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平民化”,从实际出发教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平民化”,从实际出发教语文

————————————————————————————————作者:————————————————————————————————日期:

追求“平民化”,从实际出发教语文-中学语文论文

追求“平民化”,从实际出发教语文

■ 朱平王家伦

“平民语文”致力语文一线教学实际,从实践中探寻语文教学规律,建构语文教学有效系统,寻求语文的真本色,呼唤“平民化”语文教学。“平民语文”提倡语文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需要太多空洞的理论说教,而需要脚踏实地的研究实际。

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平民语文”提倡阅读教学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避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一)紧扣文本的“个性”

如果教师对教材、文本只是浅尝辄止的探析,或是隔靴挠痒式的敷衍,就匆匆套用某种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其后果不堪设想。

就教材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有基本规律的。实际教学中,有必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教材文本的“个性”:一是教材中不同范畴的语文教学的“个性”,如,非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差别较大。二是教材中不同文体的“个性”,如,同样是文学作品,散文教学应有散文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小说教学应有小说教学的大致思路和方法,诗歌教学应上出诗歌特有的味道,而剧本教学也有其鲜明的特征。三是教材中同一文体下不同文本“个性”,如,同是小说教学,不同小说篇目的“个性”也不同。

正因为教材中不同文本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每篇文本所承载的“文”和“道”也大不相同,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各有所宜。教学因具体文本的特点和教师教学个

性的不同,也要各有所取。

“平民语文”倡导“一课(一个课时)一得(文道各一得)”。“平民语文”认为设置教学目标时必须向教材文本的“个性”倾斜,绝不能千人一面。以不同体裁文本为例,如,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要关注欧·亨利式的结尾;林清玄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中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想象的手法别具一格;曹禺的戏剧《雷雨》以剧情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见长;文言文《阿房宫赋》因“赋”体文章的表现手法独具特色。

(二)不迷信,从“语文”出发重新组元

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还需要我们不迷信、不盲从,不一定严格按照教材的已有体系,可以从“语文”出发重新组元,可考虑建构“山寨版”的教材体系。

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话题来统领专题。孟凡军先生曾指出:“这种人文话题的组元结构,使众多文体差异巨大的文本被刻意组合在一个主题内涵之下,容易造成教师对教材的误读,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偏重人文性元素,而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元素。”①

那么,如何建构“山寨版”的教材体系,使之更加适合一线的语文教学实际呢?我们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但有使用教材的权利。从“语文”出发重新组元,就是尊重实际的,对教材“个性”的最有效的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材内部重新组元。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为例,必修一由“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四个专题构成。实际教学中可打破常规,对教材文本重新整合,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我的五样》,针对高中生刚入学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学会写书信体文章,可让学生思考如何抒写“我的青春”。

《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组成写景散文单元,重点落实如何细致描绘景物的特点,体会世间的“柔美”和“壮美”。

《想北平》《我心归去》《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组成抒情散文单元,重点落在作者用怎样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情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组成议论文单元,从议论文角度重点分析论证思路及论证手法。

《劝学》《师说》和《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组成文言文单元,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

二是教材之间重新组元。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抒情散文可整合一个单元,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谛听天籁”板块下两篇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板块下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江山多娇”板块下两篇写景抒情散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这些篇目顺序可作如下调整并整合:

1.《长江三峡》,着重学习作者抓住三峡特点,移步换景的写法。

2.《西地平线》,重点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写同一对象的写作方法。

3.《江南的冬景》,重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4.《荷塘月色》,定位在赏析荷塘月色美景,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5.《祖国山川颂》,学习作者全景式铺陈和片断式描写的写景特点。

以此类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小说篇目也可整合在一个单元,如必修二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可重点探讨小说情节的设置;必修三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重点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必修四雨果的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三篇文本在小说三要素中的“个性”不一样,因此可将其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有深刻的理解。

三是课内课外重新组元。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话题来统领,选文较为零散不成体系,不利于学生的“举一反三”。如果像上文所述打通部分必修教材,但由于高一学生手中教材往往还不齐备,所以,我们不妨从读本或者课外选文,适时“拓展”,增添补充“活水”。如必修二教材中只有两篇写人文章,一篇是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我们还可从相配套的必修二读本中借入“半瓣花上说人情”专题下的三篇写人文章即胡适的《记辜鸿铭》、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和巴金的《怀念萧珊》。如果学生学有余力,还可补充课外写人文章,如老舍《我的母亲》、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卞毓方《北大三老之季羡林》等作为自读篇目,帮助学生体会写人文章的特点。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平民语文”认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考虑教学活动。不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语文水平也存在差距;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肯定不同。

“平民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黄厚江所说的学生立场。②漠视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课,怎么评判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我们认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关注“平民”学生。“平民语文”尤为关注“学生视角”,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必须要关注到“重点”中学的“平民”学生或“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必须向这些学生倾斜。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