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_孙志梅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完全控股的企业。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运作的体制,其中包括了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经营合规。
首先,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防止欺诈行为和违规操作,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庞大复杂,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存在困难,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次,国有企业存在着部分员工的工作懈怠和不诚信行为的问题,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和风险的发生。
同时,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一些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和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分配,并规定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风险防范的全员参与和共识。
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审计机制,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另外,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最后,加强外部监管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确保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进行运营,避免违规操作和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问题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问题摘要:企业想要得到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企业本省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内的合理化发展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国有企业的变革与创新不仅是其为了新时代发展需求、顺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现,也是发展目前经营规模、实现稳定成长的主要道路。
本文详细概述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引言随着中央国资委相关的文件相继印发施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急需强化。
面对问题提出建议的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与企业内部控制,强调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的建设意义,提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引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是现代企业大好发展的必然走向。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1、包括关系: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管理控制是危机应对阶段很重要的一环,是依据企业内的可防控危机的根本保护制度;而风险管理的范畴要多于内部管控,它还根据企业外部的很多危机要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支撑关系:内部的管控与全面风险管理相互依存,一起构成企业的风险防护制度。
3、平衡关系:国有企业风险防护制度的制定,是根据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构成平衡的关系。
二、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与内部制度建设中的弊端国有企业在全面风险管控与内部控制设立中有如下问题:1、依靠以险管理制度有待补充与优化,内部环境影响内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依据权力划分大于关心企业的整体全面发展,内部关系连带严重,部门相互各自为政,缺少正常的了解窗口。
管理层与员工间的交流方式不合理,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及具体实施难以快速和精准反馈。
2、措施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内控安排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内部控制还没有真正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内部控制是依靠人起主要作用的,它不是纯粹的政策白皮书,而是通过将各个层次的人员结合到一起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于文档,还提到实行的问题,主要的是企业是实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内控文档的问题,就不是说执行了,成为人的主要管理,没有了体系的管理。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内剖5f空制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加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旨在确保企业达到其目标并有效管理风险。
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防止欺诈行为,并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因此,笔者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以改善和加弓市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支持内部控制实施,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国有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推动着整个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占全国近15%的就业岗位和近51%的税收收入,在全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许多国有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没有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面临诸多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一套系统和流程,旨在确保企业的目标达成,并管理风险。
它包括组织的结构、策略、政策和程序,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
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如下:(一)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国有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针对各风险控制点提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二)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良好的内部控制需要合理且科学地设置组织结构和工作岗位,明确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权力和责任,规范操作流程和处理程序,明确规则和标准,这样能够优化流程、规范操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运营效果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问题的探讨摘要: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经济性又是政治性的。
近几年,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为了保障企业顺应时代持续健康发展,国有企业要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文章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管理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经营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国有企业的运作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制定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今后国企的运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特征(一)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风险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是一个由目标、要素和原则构成的整体组织。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覆盖国有企业、地区、单位、所有员工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参与。
(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理念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为了防止错误和防止舞弊,发展为多目标管理,包括资产达标、运营达标、财务报表达标等多项指标,而国企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则是为了推动国企的长远发展,从约束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三)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不能提供绝对保证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局限性,包括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管理。
没有人能够完全精确地预测危险事件和不确定性。
目前,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着人员素质低、管理层凌驾、职业判断失误、成本效益低下、外部环境变化、目标设置不当等问题。
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只能提供一定的保障,而非绝对的保障。
(四)内部控制实质上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措施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由企业领导和员工来共同承担。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分析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者控股的企业,其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更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国有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其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问题。
1. 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或者控股的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健全。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明确国有股东的地位和权利,保障国有股东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保障国有企业的正常运作。
2.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合理。
3. 内部审计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内部审计机制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信息披露透明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相关风险。
信息披露透明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5. 人员管理规范国有企业在人员管理上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忠诚度和专业素养,减少内部不端行为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分析1. 资金管理风险国有企业面临着资金管理方面的风险,需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流动监控,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有效防范资金流失的风险。
2. 财务造假风险财务造假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3. 投资决策风险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风险较大,需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4. 外部合作风险国有企业在与外部合作时面临着各种风险,需要建立严格的合作伙伴选择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外部合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作者:王丽华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经济已向全球化市场拓展,市场环境的多元化,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及新的发展机遇。
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不仅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对内部经营活动的管理,还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国外的世通、安然以及法国的兴业银行,以及中航知名的企业,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不当,导致破产或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非常关注的课题。
国有企业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兴衰,是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控制力量之一。
国有企业健康的发展可以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以及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管理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现代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的标志就是内部控制,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中尤为重要。
风险是企业潜在的损失,在时间的作用下潜在的损失会转换为现实的损失,但是风险有时候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所以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风险企业处于损失和利益之间,所以需要企业经营者充分利用资源从中获取收益。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其实某种意义上讲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主要以风险管理为前提,从而使得国有企业适应于多元化的市场环境。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建立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也有共同之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应对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是对企业各环节风险的控制和把握。
浅谈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3100字
浅谈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3100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规范运营水平在不断提升,逐渐的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对国有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如今的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效果普遍欠佳,导致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外部的竞争压力过大。
相关的企业部门单位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努力的提升经营的效率,强化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
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对国企的内部管理方面的研究经验入手,着重的讨论其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与成因,以期可以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与对策。
国企改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前言如今很多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与缺陷,所谓的内部控制几乎是一纸空文,毫无作用。
国企在日常的工作与运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严格遵守的情况,导致如今的国企内部面临的风险极大,包括了业务风险、销售风险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国企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并在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全新的设计,保证国企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如今的形式下,需要迫使国企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才能让国企完成各自的经营目标,实现效益突破的目的。
二、国企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风险意识的薄弱如今的国企内部管理者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成为了国企向着风险管理全面升级道路的重要阻碍因素。
一旦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足够重视,将使得下层的工作人员也会逐渐的抛弃对风险管理的支持,导致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彻底的沦为摆设。
很多的国企工作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对流程进行简化,便选取工作捷径,刻意的避开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国企的财务与业务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漏洞。
2.缺乏内部完善的控制体系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非完全的按照某个人的主观意见而确立的,其需要经过最为专业的评估与风险分析后才能确立。
不同类型的国企有着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的措施管理,才会真正的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第二 , 健全 内部 控 制机 制 。国有 企 业首 先 应 当完 善 法 人 治理结构 , 改 变治理结构 中不合 理 的现状 , 为 内 部 控 制 工 作 奠 定 良好 的 基 础 。 为 此 , 企 业应 调整 产权 结构 , 确 保 董 事 会、 监 事会 、 高层 管理 者 由不 同 的人 员 组成 , 彼 此 之 间 形 成
关键词 : 国有 企 业 ; 内部 控 制 ; 风 险 管 理 .
中图分类 号 : F 2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1 1 一 O 1 3 4 一 O 1 要 有 严 格 的 制度 , 还 需要审计监 督 的保 障 , 营 造 良好 的 内 控
N0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O 1 4年 第 l 1 期
国有 企 业 内部 控 制 与 风 险 管理 研 究
程 引
( 重 庆 建 工 集 团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重庆 4 0 1 1 2 2 )
3 国有 企业 内部控 制与风 险 管理 的完善 举措
第一, 树 立 内部 控 制 理 念 。 国 有 企 业 应 当 在 深 化 改 革
的进程 中积极转 变观念 , 树 立内部 控 制理 念 , 重 新 审 视 内 部
控制工 作 , 将 内 部 控 制 作 为 企 业 积 累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途
权 力制 衡与监督 , 使 董 事 会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内 部 控 制 管 理 的 核 心作 用 , 确 保 监 事 会 行 使 监 督 职 能 。其 次 , 企 业 应 建 立 责 险, 企 业不仅能 减少 不必要的 成本 投入 , 而 且 可 以提 高 财 务 任 人 机 制 , 明 确 各 部 门 和 人 员 在 内 部 控 制 工 作 中 应 承 担 的 运 行 的稳 定 性 , 巩 固改革成果 , 从而 提高综合效 益 。 责任 , 确保各 职能部 门的权力平 衡 与制 约 , 强 化 全 员 参 与 意 识 , 对 内 部控 制 工 作 出 现 的 问 题 严 格 追 究 当 事 人 责 任 。 最 2 国有 企业 内部 控 制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后 , 企 业 还 应 实 行 激 励 制 度 , 对 积 极 落 实 内 部控 制 、 防 范 风 第一, 企业 对 内 部 控 制 的 重 视 不 足 。 长 期 以 来 国 有 企 险 成 果 显 著 的 部 门和 人 员 给 予 相 应 的 奖 励 。 业管理 方式 比较落后 , 经过 改革 的推 动 , 企 业 基 本 建 立 起 现 第 三, 强 化 风 险 管 理 。 国 有 企 业 在 开 展 企 业 文 化 建 没 代企业 制度 , 但 管 理 思 想 的 转 变 并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 企 业 时 , 应 将 风 险管 理融人其 中, 使 企 业 上 下 对 风 险 管 理 工 作 形 管 理 者 对 内部 控 制 工 作 缺 乏 足 够 的 认 知 , 没 有 深 刻 理 解 内 成 全 新 的 认 知 。 同 时 企 业 应 建 立独 立 的 风 险管 理部 门, 招 控工 作的重要 性 , 只 是 片 面 地 将 内部 控 制 视 为 内 部 监 督 , 因 聘 专 业 的 风 险 管 理 人 才 , 由 专 业 人 才 对 国 有 企 业 面 临 的 风 而 在 日常 工作 中 也 没 有 建 立 起 完 善 的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 缺 乏 险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如 与 企 业 有 关 的 行 业 风 险 、 市 场 风 险 、 技 全员参与 意识 。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是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内控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其业务目标而建立的包括制度、方法和程序在内的整体体系。
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是指国有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这些措施和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营运持续。
2. 意义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规范有序地进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经营风险,防范企业内部违规行为和欺诈行为,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竞争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体系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经营活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审计和监督。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企业的良好经营和管理。
3.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各种可能影响其经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活动。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各类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财务内控、运营内控、合规内控、信息披露内控等。
财务内控是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社会经济发展不但会给企业产生机会,同时,这也将给公司带来更多挑战,这将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一大困难。
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不仅必须保证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的发展涉及各种外部和内部风险。
国家资产是国家财富的最重要表现。
只有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环境,才能减少企业风险损失,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确保实现国有企业战略目标。
一、企业内控管理以及企业风险的概述(一)企业风险管理内涵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调整。
不确定性不仅有潜在的破坏风险,也有潜在的机会。
风险管理是公司评估风险量和风险承担能力,合理解决不确定性的潜在风险,抓住机遇,从而提升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根据风险管理框架,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一系列对策,如协调风险量和发展战略,改善风险应对管理决策,抑制运营中的意外损害,识别风险,并对各种风险给予整体应对[1]。
其中,协调风险量和发展战略是指建立与公司风险管理计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模式。
完善风险应对管理决策是指公司在识别的前提下,采取风险规避、降低、分担、承担等风险应对措施,抑制运营事故和损害是指公司通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损害程度、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少运营事故和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风险识别是指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既要识别独立的风险,又要掌握风险最本质的关系危害,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目的性。
不难看出,企业风险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目标,避免网络资源受损,预防和操纵潜在风险的发生和损害的战略管理。
其流程步骤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希望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策,以最低的成本,争取企业最大的营业收入。
(二)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获得更多只有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才能实现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各部门发展趋势的成功,以及它们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应尽一切努力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
论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
论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引言国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为了确保国营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高效管理,内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提高效益和质量,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来的规范管理行为的制度和方法。
内部控制在国营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规范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
1.2 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以下不足: - 制度不健全:一些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机制。
- 管理松散:一些国营企业的管理体系较为官僚化,决策和管理权力不够集中,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 缺乏监督和审计:对于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使得内部控制难以落地执行。
- 员工素质不高:一些国营企业的员工素质较低,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不佳。
二、改进我国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2.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营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机制。
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目标设定、控制措施、责任分工等方面。
2.2 提高管理水平国营企业应推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决策和管理权力的集中化,构建科学、灵活的管理架构。
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决策的有效性和决策的执行力,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
2.3 加强监督和审计国营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做好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工作。
同时,加强对国营企业的外部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4 提高员工培训和素质国营企业应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内部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环境中,国有企业逐步面临较大财务风险和严峻资产流失等问题,由此损害了国民经济利益,同时也造成国有企业发展滞缓。
而要想更好应对源源不断的风险和问题,则要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层面着手,全面掌握内控与风险管理的意义。
了解两者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以有效手段进行调整和改善,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增强风险管理水平,以此维护自身发展的稳定性。
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与措施引言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规模的不断拓展,各行各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随之不断升高,使得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此时要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必须加以强化,方可在风险伴随的市场中获得一席立足之地。
鉴于此,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1缺乏创新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在国有企业并未得到深刻的解读,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很少进行详细探究,所以极少投入较大成本和精力深入研读风险,使得风险管理多存在回避现象。
同时,国有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没有针对性、全方位地评估自身面临的风险,导致管理风险的能力在不断下降。
而且风险管理活动并不具备常态性和持续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支持。
在经营活动中,侧重经济利润,对于偶然出现的风险才会实施干预对策,日常经营活动中关于供应商的变化、市场行业转变等可能引发风险的要素极少关注,未出现风险时听之任之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风险的管理效果。
1.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结合不到位从宏观视角而言,内控与风险管理两项工作存在关联性,前者工作重点倾向于内部各个模块的管控,后者则集中在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顺利推进。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安全、高效。
目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国有企业中,很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未能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2. 控制层面狭窄。
许多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只注重对财务方面的控制,而对其他方面的控制则不够重视,导致内部管理并不完善。
3. 人员配备不足。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实现多个环节的合作与配合,但现实中,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由于经费等因素,人员配备不足,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对经营收入、费用、资产等多个方面的控制和监管。
但现实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 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虽然从事此工作多年,但仍然对公司财务及财务管理政策等方面缺乏完全的了解。
2. 制度及流程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健全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和规章,导致管理漏洞和人员操作失误。
3. 监管不到位。
财务风险防范同时也需要监管的加强,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有企业的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内控管理和财务专业素质。
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对内部控制和财务岗位的员工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业绩质量。
2. 规范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国有企业应制定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防范措施,加强控制力度,妥善处理好各种风险和问题。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_孙志梅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46期2011年第36期Serial No .146No .36,2011国有企业掌握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典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如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充分说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而中航油事件的发生更是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敲响了警钟。
疏于内部控制往往导致风险的发生,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尤其是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加拿大CO-CO 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控制指南(Guidance on Control )、英国1999年发布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 )、香港会计师公会2005年颁布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以及法国金融监管局2007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中尤以美国的COSO 框架为典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20世纪40年代以前,处于内部牵制阶段,体现了职责分工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思想。
194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1949年重新进行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要素。
1992年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 )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进而说明我国缺乏一个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指导,通过构建稳健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先巩固自身的基础,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入手,因为这是国有企业立足风险丛生的市场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
1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从总体实施状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环节还很薄弱,内部控制问题也比较突出,效果不佳。
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1)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
从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来看,其中有一半的企业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或是虚盈实亏,或是虚亏实盈。
大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人员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虚报财务报表相关信息。
(2)经营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有很多国有企业处于经营困境,经营效率低下。
由于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管理不集中,决策程序错综复杂,效率低下,决策意见不一致,从而直接影响执行效果;又或者是决策过于轻率、简单,无人敢于承担决策责任;有些企业甚至是高投入,低产出,由于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导致管理成本上升,耗费提高。
(3)违法违纪现象严重。
我国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如非法走私,造假、偷税漏税等。
有些企业内部的高、中级管理人员、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和其他内部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资金,盗窃财物或与企业外部不法人员勾结,利用各种手段,非法侵占企业资产。
2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1)内部环境不理想:①权利制衡机制难以形成。
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问题 ;策略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 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经济规模 以及 市场 影 响的不 断增加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在其企业运营管理过程 中扮 演起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为此 ,如何构建一个稳定 、合理 、规范 的风险 内控 管理体 系成 为 目前 国有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 1 . 国有 企 业 内 目前 的 管 理 模 式 所谓 国有企业就是指企业 的全部资产均归 国家所有的经 济组 织 ,并 按照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企业法人登记 管理条例》 的规定登 记注册 的… 。 目前 ,我 国国有企 业实施 的资产管理体制是 以产权所有为基 础 ,属于 国 家所有 ,因而国家或者政府是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而现代企业 最显著 的特征就是实施 所有权 与经营权 的分离 ,企业所有者拥有所 有权 ,企业 经营者拥有控制权 , 两者 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 的关系 。对 于国有 企业来 说 ,国资委向国有企业 委派董事会 、监事会和企业高管层 ,他 们是 国有 产权的代表 ,从而实现对企业 的管理 ] 。我国国有企 业的监管包括两个 层次 ,即 “ 一般法定监管”和 “ 出资人监管” 。 2 . 当前国有企业集团风险内控 管理存在 的主要 问题 2 .1信息沟通存在 缺陷。要想 准确且 及时地 采集 与企业经 营管理 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 ,必须通 过信息的交流 与沟通来 实现。企业与外部 之 间、企业 内部有关层级之间必须进行及时地 沟通 与交流 ,这是实 现内 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 。然而 ,目 前 国有企业集 团在信息沟 通方
3 .I构建信息化的 管理模 式。构 建信 息化 的管理模 式 ,首 先要 努
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市场竞争的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
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背景和必要性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经营活动不仅涉及国家利益,也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企业本身造成损失,也可能对社会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侧重于防范和控制风险,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风险管理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风险,更是为了发现机遇,寻求增长的动力。
通过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等。
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了解风险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并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策略。
要建立风险控制和监测机制。
风险控制包括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风险监测则需要通过建立风险指标系统、风险报告机制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反馈风险情况。
针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需求,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要进行全员培训和教育。
通过加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增强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要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外部机构和专家保持密切合作。
通过与风险评估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获取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和支持。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作者:王向巍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21期摘要: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次贷危机给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挑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因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到位引发经营和资金链断裂等危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企内部控制的方式,以期提高国企内控力。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含义及发展现状概述(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等行为,达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风险预防和管控。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和被动的状况,仍采用通过财务部门了解和控制资金使用情况的传统手段,这种方式没有将早期的风险管理运用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去,而是处于事后监督管理的模式中,风险防控性差,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控股,虽然拥有法人治理结构,但是普遍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身兼多个重要领导职位的现象,董事会的职权往往受控于少数的内部人手中,未能发挥该机构应有的作用和效力,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对资金的利用和内控管理不当,使得国企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国有企业严重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意识,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失去原有意义,风险管控体系的落后对本就复杂的内部控制工作造成干扰;国有企业办公自动化使用率低,层层的审核制度使得办事效率低下,再加上严格的级别划分,给内部的沟通造成阻碍,影响企业良好发展,企业工作效率不高;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在级别上相同,因此在行使监督职责时受到很多阻碍,加之监督部门的员工素质有限,使得监督工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新时期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探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探究摘要:本论文深入研究了新时期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改进策略。
首先,探讨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背景,包括新时期的发展和其重要性。
随后,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和信息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现状,强调了存在的问题。
接着,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包括内控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等。
最后,展望了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包括国际趋势、技术创新对内控的影响和政策建议。
这些研究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风险管理;改进策略;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以为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国有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背景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新时期国有企业扮演着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运营和管理在国家利益和经济健康方面至关重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提高竞争力和管理效率[1]。
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内控与风险管理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
它们有助于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健性,减少潜在的风险,并保护国家经济的利益。
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和风险控制是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二)国有企业内控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内控审计与风险识别:国有企业的内控审计和风险识别在新时期面临挑战。
审计流程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独立性,以确保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
当前的内控审计机制可能不够完善,导致风险的未及时发现和评估。
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的效力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和运营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源分配和流程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46期2011年第36期Serial No .146No .36,2011国有企业掌握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典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如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充分说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而中航油事件的发生更是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敲响了警钟。
疏于内部控制往往导致风险的发生,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尤其是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加拿大CO-CO 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控制指南(Guidance on Control )、英国1999年发布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 )、香港会计师公会2005年颁布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以及法国金融监管局2007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中尤以美国的COSO 框架为典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20世纪40年代以前,处于内部牵制阶段,体现了职责分工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思想。
194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1949年重新进行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要素。
1992年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 )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004年,美国COSO 委员会又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该框架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四种类型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第二个维度是八个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次,包括整个企业、职能部门、各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ERM 框架,英国的Turnbull 指南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南非的KingII Report(2002)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复杂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是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典型代表是加拿大COCO 报告认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
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Black-burn (1999)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仅是人为的分离,在现实的商业行为中,二者是一体化的,M atthew Leitch (2004)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变得越来越广,正在变为同一事物。
其中,第一种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共识,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与扩展。
二、中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1.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规范文件收稿日期:2011-09-18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公允价值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的阶段性成果(20086405)作者简介:孙志梅(1982-),女,山西大同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会计理论、财务会计、产权会计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指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存在功能弱化、控制实效等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36-0026-0326——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2001年6月为了配合《会计法》的实施,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200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之后保监会、银监会相继发布《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5日,上交所出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年9月28日,深交所出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7月6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推动了中国的内部控制标准建设。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适应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2006年6月6日,国资委正式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其中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
2006年12月4日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也着力强调风险控制与预警,其中第3条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第63条指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
”2.国内内部控制的学术理论研究学术理论界关注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近些年来,内部控制研究逐渐掀起了高潮,其中既有探讨中国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的,也有探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中国学者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阎达五、杨有红(2001)、朱荣恩(2001)、杨雄胜(2005)等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
之后,方红星(2002)、程新生(2003、2004)、李连华(2005)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控制效率为切入点进行了内部控制研究。
此外,袁琳(2003)、贡华章(2004)、张谏忠、吴轶伦(2005)、戴彦(2006)等结合企业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
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组织关系包括设立关系和运行关系,在发起设立时会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在运行时会形成科层的等级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监督。
制衡和监督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结构存在差异。
涉及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和企业内部各分工主体的利益被侵蚀时,应以制衡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而涉及企业不同层次主体确定的责任目标不被实现时,应以监督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加强监管,内部控制内部评价报告和外部鉴证报告是两种具体的形式,并且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公司存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
陈关亭(2003)、周勤业、王啸(2005)、杨有红(2008)、杨有红、汪薇(2008)、杨有红、陈凌云(2009)、韩传模、汪士果(2009)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
林彬、饶静(2009)利用信号传递理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愿披露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为了传递真实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此外,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目前,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的研究较多,但多为对国际流行的内控框架和预警模型的借鉴或复制,缺乏结合中国国情和适合国有企业特征的深入研究。
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的不是太多,李昕、郭凯明(2008)从产权角度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但契约是不完备的,内部控制恰是一种补充契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并从委托代理结构、预算软约束、政策性负担及监督机制等角度探讨了对国有产权制度内部控制的影响。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锋(2009)指出“总会计师是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也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正逐步加快,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中油集团总会计师贡华章(2004)将该集团的内部控制实践经验概括为“一个全面,三个集中”,即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资金集中、债务集中和核算集中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手册》(2007)主要是由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框架、内部控制活动业务标准、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形成内部控制系统的主体部分。
《管理权限手册》,《员工纪律守则》、《利益冲突守则》这三部分对内部控制环境部分做了强化和具体的补充,《内部审计实施规范》是对监督要素进一步的补充和细化,手册与公司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相辅相成,构成了公司运营过程中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此外,中石化、中国人寿、中国神华集团等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员工在管理上的规范意识得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
《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对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论中指出“控制人为中央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优于其他控制类型的上市公司”。
可见,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下转36页)27——(上接27页)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