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作者:张勇

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9期

摘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审美教育的抓手,与语文教育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文化;结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51-01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具有深远意义。因而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只有经过审美教育的洗礼,人的感性和理性才能获得和谐平衡的发展,进而打破工业社会所带来的把人变得单一化、片面化和残缺化的窘境,而将传统文化作为审美教育的抓手,与语文教育结合,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应是最具活力、最有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品位的学科。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语文教学少“人”味、少“情”味,少“趣”味、少“品”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向心力,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兴趣脱节,要想使语文教学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必须让学生想学语文,乐学语文。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而古代学语文不仅有强记,也有孔子与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畅快,更有各种各样的轻松的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嬉笑怒骂,激扬文字,将语言玩到尽兴玩到极致。也有垂髫小儿、弱冠书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语文”的乐趣,常品成功的快乐。

十几岁的学生爱玩,需要有展示的舞台,更需要语文带给他成功的体验,只从考试成绩论“英雄”,“英雄”能有几人。让语文动起来、活起来,从历史故事中明理,从历史笑话幽默中得智,从成语典故中积知,从对联猜谜中获趣,从多种渠道入手,积极激趣,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活动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本地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参观历史遗迹,欣赏书法碑帖,在亲密接触中,更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震撼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在快乐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品质与素养。

二、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优秀的文化是优秀的历史人物生命情感的积淀,而又是这些生命情感诗词文赋的符号化的形态。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优秀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典雅蕴藉的语言,悠远优美的意境以及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无不是情感喷涌的结晶,包孕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

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感性地带领学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园。通过语文这一媒介,获取语言技能,感受传统文化,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有美感,有文化含量的语言是生动的,而且有特殊“能量”。教师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学精品中,普及经典,迎合广大青少年的阅读口味,贴近时代,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

优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陶渊明的“淡远”,苏东坡的“豁达”,陆游的“爱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托起了人类不屈的灵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对友情的颂赞;“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苏轼对人生的感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李煜亡国的泣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曹雪芹对怜惜与坚持的诠释……这些厚重的情感,引导人类对真善美进行不断的追求。

教师在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染,其实也就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净化着师生的心灵,使每一个人个性健康,人格健全,也共同守护和完善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成绩的提高。

如可以从学习、积累成语的角度学习传统文化。成语经历几千年的历史筛选,大多数承载了社会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且许多成语还将文言知识保留下来,如实词,虚词的特殊解释,文言文句式,文言活用等,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言知识。课堂教学中注重成语的积累,既学习语音字形,成语运用,又增加作文文采,还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知道一些文学典故,更能带动名句名篇的背诵。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师生名字镶嵌,历史故事大串联等活动,收效很大。还可以进行散文诗歌品赏,对联,猜谜,及自制谜面等活动。

另外,作文教学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提炼观点,学习语言技巧。作文教学也是难点,我们知道材料的积累有两个基本途径——生活中的材料积累和书本上的材料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有两种方法——在感受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积累情感和在赏读优秀文学作品中积累情感,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学生的阅历浅,生活面不宽,情感体验不可能全面,而引导学生品读优秀的文言作品,能很好地学习进步思想情感和完美艺术形式如何有机统一的办法,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更易达到有内涵,学生也会得到语言整散结合的窍门,学生也就不再怕写作文。

经过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侵染,学生必定能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迷人,能饱读诗书、风度翩翩的儒雅之气,能感受居高临下、居高声远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