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合集下载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持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改变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支配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持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化。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浩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化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相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得学问,培育技能,并从中主动地情感体验,注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学问。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视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理解、推断、推理、推断的实力。

老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实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阅历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问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学问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说明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实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实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探讨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看法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2、能说明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八年级(下册)生物 《遗传与进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生物 《遗传与进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生物《遗传与进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2. 掌握基因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等;3. 了解遗传的实际应用,如杂交育种等;4. 认识进化的过程与原因,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遗传的基本概念与规律;2. 进化的原因与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与概念讲解(10分钟)在导入环节,我会引入一个小故事或实例,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遗传与进化的思考。

随后,我将简要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图表,我会让学生对遗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二部分:遗传的规律与实际应用(3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介绍遗传的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等位基因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分析,我将解释这些规律是如何影响后代的遗传特征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遗传规律,我们将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遗传的实际应用中,例如进行果蝇的遗传实验。

第三部分:进化的原因与过程(3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示例,我将帮助学生理解进化是如何由于环境变化和适应性选择而发生的。

同时,我将介绍一些实际的进化证据,例如化石记录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结果,以加深学生对进化的认识。

四、教学手段及学具准备1.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演示遗传和进化的图片、图表和示意图。

2.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果蝇遗传实验的材料。

3. 小组活动材料:包括果蝇实验记录表、遗传规律应用练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 小组活动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遗传规律应用的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实验操作和结论推理等。

2. 课堂反馈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测试学生对遗传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

学习资料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一、说教材: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即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所以本节内容在在整章的学习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也在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和本章内容的衔接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讲述过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DNA和染色体,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语言概括能力有限因此不能对本节课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难点: 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描述理解。

在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切知识、科学都在发展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了,还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为目标。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拟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进而形成概念。

四、教法:教师启发下的学生自主总结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分组讨论、完成习题等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进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一些基本概念,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学法: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地位、作用、学生情况以及教法、学法的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难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其原因。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 观察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举例说明其原因。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基因与遗传信息: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 基因型与表现型: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难点: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利用遗传图解,生动展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人的性别遗传》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主要内容为: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整章书的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深化,启下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就知识而言,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通过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使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能力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本节都是具有主要意义的一课.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②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解读数据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我国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积极宣传生殖方面的科学知识.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基础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掌握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教学难点定位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二、说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授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对于本节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探究生男生女几率的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更利用于学生掌握.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在教法指导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此理论指导下,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第23对染色体有关”;运用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法去获取新知识,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通过动手实践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课前准备老师:自制课件,设计教案;围棋棋子和黑塑料袋.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收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设想怎样设计方案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实验.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好头是一节课的成功,为了向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孕妇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当一个孩子刚出生时,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部分学生回答关心小孩的健康与否;更多的学生表示更关心的是小孩的性别.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性别差异上,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人的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要解决“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我觉得如何指导学生思考是关键.这时我复习旧知识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人的性别差异是否与染色体有关”.(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37页,大声朗读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一段,从文中找出性染色体发现史: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染色体.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区分性染色体即男性XY,女性XX.我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让学生思考、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同时思考38页书中的讨论题: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②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③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④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经过交流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第23对被称为性染色体.前幅为男性,后幅为女性.前幅最后一条;Y染色体较小.1条染色体;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有2种,为X或Y;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只有1种,为X.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了引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话题,我设疑:同学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个细胞指的是受精卵,而受精卵又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这时我展示相关图片,“对!但我刚提到: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有2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生殖细胞卵子只有1种,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会影响着人的性别.那么,生男生女究竟由谁来决定呢?”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议论纷纷,请阅读P38页,思考:女性何时排卵?男性排精数目?如何完成课本P38页图解解析: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男性一次排出上亿精子.生殖细胞受精卵父方: X XXY XY母方: X XYX XX我们通过图解已经基本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了更深刻理解我们应该怎样做呀?学生议论后:有的学生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受精过程;有的学生提出做探究实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用探究实验法进行探究.提问:精子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那整个实验怎样操作呢?这时,有学生提议:老师,在八年级上册我们曾经用气球、吸管、硬塑料片模拟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那我们同样可用其他材料代替精子和卵子啊!“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展示“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的幻灯片.)我确定本次探究活动的内容如下:①材料:每小组有围棋棋子和两个黑塑料袋.②实验装置:把棋子分装在两个黑塑料袋中,其中一个塑料袋的棋子代表精子(黑白子的比例应为1∶1),另一个塑料袋内的棋子表示卵子(里面放的都是黑子).③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随机抽取两个黑塑料袋里的棋子、抽取后放回黑塑料袋里,每四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④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大致看出,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新生儿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取决于由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这都是随机结合的,认为孩子的性别完全由母亲决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理解,再回顾课本第38页的填图.3、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资料:2004年9月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的权威数据.在198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学概念,指每100个出生女孩中对应的出生男孩数量)为108.5;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升高到了116.9(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119.92),个别地区甚至高达135.6!在2006年3月,许多媒体就打出了“20年后全国将有3 000万光棍”的大标题,一些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3 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事实上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没有到达1:1,所以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那么我国人口比例失调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没有文化知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等)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些案例中找到答案.①有一名妇女,只因为生了女孩“断了香火”就招来了公婆的虐待:产妇不准吃饭,女婴不准喂奶.②有人怀孕后走后门、托关系,检查胎儿性别,若是女胎就做掉,若为男胎就留.③有些人想生个男孩或女孩,去求神拜佛,吃所谓的“转胎药”,他们能如愿吗?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如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有这种错误的人进行劝导教育?你知道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对国家会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吗?资料:失调的性别比严重阻碍着我国人口的和谐、持续和健康发展,并将大大引发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你们知道国家已经采取哪些措施控制性别比例失调?资料:卫生部曾经发了紧急通知,严禁对胎儿做性别鉴定,对进行违法性别鉴定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单靠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消除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此外,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让人们消除“养儿防老”的顾虑,这才是解决性别失调的根本之计.在人类生育的问题上,必须尊重大自然所创造的平衡规律,性别比例的平衡也是自然规律,这种自然和谐的状态,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家庭社会的稳定.只有维护人类自身的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国家文明、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今后我们应如何宣传和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呢?(知识上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了,用科学的世界观对待自然规律)以上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形势严峻.而造成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明确指出性别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从而教育学生科学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共同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4、课堂练习 P39页1.2.3.45、课堂小节,课外延伸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染色体决定的.若性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同学们下课后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板书设计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总结①提出问题: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②作出假设:生男生女机会均等.③设计实验方案:可以从实际生活、实践过程、理论上三方面论证.三、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这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的内容,《生物的变异》这节书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对《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原因:以上目标是生物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原因:根据教学理念要求,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原因:新课程标准与新理念下的要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科学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原因:以上两点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又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学好这些知识是为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打好基础,为此本人把它列入学习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1。

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2。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原因:此问题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好理解,但又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突破疑难问题是一个关键。

)二、说教法(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所教班级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基础较差,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差,所以课中教师要注意将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观察法、测量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人到基因水平。

对于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这样的思路设计。

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本节既复习前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知识,对生活中性状.转基因、遗传、变异的例子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学实例,多启发诱导,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学习。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初中生认知结构和分析理解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结论。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难点是: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20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重点: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难点突破:采用讨论法,直观体验法等多种教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协作探究,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②通过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二说教法本节教学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灵活使用。

三说学法初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叛逆心理较强。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特点,做到“以生为本”。

课前生物兴趣小组成认真自学课本知识,制作直观教具。

准备活动还有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照片以及探究小组的其他活动.四说教学过程导入:幻灯展示多对长相很相似的亲子照片(学生刚开始学遗传,只提供正例让学生概括比较好,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提出反例,以利于学生进行辨别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的一篇教材,主要介绍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与变异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以及影响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因素。

2. 教材的特点•系统性:本章节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介绍了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基因的变异与表达以及环境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探究性:课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比较、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知识应用性:课本中给出了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了解基因的变异与表达;•分析环境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2. 学科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理解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掌握基因变异与表达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基因的变异与表达。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如何分析基因的变异与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当今社会的一些有趣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人的身高、眼睛颜色的遗传规律等,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兴趣。

2. 了解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遗传、变异、遗传性状等基本概念,并给出简明易懂的定义。

3. 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20分钟)3.1 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介绍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遗传性状和隐性遗传性状。

3.2 遗传性状的分离定律详细讲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通过举例和实际计算,帮助学生理解。

3.3 遗传性状的基因型推断通过实例和推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性状的基因型推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遗传物质在生物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而本节内容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的变异现象,使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肤色的人种等,引入变异的概念。

然后详细介绍了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两种变异类型的区别。

接着,教材阐述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来培育新品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的变异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变异的本质和类型等知识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以及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教学难点(1)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说课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分析说课课件 人教版

案例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例8: (2010·三门峡会考)“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
等?”小军同学经过探究后绘制的生男生女图解如下:
母亲 生殖细胞甲 细胞丁
女孩
(XX) (X)
(XX)
(XX)
生殖细胞乙
父亲
(X)
(XY) 生殖细胞丙
细胞戊
男孩
()
( ) (XY)
(1)图中( )内XY表示性染色体,请在图中( )内填写出正确的答案
(三)逻辑线索和知识体系
基因在亲子 代间的传递
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
人的性别遗传
基因控制生 物的性状
生物 的遗 传和 变异
生物的变异
教材知识体系
基因和染色 体DNA关系
基因经精子或 卵细胞的传递
基因在亲子 代间的传递
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 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
孟德尔的豌 豆杂交实验
禁止近 亲结婚
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
【例2】(2010·苏州中考)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 C.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 系。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若干 个基因,因此选项C错误;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而非水平 线性结构,因此选项B正确;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选项A、D正确。
系 举例说出生 物的性状是 由基因控制
解释人的 性别决定
(一) 课标 要求
举例说出 生物的变

举例说出遗 传育种在实 践上的应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因此,学好本节对掌握生物学的遗传规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3、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分别控制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因而“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关系”是本节课重点之一.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利用遗传图解推断显、隐性基因的组成及性状这一系列过程,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抽象过程,所以这是一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不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知识为载体,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又是一重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并应用理论来解释生活现象,自然而然地将生命科学和社会法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是又一重点.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只是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三、说教法1、“体验式”探究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无法在课堂上重现,所以采用“体验式”探究法.通过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体验与感知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2、讲解法.“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采取教师讲解法.四、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动手画遗传图解.帮助理解遗传规律,学会应用,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温故知新提出质疑第三环节:体验实验认识规律第四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第五环节:拓展延伸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发、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探索.同学们都知道达尔文吗?(知道)你知道他生了多少孩子吗?(NO) 10个(啊!)你知道他的孩子从事什么工作吗?(NO) 10个孩子没有1个是健康的.(啊!)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今天的学习将会揭开这个谜底.第二环节:温故知新提出质疑本环节设计理念: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所以我设置了以下问题,作为知识铺垫1、基因与性状有何关系?2、什么叫相对性状?3、体细胞的基因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有何异同?4、基因如何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特别强调,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第三环节:体验实验认识规律本环节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其科学品质和精神;勤于动手,加深记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三个遗传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1:带着问题研读教材,使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一个整体感知;(1)该实验研究豌豆的哪种性状?(2)实验结果是怎样的?(3)孟德尔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孟德尔的三个遗传规律.3:动手画出遗传图解(听10遍不如说1遍,说10遍不如写1遍)(1)杂交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子代吗?(2)第二代种子长成的植株有高的,为什么也有矮的?并且高的比矮的多得多!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画遗传图解等活动,推进学习,引领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四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既运用了规律,解决了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又为下一问题学习做好了过渡.1、如果A和a分别控制卷舌和不卷舌那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下一代Aa基因控制的性状,到底是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还是一半卷,一半不卷?2、双眼皮是显性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性状.那么一对单眼皮的父母,会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父母都是双眼皮呢?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吗?如果能的话该父母和孩子的基因类型分别是什么?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是多少?(用遗传图解)3、返回课前的达尔文不幸的婚姻问题,然后利用家系图谱解释近亲,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的近亲关系.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遗传图解).假设a为控制一种遗传病的隐性基因,让学生猜想她们的后代患病情况如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患病机率较高,使学生理解,亲缘关系越近,基因相似程度越大,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率就大,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理解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本环节设计理念: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拓宽视野,了解前沿科学.六、说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二、禁止近亲结婚。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赣县田村中学周金兰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要复习好一个专题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

本专题来源于人教版编著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变化长期地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也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好了铺垫,更为高中必修二继续学好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教材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共分5节来阐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通过这5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因此,本专题的复习,也应紧抓基因这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来展开。

(二)复习目标在分析了教材地位之后,我根据考纲要求和中考命题趋势,确定复习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各组概念,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1、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人的性别遗传复习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在教学中,除了分析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特点:初三学生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但却渴望成长和提升。

知识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遗传知识去解决中考遗传题型中基因型及计算概率的能力较弱。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地位:《生物的变异》这节是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第一部份的内容。

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能够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转变引发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能够传递给后代的。

专门提诞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操纵,又受环境的阻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明白得加倍全面,为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照本节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确信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得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发变异的缘故,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操纵又受环境的阻碍。

二、能力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式,提高处置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育学生在探讨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定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讨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讨的好奇心及爱惜意识,培育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酷爱科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分析:“变异”的概念尽管在本章之首就提及过,但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识记的状态,对“变异”没有细化的明白得,而“变异”又是本节所有知识的起点,若是对“变异”的概念明白得不够,可能致使本节所学知识思路不清楚,轮廓不清楚。

(2)引发变异的缘故,进而归纳出两种变异分析:人类培育新品种要应用到可遗传的变异的原理,第三章“生物进化的缘故”这一节内容更是成立在可遗传的变异基础之上的,因此“变异的缘故及可遗传的变异”是下课时和第三章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难点:变异的缘故。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这方面的感性熟悉,但引发变异的缘故却隐藏在其后,不易被发觉,乃至埋藏在微观领域,尽管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有了必然的遗传学知识,但学生明白得起来仍比较抽象困难。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1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

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本次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胸中有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计划学时一学时。

本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使学生对前四节学习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在教学组织上,以基因为线索,步步深入和扩展,体现了学科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习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其生理、心理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好奇心和探究欲强,我所教班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课中我选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和安排了探究一种变异现象实验,激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知识的理解。

二、心中有目标根据新课标和课程理念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地位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我能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有的。

2、我能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我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水平目标:1、我学会初步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升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水平。

2、我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我通过人类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学习,产生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有方法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不好理解,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实行数据比较,经过观察和分析,才能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教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突破难点。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生物的变异》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心里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本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采用了:1.多媒体教学法。

《生物的遗传》 说课稿

《生物的遗传》 说课稿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遗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遗传》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出了基因、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对生命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遗传现象,如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对于遗传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5)说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6)说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遗传和变异》单元说课稿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遗传和变异》单元说课稿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第一节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第五节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这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同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的关系。

5、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策略第一节1、由两句俗语引出遗传变异现象及概念。

2、学生谈谈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结合书P25图片,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

3、请同学举例: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4、强化对相对性状的理解,“两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没有绝对不会遗传怕变异呢?请同学举例并归纳总结:如果受环境影响而没有改变的性状是不会遗传下去的。

6、性状是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由什么决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状。

7、学生看书P26转基因超级鼠,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显微注射器、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输卵管等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赣县田村中学周金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要复习好一个专题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

本专题来源于人教版编著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变化长期地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也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好了铺垫,更为高中必修二继续学好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教材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共分5节来阐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通过这5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因此,本专题的复习,也应紧抓基因这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来展开。

(二)复习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地位之后,我根据考纲要求和中考命题趋势,确定复习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各组概念,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1、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人的性别遗传
复习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除了分析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特点:初三学生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但却渴望成长和提升。

知识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遗传知识去解决中考遗传题型中基因型及计算概率的能力较弱。

在这样的学情下,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我认为,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潜心设计,努力使简单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一定可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本专题,
教法:教师采用概念图启发,考点精当点拨,精讲精练各个击破的教学方式教。

学法:学生用观察法、分析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学,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

四、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找父母的小游戏,导入本专题的复习。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二)网络构建,知识自填
教师要求学生花十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并将本专题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使得整个专题的复习更加顺畅。

(三)考点剖析,精当点拨
教师以概念图为模板重点剖析考点。

考点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任务一:学生观察图片,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1)小游戏中,同学们找出男生父母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个男生和谁像?和谁不像?他的兄弟和他像吗?
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复习任务二:学生欣赏不同生物的变异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适时提问:图中染成黄色的头发可遗传吗?方形的西瓜可遗传吗?为什么?层层设问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变异是可遗传的,有些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考点2. 生物的性状
教师展示一些性状图片,学生观察。

通过不同个体间性状的比较,促进学生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强调判断相对性状的关键为“两同,一不同”并及时让学生判断下列例子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通过题目巩固相对性状的概念。

考点3.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呢?
图片展示转基因鼠的启示。

通过对转基因鼠事例的讨论、观察和理解,让学生明确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适时提问:基因位于哪里呢?
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及其相关概念。

特别强调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基因也是成对的。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减半,受精卵又恢复到和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通过练一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理解。

考点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本考点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果又生硬的搬出概念来复习,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

若根据相关内容把文字叙述转换成文字图解及基因图解,教学复习就容易得多了。

我设计三个复习任务。

复习任务一:教师用ppt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还原孟德尔当时的实验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认识基因的显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判断显隐性的一个方法“有中生无无为隐性”即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复习任务二:用遗传图解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接受基因的显隐性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

复习任务三:学生尝试正确书写豌豆子一代与矮茎测交的遗传图解,指导学生按“亲代——配子——子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

学生自己动手写遗传图解可加深印象。

通过这三个复习任务,先描述实验现象,由性状表现逐步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组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练习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归纳出判断显隐性的另一种方法“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即亲本中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后代出现了,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将知识从理解上升到运用层面,使得学生不仅会解一道题,而且遇到同类题时也能轻松面对。

考点5、禁止近亲结婚
简单介绍遗传病的概念及常见的遗传病,理解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

考点6、人的性别遗传
学生观察人体的染色体组成图片,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染色体组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里?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性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男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利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注意男女性别也是人类的一对相对性状,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再一次巩固本专题的难点。

本环节,主要剖析了六个考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并且在教师的点拨和提示之下,对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四)课堂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习题。

1、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

下表是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调查后得到的数据。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父母都是褐眼,子女中出现了蓝眼,说明了生物的_____现象。

(2)在遗传学上,蓝眼和褐眼称为______ 。

根据表中第_____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______性状。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上述第Ⅲ组数据中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_____。

(4)第Ⅱ组数据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如果他们与蓝眼人婚配,则所生子女为蓝眼的可能性是_____。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综合题也是中考常考题型。

精心设计的这道题考察了变异、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这道题是本节课的总结也是运用,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再一次强化本专题的重难点。

(五)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习题,所有学生需完成专题复习资料上的第一、第四、第五、第八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画出下一专题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概念图。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画出下一专题的概念图可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五、教学板书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板书。

课堂板书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统一体,本节课我采用概念图板书形式,围绕基因和性状展开,这样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聆听,谢谢指导!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