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敕勒歌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 敕勒歌(课件)

● ⑸笼盖:一作"笼罩" ● ⑹苍苍:青色。
● ⑺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 ⑻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 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 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 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 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 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诗题:敕勒歌 敕勒: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题意: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 ⑵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 ● 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Nhomakorabea●
⑶ 自
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起于河套
西北,绵
亘于今内
蒙古
● ⑷蒙穹古庐包。(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
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山,天,原野,风,牛羊。原野之中。)
把下列音节与相对应的字连起来。
lè
lú
lǒng
máng shèng
庐
胜
笼
勒
茫
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
古诗词改编声乐作品《敕勒歌》创作分析

古诗词改编声乐作品《敕勒歌》创作分析《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韵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将古诗词改编为声乐作品,其中《敕勒歌》也成为了创作的对象之一。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曲词编配和表演特点三个方面对古诗词改编声乐作品《敕勒歌》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创作背景。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的一首古代民歌,歌颂了北方游牧民族敕勒族的英勇和智慧。
这首诗句优美、意境深远,曲调激昂,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改编《敕勒歌》为声乐作品,旨在通过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古诗词。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曲词编配。
改编《敕勒歌》为声乐作品,需要对原有的曲词进行重新编配。
在编配过程中,音乐人要尊重原先的曲调和意境,同时注入自己的创作思路和音乐元素,使得作品更富有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在改编《敕勒歌》中,音乐人可以选择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结合,融合古典与流行的元素,以及运用合唱和独唱的形式等等,丰富作品的音乐层次和表现手法。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表演特点。
改编《敕勒歌》为声乐作品后,其表演特点也有所不同。
首先,作品的节奏感更强,音乐的节拍和行进感更明显,以符合现代人对音乐的审美需求。
其次,作品的演唱风格多样,既可以有高亢激昂的部分表现勇敢舞台上的敕勒族,又可以有优美柔和的部分表现诗中对美好事物的赞叹。
再次,作品的编舞和舞美也会得到创新,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和固定注意力。
整个舞台的色调和布景也会更加现代化,突出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感。
综上所述,《敕勒歌》的声乐改编作品在实现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全新的艺术体验。
这种改编形式既传承了古代文化,又融入了时代元素,使得古诗词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同时,《敕勒歌》的改编也促使更多人对古诗词和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因此,我们期待更多的音乐人以及观众能够参与到对古诗词改编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中,让这些古代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于草原的10首古诗

关于草原的十首古诗及解释1.《敕勒歌》(南北・无名)1.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解释: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象。
“敕勒川,阴山下” 指出了地理位置。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把天空比作巨大的穹顶帐篷,笼罩着广袤的草原,形象地表现出草原天空的广阔和草原的无边无际。
“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强调了天地的辽阔。
最后“风吹草低见牛羊”,当风吹过,草被吹得低下了头,露出了在草丛中吃草的牛羊,生动地展现了草原上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富饶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1.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解释:诗的前四句侧重描写草原上野草的生命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容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重新生长的过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使野火将草烧尽,等到春天来临时,草又会重新生长,表现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后四句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描绘了草的芳香弥漫在古老的道路上,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景色苍凉又富有生机。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借草原上的草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草的茂盛也象征着离别的愁绪绵绵不绝。
3.《出塞作》(唐・王维)1.原文: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2.解释:“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描述了居延城外草原上的景象,白色的草连接着天边,野火烧过,呈现出一种苍茫、壮阔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边疆地区的战争环境。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傍晚的云彩下在沙漠中骑马驰骋,秋日的平原上可以躲避雕的袭击,展现出边疆的空旷和战士们的警惕。
后面几句则描写了边疆将领的英勇作战和朝廷对他们的赏赐,从侧面反映了草原地区的军事活动。
古诗二首 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PPT

•
•
整
部
电
影
情
节
亮
点
颇
多
,
高
潮
迭
起
,
叙
述
小
心
铺
垫
,
扣
人
心
弦
,
引
人
深
思
。
不
解
的
是
,
故
事
里
围
绕
女
主
角
的
几
个
男
人
都
光
荣
的
牺
牲
了
,
为
什
么
不
杀
了
那
个
猥
琐
的
变
态
洗
衣
店
老
板
呢
,
真
的
是
因
为
这
个
老
板
好
心
收
留
她
,
留
他
一
条
命
?
算
了
,
不
要
在
《敕勒歌》的来由。
《乐府诗集》卷第八十六 ·新歌谣辞 《乐府广题》曰:“北齐神武攻周玉壁,士 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 曰:‘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 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 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
电
:“
色
情
男
女
是
浅析“古词新唱”作品《别君叹》

浅析“ 古词新唱” 作品《别君叹》摘要:中华文化地大物博,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正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声乐的蓬勃发展下,古词新唱也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用经典的诗词配以现代化的作曲来演唱。
本文以《别君叹》为例,分析了古词新唱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以及演唱版本的探究。
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声乐演唱和表演有所启发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词新唱;别君叹;民族声乐一、《别君叹》的创作背景古诗新唱是以更为现代化的音乐语言和经典的古诗词相搭配,为诗词配上乐,使其更易传唱,这也是经典与流行互相融合的一种新趋势。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的古诗新唱歌曲,如《别君叹》《敕勒歌》《青玉案.元夕》等。
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曹轩宾演唱了别君叹,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重新编曲的《别君叹》属于古词新唱作品,(一)词作者及创作《别君叹》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所进行创作的,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今存诗400首。
其艺术风格突出,世人常用诗中含画来评论王维的诗作,他用精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不同的生活图画。
与此同时,他在佛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他的一些作品受到了禅宗的一些影响,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
在此基础上,李奇老师对其原诗进行了填词扩充,李老师的填词也给了《别君叹》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曲作者及创作《别君叹》是由曹轩宾作曲并演唱的,他从小学习钢琴和打击乐,自小的熏陶和对于音乐的热爱让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
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歌曲,其代表作品有《可惜不是你》《一朝芳草碧天》《轻轻》等。
这首歌是央视给曹轩宾出的命题作文,他先拿到了诗词随后对其进行谱曲。
曹轩宾的创作风格偏向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自幼受到秦腔熏陶感染的他,在为此歌谱曲时,想到了将曲子的旋律与陕西方言的音调相互结合,就好比古代诗人在月下吟诗一般,陕西方言自古以来就非常适合吟唱,也正是这原汁原味的陕西方言,为歌曲注入了新的灵魂,犹如画龙点晶之笔。
勒勒歌的古诗

勒勒歌的古诗
一、诗意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二、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扩展资料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古诗诵读串词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女:火红的青春,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男:今天,我们将用一首首诗歌吟唱五千年的文化。
女:今天,我们将用一首首诗歌芬芳美丽多彩的校园。
第一部分:古诗新唱男: 春雨沙沙,那是追逐春的脚步声;女: 蛙鸣鸟啼,那是吟诵春的诗篇,不信,你听-------古诗新唱《春晓》第二部分:春天男: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
女:春天,是一个充满激情活力的季节。
男:让我们在诗歌中感应春天的气息。
女:让我们在诗歌中感受春天的温暖。
请听春的古诗连诵《宿新市徐公店》、《绝句二首》《独望》、《出郊》第三部分:大自然男: 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荡神驰。
女:大自然的神奇,让人叹为观止。
男:让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它的神奇与壮观吧!请听《望庐山瀑布》、《绝句》、第四部分:敕勒歌男:辽阔的草原,肥壮的牛羊。
女:帐篷里传来豪放的牧歌。
男:这是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女:这是天人合一的美妙图画。
请听《敕勒歌》第五部分:采莲男: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女:莲花,美丽,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男:江南盛夏,小船飘荡,莲叶田田,桨声应和着采莲姑娘的歌声,构成江南采莲曲。
请欣赏诗朗诵《莲花坞》》、《采莲曲》、《池上》第六部分:乡情男: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自己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女:听,乡歌在唱,乡曲在奏。
请听《赠范晔》、《渡汉江》、《杂诗》第七部分:送别诗男:送别诗像一杯酒、一首歌,又像一道风景,悠悠流长女:让我们走进那一场场情真意切的别离,领受诗人的风采。
下面请欣赏送别诗《别诗》、《于易水送人一绝》、《山中送别》第八部分:古诗新唱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女:下面请听合唱《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九部分:结束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文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作品简介: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步骑二十功赎罪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
由于战争吃紧,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到处征兵。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诗中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的。
作品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