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三、分析与思考
贵州省的高中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 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强烈冲击,教师 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 践中出现 了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问 题 和 困 惑 是 很 正 常 的。 面对问题和困惑,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 一是学校要 勇于承担责任。课堂上出现问题与学校对教师的培 训指导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不要害怕教师出现问 题,出现问题说明教师在积极进行实验; 更不能指责 教师发生的问 题,就 像 一 个 初 学 走 路 的 婴 儿,如 果 我 们不允许他摇摆,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走路。二是 学校要站在一 个 制 高 点 上,从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目 标、课 程结构、课程标 准、教 学 过 程、教 材 开 发 与 管 理、课 程 评价等方面重新认识课程改革,审视实践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全体教师一起研讨,消除教师存在的疑虑, 统一思想,树立 信 心,使 课 改 始 终 沿 着 正 确 的 方 向 前 进。我校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再次学习《课标》,认真反 思; 在教研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以及产生的困惑作了认真分析。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
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不仅关注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
它不仅在专题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而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存在的问题?本文浅谈个人浅见。
一、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未能尽快转变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在以往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难以避免以往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对新课程的不利影响。
2.教学目标不能全面落实对“三维目标”的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情况屡屡发生。
因为有些教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刚性的,是可以检测的,是必须达到的硬任务;是与高考直接相关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柔性的,而且难以检测,因此不太重视。
另一方面有的教师缺乏从整体上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显性的目标能够把握,对隐性的目标认识不清。
3.教学要求没有准确把握新课程中的必修课程的目标定位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性,这是区别于选修课程模块多样性、选择性的一个标志。
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必须“固守”基础性的“阵地”,认识到它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拔高”、“加深”和“扩展”必修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4.练习测验不配套、不科学针对“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练”等问题,教师不是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而按以往的思维路线去设想若干年后高考的可能情形,以此来考察今天的教学。
而高考如何考大家都说不准,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教师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过去考过的或以后有可能考的内容,必须要教给学生。
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验证“考”的假设上,教学中出现了“一步到位”的现象,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混合使用,各类习题和测试的标准偏离了正常“轨道”。
学生普遍感觉听讲很简单,看书都懂,但遇到课外练习,却无从下手,动手就错(二)教学方式上存在的不足1.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一点质疑
观 ” 在 连 绵不断 的“ 程 ” 。 过 熏陶 下而 逐步 得到 升 华。 由此可 见 。
对学 生学 习过 程和 方 法 、 感 、 情 态度 、 价值 观方 面 的发展 提 出 目标 要 求。 这是 以往的教学 大纲和教 学要 求从来没 有的。 这一根 本性 的变化 对培养 新时期具 有 良好 素质和竞 争力 的国家建 设者 和接班 人具 有重
要 求 ,这 一根 本性 的 变化 对培养新 时期具 有 良好 素质 和竞 争力 的国 家建设 者和接班 人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但 三维 目标” 中缺 少了“ 能
力” 字, 二 而这个 词在教 学 目标 的表 述 中上 实在是 不可或缺 的 。 因此 , 笔者认 为三 维 目标应 表述 为 “ 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 、 力与 方法 , 能 情感 、
I 育 观 . 【 野】 教 新 察1- 视 _
对 新 课 程 一■ 目标 ’ “■, H ’ ■ ■0 三维 ■ ■ ■0 的一点质疑 ■ -_ 一
●焦德 文 刘 秉仁 ,
摘 要: 新课 程标 准提 出 了知识 与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 过 情 态
一
起 而成 为“ 智能 ” 的缘故 , 但二 者不能 画等号 , 因为智 力的范 围 实践 , 从教 学 角度讲 , 是学 生在 教 师的 引导 下 , 靠 自己 就 依
新课改的目标
三维目标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
但在实践中,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混乱,三维目标的落实同样存在不少问题:“知识与技能”的僵化与虚化,“过程与方法”的简单应对与形式主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签化,这些现象都不鲜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
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消除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我们在理解方法上形成必要的共识,解决落实问题需要我们形成更加具有适应性的教学策略。
一、理解三维目标的基本方法(一)明确三维目标的层次定位三维目标理解上的困难首先来自于目标层次上的混乱。
三维目标是“课程总体目标”。
事实上,在“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抽象程度上的差异,看不到这种差异,把课程总体目标直接拿来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僵化、形式化和标签化现象,就像把“教学民主”直接拿来作为课堂教学的特定方法将会产生的后果一样。
改革是目的性很强的社会运作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出发,确立了基础教育新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它服从于国家教育方针所确立的教育目的,同时又反映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点。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
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
”[1]培养目标又进一步规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课程总体目标”,也就是提出各学科培养人的思路,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三维目标”的政策依据正在这里。
“课程总体目标”被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显然是一种具体解读的结果——把改革希望实现的结果转译为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观解析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观解析作者:黄梅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1期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向指南。
如果目标不明或者有偏差,教学行为就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所以对三维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面临的问题新一轮课改以其鲜明的三维目标而备受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这个三维的课程目标不仅明确了基础教育培养对象应达到的素质要求,同时也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有效的教学在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但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目标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还存在着对三维目标理解的表面化,操作的形式化,设计的低效化等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教学目标的本质把握不清。
将知识、技能、能力目标分割理解,将过程方法目标认为探究教学,过程教学。
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的活动过程或活动内容,而不是活动结果。
(2)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楚。
或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得太笼统,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混为一谈;或设置得过于精细,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混为一谈。
(3)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不重视,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
或照搬参考书现成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千篇一律,在编写中为了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形式化地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段论。
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对实际教学的导向调节作用。
(4)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知识类型、学习认知过程和学生情况缺乏必要的分析,目标内容没有起到对教学以及评价的指导作用。
”三维目标”实施误区的思考
的设 计 思 路 中谈 到 , 文 “ 程 目标 难 , 以让 很 多教 师 眼 花 缭 乱 、 接 开来谈 “ 识与 技 能 目标 、 程 与方 法 语 课 足 应 知 过 根 据 知 识 和 能 力 、 程 和 方 法 、 感 不 暇 , 经 过 长 时 间 的思 考 与 实 践 是 的 目标 以 及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目 过 情 不
发 点 , 后 者 是 归宿 。因 此 , 三 个 维 学 目标 的 拟 定 则 是 根 据 具 体 的 学 段 同 知 识 与 技 能 、 程 与方 法 、 感 态 而 “ 过 情 度” “ 与 三维 目标 ” 是 两 个 可 以混 同 不
的概 念 。 而 ,三 维 目标 ” 然 比 “ 然 “ 显 三
误区二: 课课 必 有 “ 维 目标 ” 三 的
为 新课 程 的 重 要 课 题 。 然 而 在 实 践 标 ” 读 的现 象 . 把 “ 维 目标 ” 误 即 三 理 课 堂教 学 中 . “ 维 目标 ” 对 三 的理 解 与 实 施 存 在 解 为 “ 学 目标 ” 教 。 着 很 多 偏 差 , 致 走 人 误 区 , 纠 正 以 不
目标 与 使用 的课 程 资 源来 完成 . 实 度 与 价 值 观 等方 面 的基 本 要 求 , 定 是 规 现 课 程 目标 的 具 体 化 与 操 作 化 。 在 各 门课 程 的 性质 、 目标 、 内容 框 架 , 提
个 维 度 ” 加 直 观 , 也 带 来 了另 外 “ 程 总 体 目标 ”学 科 课 程 目标 ” 教 出教 学 和 评 价建 议 ” 句 话 , 更 它 课 “ “ 这 以及 《 语
浅谈“三维目标”的理解及落实
浅谈“三维目标”的理解及落实摘要: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介绍了三雏目标的内涵,阐述了笔者对三雏目标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三维目标内涵理解落实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体系,由以知识为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1.1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2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的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对“三维目标”的认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时存在的问题
上1 l 0 {E ’ I lI E lt 1 S { f
◇ 浙 江 玉 环 县 城 关 一 中
盛 正 富
◇ 浙 江 玉 环 县 教 育 局教 研 室 冯 根 水
新 课 程 以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建议 等 ,使学生在这 种 良好 的活动氛 围中得到 了情
得 含糊 。
体 ,才是有生命 力的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就
门 学 科 而 言 ,是 伴 随着 对 该 学 科 的 知 识 技 能 的 反
一
思 、批 判 与 运 用 ( 程 方 法 )所 实 现 的学 生 个 性 倾 过 向 性 的提 升 。 ”在 处 理 情 感 、态度 和 价 值 观 的培 养 和 落 实 “ 基 ” 目标 的 关 系 上 ,不 能 顾 此 失 彼 ,从 一 双
区。
( ) 注 重 情 感 、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的 目 标 实 现 , 但 一 轻 视 “ 基” 双
生关系 ,说 出和教 师交往 与沟通 的基 本准则等 。过 多的游戏 、小 品 、小组合作 ,让这节课 的教学 只是
留 于 表 面 ,但 对 于 教 材 中需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的 一 些 知 识 点 则 是蜻 蜓 点 水 。 新课 程强调 “ 教材 ” 用 ,而 不 要 “ 教 材 ” 教 ,但 这 并 不 是 要 求 我 们 放 弃 教 材 ,忽 视 “ 基 ” 双 。新 课 程 强 调 三 维 目标 的 有 机 整 合 ,认 知 目标 也 是 三 维 目标 中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知 识 、技 能 目标 是 三 维 目标 中
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新课程培训材料教务处如何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一:理解、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容才能更好将其体现在教学中1: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各学科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新课标下三维目标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标下三维目标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岱岳区下港中心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
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
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
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准对策。
为此,下面从表述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表述三维目标,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方法问题。
从教学实施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下面两种。
1.表述的传统化,忽略方法与过程。
先看案例:《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只看到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把握什么、积累什么,突出的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
目标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的目标,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何达到“把握”?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分析语言,或者是通过与其他文章的比较?都不清楚。
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未能在教学目标中表述出来。
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入其中。
新课程下对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思考和实践 (1)
新课程下对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思考和实践华实高中高芬华摘要: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质上是集中体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的课改方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尤其三维目标设定上的不足导致在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和盲点,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些现状的同时寻求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策略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三维目标上的重大变化,实质上是集中体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的课改方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在这场课改的“革命”中,通过三维目标的改变,从教师的主体地位转让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是不小的挑战。
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问题就更为突出。
一、问题与困惑首先,突出的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因为分而述之,把三维目标分为三个目标,导致教师在设计思路也容易出现目标的割裂,未予以整合。
此外,各个具体的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技能目标不落实。
知识与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知道‘是什么’、会重复‘怎么做——这样做’”。
1“是什么”是知识的问题;“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指的就是技能问题。
教师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叙述过重,“重复怎么做”等技能目标阐述不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不到位。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创举,却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惑所在。
,“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受到了质疑,加之这一目标尚未完善,少了些可操作性,更让人平添茫然”,直接导致众多老师连最基础的表述都存在不够精确这一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切实际,突出表现为或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或设定上空洞。
“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1《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聂幼犁,《历史教学问题》2009.1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三维目标”的“三个问题”4页
“三维目标”的“三个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年,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岁月,笔者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明确,以期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改工作稳步前进。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漏洞百出“三维目标”漏洞百出,有遗珠之憾。
例如,“三维目标”中没有“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甚符合。
“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丢弃了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是人们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看法,它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还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
没有“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哪来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这个“目标”只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忽视了对教师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要求以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
“三维目标”还缺少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目标维度,亦即缺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所以,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是“不标准”的“课程标准”。
二、逻辑混乱“三维目标”还存在逻辑和分类不当的弊端。
例如,“过程和方法”目标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包含关系――“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包含于“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它的达成就是“过程和方法”的抉择和运用的结果,所以,“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过程和方法”是“过程”。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了教学的具体途径
●学习兴趣 ●科学态度 ●实践意识 ●方法能力 ●分析习惯
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 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 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不仅对初 中学习产生影响,很可能还影响整个高中阶 段,甚至于一辈子。
缺少生成的教学是死板的课堂,学生的创 新能力被扼杀,违背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生成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 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 人才。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引导精彩生成
(1)创设宽容、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留心教学中各种变异,关心学生的 具体表现。 (3)鼓励质疑、鼓励创新。 (4)发挥教育机智、更新教育观念、重塑 评价理念。
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过程 问题2: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未能准 确把握学情,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当,阻 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有”: “四备”: 脑中有“标”(课程标准) (1)备教材 胸中有“本”(教材内容) (2)备学生 目中有“人”(学生) (3)备教法 心中有“数”(学生个体差 (4)备作业 异) 手中有“法”(方法)。
(二)关于教学过程
1、教师备课时注重“教材”,忽视“学 生” 2、教师备课时注重“预设”,忽视“生 成”
案例1 :在《汽化》一节课上,老师让学生作实验,用棉 球蘸酒精擦在手臂上,观察发生的现象。老师根据学生 “手臂感到凉凉的”追问:“手臂为什么感到凉呢?”, 学生回答: “酒精渗入皮肤里了”,老师不语,叫另一同学。 “酒精温度比皮肤温度低”,老师仍不语,再叫另一同 学。 “酒精蒸发要吸热”,老师顿时兴奋: “由于酒精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皮肤的温度降低,所 以感到了凉,对不对?”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两条生成性的问题回避了。
新课程“三维目标”问题探析
关键词 : 新课程 ;三维 目标 ”建议 “ ;
Su y o h h e - i n in Ai f Ne Cu rc l m fr td n te T re d me so ms o w riuu Reom
R n Jn - n e i g m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 aie o ee hn hiN r lU i ri , hn hi 2 0 3 ,C ia H m nt sC l g,S ag a oma nv s y S aga, 0 24 hn ) i l e t
的“ 创设 问题情境 ” 即原来 的“ 发学生兴趣 , 激 自然引入
新课 ”现在的“ , 探究新知 ” 即原来的“ 启发式教 学 ,现
程实施的效能如何 。 新课 程“ 维 目标 ” 三 自推出 以来 , 已 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 知,并在教学实践 中得 到普遍 应用 。 然而, 作为我 国新课程 改革 中出现 的一个 新生事 物 ,三维 目标 ” 引发 了较 多的争议 。其 中, “ 也 既有 来 自
些有争议 的问题 。这些 问题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 新课程“ 三维 目标 ” 是不是一种 新理念; 新课程“ 三维 目标 ” 的
提法是否科学 ; 新课程“ 三维 目标 ” 如何评价 ; 新课程“ 三维 目标 ’ , 如何整体实现等 。笔者对这些有争 议的问题 进行探 讨, 并提 出了一些新 的思考和看法 。
笔者 力图对这些有争议 的问题 进行探讨 ,揭示其 实质 所在 , 并提 出 自己的一些新 的思考 和看法 , 希望有助 于
新课程改革 的推进 。
一
先, 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 的到来 , 对人 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出了前所未有 的紧迫要求 。 提 新
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教育专家和教师口中。
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如何确立和落实三维目标?今天,我把我收集、整理的有关这些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
1、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
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2、三维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但是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维教学目标的优势劣势
三维教学目标的优势及实践中的劣势及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但是又有着各自内涵和独特性,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与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
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达成情况决定着整个数学教学方面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达成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几方面的策略,促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成。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重视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学习了学科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和该学科必须掌握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从而发展学习能力,获取经验。
一、新课程实施中「三维目标」实践存在问题分析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下,三维目标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教学中重形式,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课程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教师们也深知这与传统的「双基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师们在试验中弃用了过去的方法和经验,不愿再提「双基」,怕提到「双基」别人就说自己无新的教学理念,要么就干脆放弃了「双基」,并提倡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教学活动,追求创新,注重课堂气氛以及师生开展多边活动,并及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深度不足《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内涵已有了一定的说明,不仅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但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挖掘深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认识上存在不足教师意识不强,最终会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为体现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做」「拼」「剪」「玩」等等,但设计的活动脱离于教学内容和任务,脱离了学生发展之外,使过程、方法不能有效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三维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分别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虽然三维目标从发表出来至今已得到多方的认同,并在中小学实行的实践,但是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
1、现代教师还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未能脱身,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也是的三维目标较为难以实现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从而使得教师较为难以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换成以三维目标为切入口的教学方法。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样使得教师难以以三维目标进行教学。
1、社会的舆论和思想也导致教师难以将三位目标的实施
现如今社会对“升学率”的要求极为重视。
不仅仅如此现在许多家长极其教师看一个孩子好不好,乖不乖,大都都是以为学生的成绩为基准。
从而产生的问题便是:提高学习成绩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而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这种压力下,教师不免会教学目标的重心移至知识的掌握要求,从而忽视其他几方面的结合,联系。
2、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的模糊(太宏观)
首先,三维目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对于从应试教育的蓝天下毕业的以知识为主体的教师来说,这种转折性的改变是较为难以实现的,从而对于三维目标的理解也是不大容易的。
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是较为容易理解的:知识与技能就是既要告诉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好比既要告诉学生怎么烧菜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烧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就是告诉和教授学生知识的一个必须要经历的程序,而方法就是告诉和教授学生知识的一个行为和操作体系,就好比告诉学生怎么烧菜的知识的过程,例如可以观看视频,方法就比如教师亲身示范告诉学生怎么操作。
但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这是较为难以理解的,难以理解就是导致教师理解模糊,也就开始进行模糊教学,从而导致三维目标实施的困难。
3、表面设计的形象化,实施中进行分割
教学目标就是人们对教学效果的期望,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在规划教学目标的时候,许多教师的确会有意识的将三维目标纳入其范围之内,但往往只是写在教案上,但是由于并没有对三维目标进行一个透彻的了解,往往在关注前两个之后便会遗忘之后一个,关注了之后两个便会遗忘前面两个也同样重要,从而使得三维目标浮于表面,只存在于教案之中,但是又由于没有了解的十分清晰,使得在实施过程中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了。
4、过度强调将三维目标结合,使得教学重点偏移,出现教学目标的偏差
就好比明明两个人就能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偏偏要加进来一个人来帮助协调的运作,从而的导致的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三维目标”的确强调在教学目标上实行三个目标相结合,可是在理科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其他两个目标难以相结合统一,如果过度强调三
维目标结合的话,将会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失去教学重点,人为的增加障碍,使得三维目标难以合理的运作。
就那数学来说,在数学课程中大都是属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而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关系,也没有办法设定情感目标,就无法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
这个也是三维目标实施中的一个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三维目标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与归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5期作者:魏宏聚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桐柏高级中学卢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