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润滑
油雾润滑原理范文

油雾润滑原理范文油雾润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润滑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机械设备和工业系统。
它使用气体载体将润滑油雾化并输送到要润滑的部件上,以形成细小的润滑膜。
油雾润滑具有许多优点,如提供可靠的润滑、减少能量损失、防止磨损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
以下是油雾润滑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的详细说明。
油雾润滑的原理:油雾润滑的基本原理是将润滑油通过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的喷射产生雾化,形成微小润滑油颗粒的混合物,并以气流的形式输送到摩擦部位。
当润滑油颗粒着陆在摩擦表面时,它们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润滑膜,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油雾润滑的工作过程:油雾润滑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成阶段、输送阶段和质量恢复阶段。
1.生成阶段:在生成阶段,润滑油首先被雾化装置雾化成微细颗粒。
雾化装置通常由喷射器、喷嘴或分配器组成,其中润滑油与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混合,形成油雾。
雾化装置不仅可以调整润滑油颗粒的大小和数量,还可以控制油雾的流量和方向。
2.输送阶段:在输送阶段,雾化的润滑油颗粒通过气流输送到摩擦表面。
这些微小润滑油颗粒通过气流呈扇形分布,并在到达摩擦表面之前与其他气体颗粒和空气混合。
当润滑油颗粒着陆在摩擦表面时,它们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个连续且均匀的润滑膜。
3.质量恢复阶段:在质量恢复阶段,未着陆在摩擦表面的润滑油颗粒会由于重力、惯性和内聚力而返回润滑系统。
为了避免润滑油在系统内积聚和形成油凝块,油雾润滑系统通常配备油雾分离器和排油装置。
油雾分离器可以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润滑油颗粒,然后将其重新注入润滑系统。
排油装置可将油雾系统中积聚的润滑油排除,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油雾润滑的优点:油雾润滑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许多应用场景的首选润滑方式。
1.高效润滑:油雾润滑可确保润滑油颗粒均匀分布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个连续的润滑膜。
这种润滑方式能够减少峰值摩擦力和磨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2.减少能量损失:油雾润滑不需要大量的润滑油,相比于滴注润滑或油浴润滑而言,能够在减少摩擦和损耗的同时降低能量消耗。
油雾润滑介绍

纯油雾润滑与吹扫型油雾润滑
• 纯油雾润滑适用于泵功率小于1000Kw,转速 大于600转/分、小于3000转/分,轴承为非轴瓦 、非圆锥滚子轴承的悬臂(包括卧式泵和立式 泵)、双支撑离心泵。 • 泵轴承带有滑动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时采用吹 扫型(Wet Sump)油雾润滑。
油雾润滑系统操作
• IVT型油雾发生系统由油雾发生器、油雾输送管道网络两大部分组成。其 中油雾发生器是油雾润滑系统的核心部分。 油雾发生器由动力供给单元(仪表风)、润滑油供给单元、油雾发生单 元(旋动器、漩涡射流器)、操作控制单元4部分组成。 动力供给单元是生成油雾并把油雾带到各个润滑部位的动力来源,其动 力是仪表净化风。润滑油供给单元向油雾发生器提供润滑油,由大量油 储罐、主油雾发生器储罐、辅助油雾发生器储罐三部分组成,主油雾发 生器储罐用油是通过一个自动供给系统从大量油储罐补给,辅助油雾发 生器则需手动操作从大量油储罐供给(现场切换至辅助油雾发生器后提 上供油泵手动阀和辅助油雾发生器注油入口阀拨片)。油雾发生单元是 把净化空气和润滑油混合生成油雾。操作控制单元则是把空气、油、油 雾、各部件及其运行数据与微型控制面板总装在一起,以便提供精确、 可靠的控制和监测。
分开雾流 收集凝结油 油位可视 带管接头的按钮式 排放阀 • 节流器到润滑点之 间用不 锈钢管连接 • 可安装各种节流器 (凝缩嘴)
节流器/喷嘴
• 孔板计量仪 • 控制到各润滑点的油雾量 • 尺寸取决于设备的: - 每分钟转数 - 轴径 - 轴承列数 - 载荷 • 每个润滑点对应一个节流器
选择合适的节流器 可提供适量的润滑油雾
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 油雾节流器:它能测量并调配输送到润滑点的雾化油量,也能将 干性雾化油转变成湿性雾化油。除“雾化”的类型外,还可选择 喷射式、压缩式或定向式。每个润滑点各要求有一个节流器。油 雾正常情况下成烟雾状,粒度在 2µm 以下。发生器产生的烟雾状 油雾不容易凝结,这种油雾没有润滑效果,被称作干雾。但它的 好处在于,它在管道中传送时不会凝结在管道壁上,随着油雾弥 散到摩擦副附近,经过凝缩嘴,使油雾成为油、气两相流体射流 • 雾化油收集容器:这个装置用于收集从轴承箱排出的凝结油。它 一般也是另外一套油回收系统的油收集器的一部分,可用于安排 对回收油的重复利用(位于泵带末端,有看窗,巡检时看到看窗 油满之后应进行排油)
油雾润滑操作说明

一联合运行部
1. 辅助油雾发生器切换至主油雾发生器 1.1切断辅油雾发生器的电源 1.1.1 将辅系统电源开关从“1”位调至“0”位 1.2 切断至辅助油雾发生器的供气 1.2.1 将空气压力调节阀调节至关闭位置 1.2.2 关闭辅助油雾发生器的供气开关
1.3 打开主油雾发生器的电源 1.3.1 将辅系统电源开关从“0”位调至“1”位。 1.3.2 打开主油雾发生器的气源 将油雾压力调至 5KPa
一联合运行部
除按正常要求检查机泵运行温度外,还需注意巡查如下 项目: 1) 检查各油雾回收箱排雾口,应有淡淡烟雾流出; 2) 检查机泵轴承箱两端,应有淡淡烟雾流出; 3) 检查油雾润滑系统是否泄漏,是否破损,如有报修。 4) 检查各油雾回收箱油位,必要时排油; 5) 检查大油箱油位,低于20%时应加油; 6)检查分配器玻璃管中是否有油,如有油,按下部排油 按钮将油排出,排油后注意排油按钮要复位; 7)辅系统油箱油位应在2/3处,否则加油。
一联合运行部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由沈阳佳益油雾技术有限公 司生产的OMLD-Ⅰ型油雾润滑系统 ,此套系统应 用于三催化装置及2#气分装置。
一联合运行部
1.主油雾发生器和辅油雾发生器的切换 1.1将电控箱西侧的回油阀门关闭; 1.2将主油箱加热开关(F1)打至“停止” 1.3将防爆电控箱面板上的“辅助加热”转换开关( F2) 打至“加热,辅油箱油温达到50℃ ; 1.4 打开辅油箱与油雾管路间球阀 ; 1.5 打开辅油箱压缩空气入口球阀 ; 1.6 关闭主油箱的压缩空气入口球阀; 1.7 关闭主油箱与油雾管路球阀 ; 1.8 确认雾压在正常范围,如果雾压低于正常状态最小 值,立即停止投用,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按上述步 骤重新进行切换,若无异常,则切换完成; 1 .9 切换完毕后将电控箱西侧的回油阀门打开。
[指导]油雾润滑操作规程
![[指导]油雾润滑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4358e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1.png)
机泵集中喷雾润滑系统操作法1概述:机泵采用美国LSC的油雾润滑技术。
油雾润滑系统是一种能够产生、传输、并自动为工业机械和设备中的轴承、齿轮箱等提供润滑油的集中润滑系统。
油雾润滑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其油雾发生器,它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使润滑油成为(1~3微米)的小油滴。
产生的小油滴悬浮在空气中通过分配管道网络到达机泵要求润滑的部位。
2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此系统由油雾发生系统、油雾分配管道网络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油雾发生系统是油雾润滑系统的核心部分。
油雾发生系统由动力供给系统、润滑油供给系统、油雾发生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
动力供给系统是生成油雾并把油雾带到各个润滑部位的动力来源,其动力是净化风。
润滑油供给系统是向油雾发生系统提供润滑油,由大量油储罐、主油雾发生器储罐、辅助油雾发生器储罐三部分组成。
主油雾发生器储罐用油是通过一个自动供给系统从大量油储罐补给,辅助油雾发生器则需手动操作从大量油储罐供给。
油雾发生系统是把净化风和润滑油混合生成油雾。
操作控制系统则是把空气、油、油雾、各部件及其运行数据与微型控制面板总装在一起,以便提供精确、可靠的控制和监测。
3操作说明:3.1 加油:LubriMist®IVT油雾发生器有一个整体的75加仑(美制)(3.785*75=283.9升)供油油箱。
在调试系统之前,大油箱必须用新鲜清洁的油加满。
油可以直接通过供油软管从桶中或另一个油源泵入。
在往大油箱加油时应使用一个清洁的10微米油过滤器过滤。
3.1.1大油箱装油1)打开操作员隔间门。
确认大油箱、主油雾发生器油箱和辅助油雾发生器油箱的排放阀处于关闭位置。
阀在其手柄顺时针旋转到底时关闭。
阀的排放塞应安装并上紧。
2)找出大油箱加油盖。
盖位于旋转安装的滤油器的右边。
松开并卸下加油盖并放在一边。
注意盖用一根链条联接至储罐以防放错地方。
3)检查加油软管的端部有无污染。
清除掉可能会在软管端管嘴中或上的灰尘和沙粒。
油雾润滑操作说明

五、日常巡检
(一)主机 1.日常巡检人员应经常检查电加热器和电气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报警灯是否异 常);润滑油温度、空气温度是否在工作范围之内;气源压力、油雾压力是否保 持稳定;设定的参数主要有:气温为50℃,油温为50℃,雾压为2-20KPa,气 压为0.1-0.7MPa。 2. 在日常巡检中要注意观察主油箱中油位,不能低于71mm。正常使用情况下, 每半个月加油一次,加油至液位读数为200mm,注意不能超过液位上限230mm。 3. 日常巡检人员应扳动主或辅油箱安全阀的扳手,观察油雾情况。 (二)油雾分配管道 1.完全型油雾润滑 (1)、配雾器:超过有机玻璃管1/2时,需要放油,长按配雾器放油推杆。 (2)、集油盒:超过视镜1/2时,需要放油,打开集油盒视镜下方球阀。 (3)、泵轴承温度测量:不超过65度。 (4)、油雾检测。
16
22
凝缩嘴5显示屏11放油口A17
23
集油盒
6
电源进口
12
A油箱液位计
18
24
三、系统组成
(一)油雾润滑主机 本油雾润滑主机主要由主油箱A、主油箱B、辅油箱、气加热箱、供气系统、 出雾管路、电气控制部分构成 (二)系统输送管道 压缩空气进入主、辅油箱的油雾发生器后产生油雾,油雾沿着系统管路传输, 经主管路,支管路分配到配雾器。 (三)油雾分配管路 油雾分配管道由流量控制阀、配雾器、凝缩嘴、转换接头、集油盒、油雾分 配管、卡套接头组成 配雾器:用于油雾的分配及观察,按动排油阀实现配雾器的排油。 凝缩嘴:安装在泵体注油口处,对油雾进行凝缩,从而保持均匀的雾状。 集油盒:泵体内残余的油雾和配雾器内的油通过集油盒进行收集。
油雾润滑装置操作说明
二联合
胡进旭
油雾润滑系统操作手册

油雾润滑系统操作与维护手册油雾润滑系统操作手册一、简述:LSC油雾润滑系统是一种能够产生、传输、并自动为工业机械和设备中的轴承、齿轮箱等提供润滑油的集中润滑系统。
油雾润滑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其油雾发生器,它利用仪表风作为动力源,将润滑油雾化成直径为1~3微米的小油滴,产生的小油滴随仪表风通过分配管道网络到达各个润滑点,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油膜。
二、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
整套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由IVT型油雾润滑主机、油雾输送及分配系统、被润滑机泵、残油收集系统组成。
IVT油雾润滑主机主要由主油雾发生器、辅助油雾发生器、自动补油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各部件及其运行数据与微型控制面板总装在一起,以便提供精确、可靠的控制和监测。
三、主油雾发生器启动:(一)接通入口气源1、打开控制柜背面的仪表风入口闸阀(此阀在设备投入使用后,不再调整);2、打开主油雾发生器的空气闭锁阀和油泵的空气闭锁阀;3、调整主油雾发生器和供油泵的空气压力调节旋钮。
(顺时针压力升高,反之降低。
)(二)接通主油雾发生器电源(三)接通电源后,控制系统会对主机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自检。
自检结束后,如果控制面板上没有显示报警信号,说明系统各项参数正常。
一般情况下,如果主机在停用一段时间案之后重新启动,自检结束后AIR TEMP(空气温度)和MIST DENSITY(油雾浓度)会显示报警,但通常在几分钟之后报警信号就会自动解除。
如果控制面板报警信号长时间不消除,参照“控制面板运行参数显示和报警及报警信号消除”部分。
四、控制面板运行参数显示和报警信号消除1、 AIR TEMP(空气温度)按此键时显示进入油雾发生器的空气温度。
此参数由系统内部自动控制在设定值120℉/49℃。
(一般此报警信号在主机通电几分钟后会自动消除)2、 OIL LEVEL(大油箱液位)按此键时显示大量油储罐中的油储量,高油位报警出现是因为大油箱加油过多,此时需把排放阀打开放出一部分油,直到报警消除;低油位报警时,说明大油箱油量不够,需及时加油。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 原理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原理主轴油雾润滑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润滑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将润滑油以雾化形式喷洒到主轴表面,形成一层细小的油膜,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润滑油被送入喷雾器,通过喷嘴进行雾化处理。
喷嘴的设计可以使润滑油形成细小的油雾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并且可以覆盖到主轴表面。
其次,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将油雾送入主轴的润滑区域,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
由于雾化后的润滑油颗粒非常细小,可以更好地渗透到主轴表面的微小间隙中,形成均匀的润滑膜,从而减少了金属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和磨损。
此外,油雾润滑系统还能够在高速旋转的主轴上提供足够的润滑,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一个优点是主轴油雾润滑系统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润滑油的雾化过程需要消耗热量,因此在喷洒到主轴表面时会吸收部分热量,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
这对于高速旋转的主轴来说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主轴温度,避免因过热而导致设备故障。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还能够防止污染和泄漏。
由于润滑油以雾化形式喷洒,不会像传统的润滑方式那样产生过多的油污,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油雾润滑系统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减少了维护和清洁的工作量。
然而,主轴油雾润滑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润滑油需要以雾化形式喷洒,需要一定的压缩空气供应。
因此,在安装和维护系统时需要额外考虑空气压缩机的配置和运行成本。
其次,油雾润滑系统对润滑油的选择要求较高,需要使用适合系统要求的润滑油,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主轴油雾润滑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设备润滑方式,通过将润滑油以雾化形式喷洒到主轴表面,形成一层细小的油膜,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它具有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佳、防止污染和泄漏等优点,但也需要考虑压缩空气供应和润滑油选择的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特点,可以选择主轴油雾润滑系统作为设备的润滑方式,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
油雾润滑概述

油雾润滑概述定义:利用压缩风的能量,将液态的润滑油雾化成1um-3um的小颗粒,悬浮在压缩风中形成一种混合体(油雾),在自身的压力能下,经过传输管线,输送到各个需要的部位,提供润滑的一种新的润滑方式。
油雾润滑是一种新型的稀油集中润滑方式,已成功地应用于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齿轮、链轮、涡轮、导轨等各种摩擦副。
喷射至轴承表面形成润滑油膜。
气液两相的油雾既能起到润滑作用,又能带走大量的热量。
现代润滑理论认为,轴承处保持适量的新鲜的油膜,才是最佳的润滑方式,降低轴承的温度是延长轴承寿命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油雾润滑具有润滑效果好,耗油量少,散热性好,能提高滚动轴承极限转速,成本及维修费用低,以及便于集中管理等特点。
此外,油雾润滑系统还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等优点。
工作原理:当电磁阀通电接通后,压缩空气(可用仪表净化风)经分水滤气器过滤,进入调压阀减压,使工作压力达到工作气压,经减压后的压缩空气经空气加热器进入油雾发生器,在发生器内高速流动的气流通过产生射流效应的雾化工艺,将油吸入发生器雾化室进行雾化,产生微米级的油雾颗粒组成的油雾流,再通过系统管路、凝缩嘴输送至需要润滑的部位。
此油雾因粒径极小,只有1~3μm,其特性是不会粘附在管壁上,故称为干油雾;空气管线压力为0.3-0.5MPa,油雾浓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油雾中的含量)在3-12g/m3,油雾在管道中的输送速度为5-7m/s,可以远距离输送;每个受润滑部位均安装有凝缩嘴,干油雾经凝缩后,经过程序控制的固定间隔,从油雾发生系统引入高压空气,将凝缩嘴处积攒下来的液态纯净润滑油喷射至轴承处,此时形成的油雾粒径在100微米左右,具有粘附力,也称为湿油雾。
湿油雾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润滑效果更好的一层油膜,并能精确计量,大大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量。
并且能够克服轴承在高速旋转所形成的气障,同时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热量,使轴承的温度明显降低,从而大大增加了使用寿命。
机泵油雾润滑及其操作说明

机泵油雾润滑及其操作说明一、润滑油雾的制备出胃1.确保机泵油雾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2.打开机泵油雾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雾发生器,使其开始工作。
3.调整润滑油雾发生器的工作压力,一般建议将其设置为0.8-1.2MPa。
4.根据所需的润滑油雾浓度,在润滑油雾发生器上调整比例调节器,确保润滑油雾的浓度更稳定。
二、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操作步骤1.启动机械设备之前,确保机泵油雾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检查系统中的润滑油雾发生器、润滑油雾输送管道等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确保机械设备的润滑部位已经安装好润滑油雾喷嘴,并且喷嘴的位置能够覆盖到所需润滑部位。
3.打开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雾发生器,使其开始工作。
4.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调整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雾浓度。
一般来说,轻型设备可以使用较低的润滑油雾浓度,而重型设备则需要更高的润滑油雾浓度。
5.检查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雾输送管道是否疏通,没有堵塞情况。
6.启动机械设备,开始运行。
在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润滑油雾喷嘴的工作情况,确保润滑油雾能够正常地喷洒到润滑部位。
7.定期检查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测量润滑部位的温度等方式来判断润滑效果。
三、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雾发生器、润滑油雾输送管道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修理或更换。
2.定期清洗润滑油雾喷嘴,以确保其喷嘴正常工作。
喷嘴堵塞会严重影响机泵油雾润滑的效果。
3.定期更换机泵油雾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
润滑油的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其质量下降,影响润滑效果。
4.注意机泵油雾润滑系统的运行环境。
避免系统受到水、杂质、灰尘等污染物的侵入。
油雾润滑技术介绍

油雾润滑技术介绍油雾润滑技术介绍第一章概述装置运行可靠性是影响炼油效益的关键。
机泵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而机泵的润滑问题是影响机泵故障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目前石化行业使用的中小型机泵一般采用的是非强制、分散给油的油、脂润滑,此类润滑方式较简单,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润滑油膜不均匀,造成机泵轴承的磨损;(2)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易带走,产生点蚀,降低了轴承的寿命;(3)外界灰尘等杂质易进入摩擦副部位,造成机泵轴承的磨损;(4)由于石化现场的腐蚀性气体和水分进入轴承箱加快了轴承失效;(5)轴承由于采用人工加油方式,可能产生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也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6)最为重要的是:机泵腔体内工作中产生的磨合物被保留在润滑油池内,由润滑油带入轴承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另外,在密封装置不良时和在周围环境处于高温场合润滑油易产生泄漏,而引发其它不利因素。
轴承寿命问题历来是用户所关注的核心,而润滑被称之为滚动轴承除内、外套、滚动体、保持架外的第五大零件,是影响轴承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改善滚动轴承的润滑,国内外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采用其它润滑方式以解决用脂、油润滑所带来的不足。
为解决高速车床润滑问题,欧洲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制出早期的油雾润滑技术,六十年代这种润滑方式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得到确认,其应用范围也在其后三十年里缓慢扩大,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项技术在诸如矿山、冶金、石化、纺织等行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国内相关行业也逐步开始采用油雾润滑技术。
国外为提高机泵可靠性,从而提高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已经开始大面积将这种成群组,离散供油(加油)的中小型非强制润滑的机泵改为强制性润滑,且普遍采用油雾润滑技术。
据国外资料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有5万台以上的机泵采用了油雾润滑,有3、4千套油雾润滑系统应用在石化等行业。
油雾润滑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的比较

邮务润滑和油气润滑的比较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的比较油雾润滑是一种较先进的微量的润滑方式,已成功地用用于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齿轮、蜗轮、链轮等各种摩擦副。
在冶金机械中,也有多种轧机的轴承采用了油雾润滑,如带钢轧机的支承辊轴承,四辊冷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承辊轴承以及高速线材轧机的滚动导卫等。
虽然油雾润滑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耗油量小、有较好的散热作用,能提高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但与油气润滑相比就相形见绌。
油雾必须用大口径的管道输送,一般为2 1/2”,而且输送距离通常为30米,最大也不能超过80米;油的粘度变化对油的雾化能力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油温。
在油雾润滑排出的气体中,含有部分悬浮的微小油粒,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因此对于大量采用油雾润滑的场所,还必须增设通风设施。
油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如右图所示。
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阀体1后,沿喷嘴3的进气孔进入喷嘴内腔,并从文氏管4喷出进入雾化室5,这时,真空室2内产生负压,并使润滑油经滤油器8、喷油管7上升到真空室2,然后滴入文氏管4中,油滴被气流喷碎成不均匀的油粒,再从喷雾罩6的排雾孔进入贮油器9的上部,大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贮油器9下部的油中,只有小于3μm的微粒留在气体中形成油雾,随压缩空气经管道输送到润滑点。
为了将润滑介质输送到摩擦点,油雾润滑是众所周知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首先要在一个集中的润滑油雾化装置中将润滑油雾化得非常细小。
雾化后的润滑油微粒的表面张力大于润滑油微粒的吸引力。
结果,使得精细地雾化的润滑油处在一种接近于气态的物态。
精细地雾化的润滑油能够在这种状态下由集中的雾化装置经过分配器输送到各个摩擦点去。
精细地雾化的润滑油在各个润滑点的前面在相应的喷嘴中重新受到压缩,以致在那里又形成滴状的润滑油液体。
这种油雾润滑系统的缺点之一是,不可能将油雾完全恢复成滴状,然后这些剩余的油雾就会使环境受到污染,或者说,会损害环境。
此外,油雾只能以较小的速度输送,因为润滑油精细地雾化的状态只能在层流流动的状况下才能保持住。
油雾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油雾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1、原理:
油雾润滑是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高速气流,将液态润滑油经过油雾分配器雾化为微小的油颗粒,形成空气与油颗粒的混合体即油雾,经管路输送至被润滑的部位,再通过凝缩嘴将微小的油颗粒凝聚为较大的油颗粒,然后进入摩擦副,弥散于各个部位,形成油膜,起到润滑作用。
同时油雾在轴承座内部形成正压,起到阻止外界污物进入的作用。
2.产品特点:
1)油雾可以弥散到摩擦副各个部位,起到良好而又均匀的润滑效果。
2)压缩空气比热小,流速高,易于带走摩擦热,降低摩擦副工作温度。
3)可以用于高转速轴承,提高极限转速,延长轴承寿命。
4)油耗量最低,摩擦副始终保持新鲜、适量的润滑油。
5)体积小,动力消耗低,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可实现低液位、低气压、低油压报警,加强设备的可靠性。
6)油雾具有一定的压力,在轴承腔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3.适用范围:
油雾润滑适用于封闭齿轮、链条、滑板、导轨以及各种高速、重载的滚动轴承。
目前油雾润滑已经在压延设备及冶金机械上得到广泛使用,如:铝箔轧机、带钢轧机、回转窑、球磨机、石油机械、造纸
机械、纤维机械、链条运送机、振动机、鼓风机、选矿机、粉碎机、高速纺绽等。
油雾润滑课件

运用油雾润滑技术,已经证明会减少停机时间,减少 维修带来的麻烦。许多用户在用油雾润滑技术取代 了传统的油槽、油脂后,凡与轴承润滑有关的故障 可最多减少达90%。图二 就是很好的证明. 图一
4
二、技术优越性 TECHNICAL ADVANTAGES
• 2、润滑油用量降低40%
8
•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VORTEX MIST HEAD
漩涡式油雾喷嘴
9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3、油雾节流器 它能测量并调配输送到润滑点的雾化油量,也能将干性雾化油转 变成湿性雾化油。除“雾化”的类型外,还可选择喷射式,压缩 式,或定向式。每个润滑点各要求有一个节流器。 4、雾化油收集容器 这个装置用于收集从轴承箱排出的凝结油。它一般也是另外一套 油回收系统的油收集器的一部分,可用于安排对回收油的重复利 用。
13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B-B视图
14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四)油雾出口阀组件 油雾发生头使用压缩空气以产生小油滴(1~3微米),小油滴悬浮在空气 中并被排放到分配管路,然后管道系统将油雾供应给用户机械提供轴承润 还。一个特殊设计的出口切换阀控制油雾流出IVT,切换阀是气动控制的 。当有关的雾发生头――主或辅助――供应空气打开时,切换自动关闭未 用的发生器的出口并打开产生油雾的发生器的出口。产生的油雾通过一个 2”管输出IVT柜的顶部,油雾出口管与IVT柜顶层是密封的。
油雾润滑操作规程

油雾润滑操作规程1、运行前的检查准备装置和油雾润滑系统具备投用条件后,进行以下检查准备工作:a)检查所有油、风的管路联接,确保所有接头连接紧固密封;b)检查电气联接正确完好,主辅电源开关处于0位;c)检查主机柜主(5)、辅(3)气源开关处于关闭;d)检查油泵气源开关(4)处于关闭;e)左旋关闭主气源调节阀(19)和辅气源调节阀(6);f)检查手动加油开关(18)和辅油箱加油开关(8)处于关闭;g)左旋油泵气源压力调节开关(4),将开关旋至关闭;h)设备外部气源阀(26)处于关闭;i)检查框架上油雾润滑的净化风支管阀处于打开;j)检查大油箱、主油箱、辅油箱已清扫干净。
确认以上管道阀门状态正确后,进行下一步准备工作:a)给大油箱加注经三级过滤的合格46#润滑油,液位控制在90%;b)打开净化风导凝阀,排净风管内水和杂质后,关闭导凝阀;c)打开设备外部气源阀(26);d)打开油泵气源开关(4);e)打开手动加油开关(18)(将手柄左旋至垂直位置),向主油箱加油至液位60%后;f)打开辅油箱加油开关(8),向辅油箱加油至液位60%后,逐步关闭手动加油开关(18)和辅油箱加油开关(8);g)根据大油箱的液位情况,可将大油箱的液位补至80%后,旋紧加油封盖(11)。
2、主油雾系统操作步骤在控制器内各参数的运行和报警设置完毕后,进行以下操作步骤:a)右旋打开主路气源开关(5),(垂直位为开);b)右旋主电源开关(21)至I位,接通主电源;c)右旋主气源调节旋钮(19),调整油雾压力至5Kpa;(调整时应缓慢调节。
)d)观察主路温控在50℃,轴承箱两侧油封和废油箱排气口有轻烟冒出,顶部绿灯亮,显示面板上右下方处显示“正常”;e)约15分钟左右,确认切换正常后,关闭主机柜门。
3. 主辅油雾系统切换操作3.1主油雾系统切换至辅系统的操作步骤a)左旋主电源开关(21)至0位,关闭主电源;b)右旋关闭主路气源开关(19),(水平位为关);c)左旋打开辅路气源开关(3);d)右旋辅电源开关(2)至I位,接通辅电源;e)调整辅气源调节旋钮(6)至辅油雾压力(表)到5Kpa;f)观察辅路温控在50℃,轴承箱两侧油封和废油箱排气口有轻烟冒出,顶部绿灯亮;g)约15分钟左右,确认切换正常后,关闭主机柜门。
油雾润滑日常巡检及维护内容

油雾润滑装置使用注意事项在启动油雾润滑系统之前,要彻底检查系统所有连接部位的正确性和紧固性。
通过给系统通入压缩空气的方法检查系统管路是否存在泄漏与堵塞的情况。
油雾润滑装置的主要参量是预先设定好的,在启动期间不要调整。
设定的参数主要有:空气温度为50℃,润滑油温度为50℃,油雾集管压力为5~7KPa,稳定的空气压力为0.1~0.3MPa。
1、在系统上电之前,将压缩空气压力调定为系统工作压力值而通入系统,以确保空气加热器在通电之前确实有空气流过空气加热器,同时应保证流入系统的压缩空气清洁干燥。
2、加入主辅油箱的润滑油必须经过过滤处理,以防止润滑油中的杂质堵塞雾化器,从而影响系统雾化效果以至使摩擦副润滑效果不良。
3、日常巡检人员应经常检查电加热器和电气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报警灯是否异常);润滑油温度、空气温度是否在工作范围之内;气源压力、油雾压力是否保持稳定;4、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应在每半个月内指定的一天由专人负责给主油箱添加润滑油,注意润滑油不能超过液位上限。
在日常巡检中也要注意观察主油箱中油位的下降情况,以防止液位过低使系统不能形成油雾。
5、应定期或根据实际情况对配雾器和集油盒内的润滑油进行及时的排放,以防止集油过多而堵塞管路,影响油雾的正常通过而导致润滑效果不良。
6、可以通过主辅油箱安全阀上的手动开关来实现对雾化效果的观测;可以通过集油盒上的排雾管观测是否有油雾流过摩擦副,从而可以判断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系统有堵塞的现象要及时与沈阳佳益油雾技术有限公司联系。
7、要定期检查油雾管路以及各接头处是否漏油、漏气。
维护时要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漏油现象。
由于气管内的压力高,维护中换插气管时要注意安全,以防止伤人。
8、更换元件、部件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烫伤事故。
当控制面板上液位计读数为230mm时液位达到上限(建议加油至液位计读数为200mm即可),停止加油。
当控制面板上液位计读数为60mm时液位达到下限,需立即加油。
油雾润滑

油雾润滑油雾润滑是一种新型的稀油集中润滑方式, 可以广泛应用于滚动轴承、齿轮、蜗轮、链轮及滑动导轨等各种摩擦副。
油雾润滑具有润滑效果优异、耗油量小、散热好、能提高滚动轴承极限转速、设备简单、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成本及维修费用低 , 以及便于集中管理等特点。
一、工作原理当电磁阀通电接通后 , 压缩空气经分水滤气器过滤 , 进入调压阀减压,使压力达到工作气压,经减压后的压缩空气经电磁阀空气加热器进入油雾发生器,在发生器内,高速流动的气流产生涡流效应,将油吸入发生器雾化室进行雾化,油雾经油雾装置出口排出,通过系统管路凝缩嘴送至润滑点。
在油雾的形成、输送、凝缩、润滑过程中的较佳参数如下 : 油雾颗粒的直径一般为 1-3μm; 空气管线压力为0.3-0.5MPa;油雾浓度 ( 在标准状况下 , 每立方米油雾中的含油量 ) 在 3-12g/m3 ;油雾在管道中的输送速度为 5-7 m/s;输送距离一般不超过150m; 凝缩嘴根据摩擦副的不同,与摩擦副保持5-25mm的距离。
二、油雾润滑技术特点油雾可形成优质洁净的润滑油膜,极大改善润滑效果;可降低轴承运行温度 10-15℃;润滑油总耗用量可降低 40%以上;油雾使轴承腔内有微小正压,防止了潮气和外来污染物的进入,使轴承保持非常清洁,并得到充分保护;对于 A/B 泵配置及季节性运转的的机泵,在其非运行期间整个轴承腔仍得到充分保护。
三、机泵群油雾润滑系统系统可以产生由1-3微米的油雾颗粒组成的含油量仅为5 PPM 的油雾流,再通过管道将油雾送到每台机泵需要润滑的部位。
油雾可远距离输送,只要油雾输送管道的水平累计长度不超过100米的机泵都可得到同一主机提供的油雾。
颗粒极小的油雾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润滑效果更好的一层油膜,减小了摩擦及发热,使轴承温度明显下降。
由于充满油雾的轴承腔对外有微小的正压,从而使外来的潮气和污染物不易进入轴承腔,使轴承腔内即清洁又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油雾润滑操作规程

油雾润滑装臵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油雾润滑简介第二章油雾润滑装臵的性能第三章油雾润滑装臵的结构及功能第四章油雾润滑装臵的安装条件第五章油雾润滑装臵操作指南第六章油雾润滑装臵使用注意事项第七章油雾润滑装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第八章基础设备规程第九章事故处理预案第八章油雾润滑装臵示意图第一章油雾润滑简介1.1油雾润滑知识油雾润滑是一种新型的集中润滑方式,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对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据调查,造成滚动轴承过早破坏的原因中,有43%是与不恰当的润滑方式有关。
可以设想,随着机械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由于不适当润滑而引起的轴承或其他机械部件过早破坏会不断增加,油雾润滑方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型方式。
油雾润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
具有防爆功能及报警系统。
且可实现远程控制与监控,便于集中管理。
是企业自动化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大幅度减少了注油,维修人员,彻底实现了一人管理多机和多个泵房的愿望。
节约了大量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医疗费等开支。
为企业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油雾润滑比传统润滑方式更能充分发挥轴承的效能,降低轴承的能耗和维修费用,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而通过选择高性能且合理的润滑方式,是改善轴承工作环境、减少设备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1.2装臵简介2006年华北石化公司在三联合重整泵区首次采用沈阳佳益公司OMLD-1型油雾润滑装臵,对27台离心泵润滑方式改造,从油浴润滑成功改为油雾润滑。
2007年11月在三催化泵区使用OMLD—I—25Y一备两主型油雾润滑装臵对38台泵使用油雾润滑。
第二章油雾润滑装臵的性能、用途、技术参数、型号2.1油雾润滑性能该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集中润滑方式。
油雾润滑主体装臵是系统的核心设备。
其原理是将压缩空气(仪表风)引入主机,通过专利的高科技雾化工艺,产生微米级油雾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主控器至各注油点的连接为油雾输送管至分配器,经过喷嘴接 到注油点。管件由经过洁净材料制作的主管和分支管线构成,油 雾分配器的上连支管下接一台泵的注油点,将雾化油分配到润滑 点。每个分配器可以供应六个润滑点
8
•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21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7.油雾浓度传感器
LubriMist油雾浓度监视器是一个油雾润滑系统公司制造的专利传感器。油雾监视器 是一个检测油雾浓度波动的半导体装置。LubriMist油雾监视器的可选择不同灵敏度 而对供应管路中油雾浓度进行连续在线监视,是油雾用户优化油的消耗,从而不会 使机械润滑过度或不足。连续监视通过IVT控制器完成。一旦油雾达到油雾检测器 ,LubriMist油雾浓度监视器将自动对油雾中的油/空气比率的变化作出响应。
13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B-B视图
14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四)油雾出口阀组件 油雾发生头使用压缩空气以产生小油滴(1~3微米),小油滴悬浮在空气 中并被排放到分配管路,然后管道系统将油雾供应给用户机械提供轴承润 还。一个特殊设计的出口切换阀控制油雾流出IVT,切换阀是气动控制的 。当有关的雾发生头――主或辅助――供应空气打开时,切换自动关闭未 用的发生器的出口并打开产生油雾的发生器的出口。产生的油雾通过一个 2”管输出IVT柜的顶部,油雾出口管与IVT柜顶层是密封的。
18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八)主油雾发生器控制器 IVT油雾发生器装有监视其工作的仪表。主油雾发生器和辅助油雾发生器 的操作是独立的,并通过各自的断路开关通电。在主油雾发生器中监视十 个过程变量。如果任一个被监视变量超过预定的上限,或降低到预定的下 限以下,则会提供一故障信号。被监视运行变量是: 进入的供气压力 调节的供气压力(主油雾发生头) 空气温度(主油雾发生头中的空气/油加热器) 供油压力(当油泵‘ON’时确定其运行情况)
5
二、技术优越性 TECHNICAL ADVANTAGES
4、轴承箱内的污染物被排除
引起过早轴承故障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轴承表面的腐蚀和磨损。当水 或其它腐蚀剂与轴承接触的时候,会发生腐蚀。当润滑油中所存在 的固体颗粒(特别是直径接近于关键间隙尺寸的硬颗粒)被送到两 个正在滚动的部件表面时,则会产生磨损。由于雾状润滑油能在轴 承箱内维持较小的正压,外来的污染物和腐蚀剂会被排除。从中心雾 化器产生的油雾微粒的直径通常小于设备的关键间隙尺寸,这样不会 有其大小接近于危险尺寸范围的微粒进入装置。而且,在纯正型的雾 化油润滑系统中,无油槽,从轴承箱、轴承自身、转轴产生的磨损微粒 被连续不断地从轴承表面冲走,这样就保证了润滑油的清洁。已经 用过的含有污染物的废油不再喷回轴承。这样,雾状润滑系统很好 地排除了这两个与润滑油有关的轴承故障的起因。
16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六)空气加热器控制和切断传感器
加热器岐管伸进油储罐至油位下的某个位置,当油被吸入油雾发生器时, 油通过加热器岐管中的一个钻孔。这样,空气加热器元件不仅加热空气, 也加热正在变成油雾的油。一个K型热电偶在空气进入雾发生器时感测其 温度以提供温度控制和高-低报警器信号。第二个K型热电偶安装在空气/ 油加热器岐管出口的气流中,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高温切断。IVT控制器维 持主油雾发生器的空气温度,控制器产生一个DC电压输出信号,控制一 个半导体无火花继电器,用于接通或切断加热器元件的电源。辅助装置的 温度控制使用一个单独的控制器和半导体继电器。
少量的润滑油以油雾状润滑所起的作用要优于油槽中的更多量的 润滑油。统计数据表明采用油雾润滑技术后润滑油的用量最多可 以降低40%。 • 3 、设备的轴承温度下降 • 运用油雾润滑技术后,轴承运转温度更低。轴承转动而搅拌润滑 油所产生的摩擦也会排除。这样,相应产生的热量会减少,能耗也 随之下降。一般轴承的运转温度最大可以下降10-15摄氏度,较低 的运转温度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主油雾发生器,供油泵和辅助油雾发生器供气球阀的操作手柄
3.控制至主油雾发生器。供油泵和辅助油雾发生器的供气压力的气压调节器的手动 调节旋钮。 4.辅助油雾发生器空气/油加热器控制器。
12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5.主油雾发生器和辅助油雾发生器的电源开关。 6.手动充注和辅助油雾发生器储罐的手动拔转阀。 7.辅助油雾发生器工作时监视油雾管道压力的油雾压力表。 8.主油雾发生器储罐、辅助油雾发生器储罐和大储油罐的各自的油位指示 器。每个储罐都配备有一个塞住的排放阀。 9.当供油从大储油罐传送时,它通过一个10微米的旋转安装的油过滤器 。用户可通过一个带帽的螺纹注油管加到大储油罐中。
10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运行一部的油雾润滑系统采用的是LSC公司生产的IVT型号主机, 以下内容以IVT主机为例介绍油雾润滑系统主机的组成。
11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19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1.入口供气压力变送器 进入的空气用一个两线4~20mA输出的压力变送器监视。它安装在入口供 气的空气分配歧管上。它用一整体柔性线连接到IVT控制器。变送器提供 高入口空气压力报警和低入口空气压力报警信号。运行期间该信号用来 提供运行中入口空气压力值。
1、轴承故障减少90%
运用油雾润滑技术,已经证明会减少停机时间,减少 维修带来的麻烦。许多用户在用油雾润滑技术取代 了传统的油槽、油脂后,凡与轴承润滑有关的故障 可最多减少达90%。图二 就是很好的证明.
图一
4
二、技术优越性 TECHNICAL ADVANTAGES
• 2、润滑油用量降低40% • 润滑油的节省是由于对每个轴承进行准确定量的润滑油供应,每天
7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整个油雾润滑系统包括4个部分 1、油雾发生及控制部分
油雾的雾化采用一种涡流雾化工艺,它具有高效性和抗阻塞性; 油雾的控制则是一套微处理器单元;该部分还包括有储存油箱, 输送设备和加热设备。(油雾发生原理如下图)
VORTEX MIST HEAD 漩涡式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3、油雾节流器 它能测量并调配输送到润滑点的雾化油量,也能将干性雾化油转 变成湿性雾化油。除“雾化”的类型外,还可选择喷射式,压缩 式,或定向式。每个润滑点各要求有一个节流器。 4、雾化油收集容器 这个装置用于收集从轴承箱排出的凝结油。它一般也是另外一套 油回收系统的油收集器的一部分,可用于安排对回收油的重复利 用。
15
三、油雾润滑系统的组成 COMPONENTS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五)带空气/油加热器的油雾头 油雾头(主和辅助)安装在IVT机械间隔的内侧,每个使用独立的储罐内 的油。两个油雾发生头结构相同。每个油雾头有一个管路空气加热元件, 将供气加热和维持在一受控温度。 空气加热器元件通过油雾头体(一块机加工的铝块)的顶部安装并用一 1/2NPT螺栓固定。加热器进由机加工铝棒制造的第二个歧管。
6
二、技术优越性 TECHNICAL ADVANTAGES
5、提高效率,节约人力 雾状润滑系统是一个集中系统,其中仅有一台主要部件:中心雾 化器。这个中心雾化器的标准配置是通过一套微处理器控制的监 控仪表,控制雾化油的产生和分配。它能为整个系统自动连续地 提供清洁的不含污染杂质的雾化润滑油。操作人员只需定期检查 系统而不再需要设专人去负责检查和维持油位,也不需添加油脂 或更换油槽中的润滑油。
3
二、技术优越性 TECHNICAL ADVANTAGES
油雾润滑系统产生、传输、并自动分配润滑油。对 转动机械实现油雾润滑,在专利的雾化部件(图一 )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后,油雾润滑技术安全可靠方 面得到了保障,也促进了应用发展。目前的油雾润 滑系统利用压缩空气的能量雾化润滑油,使它们转 变成微米级的微小的粒子,这种油雾微粒在系统中 形成一种稳定的悬浮物,通过管道能较长距离地输 送到要求润滑的部位 .
油雾润滑 oil mist lubrication
油雾润滑
油雾润滑系统结构
2
一、油雾润滑定义
DEFINITION OF OIL MIST LUBRICATION
油雾润滑技术是一种能连续有效地将润滑油雾化为极小颗粒并与 空气混合成为油雾,使用油雾为润滑主要手段的一种集中润滑系 统,可将适量加压后的润滑油雾输送到轴承和金属表面,形成润 滑油膜,从而大大提高润滑效果并延长机械寿命。 Centralized lubrication system that continuously and efficiently atomizes oil into small particles which then conveys and delivers the correct amount of the pressurized oil mist lubricant to bearings and metal surfaces resulting in improved lubrication and extended machiner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