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 黄光 B. 橙光 C. 紫光 D. 蓝光10.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XXXXXX三月不知肉味”中的“XXX”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XXX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研究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矫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时,具有报警感化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觉得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觉得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XXX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然后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使得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影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D电影是通过眼镜实现立体效果的B.3D电影需要特殊的摄影设备进行拍摄C.3D电影可以通过普通电视观看D.3D电影的效果与观众的位置有关1.皮肤能感受到外界的冷、热、触、痛刺激。
2.正确的说法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而非折射。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正确的说法是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在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中,当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时,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
正确的说法是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正确的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是ABCD。
7.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8.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
正确的判断是OB可能是折射光线,BO 必定是入射光线。
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黄光。
10.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然后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使得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影像。
不正确的说法是3D电影可以通过普通电视观看。
16.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458km/s。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它在空气中的速度。
17.如图5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七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处,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现将木棒稍往右移动一段距离,那么木棒所成的像将会( )A.a端和b端均变细B.a端和b端均变粗C.a端变更细,b端变更粗D.a端变更粗,b端变更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
故选C。
2.(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对照、推理等研究方法。
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采用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B.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C.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用到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在玻璃瓶中安装一只电铃,用真空泵逐渐向外抽气,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通过推理抽象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故C 符合题意;D .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通过纸屑跳起程度反映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用到转换法,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本题3分)(2021·浙江柯桥·)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C .白纸上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 .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答案】D【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含解答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2.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其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许多照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被摄者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 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图1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图2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 B.凿壁借光C.水中“折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章(附答案)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实验,探究题四、计算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其中5题2分,共18分)1、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2月24日16时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如图所示)。
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这说明。
火箭加速上升中,推力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华同学五一期间和妈妈一起去上海旅游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
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当他乘坐的过山车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4、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
6、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7、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____(填“前”或“后”)。
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选择题:1. 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 电池和萤火虫B. 电池和烛焰C. 萤火虫和月亮D. 萤火虫和烛焰2.在暗室中, 绿光照在红纸上, 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A. 黑色B. 蓝色C. 白色D. 绿色3.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入射角逐渐增大, 则反射角()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 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 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
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漫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5.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闪电后打雷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 其必要条件是( )A. 物体是光源B. 必须有光射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 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8.一束光与镜面成30°, 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30°C.120°D.90°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 主要原因是()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10.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圆形的D.树枝形状1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B.60°C.90°D.120°12. 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 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 镜面反射B. 漫反射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 是银幕本身发光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A. 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B.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C.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D. 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14. 晚上,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 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照射, 如图所示, 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比较暗,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 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 它发生了漫反射15. 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A. 白光B. 蓝色 C . 黑色 D. 七色中缺蓝色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17. 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A. 小孔成像B. 影子C.. 月食D. 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二、填空题:1. 光在 _____ 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光年是的单位。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感觉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卷一、感觉世界1.(2021七上·拱墅开学考)将右手放到一盆冷水中,左手放到一盆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到一盆温水中,则两手的感觉是()A.右手热,左手冷B.右手热,左手热C.右手冷,左手热D.右手冷,左手冷【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先将左手伸入热水,右手伸入冷水,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入温水中,对于左手而言,温度降低了,对于右手来说温度升高了,因此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2.(2021七下·嵊州期末)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A.冷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触觉感受器【答案】D【解析】盲人用手指触摸,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皮肤触觉感受器接触机械刺激产生的感觉称为触觉,盲人将皮肤触觉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传导到大脑,在大脑形成感觉,获知盲文的内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2021七下·丽水期末)春暖花开时节,某兴趣小组同学到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开展春季研学活动,下列情景中利用味觉来感受的是()A.听鸟声B.闻花香C.看古堰D.吃枇杷【答案】D【解析】A、听鸟声利用听觉来感受,A不符合题意。
B、闻花香利用嗅觉来感受,B不符合题意。
C、看古堰利用视觉来感受,C不符合题意。
D、吃枇杷利用味觉来感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4.(2021七下·兰溪期末)6月,“杨梅之乡”马涧的杨梅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杨梅。
“个大味甜”的东魁杨梅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东魁杨梅“个大味甜”()A.听觉和视觉B.嗅觉和听觉C.触觉和味觉D.视觉和味觉【答案】D【解析】“个大味甜”的东魁杨梅,个大是视觉,味甜是味觉.故选D。
5.(2021七下·上虞期末)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B.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C.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答案】A【解析】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具有感受冷、热、痛、触等感觉,A符合题意;B、人类大多数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种类型的刺激,如眼睛、耳、鼻。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题
科学测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C.房屋相对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D.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2.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分子的运动 B.树木的生长C.月球绕地球转 D.空气的流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竞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是静止的 D.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4.足球守门员将足球踢飞后,感觉脚有点疼,使脚疼的原因是( ).A.运动员踢球的力 B.球给运动员的力C.运动员受地面对他向上的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一个大磁铁吸引了一个小铁钉,给铁钉一个力的作用,而铁钉对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钉对磁铁没有力的作用,因为铁钉没有磁性B.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但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小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C.铁钉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且铁钉对磁铁的吸引力等于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7.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就是物体的重力B.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块相比,铁块受的重力大C.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1牛D.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的多少成正比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运动着的物体也可作参照物C.静止的、运动着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D.没有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静止9.与在箱形电梯中的乘客处于相对运动的是( ).A.同在电梯中的乘客 B.同在电梯中的售票员C.该乘客乘坐的电梯 D.电梯所在的商店大楼10.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行驶,他们处于相对静止是指( ).A.两人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行驶B.两人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一人向北,一人向南C.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D.只有在两人并肩同行时,他们才相对静止11.两辆汽车同时从武汉某车站出发开往宜昌车站,它们同沿高速公路行驶,而且它们从武汉到宜昌的平均速度相同,则它们( ).A.同时到达宜昌车站 B.在途中每通过1千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C .在途中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D .经过沙市车站时的运动速度相同12.一个物体以速度v 1,通过一段路程的1/3,又以速度v 2通过后2/3的路程,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12123v v v v +B .221v v + C .2121t t v v ++ D .21t t s + 13.下图中两物体M 、P 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 ).A .图a 中物体P 吊在绳子M 静止B .图b 中,M 、P 为吊在丝线上的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C .图c 中,M 为磁铁,P 为一铁块D .图d 中,M 、P 为两个相互接触的放在水平面上的两木块1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上抛出去的石头,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的C .物体的重心一直在物体上D .地球附近的物体在没有支撑物的时候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15.炮弹射出炮口在空中飞行,若空气阻力可忽略,那么炮弹的受力情况是( ).A .炮弹在枪膛中受力,一旦飞出就不再受力B .炮弹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的推力C .炮弹离开枪口后,只受到重力作用D .炮弹将同时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1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对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路程增大时表示速度也增大D .路程与相关运动时间的比值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而言是一个定值17.在远离地球的宇宙飞船上,下列测量能正常运行的是( ).A .用弹簧秤测一金属块的质量 B.用天平测一金属块的质量C .用刻度尺测笔记本的长度D .将烧杯中的水倒进量筒测体积二、填空题(共23分,每空1分)1.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是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2.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一、感觉世界1.在同样的环境下,分别用左右手摸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然后说出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答案】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是玻璃球比较冷,木块比较热;这说明皮肤对外界物体的感觉是热还是冷,不只是由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决定的。
【解析】皮肤中有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物体的冷热,感觉玻璃球比较冷,木块比较热。
2.明明看见街道两侧的人行道的地砖上,有一行非常特殊,上面只有一个“一”字,没有其他的花纹,多块砖的“一”字相连,伸向远方,妈妈告诉他那是盲道,请分析盲道是如何引导盲人前进的。
【答案】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解析】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2021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激光笔,F为天花板。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
请写出这个现象中包含的三条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
①;②;③。
【答案】发声的物体会振动;光的反射;空气会传声【解析】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A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被音叉B接受,B也振动发声。
B音叉带动上面的平面镜C振动,于是激光经过两次反射后成在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不断改变。
则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为:①发声的物体会振动;②光的反射;③空气会传声。
4.(2021七下·金华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2.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6.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8.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9.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
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10.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1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13.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
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14.如图所示,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B.向南行驶向右转弯C.向北行驶向左转弯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15.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1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7.小明同学用某一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那么该实验现象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相同()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18.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19.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
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
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二、填空与作图题(每空2分,26题6分,共40分)21.《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
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____________和光的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 B”,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字母。
(1)可以看到平面镜中字母的像是________(填“F B”或“”)。
(2)若A墙与B墙相距4 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23.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知识。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亮点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________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A.两个亮点都向上B.两个亮点都向下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
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α表示,即α=1f。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cm,它的焦度就是:α=10.5 m=2 m-1。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 m-1,它的焦距是0.25 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
A.近视、凸透镜B.近视、凹透镜C.远视、凸透镜D.远视、凹透镜(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__m-1,度数为________度。
26.请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7.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得到的相应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____________(填光学设备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蜡烛的位置不动,透镜应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