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体行为讲解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行为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人会更愿意投入工作,会更愿意留在分派的岗位上,会工作得更有效率。
行为管理还要求找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劳动者会把工作自己看作一种享受。
行为管理,就是要造成这样一种尽可能理想的环境,是人工作得更有效率。
第一节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讲解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反对自察法,倡议客观察见解,主张心理学应该有两种根本功能:一是正确展望人的活动;二是依赖各种规律和原那么,组织控制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
1.见解认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感情、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必然的刺激必然引起必然的反响。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响,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响。
公式 :S —R( 刺激—反响〕2.意义 : 华生的这些见解关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变和调治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拥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这个理论没有全面的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看作是对外界其反响的机器人,所以致使了此后新行为主义的责怪。
二、新华生主义主流内容:个体里面包括需要变因如认识变因。
个体行为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样,表现出不同样的反响。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公式: S— O— R 中间增加思想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想加工系统办理,输出的是行为。
这个思想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
三、勒温的见解借用物理学“磁场〞见解,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作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作是外在的心理力场。
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定认识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函数关系式: B=f(p.E) B 、P、E 分别代表:人的行为、个体特点、环境特点勒温认为,个体特点和环境特点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亲近有关、相互作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来判断事物属性。
01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02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整体行为特征。
03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
04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支配原因稳定性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 气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
不同的需要结构产生不同的动机结构: 动机强度的不同,形成优势动机和辅助动机。 优势动机引发行为。 事实上,人的行为受优势动机支配,辅助动机影响。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动机起作用。 行为分为三类: 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 这两者往往由优势动机引发。 间接行为: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指人们在同一时刻总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对象),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背景)。背景和对象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换。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
(2)主观因素(知觉主体自身的特点)
A. 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为了
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原因,二者密切相关。 B. 兴 趣
兴趣的不同往往决定着知觉选择性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被知觉到,而那些 对于观察者来说无兴趣的事物则往往排除到知觉的背景中。
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通常是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一句话,知觉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个世界 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
2、知觉特性:
(1)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双关图型
(2) 知觉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1)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 移 以及兴趣容易变换等。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灵活机智,思维敏锐,擅于交际,适应性 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富于创造精神。但是他们往往粗心 大意,情绪多变,富于幻想,生活散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2) 黏液质又称安静型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又难于转移以及善于忍耐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坚定顽 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信心足,自制力强,善于克制忍让, 生活有规律,心境平和,但是却沉默少语,不够灵活,固执拘谨, 因循守旧。
努力。
2.2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学习目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个性的 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差异理论, 提高管理水平。
引例:
是走还是留?
May在一个广告公司任业务专员,性格外向, 责任心强,工作半年后她就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 在年初跳槽时节,May应聘到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 做策划文案,虽然级别不如原公司,但大公司的名 头响,并且待遇也不错,于是她便打点行装踏上了 新的征程。如今工作半年了,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这样成天埋头写东西而没有挑战、缺少交际的工作, 这已成为她最大的烦恼。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开 始困扰她。
2._个体行为的基础
自我揭露:他人是认识自己的镜子
• 认清自我 • 减缓焦虑 • 适应他人和社会 • 促进人际关系
我知道的事情
我不知道的事情
其他人 知道的 事情Hale Waihona Puke 开放区: open self
邓小平主席的案例:等待、耐 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三起三落和70多岁东山再起
• 1969年在江西‘被改造’的日子,65岁 的邓小平坚持锻 炼、劳动、等待时机。同时潜心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坚 持相信党。 • 绝对忍得住,该说的话,他一定要说,不该说的,绝对 不 会说,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在家不议政, 不谈工作,从不谈,如果我们说什么,他就听着,听得不 对处,就说"你们不懂“
隐秘区:我知他不知道
• 特征:很少进行自我披露和运用反馈。 焦虑和不安全感严重,担心失去工作或职 位。 倾向于维持现状。
• 对下属的态度: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员 工,而且把绩效评价视为浪费时间; 不喜欢沟 通。员工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 不到有效的指导。 • 员工的反映:敌对、失望
封闭型:我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
• 在别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感知。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用来观察自己的符号视角等。
•
对你‘意义重大的他者’:他者作出的回应对你产生很 大的影响。男女朋友、老板、上帝还是什么?
为什么要自我展示
• 促进社会交往:医生的白大褂;飞行员的威严挺 拔,奥巴马的白宫宣誓。‘面子’,在社会交往 中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尊重维护他人的社会角色, 避免社会冲突降低社会紧张程度 • 获得物质社会奖励:办公室最后离开的人,总理 办公室不灭的灯等 • 自我建构(符号化):让别人相信自己拥有某种 品质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有价值,青少年时期尝试 的各种角色。如银行家的领结和吊带裤等。显示 自己的与众不同期望获得美好的自我感觉。
《个体行为规律》课件
未来研究的方向
进一步研究个体行为规律的动态变化、遗传基础和进化 机制,探索更多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生态工程
2要参考,深入了解物种间的 Nhomakorabea互作用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个体行为规律,可以制定合理的生态工
程措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3
自然灾害防控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干预自然 灾害,减少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论
个体行为规律的重要性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种生存、适应 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行为规律的形成原因
个体行为规律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获取资源和避免危险的基础上形成的。
个体行为规律的种类
1 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如聚集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2 时间分布规律
研究个体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如日活动节律、季节性活动和年度迁徙。
3 行为组织规律
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行为,如社会结构、合作繁育和捕食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PPT课 件
欢迎来到《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个体行为规律的定义、种 类、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让我们一起探索个体行为的奥 秘吧!
什么是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规律的定义
个体行为规律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一系列重复性和可 预测性的行为模式。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方法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和环境 条件来推断规律,并进行统计分 析。
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和控制变量,研究 个体行为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 响应。
数学模型方法
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个体行为规 律,并进行模拟和预测。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第二讲:个体行为管理
2020/10/18
35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3)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 A、稳定性不同 B、反映的成分不同 价值观一般反映认知,是理性判断; 态度反映情感,受感性左右。
2020/10/18
36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4) 组织中的态度
A、工作满意度
B、工作参与
B2、情商:一种非认知技巧、人的自身领受 能力和情绪感知与控制力的综合。
2020/10/18
13
B2、情商的五个层次
自觉:了解自己感受的能力 自律:控制个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同情:感受别人情绪的能力。 交涉:处理别人情绪的能力。 自励:面对挫折与失败不退缩的能力。
2020/10/18
的环境与背景等。 C、情景
2020/10/18
41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3) 分类 A、自我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对他人的知觉 D1、归因理论 内容:内因行为与外因行为 过程:观察 解释 归因
2020/10/18
42
三、影响行为的社会变量
归因依据: 区别性:被知觉人在不同情况下同一行为的区
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 不关心时间 比较有耐心 喜欢游戏,并在其中寻找快乐 休闲时没有负疚感 行为温和 没有最后期限 不如A型成功,但一到高层,表现更优秀。
2020/10/18
29
人格特质与工作匹配
人格类型
特点
适应工作
现实型:技能、力量的体力 害羞、真诚 机械师
研究型:思考、组织、管理 分析、创造 学者、记者
(4) 类型型 审美型 社会型 政治型 宗教型
以批判和理性寻找真理 有效和实用 外型美与和谐、匀称 对社会和他人责任 拥有权力与影响力 对宇宙整体的体验与融合
个人行为名词解释
个人行为名词解释
个人行为,是指个体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这种行为受到个人特点、心理状态、价值观、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社会关系、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制约。
个人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前者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后者是指个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等内在的行为。
个人行为可以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干预,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来实现自我改变和提升。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行为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如道德、法律、社会习俗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同时,个人行为也应该注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成长。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最新第二讲个体行为-人格和价值观课件ppt
▪ 第二、个体智力的高低,是他先天遗传与后天 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交互影响
▪ 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提到西方哲 学家对人性与知识由来,早就持有不同的看法: 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们强调先天因素的重要,经 验主义的哲学家们则重视后天环境的影响。这 种论争持续甚久,一向被称为天性与教养之争, 如坚持单面理由去面对这种争议,那是得不到 肯定结果的。
智商的人种差异
智商与职业定向
▪ 人与工作匹配策略
• 甄选 • 培养 • 重新分配工作
McShane/Von Glinow OB 5e
S M
A
BAR
R
20
© 2010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角色认知(role perception)
▪ 每个人特有的持久的思想、情绪、行为模式,包 括它们背后的心理活动过程
• 外部特质– 可观察的行为 • 内部状态– 思想, 价值观,等有行为间接推断的 • 灵活性, 通过调整适合环境
2-28
美国20家跨国公司的一项面试心理测验
▪ 1.你何时感觉最好? ▪ A 早晨 B.下午和半晚 C 夜里
▪ 2.你走路时是 ▪ A大步的快走 B小步的慢走 C 不快,仰着头面对着世
智能不足。属智能不足者,在程度上又有轻度、中度、深度、重度之分。
智商的种族差异 世界上最聪明的族裔
▪ 这个族裔平均智商在 112~115 之间,明显高于一般人口的平 均水平(100)。盛产超常的天才。比如,在北欧人口中,智商超 过 140分的人有4‰,但在这个族裔中则为23‰,几乎高出6倍! 在整个20世纪,这个族裔占美国人口的3%,但占了美国诺贝 尔科学奖得主的27%。如果把父母一方为这个族裔的人的得主 算入,这个比率则高达 40%!在有"计算机界的诺奖"之誉的A. M. Turing奖得主中,这个族裔占了25%,如果把父母一方为得 主算入,这个比例就上升到34%。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不满足感
取决于需 要的强烈 程度
动机指导 行为的产 生
目标导 向行为 的产生
1.环境:决定人行为的外部因素是环境,环境是事物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2.需要:是人的客观要求在主观上的一种反映;或者是人对于某种目标的需求或欲望。 3.动机: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4.行为: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形成的。 5.目标:是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
(二)群体动力的内涵及理论启发 1.群体动力的内涵
“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施 及关 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
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和他自己独自个人时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 响。
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就称为群体动力理论。
《组织行为学》
个体行为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二、新华主义 三、卢因的观点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简答题】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提出人:约翰.华生 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 内容: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五)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个体的行为 环境因素
外在行为 内在动机
积极动机 消极动机
(四)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个体的行为 环境因素
外在行为 内在动机
积极动机 消极动机
第一、分析个体行为,应该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于发展都是个人因 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个体行为分析 个人因素
个体行为的基础和因素讲解
(二)能力
1. 能力的概念
•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 特征。
• 使人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完备 结合 ,叫做才能。
• 才能的高度发展,叫做天才。它是各种高水平能力的最 完备的结合,它能使人创造性地、杰出地完成某种或多 种活动。
16
2. 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 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 起的,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5)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有不同
的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
11
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 遗传因素指的是那些受胚胎决定的因素。遗传是父母
可以
• 年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的观点:生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
研究结论:年龄与工作绩效并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 工作中所需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可以由工作经验得到弥补。
•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U型曲线关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 作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专业技术人员在年龄中等 时工作满意度出现下降情况,然后又开始回升。
度高于年龄因素。
8
二、个性因素
(一)个性概述
个性的概念: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 为并使他与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这些特 点影响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了解个性有助于管理者懂得他人的行为,进而预见 并影响他人的行为,从而提高管理人力资源的有效性。
9
2、个性的心理结构
➢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指在一切活动中都需具备的能力, 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 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为 核心。
个体行为概述
第二章个体行为【引导案例】张林这一辈子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的诊断记录: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张林:确实是这样。
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
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张林:首先它很烦人。
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
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
第2章个体行为2
社会知觉 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分类:
• 对人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 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如相貌取人)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1)社会性 (2)组合性 (3)独特性 (4)稳定性 (5)倾向性 (6)整体性
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表现在对个体的工作活动、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 表现在个体的行为方向的主观努力选择,以及在 行为过程中克服困难,忍受挫折的意志品质上。
你看到了一位 乐器演奏家或 是一位女人的 脸吗?
这头大象有几双腿?
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
藍色那一面是在裡面的左後方或是外面的左前方呢?
你看到了一对情侶或是一个骷髅头?
知觉的特点
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 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张飞
多血质
•
多血质——这种人突出的特点是热忱和有显著 的工作效能。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能保持相当的时间。这种人有很高的灵活性, 容易适应变化了的生活条件,善于交际,在新的 环境里不感到拘束。他们精神愉快,朝气蓬勃, 但是一旦事业不顺利,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 其热情就会大减。情绪容易波动。这种人大都机 智敏锐,能较快地把握新事物,在从事多变和多 样化的工作时,成绩卓著。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在同一时间的知觉过程中,人们清晰感知到 的几个事物,成为知觉对象,而模糊感知到的其他 较多的事物则成为对象的背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越大,就越容易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反之,这种 分出就越困难。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解释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一篇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知识框架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华生主张心理学应当摒弃意识、意象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够进行客观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没有必要理会这一过程的中间环节。
(2)行为源于后天学习在华生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用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映的一种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上,有的隐藏在内部,人和动物没有多大差别,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3)刺激影响行为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用公式表示为S-R(刺激一反应)。
在众多场合,华生都采用这一公式来描述行为,采用较为直接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术语来设想这些刺激和反应。
2.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也可以推测刺激。
在他看来,刺激是指客观环境和体内组织本身的变化,反应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包括手臂、腿及躯干的活动,或者所有这些运动器官的联合运动。
因为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因为刺激引起的,所以行为也不取决于遗传。
华生的心理学把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进行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华生否认了遗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在提出此观点时虽然注意到了个体遗传基础,但是却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忽视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忽略了促进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因。
二、新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爱德华•托尔曼、克拉克•赫尔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反应机理
刺激
知觉
学习
个性
能力
动机
行为
绩效
评价与奖惩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华莱士)
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结构图
人格 工作 要求 绩效 标准
态度
能力
个体行为
知觉
价值观
组织环境 与政策
个体绩效
个体 有效性
个性行为特征
1、目的性 2、社会性 3、自主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1、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
人格由本我( id )、自我( ego )、 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经过 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 成为一体。
心理性欲理论
超我 自我 本我 社会成分 心理成分 生物成分 完美原则 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 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
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是关于自己是 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 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 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 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 感有直接关系
B型人格表现
从来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 业绩 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 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霍兰德职业类型的六边形模型
现实型
研究型
常规型
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类 型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 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 数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 议员,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 银行出纳员,档案管理员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 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
个性的5维度(Big Five)
巴里和芒特(1991) 外倾性 随和性(易相处性) 责任心(谨慎程度) 情绪稳定性 (情绪适应性) 经验的开放性
主要个性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控制点 马基雅维里主义 自尊 自我监控 冒险性 A型人格
A型人格表现
运动、走路、吃饭节奏很快 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 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 无法处理休闲时光 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 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
第二章 个体行为
如何理解 人的行为 呢?
学习要点:
1、能力、个性、气质与管理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归因理论 4、态度的三要素和改变态度的三个 阶段 5、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我国古代圣智之人的察人之法
孔子 提出对人的行为的七种测试方法:
忠诚、礼仪、能力、智慧、气节、品性和操守
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委之以利而观其守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 质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智商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等活动所获得的理 论与经验。 技能:在智力、知识的支配和指导下操作、 运用各种物质与信息资源的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3、个体实践因素 4、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个 性(personality)
定义: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 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和品质的总和。
个性的决定因素
遗传 环境(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 活的条件、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 规范等) 情境(不同的情境要求一个人的个 性表现出不同的侧面)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 倾向性 稳定性 整体性 社会性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送礼比给员工奖金好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 工资公开不如不公开 小奖不如不奖 小罚不如不罚 不给选择比给选择好 晚说不如早说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能用的不如不能用的
能力
含义:ability 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 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两种含义: 一是指实际能力,即个人已经具备并表现 出来的能力(achievement),是个人先天 遗传基础加上学习的结果; 二是潜在能力,即个人将来可能发展并表 现的能力,又称为“性向”(aptitude)
埃里克森的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 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强调自我、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 中的作用。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2、同一性渐成说 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 8个发展阶段,解决8对矛盾
诸葛亮 提出“七观”法,内容涉及:
志、变、识、勇、性、廉、信
这七项考察内容分别为: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3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基础
人的行为模式
刺激 个体心理 特征
对刺激的 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现实型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协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体力活动。
研究型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
能力的构成
1、体质能力生理素质 力量因素 灵活度因素 其他因素
2、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成熟程度。
情商
自我把握的能力
自我意识 控制情绪 自我激励 对他人的感知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绪 富有同情心 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 领 导/ 可信度(信誉)
●
3、智能:人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认识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简评
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强调家
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 的意义,尤其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 感问题的理论框架。他是第一个强调早 期经验对后期发展意义的心理学家。
简评
局限: 第一,该理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某些方面不具有
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如恋母情结在某些 原始部落中就没有; 第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但却建立了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他也正因为这一 点而备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