有序,着重自得”。

下边我们对这一节课做一简要评析。

一、重申有序教材《捞铁牛》是一篇叙事记述文。

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显然的特色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洁有序。

这也是叙事记述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

所以,刘军老师在进行教课方案时就牢牢抓住这一特色,确立了以下教课目的。

1.认识怀丙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重视在宏观处指引学生看“序”),从而认识古代办感人民的聪理智慧,启迪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粗心的方法(重视在中观处指导学生抓“序”)。

3.学习课文按必定次序记述的方法(侧重在微观处指导学生“序”)。

环绕既定详细教课目的,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课环节,是落实教课目的的重要保证。

有了明确、集中的教课目的,导学达标才能井井有条。

刘军的教课指导思想是成立在“以读为本”和“念书有序”的基础上的。

他是如何指引学生环绕上述教课目的扎扎实实去念书的呢我们以为,第一抓住三个“读”的环节井井有条地指导学生“自能念书”,是这节课获得成功的重点。

1.初读,指引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是什么”。

刘军指引学生进行“初读”,主要表此刻第一课时。

这从第二课时的导入环节能够看得很清楚。

第一课时的任务自然少不了打扫文字阻碍,可是最重要的仍是要让学生经过频频读来认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即认识怀丙和尚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2.细读,分步细想需思虑的课文重点“有什么”。

“细读”可安排在第一课时,也可安排在第二课时。

刘军把“细读”环节安排在第二课时,先请四位学生按构造段朗诵课文,而后重点阅读怀丙和尚为捞钱牛做准备工作一段,接着很自然地指引学生去思虑两个重点问题。

想好了两个问题以后,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归纳段意,老师让学生在熟读从而记着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此也初步落实了第二个教课目的,即学习归纳段落粗心的方法。

《捞铁牛》教学反思_1

《捞铁牛》教学反思_1

《捞铁牛》教学反思[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生:不满意。

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

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反思]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

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

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

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

《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

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

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

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捞铁牛教学实践反思(3篇)

捞铁牛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捞铁牛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个聪明的小孩子通过巧妙的方法,成功捞起了河里的铁牛的故事。

这个故事富含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实践,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的识记和积累。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捞铁牛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为什么铁牛会掉进河里?为什么小孩子能够成功捞起铁牛?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重要性。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捞铁牛实践活动。

每组准备一个铁盆、一根长绳和若干个铁球。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需要用长绳将铁球一个一个地捞起来,并放入铁盆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经验,总结捞铁牛的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导入、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动手实践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在捞铁牛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说明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是一篇传统的课文,讲述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才能。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反思:一、成功之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直观地感受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体会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教学“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先把两艘大船装满泥沙”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的做法,然后让学生思考怀丙和尚这样做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还提高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的做法,然后让学生思考怀丙和尚这样做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不足之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时间不够充足。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提问法,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全面,没有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年级语文教案)《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

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

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捞铁牛教学反思(通用3篇)

捞铁牛教学反思(通用3篇)

捞铁牛教学反思(通用3篇)捞铁牛教学反思1教学本课第二课时前,我先翻阅教参,然后认认真真的写了教案,制作了相应的PPT,最后还准备了上课做实验的工具。

我自认为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整堂课下来,由于前两个自然段讲解的内容过多,导致打捞的过程没有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学习,让学生们读的太少了。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总感觉课堂上不能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想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但是实验做完后,还是会有一少部分学生跟不上我的思路,不知道在干什么。

上课提问问题时,举手回答的人总是那么几个,我在想:是不是同学们不会啊?还是不喜欢我讲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其他班听课,每次举手的人都特别多,我很羡慕。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了解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人物怀丙的个性特点;其次是辅导学生做好课后练习题,积累词语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把打捞过程讲详细,学生们对怀丙的人物特点也不是很清楚。

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优点是讲的面全,把课后问题都穿插到课文中讲了。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感觉我必须要抓住最关键的部分,让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熟练掌握,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到面面俱到。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

我以后还要多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能上升一个台阶。

捞铁牛教学反思2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

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

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

《捞铁牛》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捞铁牛》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精选11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捞铁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捞铁牛》教学反思篇1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

“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

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

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

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

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

”“我用吊车。

”“我用直升飞机拉。

”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

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捞铁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捞铁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我对本节课做了如下反思:
1.优点:突出重点的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完这部分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

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存在的不足: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而我对于这部分的讲解用时过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是一篇经典的叙事记叙文,三年级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1《捞铁牛》是一篇经典的叙事记叙文。

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

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1.新课标提出要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因此在总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怀丙想的方法如此巧妙,准备工作周密,打捞过程有序,所以我们说他是“出色的工程家”你们佩服他吗?可我相信你们中肯定有比他更出色的。

因为他的这个方法还有缺点。

小组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而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也是给了他们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体现了综合性学习。

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利用了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一段flash 动画,为学生直观展示了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动画和课文通过合作弄清楚是怎样一步一步捞铁牛的。

这样加强合作性的学习,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既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里主动探求新知识,教师也乐教在其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捞铁牛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学反思
关于《捞铁牛》教学反思
这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智慧》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上课后我让学生复习:说一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出示铁牛资料,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后说说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当学生说出“笨重”这个词后。

我继续追问:“这么笨重的铁牛是谁想办法捞出来的?文中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接着我出示怀丙和尚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表现怀丙和尚“出色”的语句,让学生汇报。

同时出示怀丙和尚说的话:“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我让学生谈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试着读读这句话,又指生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胸有成竹和自信。

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先请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活动;1、自读课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2、观看课件“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对照课文的有关语句,准确理解关于四项准备工作叙述,在此基础上小组议论如何给四项准备工作加上标题。

接着教给学生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即:抓重点词语概括,如:潜水摸牛。

然后让学生概括剩余的小标题。

教学从多媒体创设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入境生情,激发学生求知的情
感,以动画的形式动态模拟怀丙和尚四项准备工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面对一个接近事实的课文情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有关的语言文字,教学效率高。

接着出示“连一连”,学生练习连线,理清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随后出示填一填,让学生练习填空。

最后出示比一比,让学生和怀丙和尚比一比还有什么办法能捞出铁牛?同学们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竞相发言。

有的说用大象拉,有的说用拖船拖,还有的说用巨大的热气球向上吊……方法各有特色。

这时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说:“用一个力大无比的水下机器人把铁牛抱上来。

”听了他的话,同学们哈哈大笑,都说他异想天开,他的脸立刻就红了。

这时,我也一怔,但随即便释然一笑。

我对同学们说:“其实他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今天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经过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这个方法一定可以实现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最后让学生回去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