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典型结构的欣赏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北京
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 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 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精选ppt课件
17
著名的《岳阳楼记》散文里,作 者以声情并茂的语句描绘了洞庭 一带的美景,还抒发了“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心愿。
精选ppt课件
18
安庆
振风塔
振风塔的塔身是 平面形状为正八边 形,塔内空心,有 石级直通塔顶。楼 阁式砖石结构。为 振兴文风所建。
精选ppt课件
19
精选ppt课件
2
结构的设计不仅满足他的使用功能,而且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 时尚、个性等都成为重要因素。 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精选ppt课件
3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 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 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但凡尔赛宫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 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 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亦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 敞豪华,却不保暖。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
精选ppt课件
47
精选ppt课件
高二通用技术1.4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故宫
文化:汉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 表现皇帝的威严。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大屋顶的沉 重感,既增添了飞动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 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技术:采用了 典型的木结构 建筑形式。木 结构建筑主要 采用榫铆连接。 屋顶的飞檐结 构扩大了采光 面,有利于排 泄雨水。
广西-广西民居
广西民居建筑主要是木、竹结构,漓江沿岸主要以竹为 建筑材料,有类似傣族竹楼的竹房。房屋下部有一高度 不大的底层,房前一般设有小走廊,类似城市建筑中的 阳台。在壮乡,房屋往往依水而建。
宁夏-回族民居
宁夏主要是回族聚居,其民居旧地取材以土为主。院 墙、屋墙均用泥土而筑,土墙上加有一定民族风格、 习俗装饰,房檐为单面,形成独特的风格。
江苏气候温和湿润、水域丰富,城镇及乡村民居大都 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散列在流水萦坏的隙地上,临河依 水而建或跨溪而筑。住房布局紧凑、一般为2层楼房并建 有楼阁,形成独特的水乡人家。
内蒙古-蒙古包
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 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 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圆形天窗,是一 种可移动式圆形住宅。
骑楼街
在窄窄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房子被架于半空, 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 在马路两边便形成了一条自由步行的宽敞的 人行走廊,它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这 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广州骑楼,岭 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骑楼往往底层是商 铺,楼上是住家,充分利用马路空间,行人 走在骑楼的廊下,完全不必担心日晒雨淋。
台湾-三合院 卑南王家三合院为传统三合院形制,庭院分内埕、外 院,门樘上还崁有“瑞村堂”的大理石刻,为砖造1 层楼建筑,为钢筋混凝土,为闽日合璧建筑,采闽式 三合院建筑格式,内部格局与外部工构都充满了浓浓 的日本风味。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课件: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 第二节探究结构第1课时
第四节 典型结构的欣赏 综合学习活动
能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学会绘制设计图样, 并做出原型或模型。
能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
引入 地震后的建筑
从智利震后的建筑思考,抗震 的建筑设计关注哪些问题?
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其他因素
一、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荷载的作 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第二节 探究结构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 计
第一节 认识结构
学习目标
第二节 探究结构
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理解结构对技术产品 及其功能实现的独特价值。
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和简单的受力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构设计
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因素, 能够写出试验报告。
落地风扇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结构的稳 定性原理,设计落地风扇的底 座。 使用雪糕棒、角度剪、热熔胶 枪,制作简单的底座模型。 测试模型的稳定性,各小组交 流设计成果。
总结
第二节 探究结构
一、结构的稳定性 二、结构的强度 三、结构的连接
四、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几何形状 支撑面 重心位置 结构的动态稳定 不稳定结构的应用
这些物品为什么没有倾倒? 同样的物体,什么情况下会倾倒?
思考:是不是所有结构都应该 保证稳定,不能不稳定?
推拉门 伸缩衣架 欹[ qī ] 器
一、结构的稳定性
跨栏架的稳定性:
栏架受到外力大于其保持稳定的力,就 会倾倒。
如果跨栏架放反了,会怎样?
思考:运动情况下的稳定性。
自行车不用脚撑不稳定,为什么骑行的 时候稳定了?
谢谢!
一、结构的稳定性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第1篇:《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典型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式古典建筑和西式古典建筑的对比、赵州桥等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物理、化学、立体几何、历史、美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结构的受力特点,物理*能,空间构成,以及建筑美学意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作品的赏析等环节,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和美。
(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讲解分析,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和美。
(2)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经典结构的欣赏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经典结构的欣赏》是*苏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对桥梁进行了结构设计并用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样的设计作品毕竟只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进行设计的作品,是有必要使其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正是出于以上的目标,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处理,以“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及“现代建筑结构赏析”两个课题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经典结构,更加顺畅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经典结构的欣赏》幻灯片课件
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正是王
勃的《滕王阁序》使作为文化名楼而名扬天 下。
2020/10/8
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
碑。 2020/10/8
12
经典结构欣赏:仲元的“赵州桥”
广州仲元桥,是模仿赵州桥的经典
结构而建造的一座桥梁。多年来一 直为仲元师生进出学校提供方便。
2020/10/8
13
• 位于西湖西侧, 南北两端衔接南 山路和北山路, 全长2.8公里。它 是北宋诗人苏东 坡于北宋元祐四 年(公元1089年) 任杭州知州时, 疏浚西湖,用湖 中的淤泥堆筑而 成的。堤上有六 座石拱桥,自南 而北分别是央波 桥、锁澜桥、望 山桥、压堤桥、 东浦桥、跨虹桥。 苏堤是为纪念苏 东坡而命名的, 又名苏公堤,堤 的南端建有“苏 东坡纪念馆”
2020/10/8
5
经典结构的欣赏
• 如何欣赏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 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 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具体包括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
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
个性特征等。也就是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 艺术性等方面。
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
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
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
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
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
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
2022年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2 1.4.1典型结构欣赏榫卯结构 》优秀教案
通用技术必修2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四节典型结构的欣赏–榫卯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典型结构的欣赏〞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的课程内容。
作为“结构与设计〞专题内容,该章节的知识要点是通过对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并要求学生以技术的开展为线索,了解各种建筑结构与技术开展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装配6根木孔明锁,让学生对典型结构中的榫卯结构有更为直接的认识,通过榫卯结构中的建筑及家具的欣赏,让学生能够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能够掌握这局部知识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孔明锁是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以及它起源于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通过对典型结构中榫卯结构的欣赏,加深认识榫卯结构,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活动,手动装配孔明锁,加深对榫卯结构的认识。
从而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情感目标】通过榫卯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透过榫卯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在装配孔明锁活动中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价榫卯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践操作,知识讲解。
【课 时】:一课时六、【教学流程示意图】七、【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左右〕师:首先,请各位同学看大屏幕。
大家知道这幅图片里的物件是什么吗?生:〔学生们思考〕孔明锁师:非常不错。
〔同时将已经组装好的孔明锁拿出,展示给学生们〕这个正是同学们在图片里面看到的六根木孔明锁。
〔播放第一张PPT 〕生:恩恩〔学生们点头〕师: 〔播放第二张PPT 〕在2021年10月召开的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 总理将一精巧的孔明锁送给默克尔总理,表达了中方愿将“ 智慧〞与“德国技术〞完美结合,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期许和愿望。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推荐3篇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推荐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推荐3篇《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篇1海南中学东坡学校王俊海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经典结构的欣赏》是江苏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南宁市第一中学王冈陈栋林明翰一、教学内容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
教材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通过研读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同时对学生们在设计作品时形成技术和文化并重的思路施加影响。
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试图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结构案例中具有的技术特点和人文含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路。
赵州桥、飞檐、斗拱是中国古代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飞檐是中国古建筑代表性标志之一,而斗拱更是世界独有的建筑结构。
但教材对这些案例的介绍颇为简单,学生仅仅通过阅读课文,很难对赵州桥、飞檐、斗拱有深入的了解。
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拓展很多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三个案例。
考虑到增加内容后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对四个案例的介绍,而飞檐和斗拱又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将飞檐斗拱放在同一节课完成,赵州桥和蛋形椅安排学生课后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当前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艺术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3.当前中国充斥着大量现代化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和欧美风格为多,缺乏中国文化的元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得他们会忽略中国古建筑的魅力;4.当前社会中一直有人有意无意的贬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认为不如欧洲同时代的技术,这种看法在网络中颇为流行,也在影响着学生。
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不宜采用简单常规的教学方式,即用照片、视频展示一下飞檐斗拱。
而应该着重挖掘飞檐斗拱的技术特点与文化的内涵。
飞檐有排泄雨水效果好、采光良好、檐下活动空间大等特点,是人机关系良好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外观修饰手法,能有效提升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灵动的,飞跃的,甚至有了灵魂的感觉,这是其它风格的建筑物很难具备的。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课件: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 第二节探究结构第2课时
提醒:添钩码前,先用手捏住上面的钩码, 增加钩码后再放开,随时注意纸条可能断裂。
二、结构的强度
(一)强度与应力 构件单位横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
应力的单位是帕,符号是Pa 工程上常使用兆帕(MPa)作为单位
件的应力。
在内力不变的情况下,构件的横截面面积
应力、内力和横截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 越大,结构强度越高。
三、结构的连接
思考: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材料, 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结构强度?
扑克牌搭建,对比用透明胶带粘贴, 和不粘贴的情况,结构的强度。
榫卯结构:广泛应用于中国古 建筑和家具。
三、结构的连接 常见的榫卯结构
二、结构的强度
(三)强度与形状
常见的连接方式
焊接
铆[mǎo]接
铰接
胶接
螺栓连接
绳系、胶接(万能胶、热熔 胶、双面胶、水泥等)
使用同样大小的A5纸张,制作各种形状的截面,包括 三角形、正方形、原型、U形、W形等。
将结构搭在间距18cm的两个支架之间,可用2个凳子试 验,然后增加钩码,记录不同形状的强度情况。
二、结构的强度
(三)强度与形状 立即行动:分析改变形状增加 强度的方法。
二、结构的强度 立即行动: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 立即行动:如何增加框架、画 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强度的案例。 框的强度。
谢谢!
四、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技术试验展示
将3条长30cm、横截面为10mm×10mm的木棍销接在一个圆盘 上,组成一个三脚架。
将三脚架放在光滑的台面上, 在三脚架上加载重物,观察 三脚架的几何形状会发生什 么变化。
在三脚架的3条腿处拴上橡皮筋, 重复试验1的加载过程,观察橡皮 筋的变化,并记录橡皮筋的长度变 化。橡皮筋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结构及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docx
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第二册。
【设计理念】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同时需要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
结构设计的人文色彩尤为浓烈,从古今中外的若干经典建筑物设计中,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1 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先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从技术的角度,逐步分析优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再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加以提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创新设计的梦想。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同时需要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
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发现和热爱本民族经典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详细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区分与联系已经建立了基本概念,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如何发现并运用科学的规律理解结构、解决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观察到古代人是怎样通过聪明才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结构问题,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打开学生眼界,激发创造力。
4经典结构欣赏
请您欣赏
斗 拱 的 结 构
侗族风雨桥
赵州桥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艺值术①:价两历值史:科桥价学值的价;值结。构特点 •2结、构②侗:族两集风桥桥雨、桥廊的、受亭一力体分。 析 •受民力族③特特两点色::桥木公板益的下性文面 、受 团化拉 结寓力 性。 。意和民族特色
建筑结构欣赏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 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 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 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 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
首先,赵州桥选址合理,桥基坚实稳固。 其次,赵州桥的结构奇巧精美,坚固实用。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由于没有桥墩,既增加了排水功能,又 方便舟船往来,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 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石拱跨度 很大,但拱矢(石拱两脚连线至拱顶的高度)只有7.23米。拱矢和跨度的比 例大约是1比5。 再其次,赵州桥的施工方案极为科学巧妙。砌筑拱洞有两种砌筑法,一 是横向联式砌筑法,另一是纵向并列式砌筑法。横向联式砌筑的拱洞是一个 整体,比较结实,但这种砌筑法要搭大木架,而且必须整个拱洞竣工才能拆 除本架,施工期较长。
———“数学桥”
在静静的剑河上, 有一座古老的木质桁架 桥———“数学桥”。这 座当地最著名的桥,陪 伴着剑河沿岸最古老的 建筑———红砖垒砌的 剑桥大学女王学院院长 官邸,走过了250多个春 秋。 “数学桥”的传说 在剑桥堪称无人不晓。 相传这是大数学家牛顿 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 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 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 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典型结构的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结构的美。
【重点】文化、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难点】技术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学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力,但认识不是很深,对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还有待加强,希对典型结构的欣赏能对结构设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进行了结构的简单设计。
这一节是“结构与设计”的最后一个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结构。
新课教学
一、预备知识。
提问:如何赏析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回答:可以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
文化:具体包括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二、经典结构的欣赏
1、中西经典结构赏析
以故宫作为中国古典代表建筑。
文化:汉族文化的代表。
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表现皇帝的威严。
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建筑大屋顶的沉重感,既增添了飞动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技术:采用了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形式。
木结构建筑主要采用榫卯连接,其特点是取材容易,运输便捷,加工简单,建造速度快。
屋顶的飞檐结构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2、以圣彼得大教堂作为西方古典代表建筑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直径为41.9米,穹顶下室内最大净高为123.4米。
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鼓座一圈的双柱一一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抵抗穹顶向外的侧推力。
3、中西古典建筑对比
A文化:
中国式古典建筑,通过复杂的柱、梁、檩等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
西洋式古典建筑则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
通过巨大的岩石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顶、高廊伟柱,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的城堡式结构。
中国的古典建筑沉静幽思,欧洲的古典建筑雄壮奔放。
B技术:
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可以说,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西方建筑,从埃及和巴比伦到希腊罗马的花岗岩、大理石体建筑,到近代、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合金金属建筑,同样一脉相承,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西方艺术风格。
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材料,由于石头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而抗拉性较差,这就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产生以抗压为主的构造形式,如拱、墙、柱等。
这些构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别多,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大的变化。
第一是钢铁。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了纪念钢铁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
最早的混凝土出现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罗马斗兽场。
德国人则首先将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最大跨度的会堂。
第三种材料是平板玻璃。
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头为墙板,木墙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担载荷,墙只起围护作用。
后来德国出现了玻璃幕墙,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而且采光好。
4、中国民间建筑赏析吊脚楼
文化:南岭山地文化。
苗族、水族、侗族、瑶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楼房往往依山傍水建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技术: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
这样子房屋下部被架空,可以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适应山区潮湿多雨而且炎热的气候。
*补充:
⑴四合院式建筑:
代表汉族文化。
这种布局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紫禁城就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四合院。
⑵西关大屋:
A西关大屋可以说是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把木雕、石雕、砖雕、陶雕、灰塑、壁雕、石景、玻璃通花、铁通花、蚀刻玻璃等民间传统手工艺,都应用到室内装修方面。
清代流行这么一句谚语“苏州样,广州匠”。
B重视风水。
“炕”为单位,一般为11或17炕,取“生”和“老”。
另外,装饰花纹采用最多的是道教的八仙符号和佛教的符号,这也体现了广州居民的宗教信仰。
课堂小结
1、学习了如何从文化、技术两个角度欣赏结构。
2、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建筑结构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