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酒俗与酒礼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认清酒礼

农村认清酒礼

农村认清酒礼农村认清酒礼: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农村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酒礼文化。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庆生日,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农村,喝酒不只是一种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交礼仪,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的酒礼文化,以期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

农村酒礼,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在农村,酒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是祝福,是喜庆,也是哀思。

在婚礼上,酒是爱情的甘露;在葬礼上,酒是逝者的送别之酒。

在丰收的季节,酒是喜悦的庆祝;在春节等佳节,酒是家人团聚的纽带。

在不同的地区,酒礼的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例如,在华北地区,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寓意着永结同心;在南方地区,则有“拦路酒”,意在表达对客人的热烈欢迎。

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但它们所传达的美好意愿一直未变。

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农村酒礼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青年选择离开家乡,这使得传统的酒礼习俗面临传承危机。

另一方面,一些陋习也在酒礼中滋生,如过度饮酒、攀比心理等,这给农村酒礼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农村酒礼文化。

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既要保持传统美德,又要追求健康和谐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农村酒礼。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喝酒礼节的认知普及与宣传工作,推广优秀民间习俗。

此外,还应纠正陋习,提倡健康新型人际关系。

未来,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努力保护并传承优秀农村地区喝酒礼节文化。

这需要政府、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结来说,农村酒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愿景和智慧。

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我们应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和族群的文化表达方式,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酒与民俗.pptx

酒与民俗.pptx

》政
佯争

醉执
。、
7.3.2 酒礼
一. 礼即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等。 二. 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
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三. 到了西周,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 四. 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
愈浓,完全把酒纳人了礼仪的范畴。 五. 为了保证酒礼的执行,历代都设有酒官。
称日十 月 彼杀月 》 兕羔涤 觥羊场 ,,,
·
7.3.1 酒德
一. 历史上,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 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 文化观点的影响。
二. 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最早见 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 饮酒者要有德行,《尚书·酒诰》曰: “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 ”;“禁沉湎”。
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第七章 酒之文化
7.3 酒与民俗
一.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之物,酒的 使用,是祀天地、祭宗庙、奉嘉宾之用 。
二. 随着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用品,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 。
三. 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 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过李空孙久扁
饮明腹思饮鹊
不珍饮邈酒

















寿

警 喧 谈
、 警 煞 风 景
警 苛 令
、 警 趋 附 、
程 洪 毅 在 《 酒 警

避华 酒诞 、、
恶连 谑宵 、、 喷苦 秽劝
吴 彬 在 《 酒 政 》

酒文化

酒文化

酒文化酒文化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程,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包含着关于酒的起源、酒礼习俗等值得学习的酒文化知识。

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那么下面就跟小编往下看看酒文化知识以及酒文化知识礼节大全。

一.起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

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

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二:酒礼习俗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

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

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

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

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第一章酒文化

第一章酒文化

6.酒与名胜古迹
中华神州大地,幅员辽阔,山川壮丽,群山耸立,江河如网, 其自然风光,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 者乐山。”南朝陶弘景也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除了这种自然 景观之外,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更有数不清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 景观更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在这些人文景观中,关于酒的名胜古迹,也占据着一个重要地 位,是中国人文景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苏轼
自谓:“吾醉后辄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 仙)
3. 酒与音乐
《诗经》中就有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 用于“乡饮酒礼”:《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 《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帷》、《葛草》、《卷耳》、《鹊 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
岳阳楼 岳阳楼
7.酒与典故
桃园三结义(视4) 温酒斩华雄(视5)
8.酒与诗词
李白、白居易、“醉翁”欧阳修、竹林七贤 (嵇康 、阮籍 、 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欧阳修 、苏东坡 …… (视6)
1.抽刀断水水更流, 2.何以解忧? 3.兰陵美酒郁金香, 4.明月几时有? 5.今朝有酒今朝醉, 6.劝君更尽一杯酒, 7.白日放歌须纵酒, 8.葡萄美酒夜光杯, 9.花间一壶酒, 10. 对酒当歌,
战国时期屈原的《招魂》,汉代乐府的《将进酒》、《置酒》,三国 时期的《短歌行》,南北朝民歌《读曲歌》,隋唐时期李商隐的《杨柳 枝》, 唐代《凉州曲》、《醉渔唱晚》等。
现代酒的歌《酒干倘卖无》、《九月酒的酒》、《敬你一碗青稞酒》、 《将进酒》、《离别酒》、《冰酒》、《有酒今朝醉》。(视3)
4.酒与绘画
《酒与酒文化》
第一章 酒与文化

中国酒文化及民俗礼仪

中国酒文化及民俗礼仪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的。
• 《当代中国词典》:“酒文化,一种以酿酒、饮 酒、品酒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它的 产生与酒的产地的历史、风俗、地理环境以及酒 的制作工艺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 • 1994萧家成:“酒方化是指围绕酒这个中心所产 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 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清朝彭贻孙《粤西偶记》:“粤西平乐 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其 实是成熟的果实落下发酵后生成酒,是 一种自然现象。


(3)仪狄造酒说

据《世本》、《吕氏春秋》、 《战国策》等记载,仪狄是夏 禹时代的人,发民了酿酒。 《战国策》:“昔者,帝女令 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 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但也有人认为在黄帝、尧、舜 时就有了。
• • • • •
• 2、葡萄酒的饮用方法 • 葡萄酒的品种众多,不同的葡萄酒有不同的饮 用方法。总体应注意: • (1)注意酒的温度。 • 香槟酒:9-10℃;白干葡萄酒:10-11℃;桃红葡 萄酒12-14℃;白甜葡萄酒13-15℃;干红葡萄酒 16-18℃;浓甜葡萄酒18℃。在冰箱中存放的酒取 出后应缓缓加温后再饮用。 • (2)注意饮用的顺序 • 应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鲜的 (酒龄短的、有新鲜果香的)葡萄酒,如北京的 赤霞珠葡萄酒、龙眼半干白,再上陈酿葡萄酒如 北京出产的中国红白葡萄酒、玫瑰香葡萄酒;先 上淡味葡萄酒,后上醇厚的葡萄酒;先上不带甜 味的干酒,后上甜酒。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酿酒技术突破性发展: • ①黄酒生产技术的发展。 • 用粳米代替糯米,用机械化输送原料,对黄酒糖发酵剂 的革新,以及黄酒的压榨及过滤工艺、灭菌设备的更新、 贮藏和包装等。 • ②白酒生产技术的发展。 • 围绕提高出酒率、变高度酒为低度酒、提高机械化水平 降低劳动强度等进行了改进。 • ③啤酒工业的发展。 • 50年代,啤酒产量为1至4万吨,现在2000余万吨。 • ④葡萄酒工业的发展。 • 中国葡萄酒的质量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⑤酒精生产技术的发展。 • 50年代,淀粉利用率仅为60%左右,现在达到了92%。

酒文化中的酒与中国古代宴会礼仪

酒文化中的酒与中国古代宴会礼仪

酒文化中的酒与中国古代宴会礼仪酒,作为世界各地许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种情感表达、社交交流、仪式庆典的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酒文化与古代宴会礼仪中的酒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酒在中国古代宴会礼仪中的重要性、品酒礼仪以及酒与社交关系等方面。

一、酒在古代宴会礼仪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宴会礼仪非常繁琐而庄重,而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宴会被视为社交聚会的一种形式,而酒作为人们交流的媒介,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代表着主人的地位、待客之道以及友谊的象征。

在宴会中,主人以款待酒来示意对客人的尊敬与友好,并通过举杯共饮的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品酒礼仪与讲究古代中国的品酒礼仪格外注重仪态和仪表的表现。

在参与宴会时,主人会邀请客人共同品尝各式酒品。

品酒时,人们首先会详细观察酒的色泽、清澈度以及气味,以评价其品质。

然后,逐渐品尝酒液,品尝时应轻轻抿嘴,细细体味酒液的香醇与口感。

品酒过程中,客人需要保持端庄的仪态,交流时也需言辞谦和,尊重对方与酒的存在。

三、酒与社交关系在宴会中,酒充当着社交互动的枢纽。

通过举杯共饮,人们建立起亲密的交往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杯与对方碰杯时要表达祝福与敬意,也能拉近情感距离。

此外,酒也有助于人们开展对话与洽谈,利于商业社交的进行。

借助酒,在轻松的氛围下,人们能够更容易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关系,增强合作的意愿。

四、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酒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变化和发展。

虽然古代的宴会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酒作为文化符号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仍在不同场合和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人们更注重个人的酒文化体验,品味着各式各样的酒品,从中汲取着历史与文化的养分。

今天,我们探讨了酒在中国古代宴会礼仪中的重要性、品酒礼仪以及酒与社交关系等方面。

正是由于酒的存在,人们可以在宴会中传递情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酒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酒俗与酒礼

酒俗与酒礼

酒俗与酒礼酒俗和酒礼,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内容。

酒俗是和酒的发明同时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过“酒人”和“酒正”一类的人,专门在日常生活和交际场所,负责理酒和分配酒.汉代以后,国家开始设置酒官,专门管理酒业和科税等业务。

这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酒类管理和专卖机构,它们除经销酒类商品外,还起着协调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作用。

酒俗在民间的传承,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多种功能。

首先在酒的制作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酿造方法和传统的饮酒习俗.中国云南的傈僳族喜欢制作和饮用米酒.每年到了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做好酿酒的准备。

造酒原料一般是玉米、高粱、稗子等,其中以稗子酒为最好。

酿酒方法是:先将用来造酒的粮食格碎,并加以蒸煮,然后投入酒药,罐装封存,数十天后,即可启封冲饮。

饮酒时,先将铁锅置于火塘之上,倒入事先兑好的温水,然后用木勺把罐里的酒糟舀入锅内,同温水搅拌,片刻之后,尝一尝,如味道和温度均可,就将水酒舀出过滤,盛入精制的竹木小酒杯中,供人品尝。

这种自制的水酒,度数不高,味道甘淳,饮用起来特别爽口。

在傈僳族生活中,如遇贵客来临或喜庆节日,常借酒对歌,并以舞蹈助兴,有时一饮数日不散。

有些地区,每当贵客来临时,还有饮“双人酒”的习俗。

即主人斟一碗酒,然后主客各伸出一只手,捧起酒碗,同时喝下这碗酒,表示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过去在签订盟约和结拜兄弟时,也使用这种最高礼节,这表现出傈僳族淳朴、豪放的民族性格。

佤族也喜欢自制自饮水酒,佤语称为“布来”。

在喜庆节日里,“水酒是不可缺少的佳品,饮酒时,先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开杯,然后你一杯,我一杯的对饮,酒席上谈笑风生,还可引吭高歌,以示团结和兴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最喜欢饮用“马奶酒”。

这是一种由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酒,表面上看,虽和羊奶、牛奶无多大差别,但它有一股浓烈、醇厚的香味.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是哈萨克族牧人制作马奶酒的季节。

妇女们把刚刚挤来的马奶,倒入木桶和皮桶里,再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在桶里上下搅动,使马奶提高温度,迅速发酵。

中国酒文化大典目录

中国酒文化大典目录

目录第一编关于“酒文化”的研究第一章酒文化的涵义第二章酒文化的构成及其层次关系第三章酒文化研究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编酒文化史第一章酒的起源与酒文化的诞生第一节天然果酒第二节猿酒与乳酒第三节酒文化的诞生第二章中国酒文化的发展第一节用曲发酵与中国酒的发展定向第二节新中国酒业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三节中国酒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章酒具史第一节炎帝初创期第二节商周形成期第三节秦汉发展期第四节唐代成熟期第五节明清提高期第六节现代转型期第四章酿酒作坊遗址第五章出土古酒第六章文献记载的历代名酒第一节商周时代第二节汉代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第四节隋唐第五节宋代第六节元代第七节明代第八节清代第七章酒文化建筑第一节酒文化博物馆第二节酒文化名人纪念馆第三编酒与中华传统文化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中国酒文化——中国酒与传统文化融合互动的结晶第二节酒德酒礼——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思想第三节道家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与中国酒神精神第四节佛家戒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融合第五节醉态文艺——酒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审美第六节会通精神——中国酒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七节反思与展望第二章酒政——酒与制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第一节酒政的形式第二节酒政分期第三节当代酒业管理机构第三章酒与诗词第一节先秦时期的酒诗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诗第三节隋唐五代时期的酒诗酒词第四节宋金元时期的酒诗酒词第五节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酒诗酒词第六节名酒诗词赞第四章酒与小说第一节明以前的酒小说第二节明代的酒小说第三节清代以来的酒小说第五章酒与散文第一节历代酒散文概览第二节赞美名酒散文第六章酒与对联第一节赞酒类第二节酒厂类第三节店馆类第四节节俗类第五节婚喜类第六节祝寿类第七节哀挽类第八节遣兴类第九节名酒赞联第七章酒与成语第一节与酒名、酒器有关的成语第二章与酒香、菜肴有关的成语第三节与酒兴、酒量有关的成语第四章与酒功、酒过有关的成语第五节与酒喻、酒色有关的成语第八章酒的传说第一节茅台酒的传说第二节西凤酒的传说第九章酒令第一节悠久历史第二节大众酒令第三节文人酒令第四节酒令故事第五节酒令与传统文化第六节中国酒令类别与令名第十章酒与书画第一节酒与书法第二节酒与篆刻第三节酒与绘画第四节名酒书画精粹第十一章酒与礼俗第一节古代饮酒礼仪第二节古代饮酒风俗第三节节日酒俗第四节婚丧酒俗第十二章少数民族酒俗第一节民族特色酒第二节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第三节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第四节少数民族酒俗的文化特点第十三章酒与音乐第十四章酒与舞蹈第一节祭祀中的燕乐第二节宫廷豪门中的宴舞第三节少数民族的酒舞第十五章酒与武术第十六章酒与养生第一节养生妙品——酒第二节酒的营养价值第三节酒的药用价值第四节常用药酒及其制备、饮用方法第十七章酒名的文化性第一节酒名是酒品文化的最重要选择第二节古代酒的别称第三节古今酒名的文化意义第十八章酒与典籍第一节唐以前第二节唐代第三节宋代第四节元代第五节明代第六节清及民国第七节建国后综合类第八节建国后科技工艺类第九节建国后历史文化类第十节建国后企业类第四编酿酒工艺第一章白酒第一节白酒生产工艺的分类和特点第二节白酒酿造用曲第三节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四节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五节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六节米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七节凤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八节其他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第九节白酒酿造创新理论第二章啤酒第一节啤酒的分类第二节啤酒生产工艺过程第三节成品啤酒的鉴定……第五编酒类品评与饮用第六编酒类节会第七编酒文化人物及典故第八编中外酒文化交流第九编千年酒业大事记第十编中国名酒文化后记本书此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儒家人的酒德与酒礼规矩你知道吗?

儒家人的酒德与酒礼规矩你知道吗?

儒家人的酒德与酒礼规矩你知道吗?齐鲁大地,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齐鲁人,“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齐鲁人谨守“礼”的要求,成就齐鲁礼仪之邦。

齐鲁人好客,每逢宴客,必定会饮酒,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酒礼仪”。

儒家人的酒德与酒礼儒家不反对饮酒,以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酒德两字,要求饮酒者要有德行。

《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更有其完整的礼仪要求。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明代的袁宏道,更是在收集了大量的古籍资料,专门写了一篇研究饮酒礼仪的《觞政》。

孔子的“惟酒无量不及乱”有一句谚语说明古代圣贤酒量之大,“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

虽然酒量大,但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却提出了“惟酒无量不及乱”主张,“乱”并不局限于醉酒狂乱,而重在于不违反礼法伦常,是对饮酒“礼”的要求。

七星盛宴再现中国传统酒礼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不只是治国的思想,更有对人的行为的“礼”的要求,就饮酒来说,提出了饮有时、饮有量的酒礼仪。

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酒文化也顺应时代做出改变,从“葡萄美酒夜光杯”到现在实用经济的瓷杯、玻璃杯。

酒器改变,品酒的规则和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的演变。

创新传统酒礼仪,品鉴中国白酒之道。

国窖1573开启七星盛宴,此次盛宴上,将再现中国传统酒礼,以蕴涵观其色、闻其香、触其质、品其味、听其声、悟其韵的“浓香六境”品鉴之道,享受国窖1573的美妙。

观。

“浓香”是可以看见的,举杯轻摇,佳酿悬挂杯壁,光线映射之下,晶莹剔透,此时眼如明镜、心如止水,眼前的这杯美酒,有如故乡窗前不染纤尘的月光。

闻。

端起酒杯,沉下心去,鼻尖轻轻靠近,均匀吸气,感受杯中物丰富饱满的层次,感受愈发浓郁悠长的香气,暗香熏来,让人怦然心动。

中国传统文化之酒礼展示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酒礼展示分析

2018/12/2
周凤鸟纹方壶酒器

此展品为周代文物。通高48.6厘米,盖高13.8厘米,口 长边16.2厘米,口短边11.4厘米,腹宽27.4厘米,底长 边23.2厘米,短边18厘米,重10.3千克。高盖,椭方体, 口微敛,长颈,垂腹,龙首衔环双耳,大圈足。现收藏于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2018/12/2

2018/12/2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1、课题目标 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 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018/12/2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2018/12/2
象尊(湖南省博物馆藏品)

象尊是商周时期一件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造型 器物。全器为象形,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组虎、 鸟组合,鼻下有一蛇纹;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耳正面 为云雷纹,背饰凤纹;器表饰龙纹、兽面纹。缺盖,根据 同类器推断,盖钮可能也为象。从器物的特征分析,这件 尊是湖南醴陵县仙霞公 社狮形山出土。现藏于 湖南省博物馆。

这一件事让我开始好奇这酒器中的学问,好奇酒器 在历史中是如何发展的,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发展?
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了解酒器的发展及其发展原因 2、了解现如今大众对于酒器的了解 意义:1.学习勇于挑战自我,挑战一切不可能,在 研究中,意志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几千年的 历史,使酒器有多种多样。
爵(jué ):古代酒器,青铜制,有流、鋬(pàn)、两柱、

酒礼、酒俗与酒令

酒礼、酒俗与酒令
15
点菜中的四忌
宗教的饮食禁忌; 健康的原因忌讳 ; 地方的饮食偏好; 工作职业的禁忌。
16
3、点酒水
点酒水时,主人询问客人喝什么酒,然后 主人点酒水。 点酒水的顺序是:白酒、红酒、啤酒、其 他。如客人不喝白酒再点红酒、啤酒以及 饮料。 斟酒的顺序:白酒、红酒、啤酒、其他。
17
酒类的选择
白酒:中国宴席的主打酒,酒的档次决定 宴请档次; 红酒:有外宾或有尊贵客人不喝白酒的情 况下选择; 啤酒:年轻人聚会或熟人聚会喝少量啤酒 以表意思;
25
注意言行举止
如果你要喝酒,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 在嘴上; 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聊天; 众欢同乐,切忌窃窃私语,搞小集体; 人在酒桌,身不由己,可以茶代酒,切莫 沉默; 注意
二、酒德、酒俗
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 《尚书》和《诗经》, 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耍有 德行,不能象商纣王那 样,“颠覆厥德,荒湛 于酒”。
18
黄酒:历史深远且养生,适合亲朋团 聚更显融融 ; 大部分宴会需要搭配喝酒,一般选择 2种酒,如白酒和红酒搭配,白酒和啤 酒搭配。
19
4、敬酒
一般主人第一杯酒,举杯(祝酒词),杯 子无高低之分。 第二杯酒为主人敬主宾(主人右手边第一 位),主宾要回敬。 第三杯酒,主人敬副主宾,副主宾要回敬。 忌讳:中间隔开去敬酒 如果你很尊重的那个人,给他敬酒,一定 要站起来走到他的右后方,再给他敬酒。
11
北 西
门口 南

12
西 张良
北 刘邦
南 范增
东 项羽 项伯
13
西 副主宾位
北 主人位
门口 南
东 大右边 主宾位
14
2、点餐

4 酒礼

4 酒礼
酒与礼的密不可分是中国酒文化的特点之一
饮酒在古代就被纳入礼的轨道,《周礼》、
《仪礼》、《礼记》中,没有一页不提到礼, 几乎也没有一页不提到酒。
“礼以酒成”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借助于
酒来实现礼,一是饮酒的时候有礼的规定。
酒礼是用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
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的总和,是 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古人饮酒时还有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
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 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
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 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2、现代宴饮礼仪
搞清情况,做好准备 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主讲人:陈雪梅
第四章 酒礼酒俗
一、中国古代的酒礼仪起源 二、祭祀之礼 三、宴饮之礼 四、婚庆酒礼 五、酒与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礼就成为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很
大影响的总准则、总规范,并且渗透到政治 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诸 多方面。
喝酒也有酒礼,而且酒礼几乎与酒同步诞生。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礼是为了减少喝 酒所可能产生的祸端。
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乐此不疲。一般人家也 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有登高、赏菊、饮酒、吟诗等的习俗。 登高饮酒的习俗来源:据说汝南人桓景遵师命,
把众乡亲安臵在一座山上,拿着师父所给的茱萸 叶和菊花酒,挺身杀死了妖魔。从此每逢九九重 阳,人们纷纷带上菊花酒外出登高避难。

酒的礼俗

酒的礼俗

3、酒 人(三境界) 三境界)
雅清 俗浊 恶污
4、酒 德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 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 爵之礼云:“ 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 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 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 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 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 至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 劝诫世人,如:《酒箴》 劝诫世人,如:《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 酒政》 觞政》 酒评》 张晋寿《酒德》 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 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礼饮规范的具体内
D、斟酒姿势
斟酒前,用干净的巾布将瓶口擦净。温酒或冰酒取盅的酒 瓶,应先用巾布擦拭干净,然后进行包垫。某些要保持较 低温度的酒,也须用餐巾裹着酒瓶倒酒,以免手温使酒升 温。 其方法是:用一块 50x50 厘米见方的餐巾折叠六折成 条状,将冰过的酒瓶底部放在条状餐巾的中间,将对等的 两侧餐巾折上,手应握住酒瓶的包布,注意将酒瓶上的商 标全部暴露在外,以便让客人确认。斟一般酒时,左手持 一块折成小方形的餐巾,右手握瓶,即可进行斟酒服务。 斟酒时用垫布及餐巾,都是为防止酒瓶外易产生的水滴及 斟酒后瓶口的酒液洒在客人身上。使用酒篮时,酒瓶的颈 背下应衬垫一块大小适宜的布巾,以防止斟酒时酒液滴漏。

酒礼PPT精选文档

酒礼PPT精选文档
❖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 先的坟前,还要插上蜡烛,放几杯酒,若干碟 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8
三、宴饮之礼
1、古代宴饮礼仪
先秦:《礼记·乡饮酒义》规定:“乡饮酒之义,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 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唐代:皇甫崧撰《醉乡日月》,论述酒宴上的规 则、行令、罚酒等事宜。
明朝:田汝成著《醉乡律令》,提出“醉乡十一 宜”和力戒十四种饮酒不欢的情况;袁中郎著 《觞政》一篇,列“酒宪”十六条。
9
通行的酒人礼数: 一是未饮先酹酒;二是 饮中应“干杯”;三是酒令以助兴。
恭敬肃容,手擎酒杯,默念祷词,
古人饮先酒将杯时中一酒些分倾其三他点特,后别将讲余究酒洒的礼节,如:
一半圆形;这样用酒在地上酹成三
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13
纳采是男方先派媒人四到、女婚方庆酒礼
家提亲,女方同意后男方就
派1人、以古雁代为婚贺姻礼礼,仪正式与男向酒方女请媒人向女方主人请 方 酒求。《《亲诗礼,经记汉》·代士以中昏后有礼纳男义采女问置》要相女酒备记子款爱载之待而了名饮周,酒代这的时贵记女族载方士家。大夫
15
3、古代婚礼饮酒礼仪趣闻
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 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 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 供宾客饮用。(绍兴花雕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 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回门”,娘 家要置宴款待。
16
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 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 酒”。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 夜, 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 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 酒”。

中国古代的酒礼与酒俗

中国古代的酒礼与酒俗

中国古代的酒礼与酒俗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礼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

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这里所说的“礼”,即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

”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

史前时代,酒产量极少,又难以掌握技术,先民平时不得饮酒。

只有当崇拜祭祀的重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

饮必先献于鬼神。

饮酒,同神鬼相接,同重大热列、庄严神秘的祭祀庆典相连,成为“礼”的一部分,是“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是“礼”得以成立的重要依据和“礼”完成的重要手段。

到了西周,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

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申禁止“群饮”、“崇饮”,违者处以死刑。

周公曾严厉告诫臣属“饮惟祀,德将无醉”。

只有祭祀时才可以喝酒,而且绝不允许喝醉。

酒,在先民看来,与祭祀活动本身一样,都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

酿酒只是为了用于祭祀,表示下民对上天的感激与崇敬。

若违背了这一宗旨,下民乍行饮用起来,即成莫大罪过。

个人如此则丧乱行德,邦国如此则败乱绝祀。

这就是“酒为祭不主饮”的道理。

而后,由于政治的分散,权力的下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关于酒的观念和风气也发生很大改变,约束和恐惧都极大地松弛淡化了。

即使最初严格规定“饮惟祀”,那“祀”所礼拜的便是天、地、鬼、(祖先)、神。

而这种酒祀,在三代以后虽然仍保留在礼拜鬼神的祭典中,可非祀的饮酒却大量存在了。

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

酒德和酒礼_传统文化

酒德和酒礼_传统文化

酒德和酒礼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

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

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

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

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

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

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

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

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迎宾待友之饮
中国人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要饮“接风酒”、“洗尘 酒”;朋友别离,要饮“送行酒”。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 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 华
文敬 回敬 互敬 代饮 罚酒
五、出师祝捷之饮
升迁、调离、升学、就职以及工作上取得成就之时,都要举 办酒宴庆贺。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 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 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祈毕,垣订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 巧”,形成七夕酒俗,代代相承 。
中秋
赏月饮酒
清《帝京岁时记胜》:八月中秋,“时品”饮 “桂花东酒”
我国用桂花酿酒历史悠久。二千三百年前的战 国时期,已有“桂酒”(《楚辞》)
重阳
九月初九,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始于汉朝。
《续齐谐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 ‘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 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 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 人’。”
除夕
大年三十夜,人们有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 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 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
三、婚嫁饮酒
“女儿酒” “喜酒” “交杯酒” “会亲酒” “回门酒”
“女儿酒”
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后,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 藏于地窖,待女儿出嫁之时取出供宾客饮用。
击鼓传花
酒的文化-酒令
筹令,即使用酒筹的酒令。行令时 轮流抽取酒筹,按酒筹上的要求进行活 动或饮酒。酒筹须事先制好,一般用纸 签、竹签、纸牌等制成,讲究的还用骨 头、象牙等制成。
唐诗酒筹令
• 玉颜不及寒鸦色 ——面黑者饮 • 人面不知何处去 ——胡须多者饮 • 千呼万唤始出来 ——后至者饮 • 情多最恨花无语 ——不言者饮
七、饮酒行令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 序而设立的“监” 行酒令的方式五花八门。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 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 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酒的文化-酒令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 于西周,完备于隋唐。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 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 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通令:猜拳、击鼓传花等 骰令 筹令 雅令:吟诗联句等
酒的文化-酒令
通令又称俗令,行令方法主要掷骰、 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 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 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 单调、嘈杂。
猜拳
• 一条龙 一夫当关 • 哥俩好 • 三星照 三羊开泰 • 四喜财 四季发财 • 五魁首 • 六六六 六六顺 • 七个巧 • 八匹马 • 九连环 • 满堂红 全来了
• 癫狂柳絮随风舞 ——起坐无常者饮 • 二水中分白鹭洲 ——茶酒并列者饮 • 养在深闺人未识 ——初会者饮 • 人面桃花相映红 ——面红者饮
红楼人筹令
• [方法]行此令须十六人以上,多多益善,制酒筹六十枚,令官指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 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商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 湛于酒”
饮惟祀 无彝酒 执群饮 禁沉湎
《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 了儒家的酒德:不反对饮 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 奉宾
2、古代的酒礼
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些礼节
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因而需要制定饮酒礼 节
第 五 章
酒 俗 与 酒 礼
第一节 中国酒的饮用习俗
饮酒和酒宴的传统礼法习俗 节令饮酒 婚嫁饮酒 迎宾待友之饮 出师祝捷之饮 其它饮酒习俗 饮酒行令 酒旗与酒肆
一、饮酒和酒宴的传统礼法习俗
1、儒家的酒德 2、古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 俗同样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 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 平缓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端午
农历五月五日,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 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蟾蜍 酒和夜合欢花酒的习俗
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作兴守夜,洒扫庭院, 露天设筵,摆上酒脯、时果、针线、笔砚 以祈福。以酒脯致神,焚香列拜。儿童裁 诗乞智,女郎对月穿针乞巧,其他如乞富、 乞寿、无子求子,因人而异。
饯行酒 庆功酒 开业酒 分红酒 壮行酒
六、其它饮酒习俗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以发生在个人、家族、乡邻或 同事间的一些重要事典为理由,举办酒宴以示纪念或庆贺, 借此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调剂人际关系
一、满月酒 二、百日酒 三、寄名酒 四、寿酒 五、上梁酒 六、进屋酒 七、插秧酒 八、收谷酒
主宾之跪拜饮 晚辈之跪侍饮 饮酒礼仪四步之拜、祭、啐、卒爵 敬酒之:避席、酬、酢、旅酬、行酒
二、节令饮酒
中国人一年中的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
端午节之“菖蒲酒 ” 重阳节之“菊花酒 ” 除夕夜之“年酒” 新年之“屠苏酒”
元旦
元旦饮屠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屠苏酒始于东汉。李时珍《本草纲目》:
“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 饮用顺序由幼及长
社日
又称中和节。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 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人们带着米酒、 社饭祭祀社神,祈求五谷丰登,祭毕会餐。起源 于三代,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
唐王驾《社日》: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 得醉人归”
清明
阳历4月5日前后。通常将寒食节与清明节 合一,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 期的晋国。
“喜 酒”
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 去参加婚礼。
“交杯酒”
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之意,各地区仪式有所不同。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 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 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 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 要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置宴款待,设 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