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文安县大柳河一中何红英
内容提要: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启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教师教学、适宜学生学习的新教材;尽快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大力改善教育机构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认真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改革教师教材评价管理机制地位待遇素质
中国的教育改革可谓大张旗鼓,一浪高过一浪。诸次教育改革在理论上都有创新、有突破,如1.开放、探究、生成的课程本质观。2.基于基础知识掌握、追求素质提升的课程目标观。3.平衡、整合的课程结构观。4.形式多样、价值多维的课程内容观。5.创新、建构的课程实施观。6.更加关注过程、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课程评价观。
新一轮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教师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细胞,处在教育的最前线、最基层,直接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甚至左右着教育活动的成败。不管是“名师出高徒”还是“误人子弟”,一句话,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教育改革应该尤其重视教师这一环节;教师既是教育改革的承受者也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程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改革方案的确立应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调研和全面把握为基础,教育改革措施方略的实施依靠广大教师的坚决贯彻和不懈努力。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诸次教育改革实际操作力度不够,收效甚微,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改革没有围绕教师这个中心,无论是新教材的启用还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启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要求、适合教师教学、适宜学生学习的新教材是一项好举措,然而一些省市地区今年用这套教材明年用那套教材,完全不顾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困难,致使许多教师无所适从。有关部门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等要求,这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十分有利,但教育改革只从某些理论家的想法出发,不从实际考虑;只从有关领导的要求出发,不从基层的现状考虑;只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从教师的情况考虑;只从革新教师的内在理念教育手段出发,不从改善教师教学的外部环境着力,缘何能够成功?!
中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不见成效,是因为没有以教师为中心,尽快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等最近一些教育改革,都一面要求教师放开手脚培养学生个性与能力,一面仍要求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尤其是中考、高考成绩优劣依然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根本指标。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程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这就无形中限制了教师的很多教学手段的实施,也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发挥和展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新课程的开发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是一个能掌握全局的“导演”而
不是一位普通的演员;是一个乐队“指挥家”而不只是一个小提琴演奏者。所以,应该制定一套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
中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不见成效,是因为没有以教师为中心,大力改善教育机构的管理机制。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若校长有道德、有思想、有能力,带领全体教师朝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则学校万幸,一切可有序发展,并能事半功倍;若校长没能力、无思想、欠道德,弄的学校风气不正,一盘散沙,则学校倒霉,一切颠倒错乱,教师前途渺茫,生活失去意义,事业心将大大受挫。有的学生将教师当成敌人,甚至向教师大打出手,课上故意刁难教师,教师连正常上课都实现不了,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尊重和爱戴,让其如何展开工作搞好教育教学呢?所以,应该制定一套科学,适合本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不断完善。
中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不见成效,是因为没有以教师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社会上,一面喊着“教师神圣”的口号,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面指摘教师(有人说教师是最没有尊严的,低三下四的职业);一面高薪养“闲才”,一面紧缩开支拖欠教师工资,迟迟不给教师涨工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理应得到社会尊重;教师作为一个劳动者,其个人权益、劳动成果理应得到社会尊重;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担负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应得到社会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以“人”为对象的劳动者,更应得到社会理解。
中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不见成效,是因为没有以教师为中心,认真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且不论当前中小学在职教师鱼龙混杂,究其源头:一方面,师范教育存在种种问题,既不能吸引知识全、能力强的考生报考,又在学校内部严重忽视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某师范类高校已停止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类本科)学生中开设书法课、粉笔字练习课等,且根本缺乏任何有效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堂,这样的师范学校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呢,更别提优秀了。教师队伍现状不佳,理应亡羊补牢,多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但现状是很少的机会给了很少的人。即使参加了进修、培训也没有对教师素质有根本改善,素质低是历史遗留问题,培训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理应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界不能引进吸纳当代一流学者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当今中国的一流学者不屑入主中小学教育界。造成这一现状,有中小学教育界的原因,有当代学者们的原因,更有目前教育体制的原因和社会评价的原因,比如,某名牌大学教授到某高中教书,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拍手称好的有之,嗤之以鼻的不鲜。结果,这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在中学根本吃不开——真是奇怪!看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少著名学者如闻一多、朱自清、叶圣陶、陶行知等等曾到中小学教书!那时的中小学教育虽称不上繁荣,但实在有一抹令人称道的亮色!值得思考呀!
中国的教育必须得改,得以教师为中心动起来。秉承传统,发扬创新,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能见成效,中国的教育才能步入正轨,才能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立足世界,发展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