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孟子》二章 (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孟子二章》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孟子二章》ppt课件

治国道理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 道”是什么关系?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问题互研:【三】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 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文章第四段运用什么句式?有 什么效果?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 1、背诵课文,以文 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为话题,发表简单的 演讲。 • 2、你知道孟子的有 关故事或语录吗?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 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 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 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 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 而登上了相位。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使动用法, 在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劳累。 kòng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使 ……违 使……扰 用来(通过 使……贫困。 乱。 那样的途径 背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 使他的心惊动,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表对举,无实义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由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 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 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地位实力相当的国家和 外来的灾祸,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 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35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35张PPT)

课前自主学习
(四)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品读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了怎样 的论点?是如何提出 的?
论证方法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论证思路
导思2:文章采用了怎
课文品读 2. 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
作者的什么观点?
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 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 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
课文品读
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 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
翻译课文
原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所以:用这些办法。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惊动。 忍, 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曾,同“增”,增加。 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课文品读
译文:
翻译课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一定 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 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 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
译文: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
人死亡。
课文品读 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4张PPT)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 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 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写作特色: 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 染力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 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孟子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的时候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 候努力让百姓得到好处。


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 改变自己的追求。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
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 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 胡兰。
一、虚词意义及用法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丈夫之 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父命之 ___________________ 指丈夫 . 指女子 ①之母命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 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 教读导航
课堂实践 直击中考
教读导航
ღ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 期思想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 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 (仁政、 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 著作。 《孟子》与《论语》 《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
ღ了解背景
《富贵不能淫》中提到的景春、公孙衍、张仪三个人物都是战国 时期的纵横家, 本文就是借对纵横家的评价表达对什么是真正的大丈 夫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是孟子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 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
ღ预习任务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孟子其人和所处的时代,思考孟子为什 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
【答案】孟子提出这样的观点首先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身
世处境密切相关的。张仪、公孙衍靠游说诸侯而被重用,而满腹才华 的孟子却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内 心的忧愤。
【答案】作者先列举了三个哲理性很强的事实:“人恒过,然后 能改;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 面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炼,方能发奋进取的 道理。接着,作者从个人的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从反面论证。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 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要不要有忧患意识?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 患些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优秀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优秀课件(共23张PPT)

我会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 证论点的?(2分钟)
首先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举例论证)
接着
引出“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然后
从正面论证
个人身处逆境 努力奋发
从反面论证 国家无忧患 易灭亡
(中心论点)
最后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会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 补充一些例子,并说说你 的看法。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弼”,辅佐
3.通假字。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衡于虑。 • 衡,通“横”,梗塞,不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通“弼”,辅佐
4、古今异义词
1、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2、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方法 今义:因果关联词 4、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接着
引出“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然后
从正面论证
个人身处逆境 努力奋发
从反面论证 国家无忧患 易灭亡
(中心论点)
最后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寄语
•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 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 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 瞄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我会读——读准字音
• 畎亩( quǎn ) 傅说( yuè) • 胶鬲( gé ) 管夷吾( wú ) • 孙叔敖( á o ) 行拂乱( fú ) • 曾益( zēng ) 法家拂士( bì )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孟子: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 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 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 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 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 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 交、军事斗争。 •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 、秦两国兼并弱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 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连 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 ,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 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孟子: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 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 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 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价值。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有大志、 "

部编(统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ppt课件(24页)【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ppt课件(24页)【精品】
8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 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
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9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 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6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7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5、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痛苦,使…劳累
6、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使…挨饿,使…贫困 使……不顺
8、所以动心忍性 9、曾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使…坚忍 通“增”,增加
15
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拂乱、 动、忍 都是使动用法,翻译 时,要译成“使……”
16
1分钟思考,2分钟交流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人,他们的经历有什 么共同点? 2、本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和论证方法? 3、文章开篇列举的这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 能”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2
读出红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quǎn)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gé)

八年级上册(部编)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八年级上册(部编)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动句词子使独动立用性法,,不使译…动动摇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叫做
富贵不能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 丈夫!
深入研读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 了怎样的论 点?是如何提 出的?
论证方法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共七篇,相传为 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 著述。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 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一 读一读字音
轲( kē ) 邹人( zōu ) 淫( yín )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guàn ) 衣冠( guān )
•你心中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 ——陶渊明、颜回
威武不能屈 ——刘胡兰、谭嗣同
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 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 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 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 道”。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 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 点?
论证思路
关键词: 广居正位大道
导思2:文章采用了 怎的思路来论证论 点?
孟子思想
大丈夫
导思4.这篇文章体 现出了孟子怎样 的思想?
梳理内容,体会论证思路
导思1.景春看 来,公孙衍、 张仪为什么是 大丈论夫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比
都出身卑微,都历经了艰苦磨练,都大有作为。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过渡,承上启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排比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道理论证
文章开篇列举的这几个事例,有什么作 用? 引出下文的议论,为下文做铺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 不能”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在肉体 和精神各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 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理解文章的观点。 •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 德修养。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 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 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 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 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
富贵不能淫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 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 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 进行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级展 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 其精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 1、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_____ 时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后人将他和 孔子 并称为 孔孟 。孟子 亚圣 。 被推尊为______ 3、孟子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 下。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 害民,他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1分钟思考,2分钟交流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人,他们的经历有什
么共同点?
2、本段运用了什么句式和论证方法?
3、文章开篇列举
能”这段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分析
举例论证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读出红字:
(quǎn) 舜发于畎亩之中 ( è ) yu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g é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f ú ) 行拂乱其所为 (b ì ) 法家拂士 (z ēn g) 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段重点词语检测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士: 起,被任用 任用,被选拔 狱官
第二段重点词语检测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 3、而后作 4、征于色 5、而后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国恒亡
犯错误 通“横” 梗塞
奋起,指有所作为
表现 了解、明白 在国内 在国外 常常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 5、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痛苦,使…劳累 6、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8、所以动心忍性 9、曾益其所不能。 使…挨饿,使…贫困 使……不顺 使…惊动,使…坚忍 通“增”,增加
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拂乱、 动、忍 都是使动用法,翻译 时,要译成“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 点的?哪个详写?哪个略写?
3、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六人事例 举例论证 个人 正面 国家 反面 类比论证
担当重任必先 经过艰苦磨练 道理论证
本段可以分几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层次:个人—国家—结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个人 正面 国家 反面
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论点 患而死于安乐也。 类比论证
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
内容总结
快速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