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受戒》课件

合集下载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汪曾祺小说《受戒》课件

汪曾祺小说《受戒》课件

汪曾祺
阅读与思考:
舅舅
赵大伯
小英子
明子和小英子一
起经历的事情
渡/普照,
及仁海的
老婆
明子要去善因寺受戒受戒后回
家的船上
明子和小英子
相互表白
善因寺明子受戒
小英子参观善因寺
小说结束
看星星荸荠田荸荠小河搭船进城善因寺受戒相识初恋热恋小河
船上表白
表白
认识了庵里的六个人情窦初开认识在庵里打牌的人
认干娘
和小英子家一起生活荸荠小河搭船进城善因寺受戒小河船上表白和小英子的情
感进一步加深见到更大的寺庙受戒成功收获爱情
好感
为两⼈的进⼀步交往做铺垫
感情加深
⼼理活动,体现明海情窦初开
⼼理活动,⼀是明海性格内向,和异性单独相处,内⼼紧张。

⼆是明海担⼼别⼈的闲⾔碎语。

⼼理活动,⼩英⼦对和尚受戒很好奇
关⼼
表⽩
初识:⼩船上对话,和⼩英⼦⼀起⽣活,回家的船上对话等。

P348、352、355、357、358
初识:⼩船上对话,和明海⼀起⽣活,回家的船上对话等。

P348、352、355、357、358。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作家阿城
.
16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
1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
28
《受戒》与佛教的关系:
• 《受戒》的故事与佛教无关 • 当和尚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一个正当的 职业 • 世俗生活与当和尚没有对立,没有压抑 人性,不需要斗争
.
29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 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
35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36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

受戒ppt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汪曾祺PPT课件

汪曾祺PPT课件

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16
.
作品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 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 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 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 《受戒》。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 “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 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 完全不同。《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 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 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发酵, 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
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
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
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作者为两个小恋
人选择受戒与庙宇这样
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具
有诙谐的机智,无疑是
对神的嘲弄,对人的自
然情感与生活权利的肯
定。”
(季红真
《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
造的性格》,1983);
24
.
评《受戒》
“《受戒》中小和 尚与村姑的爱情故事, 是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 嘲弄,还是借描写半僧 半俗的生活,表示对那 种略带原始韵味的人情 美的热衷呢?或藉此反 衬城市那种物欲横流的 丑恶世界?” (周荷初《汪曾祺小说 的美学评析》,1988)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受戒》优秀课例共33页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说是回忆”
写得最好的是童年时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 情、市井生活。
这些作品是《鸡鸭名家》、《异秉》、《受 戒》、《岁寒三友》、《大淖记事》、《故
里杂记》(三篇)、《徙》、《晚饭花》 (三篇)、《鉴赏家》、《八千岁》、《故 里三陈》(三篇)、《王四海的黄昏》、
小说中的经验来自作者的童年回忆。
《边城》-------《受戒》
“拜读”汪曾祺先生的《受戒》
文章
多乡土与市井 少崇敬与膜拜 讲述了农家孩子“明海”剃度当和尚 及其淡淡的描写了明子、小英子的纯朴可
爱 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在这里,做和尚和种地、经商、画画一样 不过是一种职业, 而佛门中人也和常人一样 娶妻生子 吃荤赌钱 率性随意地过着时俗的生活 对待佛事态度也很随和 只是把这做一种谋生的日常劳作
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生平经历(192O~2019)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 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 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 说,引起文坛注目。
1948年春到北京,北京解放后随四野南 下,在武汉短期工作后又于1950年回到 北京,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 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 学》等刊物。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 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 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 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 --------沈从文
1、翠翠和小英子的形象,通过作品的阅读, 你更倾心哪一个?

7 汪曾祺的《受戒》

7 汪曾祺的《受戒》

简 洁 平 淡 的 语 言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现在疼过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来接你!” “好!” ……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 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 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 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 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 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 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受戒》
汪 曾 祺 像
《 受 戒 》 手 迹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 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1940 年开始写小说。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 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 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留在武汉。1950 年调回北京。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 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进入创作高峰期。出 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 《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小 说多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 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 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科研拓展
汪曾祺与废名、沈从文
推荐阅读: 杨联芬《归隐派余名士风度——废名、沈从 文、汪曾祺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5年第2期 季红真《汪曾祺小说中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 度》,《读书》1983年第12期 胡河清《汪曾祺论》,《当代作家评论》, 1993年第1期

受戒_汪曾祺

受戒_汪曾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术特色
6.小说的留白
汪曾祺认为,中国画讲究“留白”,小说也要讲求
“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可以自
由地思索认同和判断。《受戒》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小说结尾并未给出明海与小英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的 空间。在叙述结束时,汪曾祺向读者表白了心迹,即 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艺术特色
主题 2.爱国主义作品
两个重要时期:1937年和20世纪80年代
(1)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法西斯打着资本主义的旗 帜, 高喊“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侵略中国 。(“四十三年前的 一个梦”)
(2)受戒所诞生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与巨 变的时期。文革彻底结束,蒙冤下狱的同志重获自由,含冤而死的同志得 到了平反昭雪,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行得红红火火,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 结合两个时代背景品读小说,我们可感受到汪曾祺深深的爱国情 怀,他的使命和价值便因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和深厚的传统积养而显出 更为深远的意义。
艺术特色
4.结构上的散文化——漫不经心的随意
随意漫谈,自然地营造了小说的虚构世界。小说回归
到自身的审美功能,在汪曾琪的《受戒》里,主题的功利
性、题材的重大性、人物的典型性、格调的时代性都被取
消和颠覆了, 文学呈现出它自身的面目, 汪曾祺的小说给 人们带来了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 让人沉浸在其中, 品 赏欢娱。
四、《受戒》的艺术特色
1.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 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 和人情的欢歌。这种内在的欢乐情绪同古代乐府和民间情

受戒

受戒

四.相关拓展
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康的人性,歌颂爱,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政 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城》 心理刻画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清淡幽默。 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凄美。
第二节 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 《受戒》 一.作者简介 二.《受戒》简介 三.艺术特色 四.相关拓展
—汤瑶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 江苏高邮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戒》《大淖 记事》等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 背景的系列小说,开“寻根文学”风 气之先,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 的人物。 作品集: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开 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散文集:《蒲桥集》 小说集:《邂逅集》 代表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 《葡萄月令》《沙家浜》
“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 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在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 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还可以杀猪,吃 肉。…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本性自然,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 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
主题概括:
二.《受戒》简介 1.写作背景
小说末尾注明:写43年前的一个梦。有人认为这场 梦指的是43年前汪曾祺未遂的初恋。也有人认为这个 次文本意味着: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作者 用这个梦来烘托气氛,升华感情,或者只是作者心中 的一个理想境界,但这个梦是否真是作者年轻时候的 一个梦,还是一个梦想,无处可考。 汪曾祺曾受业于沈从文,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 响。《受戒》也和沈从文小说《边城》有点相似,都 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描写爱情 的笔调也十分相似。

《受戒》

《受戒》

浅析<<受戒>>《受戒》是汪曾祺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

它与当时涌现并产生广泛影响的“伤痕”、“反思”和“改革”小说截然不同,为文坛提供了别具风格的艺术风格。

它不但为我们展示了汪曾祺儒雅的士大夫情怀与人格魅力,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而温馨的艺术世界,抚慰那些被现实缠绕疲惫的心灵。

这篇文章不仅承接丰富了废名、沈从文这一支中断已久的中国抒情小说传统,而且“从纯粹的文学意义上看,新时期文学所迸发出来的汹涌澎湃、铺天盖地的文学大潮,新时期文学所发生的所有语言反省都源自于那“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都源自文学的“受戒”。

”(李锐语)《受戒》主要讲述的是明子和农家女孩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乖巧聪明的明海因为上头有三个哥哥,在家里的田地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十三岁就到荸荠庵跟舅舅学做和尚。

当然明子是出于自愿原则的,这个地方盛产和尚。

因为和尚不仅“可以吃现饭”,还可以“攒钱”,到了一定的时候还可以还俗娶妻。

在荸荠庵这个卑微、世俗、充满泥土气息却没有宗教的神秘、阴深、禁忌的安乐所,有当家的负责料理经账、租账、债账的领袖仁山大师傅,也就是明子的舅舅;有一年总有几个月带上家眷到庵里避暑的二师父仁海;有充满活力的、聪明漂亮的既是打牌高手又是飞饶行家的,还是谷场上最会场情歌的三师傅仁渡师傅;还有整天把自己关在“一花一世界”里的枯寂的普照老师叔。

在这“没有所谓清规,连着两个字都没人提起”的地方,明子无忧无虑地渡过四年光阴。

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世俗的,充满人间烟火的。

他们可以像平常人一样娶妻生子、找情人、谈恋爱,闲事和偷鸡摸狗的人打牌聊天,逢年过节还可以杀生吃肉,只要由老师叔给牲畜超度就可以。

对于他们而言,当和尚纯粹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完全没有半点宗教原因的。

这仅仅是寻求生路的职业,既不比其他职业高尚,也不比其他职业低贱。

他们的职责就是念好经书做好法事。

然而在这四年光阴里最让明子感到欣慰与幸福的是与小英子的美好淳朴而又带点朦胧的爱情。

汪曾祺《受戒》

汪曾祺《受戒》

3.1980年《受戒》在《北京文学》十月号发表。这 篇无论从思想到艺术都与常见小说迥然不同的作品引起极 大的争议,以荣获1980年度“北京文学奖”被肯定。并因 此引发了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兴起沈从文热。
4.1946年汪曾祺因贫困、失业等客观原因或某种
不为人知的主观原因而企图自杀,受到沈从文的批评, 后沈从文以私人关系为汪介绍了一份在中学教书的工作。
尽管所有理想都必然具有乌托邦的性质,但理想和乌托
邦的存在始终代表了引领社会与人类进步的巨大力量。 从作品中接触到另外一种人生,它能触动我们的心 弦,引起我们的共鸣,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帮 助我们释放出存在于我们心底的回声而使我们变得更加 丰富充实,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六.参考书目
(沈从文教导他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千万不要冷嘲”。这是他对于
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 执著,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
可取,也一无所为”。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
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1949 年春,沈从文喝煤油并割腕企图自杀,后被救。
(师生俩的自杀,首先是内心的迷失和软弱,单纯
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 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
沈从文坚信“人之所以为人,必需有一种或许多种抽 象原则,方能满有兴趣的活下去”。同时也期待能够 “用作品燃烧起这个民族更年青一辈的情感,增加他在
忧患中的抵抗力,增加一点活力。”
理想主义与人道主义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价值。知 识分子的责任之一就是为有缺陷的现实社会提供理想,
一个小小子,看见一个姑娘,后来这个姑娘嫁了,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最新整理)《受戒》课件

(最新整理)《受戒》课件

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
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
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
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受戒》
2021/7/26
6

探寻汪曾祺的创作心理,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一九八
〇年代初有了写出这个梦的语境。这个语境首先就是当时
风起云涌的思想解放的大背景。汪曾祺本人也说过,如果
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思想解放的春风,他的《受戒》
不会问世。当然催生《受戒》的具体因素还有:回归传统
文化的热潮,主流文坛对沈从文作品的解禁,以及文艺与
2021/7/26
22
• ①意境美;

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 ③文化意义:
• A、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貌似浅淡而意 境高远.---朱寨
•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2021/7/26
13
3.细节描写鉴赏
• 鉴赏⑴、 • 小英子 •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 • 在柔软的田埂上 • 留下一串脚印 •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 • 傻了 •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 • 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
猫》、等作品引起文坛关注。
• 1949年,汪曾祺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邂逅集》。
2021/7/26
4

1950年后,汪曾祺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随意性汪曾祺在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这个梦境,表达了他的审美世界,那个世界,于我看来是一种随意如水的唯美存有。

引用汪老对于小说的定义:“跟一个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所以《受戒》那个时期的小说,多以回忆表现,讲述着平凡琐事,冲淡平和,而那些温情与唯美,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过滤了浮躁喧嚣,所以我们看到的《受戒》,那么的纯然宁静,与自然相亲相爱,和伦理,文化,历史无关。

这份古典情韵,使他无愧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本身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解构。

文章之初,我们看到表达者对于“荸荠庵”这个名称的解释,富于佛教意味的菩提庵却被“俗人”叫成了荸荠庵。

这个讹称很具隐喻涵义,它代表着一种民间化的、世俗化的对佛教的解读。

而庵里的和尚也接受了这种“俗称”。

或许是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有意的“省略”或“忘怀”。

“和尚庙”“尼姑庵”也是俗人约定俗成的想法,荸荠庵住的却是和尚。

这个看似荒谬的事实说明这里的和尚对于名份、形式是看轻的。

而当地的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这正好印证了和尚的俗人化与宗教的世俗化。

这些叙事在一定水准上消解了现实中和尚与佛教的神秘性与神圣性。

这种消解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我们能够用一种自由的心态随着表达者一起,去欣赏那些美丽的故事。

而表达者自己,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随着记忆的流动,讲着那些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清新飘逸的梦。

汪老曾在小说序言里声称:“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

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他的这种散文化的叙事结构,情节因素少,逻辑联系弱,较少矛盾冲突,以大量的风土人情或画面构成小说,使其更像生活。

比方文中对于明海入庵之后生活的描写,从庵里的摆设,明海的早晚课,写到了庵里的人口,从庵里的师傅们,又写到了当地的风俗,放焰口,和尚娶妻,盂兰会,山歌小调,和尚的水烟袋,和尚打牌,又引出了铜蜻蜓的趣事,过年杀猪。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作者简介
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卒于 1997年,师承沈从文先生。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 戒》《大淖记事》等以苏北高邮 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 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 的风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 物。
汪曾祺
“寻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 ‚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 学‚。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 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代表作家:阿城、韩少功、郑义、贾平凹、王安 忆、莫言等。
袒露情怀
【P44】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 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全文小结
文章题为“受戒”,却使主人公明海在“受戒” 之后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破戒”,其意不在“以佛反 佛”,而是在写“美,和一切健康的人性”,而这种 原始而纯朴的“美和健康的人性”正是民族文化的根。 文中的明海是作为一个理想而存在的,作者借这个意象 曲折委婉地表达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 和追求。
那一天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自惭多情汙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解读作家汪曾祺 课件 (共14张PPT)

解读作家汪曾祺 课件 (共14张PPT)
1961年春天,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 汪曾祺一时没地方去,就留在了沙岭子 农业科学研究所协助工作。所里交给他 一项任务,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 画一套马铃薯图谱。接到任务后汪曾祺 每天一早起来就到马铃薯地里掐一把花, 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 对着画它。他曾写过一首长诗,记叙这 段漫长单调的生活,其中有两句是: “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他居然 真的写成了《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 的是书稿在文革中被毁了。否则,他也 可以留下一部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所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那样的传世之作。
素材解读:
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 作为知识分子的汪曾祺经 历了巨大的变故。身处逆 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 达观潇洒,随遇而安。
为人
作家何立伟谈汪曾祺
素材解读:
那一年,我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小 城无故事》,是汪先生作的序。汪先生在 序里还夸赞我的作品像唐人绝句,聊天时 他亦聊起唐人绝句的好,让我觉得高兴, 亦觉得不安。汪先生对年轻作家寄予厚望, 让人感到他的善良同慈爱。他谈起阿城, 谈起贾平凹,谈起那一时涌现出来的许多 新生代作家,觉得年轻人起点高,来势猛, 前途不可限量。其实他谈起的好些人,包 括我,都受过他的美学趣味的影响。
素材解读:
对后辈的提携,不 遗余力,不夹杂私心的 帮助,这是一种纯真的 感情,是不求回报的帮 助。而当年他的老师沈 从文也是把学生的作品 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 报刊,尽量争取发表。 沈从文这辈子为学生寄 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 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这 可以看成是一种精神的 传承,品质的延续。
为人
画马铃薯
文革结束后,汪曾祺也直接叙述 了当年的作为。
素材解读:
在政治大过一切的年 代,他始终能够保持习静 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 态感受在他人眼中的“荣 耀”。在今后的人生中, 对这样一段历史,不躲避, 不隐藏。可见其人真实正 直的品性。

第十三讲:汪曾祺及其《受戒》

第十三讲:汪曾祺及其《受戒》
《胡同文化》作者在文中将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 和其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使我们对北 京的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 生动、深刻的了解。从中也窥探到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思
绪。
(一)对人性善和人性美的讴歌与赞 美
1、《受戒》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 个小和尚和村姑的故事,把纯洁的 爱情引入诗的境界。
在平时与明海一起劳动、玩耍时,“老是 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碰明海的脚”,使明 海对她这种貌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举动早已 了然于心。在挖荸荠之后,她留在田埂上 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串美丽的脚印 把明海的心搞乱了。四年后,明海要去受 戒,到善因寺去烧疤,小英子摇船接明海 回来。在路上,她明确的告诉明海:“不 要当方丈”,自己要嫁给他“当老婆”。 既表现出少女对爱情执著、大胆的追求, 也展现了她美好的心灵。
读者的心也被定串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小 脚印撩动得痒痒的,对踩出小脚印的人, 生满爱怜之意。
主题
小说描写了少年明海到荸荠庵当和尚的 一段生活经历,通过明海的所见、所闻、 所作、所感,以及他与小瑛子之间的淳 美爱情,细腻逼真地展现了高邮地区的 风物、习俗和人情之美,不仅反映了劳 动人民美好善良的感情,还热切地讴歌 了健康、现实的人情和人性。
艺术特色
与其他同时代的小说相比,汪曾祺的 《受戒》表现出了鲜明、独特的风格, 使广大读者耳目一新。也许这篇小说太 不像小说了,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说,既 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鲜明的人 物形象,只是有一些平淡的情景和人物 素描。但偏偏就是这种不经意的轻描淡 写,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人 们不禁惊讶地问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小英子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孩。和 谐宽松家庭环境,养成了她天真、善良的童 心,而平日里的劳动又使她形成率真、大胆 的性格。当她喜欢上明海之后,不满足仅仅 与对方暗中相恋,而是以大胆热烈又不过分 暴露的方式,向明海传达自己心中的秘密。 先是想办法让母亲认明海做干儿子,再让全 家人喜欢上这个灵巧的小和尚,是其成为自 己家庭的一员。

2019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4单元8受戒

2019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4单元8受戒

8受戒本课话题——田园生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

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

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

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

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

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

两边是卧房。

隔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

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

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栀子花香得冲鼻子。

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点评】猪圈、鸡窠、栅栏、石磨、石榴树……时光仿佛在回流,流到心底最朴实柔软的农耕时代,在这样的院舍,一切回归自然,可用心去感受自在悠哉的田园生活。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人生的转折却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

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三岁,他皈依大自然,回归心灵的淡泊宁静。

过着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田园生活。

春天里,陶渊明在燕子的呢喃声中,心儿随渔翁一起顺流而上,乘一叶小舟,飘然来到一片桃花林。

溪流的两岸,桃花被温暖的春风一吹,绽开了粉嫩的笑脸,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小草嫩绿,花朵妩媚,偶尔有桃花轻轻飘落身上和水中。

小舟穿过幽美的桃花林,越过一个山洞,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人间仙境。

这里树木成荫,阡陌纵横,土地肥沃,人人耕种劳作,自得其乐。

村里人热情招待了渔翁,和他聊聊外面的事情,然后渔翁告辞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荸荠..(bí)(qi) 箍.桶(gū) 石磙.(gǔn) 佛龛.(kān) 爇.香(ruò) 直裰.(duō) 趿.拉(tā) 铙钹..(náo)(bó) 碓.棚(duì) 茨菰..(cí )(gu) 凿砻.(lón ɡ) 扳艄.(shāo)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刹⎩⎨⎧ (chà)宝刹(shā)刹车 (2)蓼⎩⎨⎧(liǎo )水蓼(lù)蓼莪 2.语境辨析法(3)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xiě)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现场十分血.(xuè)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样子。在《受戒》中,这种东方古 典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有一定的体 现。如劳动中敲锣唱歌、打场的时候 喊打场号子等生动场景。传统的农业 文明以农为本,人们的劳动过程是享 受的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异化的劳动。 汪曾时,并不 希望人们再受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 禁锢,因此才有了《受戒》描绘的这 一理想国度。
和尚们共处一庵,日子简单而有序。小英 子一家人口也不多,一家人勤劳能干,日 子过得殷实而美满。经商者下雨天会光临 荸荠庵,打一天牌消磨时间。这里的生存 之道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是 “物各其位,因循守旧”。感情的平淡表 现在《受戒》写的都是凡人凡事凡物,人 物少有情感起伏和冲突。明子和小英子可 以说是青梅竹马,然而两人并没有甜言蜜 语、海誓山盟,更没有卿卿我我。他们的 感情就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 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 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 小英子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 猜。明海会画花,小英子就把它们绣出来。 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随着岁 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 出了爱情的苗子。《受戒》这个题目是带 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 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 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
提纲
一,汪曾祺简介 二,解读《受戒》 三,参阅资料
汪曾祺简介
A,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 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
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 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 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 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 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 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受戒》所描写的理想国
在《受戒》描绘的理想国度里,人 们既可以享有超验而高尚的宗教理想,同 时又不必受清规戒条的束缚,自在而为。 二 平淡宁和的精神家园《受戒》的平淡宁 和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生活状态的简单与 平静;一是感情的平淡与真实。庵里人口 简单,一共六个人。明海的日子也清闲得 很,无非是开山门、扫地、烧香、磕头、 念经、敲磬。
《受戒》中有多处对传统文化和地方风 俗的再现。“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 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 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 吹糖人的……。”这一段都是对地方风 俗的追忆。小英子一家的生活更是建立 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赵大伯罩 鱼、洗磨、修水车、烧砖、箍桶、劈篾、 绞麻绳;赵大妈舂粉子,磨小豆腐,编 蓑衣,织芦篚,还会剪
《受戒》内容概括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 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说描 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 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 和尚们的宗教 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 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 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 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
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 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 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 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 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 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 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水、 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 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 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明子的舅舅 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 外的俗务。
的地位。这个故事发生在特定地域特定时 期,作者开篇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荸荠庵 当地的独特风俗:“他的家乡出和尚。就 像有的地方出杀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他的家乡出和尚。”而这里 的和尚是吃肉的,而且可以娶亲。这的确 是一种独特的风俗,正是因为有这种风俗, 才有了发生这个故事的大环境,其后,作 者介绍荸荠庵几个和尚的特征,他们可以 放租、放债、打牌、喝酒,带着家属同住
制嫁妆之事,引出了小明子擅长绘 画,最终认英子妈为干娘。当小明 子去受戒,也并没有详细介绍整个 过程,而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神和嘴, 阐明了善天寺的面貌及受戒规定和 步骤。最终还是用几句对话,引出 了小英子和明子两人互相宣告彼此 的爱情。文章自始至终都用散文笔 法讲述人物感情。
环境美
《受戒》中的景物环境描写表现了意境 美。田园乡村的风景是美丽的,而融入 人物感情的风景更耐人寻味。文中有几 处画面的描写使情寓景中,情景合一。 上面提到过的,明子看到英子走后的一 串脚印,而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 的心搞乱了。可能一串脚印留不下什么, 但当读者处于明子的位置,看到英子拎 着篮子离去的背影,步步远走,最
后消失在远方,从背影到模糊到一个点, 到消失,能让人想念的仅仅是松软泥土上 的一串脚印……这似乎是一个电影的片段, 让我们深入其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文 中仅两次提及芦花荡,到最后才描写,但 却没有削弱它的美之所在。首次是明子从 庵赵庄到县城,划到芦花荡,明子心里很 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其实这为文末写 芦花荡埋下了铺垫,前后相互呼应。末了 是明子和英子两人飞快地划桨进了芦花荡。
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 里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 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 “飞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这个 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 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 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在对和尚 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 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 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 这是
《受戒》的人情美、人性美
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不禁让我们随 之走入了一个安静、和谐的苏北城镇, 朴实纯真的村民、立于高地上的荸荠庵、 河中间的小岛……一幅美丽而又淳朴的 画卷映入我们的眼帘。正是让我们在喧 闹的都市之外寻到了田园风光,感受到 了劳动人民健康活泼的人性和自由率真 的情感。小说以明丽动人的笔调
B,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鸡鸭名家》《异秉》 《羊舍一夕》 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 《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 《逝水》《蒲桥集》 《孤蒲深处》《人间草木》 《旅食小品》《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 《小说卷》《散文卷》《戏曲剧本卷》 《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散文卷》 《戏剧卷》《其他卷》《汪曾祺》 《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 《人间草木》 《 端午的鸭蛋》
《受戒》表达的是一种希望,一种向 往由、对健康的现实人性和人情的肯 定和赞美。写出了理想生活的美,才 反衬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对中国 历史和现实中那些束缚人性、限制自 由的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批判。
艺术特色
《受戒》所表现的艺术特色也说明了 作者的写作风格,洒脱自如的散文笔 法是最突出的一点。作者不讲究情节、 故事,而是着意捕捉人性心灵外化的 神情、动作和话语,以极简练的笔墨 揭示人物感情世界,勾勒人物的音容 笑貌。文中由大小英子姐妹两人的对 话,一个“心乱”点出了大英子赶
庵里,这也是在特定风俗中才存在的。于 是,这些特定风俗、民情就为表现人物情 感塑造了一个平台,明子和英子的爱情是 理所当然的事情。《受戒》中对人物描写 宣扬善良、融洽和友爱。文中对于明子和 英子心中萌生爱意,并没有避讳,而是直 接书写。在文末,明子和英子带着对方的 爱将船划进了芦花荡。这是对于人类自由 天性的赞美,对压抑人性的传统文化隐隐 透出批判之意。
描绘了一段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为读者 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法外之地”——荸荠 庵。这里是佛门,却没有佛门的清规佛法, 和尚可以唱情歌、娶媳妇,像常人一样, 追求人性、追求爱。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 之间,更由天真无邪的孩提情意发展为纯 洁真挚的爱情,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和人情美。作者将风景、习俗和民情提高 到与人物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