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求解角度或线段长度。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强调平行线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3.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尝试证明以下几何问题:在三角形中,若两边平行,则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4.完成一份关于平行线性质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性质,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平行线性质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条跑道和两条平行的跳远沙坑,如果已知跑道的宽度为w米,求跳远沙坑的宽度。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疑惑,不断提升自己的几何素养。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
2.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四、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板书法、讲授法、互动法六、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及课程导入(5分钟)1. 教师自我介绍并简单介绍本单元教学内容。
2. 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看法。
Step 2 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
2. 点名,提问学生学习平行线的目的,并请学生回答。
3. 整理学生的回答,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具有普适性。
Step 3 课堂互动(30分钟)1. 分组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平行线的特点,发现平行线的重要性。
2.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内容,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领悟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如等角相似、夹角等于180°等等。
3. 教师适当引导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数学竞赛、趣味数学等相关课程,激发同学们兴趣。
Step 4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做简单的小结,并请他们在小结中照顾到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等。
七、课堂巩固回答教师出的几道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有关平行线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检查;2. 了解关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九、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平行线的概念三、平行线的定义四、课堂互动五、小结十、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自我介绍及课程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
之后就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包括等角相似、夹角等于180°等等,激发同学们兴趣。
最后让学生做小结,并在小结中照顾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等。
此次课程互动性很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也存在教学时间过长的问题,可以在下次课程中适当掌握好时间。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3)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性质的推导与理解;(2)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3. 直观展示: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性质;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如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3. 直观展示:(1)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平行线的性质;(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4.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教师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概念巩固: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加深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2. 性质练习:完成课后习题,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 拓展延伸:探究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合作学习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验证猜想
如图:直线 a 与b 直线平行。 a
1 2 3 4
引导学生找出验证每个猜 b 6 8 想需要的条件。借助课本的图 2-18,将学生分组并分别找出三类角测量并归纳各类 角的关系,完成下边的表格。初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同位角 角的位置关系 角的大小关系 内错角 同旁内角
这一组验证正确只是增强猜想的可能性,进行再一次验证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2.3.1平行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
说课阐述
1
2 3 4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程序
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意义和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教科 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内容。本节 课内容是小学所学平行线知识的发展, 是前边所学平行线的判定的逆向思考与 探索,为今后学习有关平行线的知识 (如平行四边形)奠定了理论基础,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3
2、如图所示,AB∥CD,AC∥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9 13 12
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平 行线的判定内容和关系的基础 上,借助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 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提炼 出有用的结论。
B
10 5 8
16
15 4
A
14 1
D
6
C
3
2 7
课堂小节
1、平行线的性质 2、平行线的性质和 平行线的判定的关系
如图所示,AB∥CD,AC∥BD。 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9 解: 与∠1相等的角有: B 10 5 12 13 ∠3 对顶角 6 16 8 ∠5, ∠13 同位角 14 1 D A ∠7, ∠15 内错角 2 7 15 4 C ∠9, ∠11 3 与∠1互补的角有: 两个角的两条边 分别平行 ∠ 2, ∠ 4 邻补角 若开口方向相同或者相对, ∠8, ∠14 同旁内角 两角相等,否则两角互补。 ∠6, ∠16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内错角相等。
(4)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分享探究成果,讨论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4. 教师讲解: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提供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思维训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线;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画图工具绘制平行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平行线的判断;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2. 画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2. 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点;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平行线的性质;3.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练习课本上的相关题目;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判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思考: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是什么?在这一节课里:我们探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探究新知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4个角c b a432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教师板书:(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4、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 ∥b, 因为∠1=∠2, 所以∠1=∠2 所以a ∥b. 因为a ∥b, 因为∠2=∠3, 所以∠2=∠3, 所以a ∥b.因为a ∥b, 因为∠2+∠4=180°, 所以∠2+∠4=180°, 所以a ∥b.cb a4321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5、平行线性质应用.例 (课本P23)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解:略三、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D C BA2.如图所示,已知:∠1=∠2, 求证:∠3+∠4=180°.四、课内总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五、课后作业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二、选择题.1.∠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A.∠1=∠2B.∠1>∠2;C.∠1<∠2D.无法确定 2.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三、解答题1.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4321DCBA2.如图,已知:DE ∥CB,∠1=∠2,求证:CD 平分∠ECB.E21DCB。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平行线。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应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讲解并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永不相交。
b.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c.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d. 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 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定义,总结平行线的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资源:1. 教学策略:a. 采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b. 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强直观感受。
c.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巩固知识。
d.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资源:a. 多媒体教学设备。
b. 平行线性质的图片或实物。
c. 练习题及答案。
d.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a. 第一课时: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1-2)。
b. 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应用及练习(3-4)。
八、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a. 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与横穿它们的直线相交,交角相等。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采用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1)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出平行线,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2)分组讨论,分享各组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与应用:(1)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2)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5.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反馈: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平行线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案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平行线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小组合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3.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大白纸和绘图工具。
2. 教师提出任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画出两组平行线,并标出各条线之间的距离。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协作,完成绘图任务。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成果展示1. 各小组将绘制的平行线作品贴在黑板上。
2. 教师邀请部分小组分享他们的绘图过程和心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平行线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并尝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成果展示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案奇妙的分数世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威宁县龙街第二中学白刻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因为∠1=∠5 (已知)所以a∥b()(2)因为∠4=∠(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1800 (已知)所以a∥b()活动目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
(1)测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活动3、验证猜测.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三、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四、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直线模型、平行线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定义。
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证明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4.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分组讨论。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强调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估。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八、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证明题、应用题等,难度可以适当增加。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总结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能应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教学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德育教育:五个认同一、激趣导入:1、导言: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引出平行线的性质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好的导学案)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如图,已知直线 a ∥b ,c 是截线. 87654321cb a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合作探究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2、自己阅读课本的18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
合作探究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 ∥b. 所以 ∠1=∠2(_______)又∠3=∠_____,(对顶角相等)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四、精讲解疑:例1 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1)从∠1=110º.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2 =110º.因为AB ∥CD ,∠1和∠2是内错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1=∠2.因为∠1=110º,所以∠2 =110º.EDCB A1234(2)从∠1=110º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G F E DC B A 答:∠3 =110º.因为AB ∥CD ,∠1和∠3是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1=∠3.因为∠1=110º,所以∠3 =110º.(3)从∠1=110º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4=70º.因为AB ∥CD , ∠1和∠4是同旁内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1+∠4=180º.因为∠1=110º,所以∠4=70º五、达标测评:1、测评习题:例2 如图,已知AB ∥CD ,AE ∥CF ,∠A= 39°, ∠C 是多少度?为什么?方法一解:∵AB ∥CD ,∴ ∠C=∠1.∵ AE ∥CF , ∴ ∠A=∠1.∴ ∠C=∠A . ∵∠A = 39º, ∴∠C = 39º.方法二 解:∵AB ∥CD , ∴ ∠C=∠2.∵ AE ∥CF , ∴ ∠A=∠2. ∴ ∠C=∠A .∵∠A = 39º, ∴∠C = 39º.2、课堂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3)性质2和性质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5.3 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同位角相等.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内错角相等.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布置作业:教科书 习题5.3 第2、4、6题教学反思:G F ED C BA G F E D CB A 2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
】2、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一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2、观察、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生回答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来验证。
(多媒体展示)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问题)4、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变式2:已知∠3 =∠4,∠1=47°,求∠2的度数? 四、走进生活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A =100°, ∠B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
】五、巩固提升 六、总结升华、反思提升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2.运用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4.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 归纳: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判定:角的关系→线的关系【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
】A BCD七、板书设计: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并灵活的进行实际应用。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问题:我们学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如果将判定方法中的结论做为条件,是否能够得到判定方法中的已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问题1:在自己的横格作业本上选择任意两条线作为平行线,再用铅笔任意画一条这组平行线的截线,选择其中一组同位角,猜想它们的关系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2:同问题1,选择一组内错角,猜想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除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能否给出理论证明?问题3:根据问题1、2,你能说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能否给出理论证明?归纳新知:平行线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的说成:(1)(2)(3)问题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填空:(1)性质1: a 1∵a//b ∴∠1=∠24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2(2)性质2:∵a//b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性质3:∵a//b ∴∠ +∠=()三、拓展应用: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图见课本)练习1、如图,直线a//b,∠1=54°,那么∠2,∠3,∠4各是多少度?练习2、如图,∠ADE=∠ABC,若∠AED=42°,则∠B=_____,∠C=_______.四、本课小结,作业布置:1、本节课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其他同学帮忙补充2、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和老师共同帮助解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一)》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线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最后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线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平行线的判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平行线的实例,如楼梯、操场等,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一些平行线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平行线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补充。
活动4 归纳小结,延展深化(约4分)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活动5 推荐作业,补充升华(约5分)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 教学程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及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及媒体应用分析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 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问题2: 我们把这些判定方法反过来,比如: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如何呢?教师活动结合投影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提出问题。
板书本节课课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 相交,如下图。
问题请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请大家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2∠3∠4度数问题: 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并验证猜测:再任意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相交,度量并计算各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二次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并进行语言符号的规范。
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例2:如图,已知∠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怎样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3.
需要注意什么?
(二)自探、合探
活动 1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 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 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
向。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活动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上的一点,
,
,
5. 如图 (1)∵
(已知), ∴
(2)∵
(已知), ∴
(3)∵
(已知), ∴
三、小结:
(
).
(
).
(
).
四、作业:书本 137 页 2、 4
五、反思: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 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 反过来, 由已知直线 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 使学生 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立 吗? 4. 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a、b 和一条截线 c,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 ? 哪些角是内
错角 ? 哪些角是同旁内角 ? 测量这些角的度数,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 5. 把你发现的结论用文字表述出来 ?
平行线具有性质 : 性质 1: 性质 2: 性质 3:
6.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些性质吗?
1)∵
7.7 平行线的性质 (一)
活动 1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
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 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 向。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2)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 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解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题。
三、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题 平行线的性质 提出问题(这节课你认为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 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活动 4 课堂检测 1.如图直线 a, b 被直线 c 所截 ,
如果 a∥ b ,∠1=60°活动,那么∠ 2,,∠ 3,∠ 4为多少度。为什么?
2. 如果∠ 1=60°,∠3=120°,直线 a、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 1=100°,∠ 5=100° ,∠2=60°,那么∠ 4、∠ 3 为多少度?
( 1)
. 和 平行吗?为什么?
( 2) 是多少度?为什么?
上的一点,
,
,
5. 如图 (1)∵
(已知), ∴
(2)∵
(已知), ∴
(3)∵
(已知), ∴
(
).
(
).
(
).
一、教学目标
7.7 平行线的性质 (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2、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解:∵∠ 1=100°,∠ 5=100°
∴ ∠1=∠____ (
)
∴ _____∥_______ (
),
又∵ ∠2 =60° (
)
∴∠ 4=∠______=______(
)
又 ∵ ∠ 4 与∠ 3________ (
)
∴ ∠3=180°- 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 是 上的一点, 是
6.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些性质吗?
1)∵
(已知),∴
(
).
(2)∵
(已知)∴
(
).
(3)∵
(已知)∴
(
).
7. 讨论这些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判定有什么不同?
活动 3:尝试应用 1 .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补全图 ,量得∠ 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 别是多少度 ?
2.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3.再任意画一条截线 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这种数量关系还成 立 吗?
4. 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a、b 和一条截线 c,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 ? 哪些角是内 错角 ? 哪些角是同旁内角 ? 测量这些角的度数,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
5. 把你发现的结论用文字表述出来 ? 平行线具有性质 : 性质 1: 性质 2: 性质 3:
1.画图活动 : 画两条平行线 a∥ b,再画一条截线 c与直线 a、 b相交 ,标出所形成的八角,
将结果填入表内。
度量这八个角,
角 度数 角 度数
∠1
∠2
∠3 ∠4
∠5
∠6
∠7 ∠8
2. 结合图表思考:图中哪些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它们具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再任意画一条截线 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这种数量关系还成
)
∴ _____∥_______ ( 又∵ ∠2 =60° (
), )
∴∠ 4=∠______=______(
)
又 ∵ ∠ 4 与∠ 3________ (
)
∴ ∠3=180°- 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 是 上的一点, 是
( 1)
. 和 平行吗?为什么?
( 2) 是多少度?为什么?
如果 a∥ b ,∠1=60°活动,那么∠ 2,,∠ 3,∠ 4为多少度。为什么?
2. 如果∠ 1=60°,∠3=120°,直线 a、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 1=100°,∠ 5=100° ,∠2=60°,那么∠ 4、∠ 3 为多少度?
解:∵∠ 1=100°,∠ 5=100°
∴ ∠1=∠____ (
(已知),∴
(
).
(2)∵
(已知)∴
(
).
(3)∵
(已知)∴
(
).
7. 讨论这些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判定有什么不同? 活动 3:尝试应用 1 .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补全图 ,量得∠ 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 别是多少度 ?
2.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活动 4 课堂检测 1.如图直线 a, b 被直线 c 所截 ,
活动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1.画图活动 :
画两条平行线 a∥ b,再画一条截线 c与直线 a、 b相交 ,标出所形成的八角,
将结果填入表内。
度量这八个角,
角 度数 角 度数
∠1
∠2
∠3 . 结合图表思考:图中哪些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它们具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