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情———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

发表时间:2013-07-12T14:33:16.73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8月上供稿作者:田君[导读]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田君

〔摘要〕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生活需要激情,语文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它要求语文教师充满激情于生活,焕发激情于文本,渲染激情于语言,点燃激情于互动。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了激情,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关键词〕激情语文教学

最近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课,尽管这些老师课前都作了认真充分的准备,课上都作了中规中矩的讲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秩序井井有条,学生也能安静听讲,积极配合,整个课堂似乎找不出教师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或表达上有什么不妥,但课后仔细想想,总是觉得缺少点儿什么东西,使得课堂显得平平淡淡,一板一眼,单调沉闷,活泼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课堂缺乏激情。

为什么要强调激情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呢?那是因为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生活需要激情,语文教学尤其需要激情,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在学生的心灵之上建立教学的丰碑,“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教师因激情而生辉,课堂因激情而精彩,学生因激情而感动。正如名师窦桂梅所说:“我是属于讲台的,站在讲台上,我便感到自己激情飞扬”,她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那股源源不断的激情,以及骨子里透出来的精神气质,让人感到一种无穷的力量。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用情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激情源自何处,怎样才能使语文课激情飞扬呢?笔者通过观摩名师上课,并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谈几点认识和感受。

1 激情源自于生活的感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应该是激情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这种对教育与生活的热爱,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有了这种对教育与生活的热爱,就会对教学充满激情,并能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例子,每一个身体语言都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召唤、一份期待;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句幽默,一声问候,一点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温暖、一份鼓励;教师的每一项活动,一次交流,一个细节安排,都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一份信任,进而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感知生活,用眼睛、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真正让激情的歌声响彻苍穹。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熟悉的名师、名家等,哪一个不是热爱教育与生活的人,不是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在这方面,于漪、窦桂梅、魏书生等著名教师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相反,一个缺乏上进心,消极颓废的教师又怎么会有教学的激情呢?所以,教学的激情,是必须在生活的海洋中滋养和感悟的。唯有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才有对教学的激情与追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2 激情焕发于文本的细读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功能,而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小学语文教材共有文章数百篇,其中不乏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各异,有豪放激昂如毛泽东的《长征》的,有清丽婉约如朱自清的《匆匆》的,有朴实清新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哪一篇不是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呢?“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在讲课时,应通过细读文本,走进文本,满怀激情地挖掘这些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来培养学生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操。我们有的老师讲课为什么看似理念先进,设计完整,而听起来却索然无味,缺乏激情,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呢,一位名师说得好:“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 走进文本需要的是细读文本。惟有细读,文字表面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情感才能在思维的逐步深入中得以显扬,激情语文教学的各个要素才能一点点被发掘出来,从而点燃激情,走进文本与作者的内心,打造激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3 激情点燃于师生的互动

语文本身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学习语文非有激情不可。我们说激情是什么?激情是“金蛇狂舞”,激情是“雨打芭蕉”,激情是“惊涛拍岸”,激情是“月黑风高”,激情是课堂上生命的律动,是师生间心曲的交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亲近自己的老师,教师的讲解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与自己达到共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情感因素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强,反之则很低下。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给学生一个“交流互动的课堂”。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们要用激情去导入新课,渲染课堂气氛,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情去范读课文或领读课文,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用激情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实现激情的沟通。这样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着激情:老师充满激情教,学生充满激情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语文能力也会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善于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她在执教《晏子使楚》时,这样评价学生:“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这种灿烂的笑了!”“我亲爱的孩子们呀!你们咋就这么会说呢”“你咋就这么会想呢”…… 课堂中她时而拍拍学生的身体激昂的朗诵,时而摸摸学生的脸颊温柔的叙说,时而拉着学生的双手深情的注视……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无距离地与老师对话。正__ 是在窦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的激情在课堂点燃,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

4 激情洋溢于语言的渲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