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神韵在生命化课堂中闪光

合集下载

让古诗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古诗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古诗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作者:郑春兰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3期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现代教育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呢?我认为应该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古诗---背诵默写”的古诗教学模式,切实落实新课标精神,开辟崭新的古诗教学课堂,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古诗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着,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古诗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课前激趣很重要。

在学习《静夜思》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圆的月亮,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静夜思》这首诗又会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

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

二、重视“背景”,体会诗境任何一首古诗,都有极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

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

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徐潋(646000)在意大利,人们探亲访友时一般都要送一本诗集,去看病友时也是送一本诗集。

诗歌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也能“治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审美情趣等艺术的魅力“魔幻”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我仅从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角度简要论述中国古诗词所蕴涵的魅力。

1、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字“值千金”中国古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魅力。

凝练是一种紧凑、简练、精要的语言。

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使诗歌顿生力量;“绿”字是形容词,在这里是动词——使动的用法,有“使……绿”的意思,这句意思就是“春风吹来又使江南的大地一片绿色,春意盎然、生机蓬勃。

”由此可见一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从而显示出一股语言的力量。

在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

还如贾岛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他写完不满意,韩愈听见后说用“敲”字,并分析说这样敲门之声在月光下响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由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推敲” 一个新词语也就诞生了——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参考朱光潜《咬文嚼字》阐述,高中语文第二册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真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可见这些精准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了的。

为了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我国古代的诗人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比如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有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

所以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

因此我们要细心揣摩和体会,才能感悟出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当然在这里面还包含有“千金”难买的友谊,以及中国古诗词保留下来的文化底蕴。

2、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两个词就能创造情趣境界我国古诗词,在对物象的描写上,往往通过一两个词,就能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从而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诗歌意象的载体(物象)。

让诗词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让诗词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让诗词之花在校园里绽放作者:冯淑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第03期诗歌可以让学生“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当你徜徉在校园,放慢脚步去聆听,耳畔响起诗歌的旋律,那是生命的甘泉在诗词里流动,那是青春的花朵在诗词里绽放。

诗词内涵与当下生活结合,让青春学子不停地耕耘。

诗词是带着面纱的天使,吸引学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诗词内容的简与丰、有限与无限,向学习者传递出诗人倾吐内心的慷慨,丝毫感受不到语言表达的吝啬。

你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家国情怀、个人擔当、羁旅之思、思乡思亲。

你们与诗人隔空对话,聆听他们的过往。

当你们用手中的笔把诗词内容与当下生活相结合,写出一段短论、一段感受、一段启发、一段感悟,让老师们看到了记录时代、抒写人民、歌颂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内容,让我们嗅到了诗词之花所绽放的时代之清香。

诗人情志在创造中转化,让青春学子不断地创新。

诗歌是会跳舞的精灵,吸引学子踏着充满青春节奏的舞步去伴舞。

诗中的意象、诗人的情怀、诗歌意境,为学习者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你们只需从诗歌的留白处走进,就会打开一扇门,然后轻松进入诗人世界。

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想象画面、鉴赏词句、欣赏修辞、感受意境。

你们就像进入一位老友家中去叙旧,似曾相识,又如此陌生。

当你们拿起的心灵笔将阅读感受转化成精美的诗行,不因循守旧,不蹈袭他人,就像唐人李翱说的那样“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诗词文化在做人中坚守,让青春学子不断地传承。

诗词是一盏明亮的灯,诗人用人格的光辉做灯火,把学子们心中的热情点燃。

诗人心中坚守的隐逸情怀、壮志豪情、高洁傲岸、君子风骨,让你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不同诗人,走进不同时代去“知人论世”。

当你们心中的灯火越发明亮,用饱蘸“优秀文化”之墨的画笔,在自己人生的画布上绘制出生命的蓝图。

诗词中的文化根植于心灵的沃土,让人感受到有一粒正直做人的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在教育的花园中,我们继续用耕耘、创新、坚守的甘露浇灌青春之花,让诗词的花朵在校园中绽放。

诗化语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诗化语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诗化"语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内涵。

如今,新理念、新目标、新教材呼唤着语文的人文性,而让诗化语言成为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如果语文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诗化的语言,是让语文充满灵性、充满人文性的有益方式。

笔者认为“诗化”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诗化”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首先,古典诗词中包含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怀。

如“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誰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等,这些诗词名句表达了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浓浓的爱国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正如我国诗词大家杨叔子院士在诗中所写“国魂凝处是诗魂”。

其次,古典诗词集中表现了古代先贤们崇高的道德情操。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等,这些诗句表现出古人的积极进取、关注民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质,读来极富感染力。

再次,古典诗词体现了古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如“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将进酒》),“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满江红》)等,充分表现出作者济世安民、安邦定国、志存高远的伟大理想。

点评走进诗人的生命(〈声声慢〉课堂点评兼谈古典诗歌教学)

点评走进诗人的生命(〈声声慢〉课堂点评兼谈古典诗歌教学)

走进诗人的生命——〈声声慢〉课堂点评兼谈古典诗歌教学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而要在即时的诗歌教学比武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诗歌教学的目标又无疑是难上加难。

2007年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比武的教学内容就是诗歌,为避免以往比赛中出现的多次“彩排”之后的“演课”现象,按照赛程规定,提前一天抽签决定上课内容,这对参赛教师来说,真是“比赛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赵海亮老师执教的《声声慢》这一堂课,得到了评委和及其他听课老师较高的评价,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

课堂上学生及听课老师多次自发而出的掌声就是对这堂课的肯定。

分析一下这堂课,也许会给我们的诗歌课堂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王荣生教授在点评时说,教学流程要象山间叮咚的泉水一路欢奔。

回顾赵海亮老师的整堂课的课堂流程:先以酒喻诗导入读诗方法(吟诵)——诵读体验——介绍作者生活背景以求知人论世;然后教师在背景音乐中声情并茂诵读全词——抓主旨句,深入文本研读——结合李清照情感纵向发展脉络,突出文本情感主题,同时又引用名家评论激发学生再次探究诗人在本词中的生命质地;最后创设贴吧情景让学生用贴子的形式自由发表自己在解读完整首词后的对李清照整首词中情绪的体验。

整个的课堂教学流程很明显地体现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独特用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合适的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感受体验、自主探究中发现掌握运用品读诗词的方法。

而从教学效果上看,整堂课的设计超越了“授之以鱼”而臻至“授之以渔”,最终顺水推进,把教学艺术提升到了让学生“自悟其渔”的境界。

这自然超越了常见的“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写一写”之类的刻板而又机械的诗歌教学模式。

成功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作,走进作者的生命。

赵老师在介绍李清照及写作背景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做法。

和很多老师以年谱式的单调理性介绍不同的是,赵老师不是简单地读屏幕展示内容,而是学生在看屏幕上简要内容的同时,教师以饱含情感的语言深情讲述,让学生走近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情景,在进入文本之初就强烈地感受到教材的“专题导语”所说的“流芳百世的名篇孕育着诗人的生命”中“生命”二字的沉重的分量及包孕的震撼。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体验成为教学的新趋势,而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也与生物学科的知识相得益彰。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大量的概念和知识点所束缚,缺乏对生物本质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而古诗词因其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的特点,恰好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生命、自然和生物之间的奥秘。

探讨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通过将古诗词融入生物课堂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融入生物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其次,古诗词中丰富的形象、意境和比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

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解析,学生可以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古诗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因此,研究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古诗词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方式1. 课堂引言: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上使用古诗词进行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通过引用与生物相关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的美感和奥妙。

2. 课文解读:教师可以选取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应用中国古典诗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结合上下文和注释,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赏析等多种形式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语言美感和文学情趣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热情,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腻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典诗歌以其简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而著称,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诗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让他们运用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进行现代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用来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

“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

“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使高中生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高中生还可以提高人格素养,陶冶自身情操。

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引导高中生走进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独特的文化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从而开拓高中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品味。

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规律与属性。

基于此,本文对“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命语文;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16-01一、“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关注重点语文是生活的载体,同时语文也培养着生命,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和珍爱生命。

这也是“生命语文”的内涵所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用理论知识教导学生,同时也需要用生命和生活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下面对“生命语文”这一教学理念所关注的重点进行分析。

(一)用语文唤醒生命意识首先,教师需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学会在生活当中欣赏和珍爱生命。

其次,教师要通过生命教育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特质,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最后,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需要欣赏和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二)用语文丰富生命的内涵首先,教师要想生命教育渗透到整个语文课堂当中,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是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其次,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文化资源对生命教育进行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最后,学生还需要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来丰富学生对于生命的不同体验。

(三)用语文提升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的提高要给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教师的重要使命。

让生命在语文教改的诗意追求中闪光

让生命在语文教改的诗意追求中闪光

学习积累开拓创新让生命在语文教改的诗意追求中闪光海阳市方圆学校李玉文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在《烟台日报》和《大众日报》上发表过2篇人物通讯,一篇是报道原海阳四中校长冷福南,题目是《为让凤凰飞出山》,一篇是报道原海阳九中校长王清泉,题目是《生命,在于追求》。

这两篇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虽然这两篇文章写的不是我,但是言为心声,让生命在追求中闪光确实是我的人生信条。

遵循这一信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尤其是来到方圆学校的九年里,我在方圆学校三任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大量读书、积极学习建国以来高初小三个不同学段语文教改大师学术精华的同时,去辽宁,赴北京,到济南,奔青岛,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考察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在移植实施“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姜兆臣韵语识字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韵语识字为基础的小学生习作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

这一研究被确立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在“十五”的结题工作中,它受到了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青睐。

专家认为,“小学生习作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国内同期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十五”期间,烟台市一共有141项课题结题,其中有三项课题被专家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方圆学校的立体化作文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5月,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双轨”教学成果推介会上,有关专家和领导对该项教改成果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2006年9月份,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的2006年教育管理创新论坛大会上,我交流了我们方圆办学十年以语文教改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成果;12份,应全国中语会的邀请,我在全国首届高效阅读培训班大会上交流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2007年6月18日,我又在烟台市教育局召开的“十五”期间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2007年7月,“小学生习作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被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烟台市十五教育科学研究三十八项优秀科研成果向全烟台市推广;2007年11月,“小学生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被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荐参加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谈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价值与魅力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价值与魅力的认识

我国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们不仅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对我国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歌的美学价值我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含蓄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形式上,古典诗词以其音韵优美、格律严谨,体现了我国文学的审美追求和语言艺术的精粹。

古典诗词所蕴涵的情感与意境,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诗人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以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使人在品读诗词时,不仅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和深切,更能领略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

二、诗歌的文化价值我国古典诗词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词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们通过描述历史风貌、塑造文化形象、传递文化精神等方式,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后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我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我国古典诗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怀,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

诗人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与关怀,使得古典诗词成为了我国人民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古典诗词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创作热情。

四、诗歌的思想价值我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诗词中所表达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人生哲理等,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可以体会到儒家的仁爱之道、佛家的超脱之境、道家的无为之智,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滋养和精神上的启迪。

五、诗歌的艺术价值我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卓越的艺术价值。

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品,在表现手法、意境构思、形象描绘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诗词的品读与鉴赏,人们能够领略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文学魅力和审美情趣。

以诗意润泽心灵,让生命充满活力

以诗意润泽心灵,让生命充满活力

以诗意润泽心灵,让生命充满活力作者:郭新迎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9期摘要: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生命教育四个维度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或自杀事件频频发生。

看着一个个花样的生命被扭曲,在凋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痛心,也应该警醒和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有效地发挥了语文“人文性”的作用?是否对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其心理处于多变、不稳定的状态,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各种不良传媒的影响,导致一些初中生出现种种的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其成长。

同时,初中生又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其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极具吸收力。

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种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再次肯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认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文化引领、价值导引方面的积极作用。

可见,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就已决定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必然。

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它主张“全人教育”,旨在引导人正确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人得以自由发展,幸福生活。

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纵向包括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感教育三个层次,横向包括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几个和谐关系的立体结构”。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I 教 学 研究 语 文 教 学
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闪光
◎福 建省福 清 元洪高 级 中学 陈林 芳
摘 要 关键词
生命教 育是 为 了促使 学 生尊 重生 命 、 珍惜 生 命 、 敬 畏生 命的 教 育。 语文 教学 要 从 文本 着 手 , 创设 以学 生 为主 体 的课 堂 教学 , 弓 I 导 学 生认识 生命 , 提 升对 生命 的感 知和 体验 , 让 学 生树立 正确 的人 生价 值观 , 实现 以人 为本 的生命 教育 。 语 文教 学 ; 以人 为本 ; 生命教 育
的思考 、 经验 和 知识 , 交 流彼 此 的情感 、 体验 和观念 , 进
我 国片面追求升 学率的功利思想 占据 了教育 的主流 。中 学 教育往 往注重逻辑化 、 系统化 的科学 知识与理 论的传 授, 忽视了对学生展 开生命教育 , 从而 导致学生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取 向发生偏差。由于 生命教育 的缺 失. 许 多学生 不能 正确 认 识生命 的意 义和价 值 ,才 能尊 重生 命, 欣赏和热爱 自己的生命。他们意志薄弱 , 面对 困难挫 折 和逆 境 ,就丧失 了对 生活的 自信和坚 韧不拔 的勇气 , 更 谈不上 关心他人 , 关心社会 , 拥 有积 极进取 的人 生态 度。 再加上媒体上有关学生 因不堪学 习和生活压力而 自 杀的负 面报道 的影响 , 广大 青少年 漠视 生命 , 不懂 得珍 惜 生命之风近期甚 至有 向低年级 学生蔓延之势 , 导致 了 许多不应有的悲剧相继发生 。 这不仅仅是学生对 生命缺
优秀 的 中外文学作 品,都积 淀 了作 者丰 富的人生经验 , 饱 含着他们独特 的生命体验 。教 师的职责 , 不仅仅 是教
冒 I
福 谴 j I 础 敖 酋 唧 宪

五育并举的诗歌鉴赏

五育并举的诗歌鉴赏

五育并举的诗歌鉴赏语文学习就是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过程。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新形态下,古诗词教学就是美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形式上短小精炼,意蕴却相当丰富。

由于时代的因素,现在很多学生很难独立去鉴赏诗词之美,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我本人很爱诗词,也希望学生能读懂诗词。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总是尝试着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百花园”,去领略我们民族独有的风景线。

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很强,学得好,可以运用到实际中来,提高我们对美的感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就像《蒹葭》,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伊人”的倩影还如此清晰地留存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人们心头美好理想的写照;又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一千多年过去了,在当今一些流行的影视作品中还可以找到《花非花》的影子,可它却像谜语般,不加揣摩难以断定写的是什么,揣摩之后也没能确定涵义,而是适应于广阔生活的哲理……中国古典诗词如浩瀚的海洋,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审美的“精神家园”。

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欣赏每一首诗词,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通过典型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有独立的能力去欣赏、去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结出了不少硕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中也明确:“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这延续并进一步明确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地位。

本文以《花非花》为例,进行探究性课堂实践,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目标,挖掘课材的潜在内容,在多向质疑思辨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评价,自主找到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实实在在提高鉴赏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地去探究,去挖掘更多的诗词之美、诗词之生命力。

诗词——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美

诗词——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美

诗词——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美<青年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等,和生物相关的古典诗词举不胜举,只要你用心定会对教学大有裨益。

下面我把古典诗词和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作如下归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对植物分布影响植物的开花与温度相关,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比别处开得迟,是因为大林寺在庐山牯岭之上,海拔高,因而气温低的缘故。

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

因为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当落叶树木叶片变红时,也就意味着树叶快要凋落了,引起落叶树木落叶的环境信号不是天寒而是日照时间的缩短,不过这两个信号的变化趋势在由秋入冬时恰好吻合,当植物接收到日照缩短这个信号后,在激素的调节下,叶柄基部的一种特殊结构──离层的细胞就迅速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使离层细胞的中层和细胞壁溶解,最后离层处的细胞几乎都被溶解。

于是叶子就掉了。

“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光合作中色素的种类: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所以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

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

“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持续变化。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学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点结构,而在教学中引入了更多的多元化思维和跨学科教学的方法。

其中,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便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底蕴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引入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古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其内容范围广泛、充满未知,往往让初中生感到乏味和抽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引入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根、茎、叶”等知识点时,可以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和生命生长发展的律动规律,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互动关系,既美化了生命、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也可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提高古诗词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重点。

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与生命相关的情感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灵一《浣溪沙·一向心伤》,提及了春天的到来与花开的盛景。

在学习“花”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用这句诗来提高学生对花的情感认知。

通过诗词的赏析,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生物的认知,而且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激情,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情感性和凝聚力。

古诗词语言优美,意蕴深远,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

学生可以从中探索并理解生命循环的规律,同时通过诗歌的语言之美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古诗词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例说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妙用

例说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妙用
黛玉悲伤地葬花 , 消极地看待落花 , 你能不能换个 角 度乐观地看待花的凋谢这一生命现象? 结合学生的回 答 , 师指 出 : 开花 落 , 陈代 谢 , 教 花 新 是再 自然 不 过 了 的事 , 物 体 只有 在 花 儿 完成 受 精 并 且 凋谢 后 , 可 植 才 长出鲜美 的果实 , 并孕育新 的生命 。 继而依次设问 : 在 传粉和受精完成后 , 对一朵完全花而言 , 哪几部分会 凋谢? 剩下哪个部位继续发育? 唯一剩下的子房由哪 几部分组成?其 中子房壁、 胚珠和受精卵分别发育成
果 实 的什 么 结构 ?
水含有镉的成分 ,而村民都在饮用被镉污染 了的水 源 ; 是科 学 家通过 小 白 鼠实验 表 明 , 二 含镉 量 过 高 时 , 动物 精子 的成熟和活 动能力会 受到影 响 , Y精子 锐 减 ,而人类和其他 哺乳类动物的生理特 征具有相通 性 。让学 生结 合这 些材 料探讨 得 出 : 当地 人 饮用 了含 镉量过高的水后 , 精子的活动受到影响 , x精子 比 Y 精子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样男性含 x染色体 的 精子 与女性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女胎的机
( 上接第 6页) 释 了群体表现型的进化。 进化的实质 是群体基 因库( 或基 因频率 和基 因型频率 ) 在环境 的
教师在教学 中使用文史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生命 奥 秘 的热 情 , 以提 高学 生 的理性 思 维 能力 , 养 学 可 培 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习惯 。 但在生物学教学中 , 相 关文 史 材 料 的应 用 , 要 注 意适 可 而 止 , 也 决不 能 过 于 文学化、 故事化 , 也不可过多过泛地使用 , 以免喧宾夺 主 , 离生 物学 教学 这一 主题 。 偏
那 有 没有稳 妥 的 防范 天 花 的方 法 呢? 这里 可让 学生 自 由讨论 , 出可 取 的方案 。 拿 在此 基础 上 , 师可简 单介 教 绍 中 国历史 上 常用 的预 防天花 的种 人痘 法 : 将干 燥 的

润物无声诗香四溢

润物无声诗香四溢

润物无声诗香四溢作者:古国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它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厚积的文化精髓,在璀璨绚丽的诗词歌赋里饱含着先贤的儒雅、襟怀和风骨。

它往往以高度简洁凝练的语言、含蓄深沉或慷慨激昂的情感撷取生活中最美的片段而耐人寻味。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所以发挥古诗词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在语文课堂中与古诗词的教学相互结合、彼此渗透,这对于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并达成预期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下面就自己古诗词教学与语文课堂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做法。

一、遨游诗词海洋,提升文化素养中华诗词文化内涵丰富,犹如浩瀚的诗词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典故与理念,其中不乏诗客们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等等。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领着学生们开拓眼界,积淀学生的诗词知识储备,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那么,我们就要试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结合古诗词的意境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再现古诗词的意境美,让学生在特定的意境和情境中升华对古诗词思想内涵的理解,感悟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李白的《赠汪伦》这一美丽诗篇。

我们就可以结合诗歌内容,营造相应的故事场景,让学生在相应的场景中感受到朋友间的赠别之情,并对李白诗词细腻的情感和质朴的情怀形成深入的认识。

这样,学生借助情境的再现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遨游于诗境中感悟诗歌的艺术美感,还能够基于对李白和汪伦深厚友情的感受,比对现代友人之间的情谊,进一步提升朋友结识和友情交际的文化修养。

二、品鉴诗词精华,领略前人风骚当代的中学生因语文功底有限,文学素养尚且有待提高的前提下,缺乏对古诗词创作背景的正确认识,这无疑会带来诗歌教学上的一定困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185周刊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学好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旨在探求切实可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和老师的古典文学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生活的闪光、智慧的化身、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香的一块园圃,同时,古诗词教学也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古至今,它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诗词篇幅短,有节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如何让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是本研究的目标所在。

二、古诗词教学浅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化精髓,也是学生学习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典范;而且古诗词中的独特意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情趣。

教师应积极关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古诗词情怀,在探究中感受古诗词意境,在想象中接受古诗词熏陶,从而积累古诗词语言,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中华民族的古典诗词“充满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它能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其向上、向善的人文情怀,愿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发挥语文古诗词教育的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性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让学生终生受益。

暮江吟教案:如何让诗词教学更具生命力与创新性?2

暮江吟教案:如何让诗词教学更具生命力与创新性?2

暮江吟教案:如何让诗词教学更具生命力与创新性?2?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养培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于诗词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与动力,导致诗词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暮江吟则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方式,它能够为诗词教学注入更多生命力与创新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暮江吟教案的优点以及如何让诗词教学更具生命力与创新性。

一、暮江吟教案的特点暮江吟教案是一款基于云端技术推出的诗词教育产品,它融合了多媒体、互动、跨界等多种教育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于文化传承。

暮江吟教案的教学内容全部来自于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暮江吟教案采用跨界融合的教学方式,融合了游戏、音乐、文艺等多种元素,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轻松掌知识。

3、注重互动性。

暮江吟教案的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掌上教学的效果。

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切实感受诗词的情感表达,加深学习体验。

4、个性化定制。

暮江吟教案还具有个性化定制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方法量身定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学习。

二、改变诗词教学方式的方法1、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价值诗词学习不应该是无意义的背诵与模仿,而是应该通过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诗词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可以通过吟诵古诗词的方式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等文化背景。

2、注重多媒体与技术手段走到这个时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是必要的。

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视野中了解诗词。

而暮江吟教案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方式,可以为诗词教学注入更多生命力与创新性。

3、打造个性化教学诗词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

教学者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个性化定制,因人而异地打造教学内容和方法。

唐诗新韵,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游子吟》音乐课赏析

唐诗新韵,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游子吟》音乐课赏析

第4卷第9期2015年3月教育观察SurveyofEducationVol.4No.9Mar.2015㊀唐诗新韵,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游子吟“音乐课赏析符晓梅(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摘㊀要]小学音乐教材新增了‘诗韵悠悠“单元,‘游子吟“是其中的一篇㊂杜陆伟老师的音乐课堂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追寻自主生长的时空,追寻动态生成的资源,追寻真情流淌的 磁场 ,构建了生命化音乐课堂㊂[关键词]小学音乐;游子吟;唐诗新韵[中图分类号]G623.7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9-0090-02㊀㊀‘诗韵悠悠“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新增的古诗吟诵单元㊂杜陆伟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吟㊁诵㊁唱㊁演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古诗‘游子吟“的意境,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㊂现场听课的我们也意犹未尽,下课后仍沉浸在课堂最后播放的‘时间都去哪儿“的音乐之中㊂一㊁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一)创设自由对话的 心理场杜老师在每个环节中都用一个个小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翅膀,使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㊂如上课之前,杜老师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融入现代音乐的魅力,必要的时候,用画外音解释补充,让三年级的学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㊂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古诗,教师与学生彼此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信任和平等的关系:共享知识㊁共享智慧㊁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共同创设自由对话的 心理场 ㊂ 古诗加现代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这首‘游子吟“你会读吗?你想怎么读?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自由诵读 有节奏地吟诵 在音乐中吟诵 在音乐中吟唱 在吟唱中表演 在欣赏中升华㊂此时的音乐课堂中,杜老师是学生发展的朋友,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组织教学,用理解㊁欣赏㊁期待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潜力;此时的音乐课堂中,杜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共同与作品对话,进行着思维和心灵的碰撞,一同感受唐诗新韵的丰富多彩㊂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㊂ 这样的音乐课堂,师生在积极互动中达成共识㊁形成默契,共享㊁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㊂(二)创设自然贴切的教学情境生命化音乐课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的音乐体验服务,为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㊁表现力和创造力服务;教学情境的建构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他们的生命发展㊂基于这样的理念,杜老师课前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古诗词渗透,在音乐课拓展升华环节让学生欣赏谭晶演唱的‘游子吟“,并且在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结束了本课,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思考㊂二㊁追寻自主生长的时空在杜老师创设的生命化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以源自心灵的音乐体悟和音乐智慧火花,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体现了音乐课堂的 生命态 ㊂(一)让课堂闪烁个性之光杜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㊁学习节奏㊂如当介绍到孟郊与我们昆山很有渊源时,杜老师说: 孟郊的父亲在昆山当县官的时候,他出生了㊂ 突然有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男人怎么会生孩子呢? 杜老师没有指责他,而是轻轻一笑,抚摸着那个学生的脑袋说: 孩子当然是他妈妈生的,刚才是告诉大家孟郊出生在我们昆山,与我们有缘分㊂ 雁过无痕,杜老师的处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㊂(二)让引领为自主掌舵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把控过严,就会使学生缺少思考和表现的空间;而如果仅仅是蜻蜓点水,又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和才智也得不到拓展㊂如何引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㊂杜老师这节唐诗新韵音乐课堂的引领巧妙地做到了 选择好角度㊁掌握好难度㊁控制好频度㊁把09[作者简介]符晓梅(1974 ),女,江苏常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中学高级㊂握好尺度 ,回归到了音乐课堂本身,让学生进入了古诗吟唱的美好意境㊂三㊁追寻动态生成的资源音乐具有非语义性㊁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它更多的是意象而不是具象㊂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音乐带给人的体验和感受是参差不齐㊁五彩斑斓的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随时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它们如烟花般绚丽且稍纵即逝,把握得好就会有助于学生的发展㊂在这节课中,杜老师做到了以下两点:(一)善于捕捉生成资源在歌唱 临行密密缝 这一句时,杜老师敏锐地观察到有个学生的表情非常投入,便立刻引导学生体会谷建芬在作曲时为什么在 密 字演上加波音,让学生感受波音对表达母爱的作用㊂这一刻的音乐课堂,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音乐知识㊁生活经验㊁情感体验与教材自然碰撞,这是非常可贵的教学资源㊂杜老师轻轻一点拨,课堂便更具吸引力了㊂(二)预设多维立体的目标学生是活教材,是一部千奇百怪的活教材㊂本单元的古诗吟唱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诗情画意,还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听辨演唱形式㊁画音调线条,在音乐中感受美妙的诗韵㊂杜老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无论是引情环节,还是动情㊁深情环节,都一气呵成,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㊁动态的教学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独特魅力㊂四㊁追寻真情流淌的 磁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㊂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这节唐诗新韵‘游子吟“的歌唱是生态的音乐课堂,是学生真情流淌且情感丰富㊁充满生命力的歌唱㊂(一)获得至切的情感体验杜老师以情引情㊁以境生情㊁以唱激情等方法使学生获得了真正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㊂ 你怎么来读这首诗? 你们听,老师做了哪些变化? 重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感受下㊂(二)迸发至真的情感表达这节音乐课的环节设计㊁课堂节奏及情感的流露都是层层递进的㊂杜老师通过细微之处的引导,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使音乐教学走向深层,让学生懂得了感恩自己父母,懂得了珍惜㊂整个升华过程,教师没有丝毫的说教,情感自然流淌㊂参考文献:[1]㊀郭宁.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S1).[2]㊀庞微.小学音乐教材内容问题分析及使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9).㊀(上接36页)㊀㊀我校不仅在教育学生方面不放松,而且力图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十分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㊂我校教师都认为设施的简陋不会必然会导致教育的简陋,而简陋的教育必然是因为教师的怠慢与松懈㊂学校定期举行每周一汇,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每周的总结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教育更能落于实处㊂校园中的师生互动㊁学生之间纯洁的友情㊁教职工的努力拼搏㊁后勤阿姨的任劳任怨,处处是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会极大地增强教师的荣誉感㊂ 教育百家 ,让教师在百忙之中仍然能关注教育中的最新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使全体教师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㊂在每周一汇中,教师可针对一周问题提出建议,让教师有问题一起解决,以此来把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㊂简单的每周一汇给了教师一个不断进步的台阶,让我们有机会不断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㊂除了每周一汇,我们还有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㊂我们开设了读书微信群,让教师每天分享读书心得㊂针对班主任,让班主任学习理论知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以应对现在多种多样的学生问题㊂也许我们的物质是匮乏的,但是精神的富足让我们整个教师队伍斗志昂扬㊁气势十足㊂面对各种问题,我们有信心呈现给学生家长最好的教育㊂当然,我校只是万千设施简陋学校中的一所,是设施简陋学校的缩影,但是,必须承认,即便渺小,我们仍然绽放着教育炫目的光彩㊂古语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㊂ 我想,现今的教育与百年前的教育一样,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教育本身所带有的人性的光彩是从不能被掩盖的㊂只有简陋的设施,却无简陋的教育㊂最好的教育,唯 用心 二字而已㊂参考文献:[1]㊀周菊.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引领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观察,2014(18).[2]㊀赵小成.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2014(5).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的神韵在生命化课堂中闪光中华民族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它们是我们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集韵律美、形象美、图画美、人情美和理性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的载体,以前在教学古典诗词时采用读、讲、析、背的陈旧模式,这种照本宣科的讲述与学生简单机械的记诵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体验”也是我们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之一,它强调要追求学习结果的非唯一性,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诗词过程中能产生自
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上升为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引领自己更
好地行走在生命之路上。

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则恰巧为我们在诗词教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环节上提供了便捷而有效
的途径。

下面,我想就自己在生命化课堂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巧用多媒体发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生命教育元素。

一、用色彩斑斓的画面和相得益彰的旋律再现诗词的意象,促使审美主体进行情感体验。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借景抒情,主旨在于情而非景,但对于景的体验和把握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情的领会,因此,教读这一类诗词,教师可根据诗的内容精心制作色彩斑斓的画面,再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旋律,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情
感体验的欲望,促使其自觉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象中,进行自发的
情感体验。

如教《雁门太守行》一诗。

这是一首写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

该诗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奇特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是学生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甚
至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如何创设这个意境成为了引导学生
体验全诗的关键。

不妨先制作这样几个特写画面:①黑云压城;②日光照耀战甲;③悲壮的吹号人;④晚霞下胭脂色的泥土;⑤晚霞西飘动的红旗。

制作过程中特别点染“黑云”、”金鳞”、“夜紫”、“红旗”等词,力求再现画面的色彩斑斓,用以烘托战争的悲壮惨烈。

背景音乐则选择慷慨悲壮的曲子,如《阳关三叠》、《将军令》等,用以渲染悲壮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更好地带进易水河畔的古战场,领略战争
的荒凉、悲壮和肃杀。

最后,学生一起吟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铮铮誓言,从而领略该诗歌颂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一主旨,在视觉上、听觉上、情感上都经历了一次逼真的体验。

二、用一幅耐人寻味的经典画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发掘诗歌的含蓄性和想象的丰富性。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往往留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学生的想象必须有一个触发点,即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诗中经典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成为催化剂,让学生由画面顺
利进入想象的空间。

如教学《夜雨寄北》一诗,诗人在秋雨之夜给远方盼归的妻子写信,为了安慰妻子,诗人想象了他日重逢,“共剪西窗烛”的经典场面。

此时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出一幅“共剪西窗烛”
的画面:月光下,窗棂后,两个朦胧的身影,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该有多少悄悄话要诉说……可以请同学由这幅民间剪纸式的画面,进行拓展想象,想象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学生此刻想象犹如有源之水,很快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在自主想象中体会到了夫君对妻子的歉意,领会到了全诗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三、巧妙利用flash进行叙事性诗歌的教学。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部分叙事性较强,正好可以利用flash把诗歌的主要叙事情节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抓住诗歌的脉络,
在轻松、愉悦、自主的氛围中掌握诗歌内容,领略其主旨。

如在教学《陌上桑》一诗,可制作一系列flash画面:①美罗敷采桑,②众人见罗敷,③使君戏罗敷,④罗敷戏使君,⑤使君落荒而逃,等等。

对罗敷的美貌进行夸张的描绘,对众人的惊讶则多用善意的喜剧画面,对使君的厚颜无耻,则采用夸张讽刺的手法。

接着请学生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给flash配音,这样,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主题在flash画面和学生逼真的配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再如教学《木兰诗》一诗,亦可剪辑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典型片段,制成简易版《花木兰》,如:①木兰叹息;②母女对话;
③准备行装;④踏上征程;⑤疆场杀敌;⑥立功受赏;⑦胜利归来;⑧重还女儿装,等等,供学生学习诗歌时叙述诗歌情节作参考。

学生从精美动感的画面上可以领略到花木兰替父从军、奋勇杀敌的深明大
义和神勇机智,也更能了解到木兰作为一名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美丽、机智的美德。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不同题材诗词的探究与交流。

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诗词也同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在积累相当数量诗歌的前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诗词探究和赏析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积累的诗歌进行分类,同时通过探究交流扩大信息量,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我曾尝试过一次“送别诗”网络探究活动。

我要求大家在搜索栏里输入“送别诗”三字,看看搜索结果,对搜索的若干首送别诗进行探究,寻找他们的异同点。

结果同学们在网上探究和交流得非常热烈,很快就有了很多探究信息。

他们探究出送别诗可以分为多种类别:按写诗作者分,一类是诗人写送别人的诗,一类是别人送诗人后,诗人回赠的诗,前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后者如李白《赠汪伦》;按送别对象分,一类是送亲人的诗,一类是送友人的诗,前者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杜牧《赠别》,后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按送达的目的地来分,一类是送人离家的,一类是送人归家的,前者如上述例子,后者如王昌岭《芙蓉楼送辛渐》、温庭筠《送人东归》……大家还探究发现送别诗一般描绘的场面都比较凄清、悲凉,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基调比较低沉感伤,但也有格调高昂的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出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学生的视野因为借助网络而如此开阔,看着学生为自己在网络上巨大收获而兴奋得神采飞扬的脸,我微笑着让他们分别输入“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我相信他们找到了一条在诗词海洋中畅游的捷径。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生命化诗词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更好地“秀”出古典诗词的神韵,发掘出诗词中的生命化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熏陶和启迪,开启他们智慧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