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古诗简介《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冰冷凄清的早行风光,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言外之意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落和无法。
整首诗正文尽管没有呈现一个“早〞字,可是经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拂晓特有的风光,细腻而又精美地描绘出来。
全诗言语洁白,结构细致,情形交融,宛转有致,言外之意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向来为诗词选家所注重,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妇孺皆知,备受推重。
《商山早行》翻译/译文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轰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土。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模糊,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艳丽地敞开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夸姣情形;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曲折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叫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脱离长安,经过这儿。
⑵动征铎:轰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季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当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征。
⑷枳花明驿墙:单个版别(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以为“照〞是过错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艳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面。
驿:古时分投递公函的人或交游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
商山早行注释译文赏析【唐】温庭筠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 (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②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 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 树枝发芽时才落。 ④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 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 )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 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⑤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 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 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 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⑥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 天往南飞。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 的梦境。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 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 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 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 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 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 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 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 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 的艺术形象,真切地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 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 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 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 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 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 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商山早行》温庭筠 全诗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全诗赏析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品赏析《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
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
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
“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商山早行》全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开篇点明“早行”的典型情境。
诗人一大早就起床,旅店里的车马铃声已经响起,他即将踏上旅途,这漂泊的行程让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悲伤与不舍。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名句。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合,没有一个动词,却巧妙地勾勒出了一幅早行的清冷画面。
鸡声从茅店传出,残月仍挂在天边,板桥上的霜痕印着行人早行的足迹。
这种写景方式,将早行的情景刻画得极为生动,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
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途中所见之景。
槲叶纷纷飘落
山路,枳花在驿站的墙边开放,洁白而明亮。
这两句描绘出了山间早
春的景象,也在清冷中增添了一丝生机。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在旅途的思绪中,回想起了
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杜陵的美好场景,那里有成群的凫雁在池塘里嬉戏。
与眼前的孤独早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展现了温庭筠
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是关于《商山早行》的全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点题“早行”。
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
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
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
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
《商山早行》原文注释及简析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注词释义】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古诗今译】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名句赏析】——人迹板桥霜。
这是一幅早行图。
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
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
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译诗、诗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商山早行》古诗_作者温庭筠_古诗商山早行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商山早行》古诗_作者温庭筠_古诗商山早行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译文及解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惦念家乡。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凌乱,木板桥掩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凫雁,正玩耍在明净的池塘。
解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⑴动征铎(duó):震惊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⑴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⑴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艳丽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⑴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这里指长安。
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⑴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商山早行》赏析这首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由于它通过鲜亮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早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很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
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导语】《商⼭早⾏》是唐代⽂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景⾊,抒发了游⼦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间流露出⼈在旅途的失意和⽆奈。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温庭筠的《商⼭早⾏》,欢迎阅读! 《商⼭早⾏》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悲故乡。
鸡声茅店⽉,⼈迹板桥霜。
槲叶落⼭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诗写“商⼭早⾏”,虽未出现⼀个“早”字,却通过霜、茅店、鸡声、⼈迹、板桥、⽉等意象,把初春⼭村黎明时分特有的景⾊,细腻⽽⼜精致地描绘出来,处处体现⼀个“早”字;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般旅⼈⼭中早⾏的共同感受。
⾸联即写“早⾏”,“晨起动征铎”句,把清晨起床的许多活动⼀语感慨出来,“客⾏悲故乡”句,把作者留恋故乡的⼼理准确地刻画出来,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们普遍存在的安⼟重迁⼼理。
颔联两句写见闻及感受,简洁凝练,真实可感,历来脍炙⼈⼝。
这两句全⽤名词,以六个特有的意象,勾画出⼀幅清晨早⾏图:残⽉⾼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客⼈留下⾏⾏⾜迹。
诗⼈写的是早⾏,“鸡声”和“⽉”是两种必要的意象;⽽⼭中⽐较典型的景物就属“茅店”了。
所以“鸡声茅店⽉”这句,把茅店⾥的旅⼈,闻鸡鸣⽽看天⾊,看到残⽉⽽收拾⾏装,直⾄起程赶路的过程,都有声有⾊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迹板桥霜”这句,依前所写,记叙了旅⼈⾏⾛在板桥上,看见先⾏客⼈留下⾜迹的情景。
然⽽,这⼀个漫长的过程,仅通过⼗个字便呈现出来,⾜见作者⼤家⼿笔。
清盛传敏⽈:“三、四⾮⾏路之⼈不知此景之真也。
论章法,承接⾃在;论句法,如同吮出。
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
句句早⾏,故妙。
”宋代梅尧⾂对的诗的定义为“状难写之景如在⽬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于“状难写之景如在⽬前”,温庭筠这两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含不尽之意见于⾔外”,欧阳修补充道:“道路⾟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外乎?”可见,这两句便是符合梅尧⾂标准的⼀个典型。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温庭筠这家伙,写的这首《商山早行》,那可真是绝了!咱们先来瞅瞅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话说我之前有次去乡下旅游,早上还睡眼惺忪的时候,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把我从美梦中吵醒。
我嘟囔着嘴爬起来,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一辆马车准备出发,马脖子上的铃铛正响个不停。
这场景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温庭筠诗里的“晨起动征铎”,那种在清晨就要踏上旅途的匆忙感,一下子就扑面而来了。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两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诗人一大早就起来赶路,这“征铎”的声音啊,一下子就把那种即将远行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而且他还直言“客行悲故乡”,哎呀,作为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不舍那是藏都藏不住。
就像我那次旅游,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更何况温庭筠这样长期漂泊在外的人呢!再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我给你们讲讲啊,想象一下,在一个月还挂在天上的清晨,你身处一个简陋的茅店旁边,公鸡打鸣的声音此起彼伏。
你走出茅店,看到板桥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上面还有几行早行人留下的脚印。
这画面,是不是清冷又寂寥?温庭筠就用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词,把那种早行的情景和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记得有一回我起了个大早去爬山,山上还弥漫着雾气,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种感觉就和诗里有点像。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路上的槲叶纷纷飘落,枳花照亮了驿站的墙。
这景象虽说有了点亮色,但还是透着一股孤单和凄凉。
就好像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陌生的路上,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却因为身边没有熟悉的人可以分享,心里还是会觉得有点失落。
最后两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因为看到眼前的景象,想起了自己在杜陵的那些美好梦境。
梦里啊,池塘里满是游水的凫雁,充满了生机和温暖。
这一对比,更显得现实中的旅途是多么的孤独和艰辛。
我有时候晚上做梦也会梦到小时候在家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场景,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他乡,那种落差感真的不好受。
商山早行诗句赏析
商山早行诗句赏析
《商山早行》是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首佳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
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返乡,情切于路途;“客行悲故乡”则较前一句直抒胸臆,身在他乡,却心系故乡的思念之情曝露无疑。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将早行的情景写得历历在目,也传达出诗人心中的寂寞之情:旅客们凌晨赶路的凄冷环境和寂寞心情。
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所以作者在这里用“枳花明驿墙”和“槲叶落山路”点出“早行”的季节和时间:秋季的拂晓前。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由“早行”引起的寂寞自然想到昨晚在梦中与故乡的亲人欢聚的情景,梦中欢聚与眼前寂寞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诗人自然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2023年商山早行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赏析商山早行原文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作品原文:商山⑴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
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赏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家作品】温庭筠(yún)(约812-866),晚唐诗人,诗词兼工,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二【全解与赏析】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动征铎(duó):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早晨去来时,就听到外面响起了叮叮当当的车铃声,人们已经准备好了出行的准备,新的旅程又将开始了。
久行在外,客旅他乡,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内心的悲伤哪里掩饰得了?首联,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一个“悲”字,突出了思乡情绪的浓烈。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一联写早起时所见所闻,紧扣题目中的“早”字来写:听到了雄鸡的啼鸣声,看到了空中斜挂的月亮。
离简陋的旅店不远,有一座石桥,看到了石板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行人走过,留下了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
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一联将六个意象串联起来,全是六个名词,不加任何修饰,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任我们自由发挥,进行二度创作。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槲(hú):陕西山阳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驿(y 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颈联的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弯弯的山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外墙。
这两句我们可以视为出发一段时间后看到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商山早行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