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合集下载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际关系 ppt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际关系 ppt

菲律宾通过—— “海洋极限法案”把中 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 岛的部分岛礁划为所 属岛屿。 越南声称—— 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 群岛享有主权。 马来西亚总理兼国 防部长 巴达维 亲自 登陆— 南沙群岛的“弹丸礁” “光星仔礁”宣誓主 权。

在东海方向——
虽然中日关系整 体改善,但两国在 海上的纷争依然。 日本加强武力监 控“钓鱼岛”,还 力图拓展海洋战略 纵深,准备在“冲 之鸟岛礁”建立港 湾设施,宣示所谓 的领土主权。
南海周边的一些 国家还把美国、日 本、英国、意大利、 法国、俄罗斯等国 的石油公司请进来 力图使南海问题— —国际化。 区域外国家利益 的进入,使南沙争 议更加复杂化。
(三)、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各方利 益“博弈难休”



2009年我国周边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 第15次东盟峰会,第12次东盟10+1 和 10+3 领导人会议及第4届东亚峰会,围绕应对金融 危机,气候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多项 成果。 东盟10+3 领导人同意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 以维护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领导人还就共同推进东 亚共同体建设达成一致性的共识。
以上的摩擦暴露出“中美关系” 中一系列问 题

中美两国为恢复和修补两国关系 展开了各自的外交活动

中国先是宣布下轮中美战 略与经济对话将在5月底进行, 而后胡锦涛主席出席了4月 12日—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 “核安全峰会”,并与奥巴马 会话。 奥巴马重申“美国继续坚 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尊重中国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方 核心利益”。 “将谨慎处理敏感问题”, 双方并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 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共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分析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分析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分析。

一、政治格局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首先,区域内存在着多个政治实体,包括多个国家、地区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等。

这些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地区政治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地区政治格局也在不断受到国际政治力量的影响。

在传统的权力格局中,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同时,一些新兴大国如印度、韩国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大国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格局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为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的大国之间,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地位尤为突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大国,而日本则凭借其技术和品牌优势在亚太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印度、韩国等也在迅速崛起,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安全格局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地缘政治问题,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纠纷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网络攻击等也对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一些大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军备竞赛也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然而,在机遇方面,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也为地区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关于东亚国际问题名词解释

关于东亚国际问题名词解释

关于东亚国际问题名词解释1、大亚太“大亚太”可以包括西亚以外的整个亚洲部分、大洋洲和北美洲和中南美洲西部地区,甚至包括亦可包括西亚地区。

这种“大亚太”更多运用于亚太国际关系特别是911以后的亚太安全和美俄中等大国亚太战略2、小亚太“小亚太”指东亚,即大、中亚太的核心部分。

“小亚太”往往与“东亚”同时使用。

它一般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部分区域,其中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支那和东盟各国,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3、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0弱,经济总产值约占世界经济产值的1/5。

3、中亚太“中亚太”可以包括东北亚(含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亚,大洋洲(主要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北美洲西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这种“中亚太”更多从经济合作组织上特别是APEC意义上或一般意义上使用。

“小亚太”指东亚,即大、中亚太的核心部分。

4、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5、南海问题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形成所谓南海问题。

6、仁爱礁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第二托马斯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处环礁,位于美济礁东南约14海里处,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63公里。

传统上该礁被中国渔民称为“断节”,一直作为重要的捕鱼场所和避风地。

目前,仁爱礁在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受中国实际控制。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论坛。

一、成立背景80年代末,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加强合作、互相协调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在此形势下,APEC便应运而生。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提出了“汉城倡议”,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经与有关国家磋商,首届部长会议于1989年11月6日—7日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当时东盟六国的外交和经济部长参加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正式成立。

二、宗旨与目标1991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APEC 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三、成员与观察员APEC现有成员21个。

其中,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后改称“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

APEC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

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APEC现有观察员3个,为东盟(ASEAN)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和南太论坛(SPF)。

观察员可参加APEC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或活动。

四、组织机构APEC的组织机构分为5个层次: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下半年举行。

亚太安全中的四大国关系

亚太安全中的四大国关系

亚太安全中的四大国关系苏格外交学院2012-8-13 15:31:30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1996年10期内容提要:亚太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然而,亚太地区安全环境中,存在着相对日益明显的美、日、中、俄四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发展和演变可能会对亚太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本文旨在对该问题作一客观的分析。

文章包括下列四部分:1.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2.四大国安全战略及其利益的融会与冲突;3.双重“三角关系”的平衡与制约;4.建立面向21世纪的区域安全机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亚太地区发生了若干震撼世界的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强国地位的确立;日本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等的出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其中,尤以亚洲特别是东北亚的变化最为令人瞩目。

亚太地区具有四个“相对”: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相对蓬勃发展的贸易。

然而,亚太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另一个“相对”,这就是该地区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相对日益明显的美、日、中、俄四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发展,可能会对亚太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一)经济相互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发生了若干重大的变化。

概括起来,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失效、两德统一。

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世界和亚洲各国一般均对本身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

和平的外部环境和高效的现代信息手段等诸多因素,使得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成分增多。

(二)战略安全均衡在分析“区域国际关系”时,有两个问题需说明:一是由于国际间各国综合国力的不平衡,一些本身并非本区域的国家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在该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美国和俄国在“亚洲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亚太地区曾经存在多种盟友或敌对的关系:中美、中日、中苏、日美、日俄、美俄之间都发生过历史的纠葛。

东南亚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的调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相继独立使原殖民地宗主国与东南亚殖民地的这一主要矛盾基本解决。

东南亚国家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主要矛盾转化为东南亚国家相互之间及东南亚国家与其他世界主权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主体---主权国家的确立,使东南亚也如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使独立国家间有关主权、领土的争执突出,矛盾上升。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新中国建立时,外交政策采取了“一边倒”,坚决站在苏联一边。

具体到东南亚地区,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斗争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在印度支那直接派出军事人员参与了越南战争。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首先予以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坚持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中泰、中菲关系出现了和解和松动。

同印尼关系有所改善,1958年,中柬建交。

文革期间,中国的外交工作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开始全面提升与东南亚国家共产党的关系。

严重损害了中国同泰、马、菲等许多国家的双边关系。

东南亚国际关系的调整与重新组合独立的东南亚国家都有一个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并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

摆在他们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就其大方向来说有两条:一条是成熟的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新兴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4年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立以及冷战的升级,使东南亚地区战略形势进一步明朗化:以泰国、菲律宾、南越、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一方靠拢西方阵营;以北越为一方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而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则决意在东西方阵营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

法国为什么要干涉印支国家的独立?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支持法国重返印支——1、战后初期对东南亚去殖民化的态度2、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理论”3、支持法国重返印支军事同盟和军事援助——1、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2、军事及非军事援助越南战争——越南战争的阶段美国卷入越战的原因越战的结束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和东南亚国家相关关系的调整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格局日趋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的主旋律。

世界地理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世界地理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主权国家:拥有 独立主权的国家, 是国际关系的基 本单位
国际组织:由多 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机构,如联合 国、世界贸易组 织等,对国际关 系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不受外部干涉 国际法: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维护国际秩序 国际组织: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机构,促进国际合作与协调 国际冲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国际关系稳定与发展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20XX
Part One Part Four
Part Two Part Five
Part Three Part Six
国际关系:国家 与国家之间的政 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关系
地缘政治:国家 与国家之间的地 理位置、领土争 端、资源分配等 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
地缘政治对地区冲突的影响 地区冲突的定义和类型
地区冲突的地缘政治背景
地区冲突的地缘政治后果和 影响
大国竞争: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竞争 地缘政治:各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和影响 资源争夺:各国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和竞争 军事战略:各国的军事战略和地缘国际合作与竞争,改变国家间的力量 对比 地缘政治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制定经济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的互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国际关系格局
案例分析:美国、中国等大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和影响
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对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信息传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交通和物流:高铁、航空、海运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和物流更加便捷,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推动全球经济一体 化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华盛 顿体系”。至此,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华体 系”完全形成。 2、美国是最大胜利者:既取得了英国同样的海军力 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 为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和日美战争埋下了祸根。
德日法西斯的特点和上台方式特 Nhomakorabea:德国法西斯势力以纳粹党为核心 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上台方式:
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大事件: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 政策” ②日本法西斯主力-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中 国的方针 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上台,建立起军事法西斯 专政,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成立的听命于军 部的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⑤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 的侵华战争
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
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的基础 上安排的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体系的进步作用: ①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战后各国经济得 以恢复和发展; ②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 族国家获得独立; 2、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 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美日的崛起: 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 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趋势

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趋势

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趋势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国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互动性为该地区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亚太地区的合作趋势不断加强。

亚太地区拥有多个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

这些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也加强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合作与稳定性。

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日渐频繁,这些都推动了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其次,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速化的趋势。

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贸易和投资,同时也在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亚太地区的国家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利的经济格局,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互联互通。

第三,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复杂和严峻。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但也是整个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战略空间。

区域内存在着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民族矛盾和主权争端,同时也存在着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威胁。

应对这些安全挑战需要亚太地区国家开展更多的安全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风险,并推动全球安全治理进程。

第四,亚太地区的人文交流与互联互通亦呈发展趋势。

亚太地区的各国在语言、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拥有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开展文化、人才和学术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国家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也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动能和素质支撑。

在这方面,发挥新技术和数字化网络的作用,打造区域互联网交流平台,可以更好地搭建起国家间的桥梁,促进联系和互信。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现状与趋势亚太地区是世界最为重要的地缘区域之一,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近年来,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等等。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探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政治方面在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方面,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些突破性的事件。

其中,特朗普政府的上台对整个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产生了影响。

美国政府的“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的崛起、朝鲜核危机等问题不断抵触,引发了地区的紧张和不稳定。

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邻国的地缘政治对抗也在增加,例如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等。

另外,亚洲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对抗影响,例如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加强对美国的依赖,以及某些东南亚国家的选择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寻找平衡等。

经济方面在亚太地区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挑战。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税战引发了不少贸易争端,对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亚太地区的经济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亚洲的自贸区建设、区域经济整合对于推动区域和全球经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方面在亚太地区的文化方面,多元文化的交流对于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亚太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很大,其主要文化有中华文化、佛教文化、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不仅为地区文化的互鉴、发展、创新带来了巨大推动力,而且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安全方面在安全方面,亚太地区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摘要】:冷战后,国际关系调整不断加快。

其中大国关系的互动变化,对全球和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形势的变化,影响日益突出。

中日关系之间互动过程中,除了中日自身关系互动外,是否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值得探讨。

中、日、美作为亚太地区大国,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互动,对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从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背景,探讨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以了解大国关系互动的一些特点。

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军事安全三个方面,探讨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论文结构分为: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束语。

导论,主要阐述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及其环境的互动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由此提出本文论题及其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分析了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特点。

论文从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现状,分析亚太国际关系形成的特点。

强调了中、日、美相互关系互动,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了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经济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论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平衡关系的角度,探讨中日产业结构互补关系,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影响。

论文同时分析了美国亚太地区经济战略,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关注。

探讨了中日产业结构与中美、美日产业结构及其贸易关系特点。

说明中日经济关系发展中,因美国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分析了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政治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中日政治关系现状及其原因。

分别以几个突出事例,阐述了中日政治关系中,合作与摩擦并存的特点及原因。

论文分析了美国亚太政治战略调整的意图及其特点。

并探讨了中、日、美相互间国家利益与共同利益协调发展,及其与地区利益协调的意义。

论文分别分析中日共同利益、中美共同利益、美日共同利益,及其相互影响,强调中日政治关系中,存在的合作与摩擦,美国因素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特点,以及中日应对待美国因素的立场。

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内容提要第四章分析了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军事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

1、导论

1、导论
第一, 第一,中美关系对中日关系的引领作用和中日关系对 中美关系的牵制作用同时并存 (1)美日同盟中美国的特殊地位 ) (2)日本民族的性格 ) (3)美国对华态度之变:战略竞争对手、建设性 )美国对华态度之变:战略竞争对手、 战略伙伴,利益相关者,中国大国地位——承担相 战略伙伴,利益相关者,中国大国地位 承担相 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 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联合国会费
第二,中美关系是大局是根本是宏观, 第二,中美关系是大局是根本是宏观,带有全球 中日关系是中观、 性;中日关系是中观、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1)日本国家利益的特殊性。依附美国, )日本国家利益的特殊性。依附美国, 不甘心于美国;离心与聚合;附强与自尊; 不甘心于美国;离心与聚合;附强与自尊; (2)经济实力带来政治的诉求。外交自主、 )经济实力带来政治的诉求。外交自主、 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之梦。防卫自主、 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之梦。防卫自主、外交独 立。 (3)日本地处三国地缘之中。大博奕中的 )日本地处三国地缘之中。 特殊价值。 特殊价值。在亚洲的孤立必然导致与美国的亲 密。
分岐焦点: 分岐焦点:
美、俄、印、 中东、 中东、南美 ?
(四)亚太概念的界定原则: 亚太概念的界定原则:
发展观 全面观 国际权威 利于亚洲 区别对待
五、结论: 结论:
大亚太=亚洲 东太平洋沿岸 北美、 大亚太 亚洲+东太平洋沿岸(北美、 亚洲 东太平洋沿岸( 中美、南美) 大洋洲 太平洋岛国) 大洋洲+太平洋岛国 中美、南美)+大洋洲 太平洋岛国) 中亚太=APEC——广为接受 中亚太 广为接受 小亚太=东亚(东北亚 东南亚 东南亚) 小亚太 东亚(东北亚+东南亚)— 东亚
煤 61% 铝钒土 54% 铁 26% 棕榈油

国际时事热点年度总结(3篇)

国际时事热点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2021年,世界格局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热点事件层出不穷。

本年度总结将回顾2021年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新冠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 全球抗疫合作: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加速了全球抗疫合作的步伐。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向世界提供疫苗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 经济复苏:各国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全球经济在下半年逐步复苏,但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3. 国际秩序:疫情暴露了现有国际秩序的不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受到挑战。

各国在疫苗分配、经济复苏等方面存在分歧。

三、国际热点事件1. 美国大选:2021年1月,拜登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拜登政府上台后,将致力于修复与盟友的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 俄乌冲突: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立加剧。

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3.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在阿富汗取得重大进展,阿富汗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阿富汗局势的动荡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

4. 中东地区冲突:中东地区冲突持续,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朗与沙特等地区热点问题频发。

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5. 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格拉斯哥召开,各国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

然而,各国在减排目标、资金支持等方面仍存在分歧。

四、地区热点事件1. 亚太地区:中美关系成为亚太地区热点问题。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华政策趋于强硬,中美竞争加剧。

2. 欧洲地区:欧洲国家在应对疫情、推动欧洲一体化等方面面临挑战。

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3. 非洲地区:非洲国家在抗击疫情、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然而,非洲地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贫困、疾病、恐怖主义等。

4. 拉丁美洲地区:拉丁美洲国家在应对疫情、推动地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亚太地区局势

亚太地区局势

亚太地区局势论述亚太地区一直就是全球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博弈的核心区域,其间任何地域、任何性质的风吹草动都会吸引整个世界的全面关注----亚太“态势指数”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军事、政治变动的风向标,同时自然更会牵动各个大国的敏感神经----亚太已经成为大国战略争夺与利益角逐最为激烈的地区。

一、当前亚太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冷战后亚太四大国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4年美俄宣称两国关系进入以平等互利和相互承认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2001年中俄两国在1996年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又签署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发展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在1997年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认识虽有过变化,但目前两国政府仍表示双方是“合作伙伴”。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时,双方领导人共同表示,两国将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美日两国首脑签署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次年9月两国出台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建立针对冷战后亚太局势变化的相互协同和联合行动的两国安全体制。

当前亚太大国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亚太大国彼此对抗的关系。

在目前亚太大国框架内,四国之间相互关系密切,彼此依存又相互竞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网状关系。

第一,双边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而同时又是非针对第三国的排他性国际关系。

四国在建立这种相互关系时都宣称,尊重对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搞互相敌对和对抗;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和协调磋商,进行利益合作;在合作中既要谋取本国利益,同时又要尊重对方的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利益;不针对和不伤害第三国。

第二,各对大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其他大国关系都具有互动性。

尽管任何大国关系建立时都声称不针对第三国,但事实上在当前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地球村”内,任何一对大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会对其他大国外交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力的互动效应。

智者不惑,强者必趋——简评《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智者不惑,强者必趋——简评《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中图分类号 : 8 / 7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3—95 (0 1 0 0 9 D 3 8 .3 A 10 8 6 2 1 )2- 0 7—0 2
近年来 , 随着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 国际影响力 日渐增强 , 其 学术界
对东 盟 以及 东 盟对 外关 系给予 了极大 的关 注 。 作 为 国际政治研究 中的两大主要 流派— —现 实主 义与 建构 主 义 , 围绕地 区一体 化 以及 国际关 系

9 ・ 7
和挑战“ 东盟规范” 的过程。东盟的力量 主要来 自于东盟几 十年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在认 识方面 的 “ 实力 ” 而 东 盟在 对 外关 系 的成 功 正是依 靠 这种 “ 实力 ” 软 , 软 。 第三 , 盟与 大 国之 间的关 系 , 是 一 个 单 向施 加影 响 的过 程 ( n-a rcs) 而 是一 个 双 东 不 oew ypoes , 向(w —a rcs) tow ypoes 相互 “ 会 化 ” 过 程 。现 有体 系 的规 范 在 这个 过 程 中也 有 可 能调 整 , 至改 社 的 甚 变 。在东 盟 与大 国关 系的 案例 中 , 国被 “ 大 东盟 规 范 ” 会 化 的过 程 , 同 时是 大 国对 “ 社 也 东盟 规 范 ” 的挑战与施加影响的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 了东盟规范的创新 , 如近年来东盟逐渐接受了 西 方 国家对 人权 的定 义 以及将 保 护 人权 的 原则纳 入 到 “ 盟规 范 ” 中就 是 一个 典 型事例 。 东 之 在对 “ 东盟规范” 对亚太地 区大国的社会化成果加 以肯定 的同时 , 作者同时也看到 了不容乐观 的一 面 。通 过 分析 东 盟 的对 外关 系 现状 后 , 东盟 对 大 国 的规范 社 会 化 效 果 在 很 大 程 度上 受 到 大 国 功利 主义 的政 策计 算 影 响 。相对 而 言 , 盟对 中 国的社 会 化 效 果最 为成 功 。 由于 中国 与东 盟 之 间 东 存 在着 敏感 的领土 争 端 问题 , 战后 东盟 与 中国发 展关 系 的重 点 放 在 使 中 国接 受 不使 用 武 力 与 和 冷 平解决争端的规范 。而中国加入《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以及 同意签署《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被普 遍认 为是 中 国接 受 “ 东盟 规 范 ” 力 证 明。 与 “ 会 化 ” 国 的情 况 不 同 , 东 盟 规 范 ” 印度 、 有 社 中 “ 对 日 本 、 国的社 会化 效 果相 对 较差 。冷 战后 印度 对东 盟做 出了战 略调 整 , 美 双方 关 系有 了很 大改 善 。主 要原 因在 于 , 了平 衡 中 国在东 南 亚地 区的影 响力 , 为 印度 只有 加 快调 整 与东 盟外 交 关 系的步 伐 。同 时, 印度意识到要完成从 “ 南亚大国” “ 到 亚洲大 国” 进而发展成“ , 世界 大国” 的战略 目标 , 必须积 极拓展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 渐次挤入亚太大 国的行列。因此 , 出于 自身 战略需要 , 印度不得不 与东盟接近。对于 日本来说 , 虽然 E t 本给予东盟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 日本也跟随中国之后签署 了《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但是 , , 鉴于 日美同盟作为 日本外交 战略基础 , 本对东盟 的亲疏关系很 日 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因此 “ 东盟规 范” 时才能真正对 日本 实现社会 化 , 何 尚无定数。而且 , 日本参 与东 盟 主导 的 一体 化 进程 以及 接 受 “ 盟 规 范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为 了 与 中 国竞 争 , 一种 东 , 是 被 动 的反应 。美 国对 东盟 的外 交 战 略 的 调 整 不 在 于对 东 盟 本 身 的重 视 , 是 为 其 切 身利 益 考 虑 。 而 随着 中 国、 日本 在 东盟 影 响力 的扩 大 , 美 国担 心 自己会 被 排 除 在 亚 太 地 区事 务 之 外 , 使 因此 才 会积 极介人东南亚事务 。这样看来 , 尽管东盟规范的确有其魅力所在 , 但它还远远不足以影响到这些大 国 的核 心 利益 和 对外 战 略决 策 , 实现 规范 的“ 要 内化 ” 是 为 时甚 早 。鉴 于 东 盟 规 范对 印 度 、 更 日本 、 美国等大国社会化问题上建构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受限 , 在本书的结论部分 , 作者承认现实主义者的 理性计算应该被视为“ 前社会化 ” 阶段 , 可以作为是建构主义者的社会化 的一个重要前提。 总之 ,国际政治 中“ 《 弱者” 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在东盟对外关系和地区一体化 领域所作出的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 , 笔者也发现 , 相关研究仍 然具有进一步深入拓展的空间。东盟在处理对大国关系问题上, 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影响力 , 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以下三大条件 : 一是“ 东盟规范” 的示范效应。也即东南亚地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 , 以 及东盟组织 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团结一致所形成的合力 , , 否则 一个混乱的地 区秩序以及失败的区域组 织便没有任何对外号召力可言。二是大国的地区战略的交集。如果周边大国各 自为政 , 对地区一体 化漠不关心。或者 , 大国抛开小国形成大国俱乐部, 如组建类似“ 大国协调” c cro b o e ) (o e gpw r 机 n tf i s 制, 东盟国家就只能是处于地区秩序的边缘地位或者沦为被动追随者。三是亚太地区缺乏具有合法 性 的核心大 国。由于 目前 亚 太地 区大 国关 系 的脆 弱性 , 以建立 类 似欧 盟模 式 的 以大 国为核 心 的一 难 体 化制度 , 结构 性领 导体制 及公共 产品 ��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动态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动态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动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亚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动态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就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动态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

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同时,亚太地区还面临着如何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安全问题也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该地区的军事冲突和领土争端时有发生,这给地区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各国需要加强对话和协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再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一方面,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强国如美国、日本等也在不断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各国之间的互动和博弈也更加复杂,这给地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文化交流也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亚太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动态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安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加强对话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各国还应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往来,以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动态是复杂而多变的,各国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_二_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格局演变的影响_1

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_二_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格局演变的影响_1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对 “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 一个国家而言永恒不变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帕斯特所言:理上的客观事实是最强大的因素。

一国可以更换其领导人或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但无法 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

因此地理或者地缘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外交政策或世界政治的 出发点。

” [21]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地缘大国,亚太的地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中国 的发展。

同时,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文化各层面都会对 亚太格局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亚太”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的地域范围随时势变化而变动,且呈现持续扩张的 态势。

传统的亚太概念与远东、东亚可以代指,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主要包括中、 日、韩、朝及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因 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加深及政治和安全辐射面增大,联系面拓宽,其地域范围已扩及俄 罗斯的远东部分,南亚和大洋洲。

[22] 现在的“亚太”概念由于已经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缘 政治和地缘经济概念,所以不单纯是一个地理名词。

各类国家,尤其是大国为谋求其国家 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所谓的亚太格局是指亚太国际舞台上主要 国际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

亚太格 局的演变与亚太地域范围的变动有着不可解脱的密切关系,随着亚太范围的不断拓展,亚 太政治格局变迁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

冷战后亚太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以苏联解体为起 点,亚太地区政治结构重新分化组合。

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进展导致亚太各国政治、经济、 安全联系普遍加强。

政治家、战略家和地缘政治家开始把南亚、中亚纳入亚太范围,使亚 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亚太的地区格局发生演变,进入了多极化时代。

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与安全

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与安全

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与安全亚太地区是全球人口、经济、能源等方面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争夺战略地位的重要区域。

同时,亚太地区也是涉及半岛核问题、南海争端等多重安全挑战的焦点。

因此,探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与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

随着中国等国家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于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降低,而一些地区性大国的地位则逐渐上升。

例如,韩国、印度、日本等国家正在逐渐扩大自己在地区内的影响力,成为地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复杂而且敏感。

其中,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尤其值得关注。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之间存在着很多争议和矛盾,这些问题在国际舞台上也经常引发亚太地区的一些紧张局势。

其次,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备受关注。

除了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南海争端等问题外,还存在着一系列恐怖主义、贩毒、海盗等安全威胁。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也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产生了影响。

因此,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亚太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共同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对于中国而言,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与其自身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中国在亚太地区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和国际维和行动,同时也在防卫和军备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建设。

中国外交部还多次表达了要推动亚太地区建设“安全共同体”的呼吁。

这一点,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共鸣和支持,这也是亚太国际关系与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总之,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与安全问题需要被高度重视。

各国之间应当以和平、合作、共赢为基础,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设更加稳定和繁荣的亚太地区。

同时,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解决亚太地区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促进全球安全和稳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朝贡体系及其瓦解
1.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为转折点,朝贡体系分崩离析,亚太地区格局从封建中国王超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宗藩格局向近代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格局转变。

2.华夷体系的建立和维持的前提是中华帝国的强大繁荣,一单这个前提削弱或消失,华夷体系就难以为继
了。

3.朝贡体系,又称“华夷体系”、“华夷秩序”、“天朝礼治体系”。

它起源于先秦的分封制度,成型与秦汉,
宋元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明朝时臻于极盛,清朝后期走向衰弱。

理论基础:五服论
制度基础:西周的宗法人伦制
纽带:儒家文化。

二、朝贡体系的内涵:
(1)政治方面:朝贡体系实际上是中国内政的向外延伸,是中国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扩大到外围和四边,是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安全防御的一种手段。

(2)文化方面:由于朝贡制度,中国周边的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3)经济方面:朝贡体系承载着国际贸易的功能。

5. 东亚地区古代朝贡体系的特点:
(1)形式上不平等。

朝贡体系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关系结构,但它重名不重实,具有形式主义和象征性的特点。

(2)奉行和平主义。

和平、友好一直是朝贡体系的主流,华夷秩序有效地避免了战争,地区和平长期得以维持。

(3)双向互利。

朝贡体系包括朝贡国一方称臣纳贡和宗主国一方的册封赏赐等内容,是双向互利的。

6. 1511年,葡萄牙侵占马六甲,第一个中国在东南亚的朝贡国落入西方殖民者之手,敲响了华夷体系的丧钟。

7.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割地、赔款、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五口通商条款,使中国的领土、独立主权、司法权、关税遭到破坏。

8. 真正给华夷体系沉重打击,彻底动摇华夷体系根基的是来自昔日的朝贡国——日本的挑战。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1)日本战败,地区影响力下降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得以确立
(3)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4)苏联重返亚太地区
1.1927年,日本出笼的“田中奏折”,明确提出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方针。

四、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两面政策。

一方面,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战争,企图借中国的力量来削弱日本这个争霸远东的对手;
另一方面又想借日本的力量消灭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二战”对美国的影响:美国由于国土远离战场,所受损失相对较小;相反,它从战争当中获益颇丰。

为美国在战后的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军工业获利颇丰富,美国在二战中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大发战争财。

(2)美国军事力量大增。

美国在战争中不断加强军力,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并且成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还利用参战机会,控制世界许多战略要点,在海外建立了500
个军事基地。

(3)美国综合国力得到加强。

战争期间,经济持续增长。

“二战”后,美国资本输出居世界第一,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五、太平洋战争对苏联的影响
由于苏联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上升成为与美、英并列的三强之一(确立战后国际体系),给苏联重返亚太地区提供了机会。

1945年2月,美、苏、英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议》,苏联允诺对日作战,条件是:恢复日俄战争前俄国在东北亚的特权,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地区,给予外蒙古独立的地位,归还千岛群岛给苏联。

为苏联重返亚太创造条件,主要都是拿中国利益做交易。

六、对中国的影响
1943年1月11日,中国与美国、英国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撤销和废除两国原来在华拥有的损害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各种特权,建立起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

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与中国订立平等互惠的新约。

中国摆脱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桎梏,成为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

由于中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与美国、英国密切合作,由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由于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努力,也由于美国的刻意提携,中国逐渐取得大多地位。

1942年一致对抗德、意、日的《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被列为四强之一,宋子文签字。

1943年11月美英苏三国外长召开会议,美国坚持中国参加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

中国作为四强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1943年,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与丘吉尔一起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同年12月,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中国大国地位加强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名词解释
三角关系:指的是在一个由三个国家构成的系统中,其中一个国家的行为会对另一个或两个国家的行为发生影响,或其中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导致另一对或两对双百年关系发生变化的互动关系。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理,是研究主权国家总体力量的一个复杂概念。

权力: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国家拥有的权力包括自身能力与能力在国际体系中的受认可的程度。

能力:是一个国家将其他领域的资源,如经济实力、军事优势、自然能源及文化影响等,转化为国际政治领域的资源的效度和力度。

认可程度:就是关于权力的声誉,也就是国家的声望。

联盟: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建立同盟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

地区主义:是一群地理位置临近的国家,为了发展它们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与目标所进行的互动与合作。

开放的地区主义:指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区域外经济一视同仁,不加以歧视对待。

它是对边贸易体制的一种新发展趋势,是与传统内向型的贸易集团相对立的一种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