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经典】 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宝典-04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宝典-04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康复。

学科简史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

自然学科的出现,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17世纪前,精神病学比变态心理学活跃。

17世纪中叶,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现代理论一、精神分析异常心理原因:固着、焦虑、压抑1、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作出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

(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3)人的心理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

(4)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二、行为主义(1)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3)通过动物实验,对临床病人观察,然后类比法解释人。

(4)神经症与精神病区别是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5)神经症与精神病的产生是兴奋和抑制的冲突造成的。

(6)技术路线:动物实验、演绎推论人、以人为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比较。

三、人本主义(1)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1)能够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正常的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3)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

二、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2)统计学标准:根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躯体疾病得到适当治疗,心理障碍往往随之好转
生化改变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单胺类神经递质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
5-羟色胺
苯丙胺
药物
心理学因素
社会学因素
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类的社会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精神病学。
跨文化精神病学。
发病前常有心理社会因素。
从社会着手,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精神病学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3 改造世界: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就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因素是在生物学因素基础上产生的并时刻给予生物学因素以深刻的影响和制约 。
社会文化因素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学因素,是心理学因素赖以形成和出现的根源,它对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的,一般是通过心理学因素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
变态心理学 学科简史
本能
退化----固著,如认知领悟疗法对露阴癖
自我 理性处理
防御体系:否认,补偿、升华、替代、幻想、压抑、投射、反向、合理化
精神动力学理论
变态心理并非由于躯体疾病而是由于心理冲突和情绪紊乱的结果
本能欲望过强,心理防御机制无法控制及与之抗衡,就只能让内驱力在意识中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窕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孤立病灶:乂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乂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疫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考大了的。

14.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心理咨询师考试之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考试之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汇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共有8节22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节共有两单元,分别是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学科简史。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C.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4.精神病研究的侧重点是(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7.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是(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是(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表述的是(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D.人格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15.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下列表述中与其内涵不符的是(D.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17.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C.宗教界)。

19.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

20.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21.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A.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变态心理学障碍区分

变态心理学障碍区分
偏鸷型
以系统妄想幻觉为临床表现,狭窄,预后好,为41..3%.
紧张型
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型木僵和紧张型兴奋交替出现为主.。预后好
单纯型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治疗困难预后差,阴性症状
偏执性精神障碍
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病因不明,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人格固执主观敏感好强猜疑,发展缓慢不为察觉,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个别伴幻觉短暂,有时人格完整有一定的工作适应力
癔症
错构
记忆的错误,对经历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上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器质性疾病
虚构
回忆中将从未发生的事说成确有其事来弥补遗忘的一段经历,易变易受暗示影响
器质性疾病
柯萨可夫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力减退)、错构、虚构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
慢性酒精中毒性及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非言语性幻听
幻视
原始性幻觉: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如闪光、火花等,也可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幻嗅
嗅到异味感,尸臭、轮胎烧焦气味等
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颞叶肿瘤
幻味
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精神分裂症
内脏性幻觉
体内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
精神分裂症、严惩抑郁发作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敏感
感觉增强,阈限降低,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
感觉减退
感觉抑制,阈限增高,外界刺激感受迟钝
抑郁、木僵、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变态心理学)双相障碍

(变态心理学)双相障碍
• 对双相快速循环发作者,不宜使用抗抑郁剂。 • 对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心境稳定剂与抗抑郁剂合用可取得较好
效果。由于双相II型轻躁狂的症状多很轻,如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 且患者乐于处在轻躁狂状态的话,可以考虑对此类患者不用心境稳定 剂而单独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丁胺苯丙酮(Framoes等, 1996)。
情况下,自行断药,导致复发。
• 4.实验室检查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
电图。如需要排除颅内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可能脑电图,头部CT或头部核
磁共振(MRI)检查。许多其他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因此如有躯体
疾病史的需要作相应的检查,如内分泌方面的检查,有关部分B超检查等等。
(五) 常用药物
• 1.心境稳定剂 • 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
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 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的药物。目 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及 抗抽搐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
• 1.碳酸锂 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 有效率约为70%,但起效较慢,需要持续 用药2~3周的时间才能显效。
附图2 双相抑郁发作治疗流程
ICD-10明确诊断
在原用心境稳定 剂维持治疗基础上
加锂
加大原用锂剂量
严重拒食、自杀者 临时加MECT
有效
无效
加用抗抑郁剂:
有效
SSRIs,慎用TCAs 无效
加大抗抑郁剂剂量
有效
继续 治疗
继续 治疗
无效 换用不同作用机制
的抗抑郁治疗 无效
MECT 3次/周,<6次
无效
有效

躁狂发作

基本的特征是心境高涨,身体和精神活动的量和速度均增加。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精辟)

变态心理学(精辟)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多见于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患者。

——感觉倒错: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2、知觉障碍——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正常人在特殊情境下也可以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是偶然出现的,一般通过验证,能很快被纠正和消除(后者也被称为“生理性错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或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或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觉和心因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变态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选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 ()是不合理的判断。

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B) 智力水平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C)易受暗示者, 心理健康水平低D) 对环境压力耐受性越强,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2、对成人心理健康的破坏, 人本主义解释强调()。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C)个体发展的早期挫折 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后果3.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4.思维形式障碍不包括()。

(A )思维贫乏(B)思维迟缓(C)强制性思维(D)妄想5.()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 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C)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6.非器质性记忆减退不包括()。

(A)对一般事务难以记住, 对情绪性事件较好记住 (B)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C)经常诉说自己健忘 (D)对不感兴趣的事很难记住7、木僵多见于( )A 青春型分裂症B 紧张型分裂症C 单纯型分裂症D 偏执型分裂症8、目前意志行为障碍分为几个类型( )A 三种B 四种C 五种D 六种9、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

(A) 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B) 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C)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D) 心理活动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10、在临床上, 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 )。

A 对自我身体状态的反映指标B 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C 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D “现实自我”的解体和丧失11.潘菽教授认为“梦”是( )。

A 心理“内驱力”活动的一种方式B 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C “意识活动”的结果D “潜意识”的活动和表达12.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中不包括()。

(A)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B) 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C) 身心统一的原则 (D) 以"自我"为中心, 努力实现自我原则13.内感性不适, 通常是指()性质不明确, 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的感觉。

变态心理学-第11讲(儿童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11讲(儿童心理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 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 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人 际交往和沟通模式异常。
•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雷 特障碍、儿童分裂障碍和阿斯伯 格障碍。其中孤独症是最常见的 广泛性发育障碍。这里主要介绍 孤独症。
孤独症(ASD)
• 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 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 兴趣狹窄、行为重复刻板为特征, 多发病于婴幼儿期,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
游戏 治疗
• 让儿童玩玩具、画 画或编故事,从中 透露出在他们生命 中的冲突及相关感 觉。然后协助儿童 化解冲突并改变他
们的情绪和行为。
儿童心境障碍
•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哀愁、快乐、愤怒等。患有 心境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处于极端的、持续的或难以调节的情 绪状态。
儿童心境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抑郁剂如丙眯嗪、阿米替林、去甲丙咪嗪,如百忧解和左洛复,治疗 情绪紊乱和其他抑郁症状 。
多动症的表现
活动 过多
冲动 行为
注意力不集中 (核心症状)
不良 行为
学习 困难
多动症诊断标准
• 注意缺陷:符合下述9项中的6项以上且至少持续6个月,达到难以 适应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相一致。
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细节,或常发生粗心错误。 2.在学习工作或游戏活动时,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 3.与之对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不能听从教导。 5.难于完成作业或活动。 6.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经历持久的工作或作业。 7.往往遗失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 8.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9.常遗忘日常活动。
焦虑障碍的原因
• 焦虑的孩子本身存在器质上的敏感,在负性刺激下很容易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变态心理学症状学整理

变态心理学症状学整理

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降低。

·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患者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

2.知觉障碍·错觉:有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地感知。

(生理性错觉:正常人产生的偶然出现的错觉,草木皆兵等)·幻觉:没有相应的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命令性、评论性、政论性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等·内脏性幻觉:指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

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并十分清晰地描述这种令人痛苦的感觉。

·机能性幻觉:幻觉体验与真实的知觉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彼此融合、互不融合。

最常见的是机能性幻听,如听到“滴答,滴答”的钟声听出“傻瓜,傻瓜”。

·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声”,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重复出来的思想虽然内容与原来的一样,但是患者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两者在性质上的不同。

·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正确,对某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空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空间大小、方位、距离发生改变。

·时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者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

·视物变形整: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

·视物显大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大。

·视物显小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小。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

3.思维障碍3.1.思维联想过程障碍3.1.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障碍·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联想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音联意联),或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随境转移)。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三)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此处情感障碍即为情绪障碍)一、情感障碍概述二、情感障碍临床表现(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三)脑器质损害为主的情感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一、情感障碍概述(一)基本概念心境(mood)持久的、不强烈的对起因自觉程度不高的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背景, 基调。

(一)基本概念情绪(emotion)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持种族而发展起来的, 它与机体活动相联系, 是原始的、低级的、与欲望满足直接相关的一种内心体验。

在紧急情况下情绪激动可以增强植物神经、内分泌及代谢活动, 以适应应激的需要。

“狗急跳墙”、“饥不择食”(一)基本概念激情(affective impulse)爆发性的、强烈及短暂的情绪, 可伴有意识范围狭窄, 对周围事物及自己心理活动理解和控制力的下降。

(一)基本概念情感(feeling)人类特有的, 与创造、审美、要求得到满足等社会化活动相关联, 受世界观制约的内心体验。

如: 责任感、义务感、友情、荣誉感、耻辱感、羞怯感……(二)情感的特征1.倾向性愤怒、落寞、遗憾、抓狂……2.稳定性指向稳定、起伏稳定、强弱稳定、来去稳定3.深刻性爱、亲情、奉献、忍耐……4.效能性成为行动的动力, 知耻而后勇、化悲痛为力量……二、情感障碍临床表现(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1.情感高涨(elation)正性(倾向性鲜明), 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兴高采烈转瞬即变(稳定性差、深刻性差)自我感觉良好,自觉脑子好用, 出口成章、甚至夸大情感有感染力,与环境统一性好,对思维、行为影响明显(效能性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躁狂综合征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躁狂发作、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甲亢、酒药成瘾、使用激素、脑器质性病变……)2.情感低落(depression)负性(倾向性鲜明)、忧心忡忡, 愁眉不展兴趣下降或消失自我评价低, 脑力迟钝感, 注意、记忆力下降无望\无助\无用自责\自罪\自杀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抑郁综合征常见于:抑郁发作、应激相关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甲减、酒药成瘾、脑器质性病变、药物副作用……)3.焦虑(anxiety)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无缘的恐惧”——缺乏明显客观因素或无充分根据, 做过分严重的估计忧虑不安、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捶胸顿足、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伴有疑病观念常见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器质性焦虑, 如药源性焦虑(戒断)4.恐怖 (phobia)不以病人意志为转移的恐怖情绪。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述第四节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述第四节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病因病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建立诊断。

(只适合有明确病因的,比如脑外伤,物质滥用。

)·症状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

(精分,双相等)·由于精神障碍多数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实验室诊断手段,因此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进行。

(一)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 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DSM-I V的分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状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应激障碍也归在本类)8.躯体形式障碍9.扮演障碍10.解离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注意:2013年出版的最新版DSM-5将精神障碍分为22类。

相比之前发表的DSM系统,2013年发表的DSM-5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弱化了五轴诊断系统,在分类上向ICD-10靠拢:DSM-5不再强调五轴诊断体系,而是建议将轴3与1、2合并;在轴IV上推荐使用ICD-10方法;在轴V的使用上建议采用WHODAS (WHO残疾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其次,强调了对严重程度的评估: DSM-5建议使用规范化量表和问卷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改变了DSM原版本中以症状数为唯一标准的特点。

·DSM-5的分类1神经发育障碍2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4抑郁障碍5焦虑障碍6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7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8分离性障碍9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10喂养和进食障碍11排泄障碍12睡眠-觉醒障碍13性功能障碍14性别烦躁15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16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17神经认知障碍18人格障碍19性欲倒错障碍20其他精神障碍21药物所致的运动碍及不良反应22其他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问题(二)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是由WHO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抑郁、恐惧和焦虑
1、抑郁:情绪低落、能力估计过低、“灰色”心情、自卑、 自责、自罪。
多见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2、恐怖: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 移的恐惧情绪。
多见于恐怖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早期 3、焦虑:病人对自身的健康和客观情况做出过分严重的估 计,内心不安;或认为病情严重,难以治愈;或认为即将大 祸临头坐立不安,反复找人诉说。
思维 中断
思维 插入
思维 云集
思维 扩散
象征性 思维
语词 新作
逻辑 倒错性
思维
强迫 观念
1、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
(1)抽象概括水平下降 主要表现:直观形象或直 观情景联合 验证:“第四例外实验” (2)抽象概括歪曲 主要表现:概括抛弃了本 质的东西 验证:“分类实验”
2、联想过程的障碍 (1)联想过度:思维奔逸、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2)联想贫乏:思想贫乏、思维迟缓(抑郁症典型症状) (3)联想错乱: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3、思维逻辑进程(或逻辑结构)的障碍 (1)逻辑倒错 (2)象征性思维 (3)诡辩证 (4)语词新作
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
感知到该物体的存在。
肯定的幻觉
按内容性质分: 中性的幻觉
外空骂病, 。看他人无
到的听人 某声到在 人音有场

否定的幻觉、命令的幻觉
②分类: 按感知器官分:幻视、幻听、幻嗅、幻嗅、
内脏和本体感觉的幻想
主观: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③特殊形式:机能性幻听
正常人也有幻觉,但没有反复性、延续性
对于严重心理障碍者,错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把小猫 看成是猛虎,因而惊恐万状。
正常人:可以调整,纠错,有错觉意识
精神病人:不能调整与纠错,没有错觉意识。最常见为视错 觉,依次为听错觉。Fra bibliotek2、幻觉
(1)定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
在或人时例
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
窗凭责,如
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
卡麦隆:病人把不属于同一概念,但与此概念有联系的内容 包含其中,使得概念的内容过度扩展,思维活动变得没有条 理且不连续。 刺激多余性:病人不能通过对信息的过滤把无关信息加以排 除,因此使其信息加工过程发生混乱。
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2、注意减退 3、注意涣散 4、注意转移 5、注意狭窄
第六章 情感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
(1)认知异常 (2)意识障碍 (3)情绪障碍 (4)思维过程本身有障碍 (5)人格障碍
(三)关于思维障碍的一些理论
1、布鲁勒的内向性思维学说
⑴学说内容:他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思维最大的特点是 思维松散和思维破裂,因此第一次提出了“精神分裂症” 的名称
内向性思维 ⑵人类思维的分类:
现实性思维
Ⅰ正常人:现实性思维占优势,思维活动 不会出现病理状态 Ⅱ精神分裂症:内向性思维占优势,脱离 外界现实,沉浸在自我情感体验和主观幻 想世界中
3、矛盾心态:病人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同时体验到两 种相反的不同情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四)情感淡漠与减退
1、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的 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是精神分裂症多见又具有特 征性意义的症状。
2、情感减退:病人对各种外 界事物逐渐丧失相应的态度和内 心情感体验。
多见于器质性痴呆状态、晚 期精神分裂患者中
一、情感活动异常
(一)表现为高涨和兴奋的情感活动异常 1、情感高涨:表现为情感活动显著增 强,经常欢欣喜悦,对一切都非常乐观, 骄傲自负,有夸大色彩。 2、欣快:似乎总有一种十分满意和幸 福的体验。 3、情感爆发: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 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4、病理性激情:一种突然、强烈而短 暂的情感发作,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 障碍 5、易激惹:对于一般或很轻微的刺激 就产生剧烈且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三、思维障碍
定义:是由于某些外来的或体内的不利因素的影 响,破坏了人脑正常的活动规律或扰乱了人的思 维逻辑进程;丧失了正常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 思维能力,对现实进行了歪曲的反映。
思维特征
目的性 连惯性 逻辑性 实践性
(一)思维形式(过程)障碍
思 维
思维 迟缓
奔逸
思维
思维
散漫
破裂
思维 贫乏
病理性 赘述
(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
1、妄想: 和推理,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异常。
区别:正常人的错误想法,如偏见与迷信
2、妄想的分类
原发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
⑴按起源
⑵按结构
继发性妄想
非系统性妄想
⑶按内容
3、妄想产生的 条件
①带有被害性质的妄想: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 妄想 ②夸大色彩的妄想: 夸大妄想、发明妄想、钟情妄想 ③贬斥性质的妄想: 自责自罪妄想、疑病妄想
双相情感障碍 凡高
二、意志和行为动作异常
(一)意志活动的异常表现 1、意志增强:是指病人的意志具有病态的顽固性。
多见于妄想狂、精神分裂妄想型病人 2、意志减弱:病人由于神经系统技能的脆弱,以及心情焦 躁、情感脆弱,因此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 容易灰心丧气。
多见于躁郁症的躁狂状态 3、意志缺失:病人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及其 变化缺乏任何情感反应,生活需要和欲望显著减退或消失, 缺乏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2、思维的倒退学说
观点1: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倒退到系统发展中不同水 平的低级阶段上的结果。如复古原始人思维方式。
代表人物:希勒德 观点2:精神分裂症思维是向幼年时期儿童思维的复归, 即倒退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
缺点: 1、动态发展的方向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2、思维活动的结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3、思维包含过多理论
第五章 认知心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知和识别能力缺失症(不识症) 1、定义: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 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2、分类:物体不识症
颜色和字形不识症 空间不识症
(二)感知错幻
1、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世界存 在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三)感知综合过程的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 事物能感知, 但对某些个别 属性产生错误 的感知。常见:
空间:视物变形症、显大症 、显小症、错位症 时间:非真实感 人体:体形或躯体结构 整体或个别部分都变化 关系:不能连贯图画内容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2、记忆减退:是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 3、遗忘:(回忆的空白)指那些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 经历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 (2)逆行性遗忘 (3)进行性遗忘(老年性痴呆) (4)心因性遗忘:是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疾病产生 的原因往往与病人犯了某种严重错误或罪行有关。 4、记忆错乱: 再认错误: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症。 回忆过程的错误:错构症;虚构症。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或痴呆状态
(二)行为动作的异常表现
1、随意动作的异常 (1)木僵状态:病人几乎静止不 动,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
抑郁性木僵 心因性木僵 紧张性木僵 器质性木僵 (2)蜡样屈曲:病人姿势往往固 定不变,身体任人摆布,即使肢体上 举或放 在不舒适的位置,也能维持很久 而不主动改变。
(三)意志行为和其他兴奋性行为的异常
1、强迫动作:病人在某中难以抑制的意向和情感的影响下 重复进行的动作。 2、躁狂性兴奋:病人整个心理活动增强,言语、动作、行 为都大大增加。 3、青春性兴奋:病人言语明显增多,但往往支离破碎、语 无伦次,有明显的破裂性思维,情感表现倒错、做作,即使 又唱又笑,却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 4、紧张性兴奋:话语较少,语句简单,内容单调,有时杂 乱,长出现刻板言语和模仿言语;情感变化较大,表现强烈, 表情呆滞,与心理活动不协调;动作虽然较少,但强烈粗暴, 无端伤人毁物。
(3)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 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主动性违拗症 被动性违拗症 (4)被动性服从:病人对任何意见与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并立即执行,即使执行的结果会对他造成损害或引起痛苦,他 也照样去做。 (5)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持续动作
刻板动作:并热无任何目的、持久机械重复一种动作。 模仿动作:简单重复别人的动作。 持续动作:病人如知没必要,仍重复自己刚才所做的动作。
多见于焦虑症、神经症伴随焦虑状态、 更年期焦虑症
(三)情感和情绪错乱
1、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丧失其协 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表现有内心体验缺乏统 一性;情感反应与目前的境遇不相称;内心活动与表达缺 乏相关性、配套性。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基础症状。
2、表情倒错:是内心体验和表情动作之间不相协调的表 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