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合集下载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几种偏差1.社会刻板印象(也叫定性效应):强调群体概念: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典例: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热情、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北方人豪爽、男生负责挣钱养家、女生负责貌美如花、区域性别和职业等。

2.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强调某个人概念: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也是最经济最高效的。

典例: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一白遮三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3.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概念: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并不是第一次是怎样就是怎么样的,而是有一个对比,最初的影响更大。

典例:人们交往时很注意第一印象,面试,相亲。

4.近因效应(也叫最近效应):概念: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典例: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5.投射效应: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收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典例:以己推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 [2019阳江阳西.单选]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类观念“凡是医生都爱干净,凡是重庆人都爱吃辣。

”这类观念属于( )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2.[2020广州黄埔.单选]我们认为钥匙是用来开锁的,刀子是用来切割的,这属于( )效应。

A.光环B.首因C.晕轮D.从众答案: 1. C 2. B。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出自 MBA智库百科(/)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什么是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

比如心地善良的人总也不相信有人会加害于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

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编辑]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

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公职人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常见心理学效应

公职人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常见心理学效应

常见心理学效应1、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2、狄德罗效应狄德罗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所以也称为“配套效应”。

3、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4、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促进和竞争作用。

5、马太效应社会中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

6、青蛙现象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7、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8、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9、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10、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11、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第8周投射效应:辨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克服投射效应的不良影响所有人的四周都是一面十分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和自我的需要,即我们看见的并非外面的世界,而只是自己。

所谓投射效应,就是指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知者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倾向,因此便出现了‚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形象地说明生活中的投射效应。

宋朝的著名才子苏东坡结识了佛印和尚,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和他相对而坐,苏东坡就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

‛可是,佛印却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苏东坡认为自己占了便宜,非常得意。

回到家以后,他就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没想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错了。

佛曰‘佛心自现’,你看他人是什么,就意味着你看自己是什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投射效应普遍存在,人们往往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理特征(比如个性、好恶和情绪等)归属到他人身上。

心理学家希芬鲍尔在1974年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一些大学生来接受测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大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人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

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大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

结果,他们大部分人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通常而言,投射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个人未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征,而将这些特征加到了别人身上。

比如,一个对别人存有敌意的人,总是觉得对方也仇恨自己,好像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的色彩。

第二类是指个人意识到了自己某些不称心的特征,而将这些特征加到别人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肯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比如,一个心地和善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和善的,一个常常算计别人的人总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根据被观看者的真实状况进行知觉。

当观看者与观看对象非常相像时,观看者会很精确,但这并不是由于其知觉精确,而是由于此时的被观看者与其相像所导致的。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峻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理论介绍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试验来讨论投射效应,在80名参与试验的高校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情愿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内里走动。

结果是,48名高校生情愿背牌子在校内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同学都会愿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同学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同学情愿背。

可见,这些同学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同学身上。

该试验揭示了投射效应的存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爱嫉妒的人经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假如别人对他稍不尊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感情投射。

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比如,自己喜爱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时,话题便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爱好、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祥林嫂经常在别人面前说儿子毛毛是很听话的,开头别人还感爱好,久而久之,没有人情愿听她的故事了,而祥林嫂自己,则始终处于感情投射的境地。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

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越来越喜爱,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爱的人或事越来越厌烦,越看缺点越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说用自己的心胸来猜度别人。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

它的本义是指要以仁德之心度量小人,也就是对待恶人像对待善人一样。

一般而言,人们不会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在特定语境下却可以这么说。

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说的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例如: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了几个年轻人因饮酒而造成死亡事故的例子,他们都被认定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造成的,结果被关进了监狱,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可是,当我仔细地思考了以上那些事例后,我才发现其实真正罪魁祸首应该是这些年轻人自己!他们喝酒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即使想尝试点新鲜玩意儿,也并没有把生命放在第一位。

而恰恰是这种行为害了他们自己!从古至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事件还少吗?因为喝酒而丢掉性命的又何止这些人呢?而且据专家们分析,近几年来因饮酒引发的死亡事故之所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青年男女喝酒的无度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因饮酒而引起的车祸死亡人数达数万人之多!试想,哪个家长会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一群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朋友呢?他们或许暂时与这些朋友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关系,但最终的结局往往都是因朋友们的缘故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这真是得不偿失啊!所以说,请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远离那些只图享乐、放纵自我、无视生命的人,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做你的朋友!我们也常用“愚人食盐如泥”这句谚语,比喻那些愚蠢之人,愚不可及!他们不懂得是非之理,没有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所以,他们最容易误入歧途。

“何止是口味不同,甚至连感觉都不同,而在品尝的人们看来,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

当时,托尔斯泰被流放到了南方,饥寒交迫的他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当他面对一群牛时,觉得这群牛很可怜,便产生了同情心。

管理学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

管理学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

心理效应与定律1、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我们喜欢某个人,就会连同他的屋子和栖歇在屋上的乌鸦也喜欢。

谁都知道乌鸦很不讨人喜欢,就是因为我们对房子的主人太喜欢了,推及到他的房子不说,还推及到乌鸦身上。

这其实是一种认识的偏差,这种偏差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是指太阳周围的一圈光晕,有扩大化的意思。

晕轮效应就是说,人们在判断其他事物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即由一个优点推及所有优点,由一个缺点推及所有缺点。

在生活中也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避免晕轮效应产生的弊端,我们应该养成客观看待事物的习惯。

要知道事物并非完美无缺,有优点并不意味着就是完人,有缺点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

可爱的优点和讨厌的缺点,很可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并存。

2、熟人链效应—六个人就可建立联系一直流行着一种通俗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只要通过五、六站的中间关系,就可以属于一个共同的熟人圈。

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竟然只需要几步。

只要抓住几个关键人物,信息就能迅速地传播开来,这就是熟人链效应。

3、德西效应—不公正的待遇这一个效应是由心理学者德西发现的。

1971年,德西以他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请他们解决一些测量智力的问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所有被试者不给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一样没有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目的在于考察实验对象是否喜爱这项活动。

结果发现,奖励组的被试者,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很少;而无奖励组的被试者,有更多的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

这个结果表明,对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4、贝尔效应—慧眼识人,甘为人梯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技巧上的超限效应等。 时间上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师拖堂。 内容过量、同一重复也易于导致超限效应,主
要体现在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当中。 超出预期的主观容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
16
3.启发——教师在任何方而都应注意“度” 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
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 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 “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 达”的超限效应。
6
3.如何正确认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第一,在人际交往当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
象很常见。其中首因效应在陌生人首次见面当中易 于发生,而近因效应易于在熟人当中发生。
第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产生,均与个体 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
第三,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这两种 效应,也可以避免其带来的认知偏差。
受小要求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说,门面效应(进尺得寸效应)指如果
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别人不易接受的要求,然后 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那么人们接受小要求的可能 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 大得多。
30
一般认为,当小要求与大要求相继出现并无明 显联系时,“登门槛现象”的效应大;
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并紧跟着大要求 之后出现时,“门面效应”的效果更为明显。
9
◆内隐人格理论 我们常常认为一定的特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
联,因此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一种由各种特质之 间联系所组成的认知结构,即“内隐人格理论”。
人们在根据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进行判断和评 价时,常仅仅基于一个好的已知特质就期待一个人 具有许多正面的特质,反之也是如此。
内隐人格理论与人们的某种一致性倾向有关, 这种一致性的倾向是造成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

心理学各种效应精选1、认知地图效应“庖丁解牛”、“胸有成竹”与“老马识途”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与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与目的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托尔曼用大白鼠做实验,建立起了符号学习理论,提出了“认知地图效应”原理,也成就了她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

白鼠有三条可以从起点通往食物处的道路,而且它们的远近依次递增。

通常,如果依次堵塞1、2通路时,老鼠则依次通过1、2、3途径取得食物。

实验中,从原来堵塞第二条路处堵塞第一条路(途径一与途径二有一段共同途径),此时老鼠已经知道途径一与途径二同时不通,径直趋向途径三而避开途径二。

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地图,白鼠就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就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

2、法厄同行为把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行为称为法厄同行为。

3投射作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投射作用就是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就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与行为转移到她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她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与行为。

心理投射测量法,就是利用投射作用原理而设计出的对个性心理进行测量鉴定的一种比较客观、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

4、习得性无助行为“习得性无助”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她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就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与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就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心理学名词解释一、效应1.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最近效应)2.刻板效应(P58)——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在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4.投射效应——以己度人、疑邻盗斧、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5.登门槛效应(低球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6.霍桑效应——宣泄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着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启示:1)给予学生额外的关注,真的会造就这个人。

【从旁观者角度】2)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学生自身角度】(这里的被观察着认为他们被抽到是因为他们是优秀的、被关注的)7.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8.南风效应---温暖法则拉封丹(法)9.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将某些特性往自己身上套)10.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我们倾向于对优秀者表扬鼓励更多,而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1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团体面临外在威胁时,会更加团结12.詹森效应(P174)平时成绩好,因情绪紧张而在正式场合不能正常发挥的效应。

13.德西效应(不好,不应采用)当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内在动机时,如果人为的给予外在鼓励,反而会降低其学习动机。

14.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P103)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5.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题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题目,不算难,分值高,考试的时候应当保证这部分能做完且全对,然后再给资料分析题提提速。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第一,快速浏览材料。

拿到一则材料,特别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对象。

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写的对象。

其次,快速找准考点。

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忙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

如显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定,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

一样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

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样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授了。

然后,准肯定位材料。

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觅相应的数据。

一样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

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示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进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

最后,准确做出答案。

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运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组: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点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偏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点。

人际交往的四个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四个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四个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过在社交活动中要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光具备首因效应是不行的,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即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

2、近因效应即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存留时间最长。

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

这种美化有可能会影响你以后的生活。

3、光环效应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在相恋的时候,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所有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

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

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

4、设防心理可能大多数都会有种感觉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担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

为了这些,你要设防。

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和扩张的结果。

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光环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例如,男女大学生会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常常为那些长相比较动人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批判怎样的心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批判怎样的心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批判怎样的心态关键信息项:1、定义: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一成语的准确解释。

2、批判对象:这种心态所针对的具体表现和行为特征。

3、危害影响:这种心态带来的负面结果和不良影响。

4、改善方法:提出改变这种心态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1 引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一种不良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表述,更是一种反映人性弱点和认知偏差的现象。

对这种心态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11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含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的是以卑劣的心思去揣测品德高尚之人的想法和动机。

小人往往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他们以自己的阴暗心理去衡量君子的行为,认为君子的善意和正直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心态体现了一种极端的不信任和恶意揣测,是对他人品德和行为的无端污蔑。

112 批判的心态表现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21 过度猜疑总是对他人的言行持有怀疑态度,即使没有任何证据,也坚信别人有不良企图。

1122 自私自利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无私和慷慨。

1123 嫉妒心理因自身的不足或不如人而产生嫉妒,进而恶意揣测他人的成功和优秀。

12 这种心态的危害影响121 破坏人际关系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难以建立真诚、友善的关系。

122 阻碍个人成长使人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无法从他人的优点和成功中学习,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123 影响社会和谐在社会层面,这种心态的广泛存在会引发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3 改善这种心态的方法131 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动机。

132 拓宽视野通过学习和经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减少认知的局限性。

13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美,摒弃自私和狭隘的观念。

134 自我反思时常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心态和思维习惯。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

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教师必须懂得的12大心理效应1、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2、投射效应投射效应就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射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转变后进生不是一劳永逸的,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而反复又是转变中的中心环节,甚至会出现几次较大的反复。

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意志品质不够完善,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弱,面对后进生的反复,教师要特别谨慎,绝不能气馁和放弃教育,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使后进生渡过反复关,更快地进步起来。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超限效应”的消极影响。

因为有的教师面对后进生的反复,会失去教育的信心,过分责备后进生,在批评学生之后,会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后进生,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

教师不能动辄采取“翻老账”、“揭老底”的做法,切忌再用陈谷子烂芝麻翻个没完没了的方法,那样会加重差生的精神负担,使他们丧失进步的信心,并容易造成师生感情上疏远。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通常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

大学阶段是每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他们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

大学生通过正确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

对其生涯发展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大学生人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应对策略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

对于每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有利于学业顺利完成,更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灵魂的升华。

然而,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不理想。

人际交往的不如意已然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这个复杂生活环境里,研究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困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并寻求克服这些困境的途径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1.大学新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1.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有人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上了并非自己所愿的大学。

导致他们对学校一切的不满。

1.2对新环境不适应。

新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同学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处世风格。

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交住中,难免会产生些许矛盾和冲突。

2.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心体贴过度,导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大。

长辈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

一旦进入异地高校,远离父母,他们的各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3.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每个大学里都存在贫困生,他们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之考试心理学高频考点投射效应

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之考试心理学高频考点投射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高频考点投射效应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生活中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自己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

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这就是投射效应,也是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心理学知识点。

投射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同投射: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出发做出判断。

有些做生意的店主自己感到热,以为客人也闷热难耐,不问客人的意愿就大放冷气空调。

第二种是愿望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比如: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子女身上,要他们子承父业或者是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心愿。

第三种是情感投射:当我们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于是展开疯狂追求,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方真的喜欢我们吗?等等这就是生活中的投射,它无处不在,只是有时候我们给忽略了。

心理学家定义投射效应是指人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是招教考试中最频繁的考点。

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就是你自己心里想什么就认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在招教考试中经常这样考,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投射效应的是( )。

A.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 张某把自己喜欢的女孩介绍给儿子小周C. 五十步笑百步D. 小李喜欢玩游戏,经常带宿舍其他同学到网吧玩网游很明显A、C、D说的都是投射,自己心里想什么认为别人也是如此,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B。

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原因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原因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原因及对策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区,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或教师没有根据班级现状对学生提出“理想”的高标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不理解;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信任学生的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激化等。

而这些误区的出现都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的投射心理有关。

“投射”一词最早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

所谓投射,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发心理活动,是个人把内在心理内容外射给对象(他人或外物),进而认为这些东西是对象固有属性的过程,即把特性吸纳并内化的过程。

被投射的内容往往是个人心灵深层的图式,与主体的生活经历、原型、情结、文化密切相关。

投射过程总是在无意识中完成,所以投射者自己并不觉得其为投射。

[1]一、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概述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是指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自己潜意识的内容转移到学生身上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类型:一是在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认为学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判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主观地认为学生同样具备这样的思维图式,并据此制订教学计划,传递知识信息。

这些教师认为,自己研究了课程标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应该达到规定的要求。

[2]二是在班级建设时,班主任或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期望加到班级学生身上,对学生提出“理想”的班级要求。

有些班主任或教师,没有分析班级现状,单纯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优秀学生”“优秀班级”要求而努力,达到“统一”的“高标准”。

三是班主任或教师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 每个人身上都有“小人心理”——怀疑他人。

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不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或教师,他们将自己的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一些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就变成“不值得信任的人”。

一旦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班主任或教师首先想到是这些“不值得信任的学生”“学困生”干的,他们的解释常称为“狡辩”。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投射效应。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或是将自己内心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观点以及行为转移到别人或其他事物上,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减轻内心不安及罪恶感,维持自己心理平衡,获得暂时的表面安宁。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作者:唐宁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01期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我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一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非常出色……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现象叫投射。

如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也正是这个原因,内心缺乏美的人,到处看到的都是丑;内心缺少爱的人,也就感受不到别人对他的爱;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觉得不安全;内心充满烦躁的人,走到哪里也难看到清静……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紧张,有什么可紧张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吗?以前我又不是没考过。

”这是他的理智层面或者说是意识层面,他甚至可以呈现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状态,让大家感觉他很轻松。

但与此同时,他发现最近几天自己很容易发火,食欲不太好,睡眠也不太好,不容易睡着,睡着之后睡眠很浅或者做梦很多。

那么,这就是他的心理层面或者说无意识层面的一些表现。

从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真正影响我们的,严格地说不是考试本身,而是他自己的心理状态。

出现过度紧张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存在某一种或某几种自己无法克服的心理压力。

问题其实出现在我们的心里,而不在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现人际沟通问题,考试过度紧张、讨厌学习等问题都只是自己内心冲突的外化。

总之,人的内心就像一个太极图,有阴也有阳,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当我们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到处充满阳光,所有的想法、感觉、情绪都是积极的,觉得自己所有的方面都挺不错。

但是,当某一天遭遇比较严重的挫折,也许我们马上会发现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比如我太笨了、我什么都不行、我这样的努力和挣扎有什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己推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比如心地善良的人总也不相信有人会加害于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

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

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

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心理实验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

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

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常发情况
一般说来,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1.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

人们总是相信:“物以类聚,以群分”,认为同一个群体的人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在认识和评价与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人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来判断,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另外,人们总是喜欢评价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征的
人,总是习惯于与这些人进行比较,但是,人们又不希望在比较中自己总是落败,处于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正好起了一个保护作用,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和别人就都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自己不错,别人也好不了。

2.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自己因为临阵逃脱而觉得难堪,是怯懦的表现,心理很不舒服,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以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

这时候,投射作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做可以保证个人心灵的安宁,但往往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

在这种时候,人们更喜欢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强得多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心里的不安就会大减,因为名人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些特征呢,何况我一个无名小卒?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由于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考虑个体差异,胡乱的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子女身上……我们得记住,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总是以已度人,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