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送礼比发奖金好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 工资公开不如不公开 小奖不如不奖 小罚不如不罚 慢奖不如快奖 不给选择比给选择好 晚说不如早说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能用的不如不能用的
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
刺激-反应公式、个体行为规律、个体行为特征、晕轮效应、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
三、个体行为疏导
按性质分为: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 按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结论: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相一致,纠
正消极的个体行为。
1.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是一种外在的 对象,行为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对象也可以是精神的对象。行为科学 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社会的活动,不能离开社会的规范和价值。个人 在社会中活动的性质能决定和改变他的态度。应引导目标对象参与各种有 关的活动,以纠正偏见改变态度。心理介入的程度如何,对该表态度的影 响也很大。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两种心理介入所产生的态度改变效果不同。 让目标对象全身心投入活动,自己提出和解决难题,会使态度改变明显。
的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主观因素(选择性、需要、成见、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
的作用(看照片);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优先效应(先入 为主)和近因效应(给人印象);定型作用(头脑中固有印 象))
2.动机与行为
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起。行为导向是寻求目标,满 足需要。动机是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是被意 识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 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情感、意志对
人行为的影响) 1.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
一定的反应。 公式:S_R(刺激—反应)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
2.说明的问题 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 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
个人事业发展的阶段有四个: 事业起步(建立阶段30岁以下),重点掌握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注意积
累工作经验,培养多种技能,结交同事与朋友,编织人际关系网络,寻找 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 发展阶段(30-40岁),追求独立性和责任感日增,可以通过抓住各种晋 升机会扩展自己的才能,满足自己需要。 维持阶段(40-60岁),保持稳定的绩效水平、创造力和成就感,会出现 些许危机,如过早的出现时也停滞。原因是高管职位相对缺少,大部分人 不能再晋升。 退休阶段(60岁以上)有辉煌史的人不能很快适应。
二、新华生主义
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 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公式:S—O—R 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出
的是行为。
三、勒温的观点
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 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 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 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 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一、个体行为规律 1.人的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机理)从心理学角度经研究 刺激—个体心理特征—对刺激的个人理解—行为反应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了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见p54图3-2。
任何具体的行为或行动能否产生绩效,要依赖于组织对个人的 期望或要求。组织中的两个成员也许以一种几乎相同的方式行 动,但如果他们的工作要求有不同类型的行为,那么,一个人 的行为可能有效,另一个则无效。只有在有明确的标准并了解 组织的期望与要求时,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能否产生有 效的个体绩效。
案例阅读:“她为什么下班总是最后走?”资料来源:《检 查日报》 05.5.18
重庆市某县国税局原干部左某,近日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1995年,重庆市税务机关实行“金税工程”,以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征收税款。当时左
某任某县国税局下属的一个征收所的征收员,承担用电脑对税款解缴汇总入库的职责。 做某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上班最先到办公室打扫卫生, 下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经常帮助同事收缴税款,因“表现出色”,左某连续 几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以上内容见p55图3-3。
2.个体行为特征
目的性 社会性 自主性 连续性 持久性 可塑性
二、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反应 个体行为过程由需要—动机—行为构成 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气质、
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1.知觉与行为
知觉差异因素有两个: 客观因素,即知觉对象特点(外表印象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
2001年6月,左某偶然发现汇总税款时可删除部分完税证记录后再进行汇总,遂产生 贪污税款的念头。从第一次作案得逞到案发,共贪污税款137笔共计8万余元,用于个人 高档消费。
2004年11月,县检察院接到群众关于左某贪污税款的举报,随即对其立案侦查,并查 清其贪污税款的犯罪事实。据左某交代,其作案时间均选在同事们下班离开之后。
函数关系式:B=f(p.E) B、P、E分别代表:人的行为、个体特征、环境特征
勒温认为,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密切相关、相 互作用。因个人情绪好坏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环境又会 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把个体和所处的环境统 称为“生存空间”,他认为在解释某种行为时,不同时研究环境和个体是 没有意义的。
动机与需要的区别: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主观的意向或愿 望,当人们有某种意向时,虽然已意识到一定的行动方向,但 却不明确行动所依据的具体需要以及用什么途径和方法满足需 要。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动机的机 能(职能):
始发机能
选择机能
强化机能
一般来说,持久的、长远的动机多产生于高级的需要, 而间断的、短暂的动机则多产生于低级的需要。
华生主义和新华生主义各有什么特点?勒温观点主张什么? 知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知觉、动机、行为有何关系? 什么是目标导向行为?什么是目标行为?循环交替的应用目标
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何意义?
人的行为规律见p59图3-4。
2.个体行为的引导
引导个体行为,要从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入手,通 过改变个体心理,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首先,要引导个体知觉; 其次,要充分发挥和创造个性; 再次,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态度; 最后,培养和塑造组织的价值观。
个体行为引导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应用——对 员工的事业管理
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 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交替的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 标行为。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 导向过程,使人们的积极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目标导向过程不 宜太长,否则会使人感到目标过于遥远,可望而不可及,产生泄气情绪, 影响积极性的持久。另外,目标不能定的太低,要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否 则人们会感到“平淡无奇”、“唾手可得”,失去自豪感、成功感和胜任 感,同样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目标导向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即寻求目标的过程。 通俗讲是为干某种事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 需要的行动,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对目标导向行为来 说,需要轻度会随着这种行为的进行而增强,越接近目标动机就越强,直 至达到目标或遇到挫折为止。目标行为则不同,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 强度就有减弱的趋势。
3.个体行为的协调
个体行为之间的协调。个体行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 差异性,该差异造成组织内部个体行为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冲突, 因此必须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主要方式有:
信息沟通方式 文化娱乐方式 思想教育方式 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协调。方法有二,其一是在组织或群
体内部建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其二是鼓励和弘扬 正确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