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阴阳五行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章阴阳五行【重点难点】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1-26第二章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1-26第二章阴阳五行基础知识第二章阴阳五行基础知识阴阳五行实即宇宙间万物万类都拥有的隐显物质之自然存在物,它很早就被上古时代的圣贤们所发现并认识,由于它们始终遵循着既定的生成法则和运循秩序,古时先哲们方依此创立了四柱、八卦、奇门、星相、风水等预测术,而且形成了庞大的中医诊疗体系。
以上诸多预测术及中医理论,都是以阴阳的统摄变化为纲领,五行的生克制化与刑冲合害为法则来进行人生的吉凶预测和人体的疾病诊疗。
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起源于上古时代,根据八卦的阴阳爻象,该学说至少在夏朝就已形成,河图洛书被后人称之为无字天书,它向人们所展示的尽是阴阳符号。
北方一阳六阴,南方七阳二阴,东方三阳八阴,西方九阳四阴,中央五阳十阴。
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无论是河图本身的阴阳图点,还是前贤们通过河图上的图点所演绎出的八卦爻象的阴阳符号,均可证实阴阳学说起源于夏朝,产生于河图。
一、阴阳概论阴阳者,天地之使,万物之纲领,万类之父母也。
以天地论之,天为阳地为阴;以日月论之则日为阳月为阴;以昼夜论之,昼为阳夜为阴;以人伦论之则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以山河论之,山为阳河为阴;以前后论之,前为阳后为阴;以高低论之,高为阳低为阴;以上下论之,上为阳下为阴;以水火论之,火为阳水为阴,以动静论之,动为阳静为阴;以表里论之则表为阳里为阴;以数字论之,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阴阳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人体而言,形态为阳,形体内部的骨肉气血及五脏六腑均属阴;但从形体而言,又分为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从体内的器官与骨肉而言,则以骨为阳,肉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从语言与行为而言则语言为阴,行动为阳。
阴阳并无定论,它们都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定义,狭义的阴阳指天地日月、水火、男女、奇偶、动静等,广义的阴阳则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含于阴阳之中并自含阴阳。
二、阴阳并存任何事物都存在阳性物质和阴性物气。
四柱预测学之阴阳五行
第二章阴阳五行在我国信息科学领域里,凡采用技术方法进行信息预测,如八卦、四柱、奇门、星象、阴阳风水等,都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
因此,用四柱来预测人的吉凶信息,同样要懂得阴阳五行变化、生克的原理方法及相互关系。
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的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
它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与对立统一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世界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阴阳学说的产生,早在夏朝就已开成,这可以从《易经》中八卦阴阳受的出现而得证实。
八卦中阴受,一和阳受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古书《连山》中,故(山海经)中有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日《连山);皇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蹄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
”这就是说,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而八卦又是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受组成的。
所以阴阳学说,起源于夏朝是可信的。
在此要顺便说明的是:目前学术界对阴阳五行学说卦的关系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仍有不同见解。
历史学家朴先生在《阴阳五行探源一文)(载北京大学出版社06年版(中国古代文化史论》)中提出:五行观念起源于高民族的龟卜,阴阳观念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枚卜(即《楚辞》中所谓“簿”),八卦则起源于周民族的筮占,可能古籍所记载的“六鉴”(即“六”,后发展为“六受”)此朴先生根据古籍中的蛛丝马迹而推测,认为我国古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主要是商、周和越楚等民族)的文化合,是到战国时期由儒家的孔子、稷下学派的邹衍等将三文化互相渗透,而到汉朝的董仲舒才集大成面完成了阴阳行学说与周易八卦术数全面结合的伟大工程。
庞朴先生的文章论证严密,诚为有独到见解之佳作。
不过,目前考古界史学界对夏文化以及对《连山)、《归藏》等传说中的古代化实际情况之研究都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实物资料也足,因此,本书仍依传统的讲法将阴阳学说的起源时期定夏时期。
2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 E.阴中之阳 • 12.脾的阴阳属性是( )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 E.阴中之至阴 • 1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 • A.滋润 B.抑制 • C.凝聚 D.收敛 • E.推动 • 14.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 A.推动 B.温煦 • C.滋润 D.兴奋 • E.升散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为阳,下为阴 体表(阳) 背为阳,腹为阴
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左为阳,右为阴 人体
心肺为阳 五脏(阴) 体内(阴)
肝脾肾为阴 六腑(阳) 气为阳,血为阴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的 协调关系的结果 ,这种关系称为阴阳平衡.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阴阳转化
1.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属性相反,彼此约束制约的关系。 (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例如:寒(阴):可以制热, 热(阳):可以温散寒冷。
水(阴):可以灭火, 火(阳):可使水沸腾化气。
兴奋(阳)
人体的功能
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
抑制(阴)
对立制约的结果 动态平衡 “阴平阳秘”
() • A.相关性 B.普遍性 • C.可分性 D.转化性 • E.规定性 • 4.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 E.以上都不是
•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了阴阳的 哪一关系( )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 E.相互转化 • 6.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 C.阴在内,阳之守也 •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 7.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 E.阴阳自和 •
第二单元阴阳五行
注重宏观观察 “中行”、“中道”。其思想的 核心是平衡与和谐。
注重整体研究
擅长哲学思维 强调功能联系
类比思维:类比,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 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 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 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
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
思
考
1. 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生: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
呼
笑 歌
握
忧 哕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
骨
悲
恐
哭
呻
咳
栗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五行的母子相及
相生
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 资生作用。 规律:
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 《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 者 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
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
阴阳对立 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达 到 相 对 的 动 态 平 衡 。
阴阳运动的形式
阴阳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防治
第二章 阴阳五行
阴阳 偏盛
阳盛
阴 阳 失 调 阴阳 偏衰
阴虚
阴不制阳
虚热证(阴虚则热) 虚热证 阴虚则热)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阴损及阳)
不能生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虚寒证(阳虚则寒) 阴虚(阳损及阴) 阴虚(阳损及阴)
不能生阴
阳偏胜
阴偏胜
阳偏衰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疾病的治疗 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的原则 )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 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
(三)阴阳消长
词解:消——消减;长——增长 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原因 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互为消长 形式 阴 阳 消 长 阴阳皆消皆长 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阳虚
不 补阳(阴病治阳,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之源,以消阴翳。)
祝 同 学 们 学 习 进 步 !
第二节 五行
一、五行的概念 (一)五行的含义 一 五行的含义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 行:行动、运动、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3.相对性 .
1)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因其相比较的另一方而确定 )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 2)相互转化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化 ) 因条件、范畴、层次的改变, 3)无限可分性 因条件、范畴、层次的改变,具体事物的阴阳属 ) 性也随之变化,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性也随之变化,使“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阴阳五行(一)阴阳学说向日的为阳1.产生:最早是指日光的向与背。
即背日的为阴后来人们把阴阳的意义引申用来概括万事万物,把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
定义 阴阳:是概括自然界中某些相互关联的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①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能代表②两 个 不 同 的 事 物定义阴 阳 学 说:它 是 研 究 阴 阳 的 对 立 互 根 消 长 转 化 的 一 种 学 说,是 中 医 用 来 说 理 的 工 具,属 中 国 古 代 的 哲 学 思 想 。
2.阴阳的属性归属为什么说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①事物的阴阳存在着无限的可分性②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阳可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互根、消长、转化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斗争,制约——相互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2.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互相依存,互用——互相为用)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一种关系左为阳右为阴即左与右无左则无右无右则无左说明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离开另一方3.阴阳的消长平衡(消-减,长-增,平衡-动态)是指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
例如一年四季阴阳协调(+ )(-)夏秋冬春夏4.阴阳转化是指阴阳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条件:极重↗↘热寒┊┊┆冬春夏秋冬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四肢的外侧面为阳内侧面为阴等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背为阳腹为阴(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功能为阳物质为阴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阳胜(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胜阳衰用阴阳的失调概括阴阳偏衰————阴衰阴转化为阳阴阳转化阳转化为阴阴阳偏胜(偏胜——有余)指人体的阴或阳超过了正常的范围阳盛则热:阳盛即阳有余,也就是阳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又因阳主热,故阳盛则热。
2.阴阳五行_2
此外,又须指出,阴阳五行学说,是属我国古代的辩证唯物观,但不能否认还受到社会历
史的限制,而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时,不能停留于阴阳或五行的抽象概念,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
中是综合运用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是以阴阳、五行的各自属性及其各自相互联系的
法则为理论指导,以临床可见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为客观指标,去分析、研究、探讨和阐释
人体内在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所以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
中是综合运用的。
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
化.才能更实际、更具体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保卫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所以恐胜喜。
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所以怒胜思。
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喜胜忧。
思为脾志,属土;恐为肾志,属水。土能克水,所以思胜恐。
所以行阴阳之气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论阴阳则往往联系到五行,言五行则必
及阴阳。如在探讨脏腑功能时,不仅脏腑可以分阴阳,各脏都有阴阳,而且备脏生理功能之
间,确也存在着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反之,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探讨五脏之间相互关系
时,又离不开五脏阴阳之间的相互联结和制约。因此,在分析研究和探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
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生克制化所组成的整体;用以解
释人体,就以五行配属五脏、五官、五体、五志等来阐释其问相互生克制化的整体;用以解释
阴阳五行
第二节 五行
五行 是形成自然界的五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 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 物的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特点
木曰曲直
曲 — 弯曲; 直—伸直; 能屈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2、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由土中长出所以木克土。(破土 而出) 土克水:土可以吸收水分所以土克水。(兵来 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所以水克火。 火克金:火可以炼金(熔化金属)所以火克金。 金克木:金属可以砍材所以金克木。
肝的性质跟木的特性特别相似,是一样的长疏调理 的,所以中医叫肝属木; 心是温驯向上热乎乎的,跟火的个性特别相似,所 以心属火; 脾是我们身体的仓库之官,它是运输气血,叫气血 化生之源,跟土的个性是一样的,土是万物的来源, 所以脾属土; 肺是肃杀收敛的个性,我们要清肺润肺,跟金属的 个性是非常的相似,所以说肺属金; 肾,也就是下焦,是寒凉下行的,所以说肾水。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夏至∕午时
春 分 卯 时
秋 分 酉 时
∕
∕
冬至∕子时
1.阴阳的对立制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气候变化,人类社会、机体 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 例如: 天· 日· 明· · 增长· 上· 外· 动· 刚…—阳 地· 月· 暗· · 消亡· 下· 内· 静· 柔…—阴
阴阳的四个重要时辰
四、阴阳用来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中医阴阳五行—阴阳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中医学课件)
贰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春夏
秋冬
一年四季温度的交替
案例
王某,男,36岁,满面通红,咽喉肿痛,口干烦躁,小便短赤,大便干 结,舌红苔黄,脉数。 要求:运用阴阳理论,判断患者属于阴证或阳证。
贰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
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 的互相制约、互相斗争。
贰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2.意义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 态平衡。
一日昼夜的平衡:阳制阴为昼,阴制阳为夜。 一年温度的平衡:阳制阴为春夏,阴制阳为秋冬。 《类经附翼·医易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一)基本概念
1.阴阳学说起源 于日光的向背
2.延伸为对立的概念 阴阳的征兆:水火
3.发展为哲学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 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壹 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二)基本特性
阴阳
普遍性 关联性 相对性 可分性
贰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交感互藏 消长平衡---重点 相互转化
王某,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是一派热像,按照 我们学习的阴阳的概念,王某属于阳证。
课后习题
本节课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阴阳的概念、基本特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容,最后布置两道习题,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01
什么是阴阳?
02
如何理解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1 概念: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 2 阴阳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
辛增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 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素问》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最初的含义是指阳光的向背而言 朝向日光则光明、温暖----阳 被向日光则黑暗、寒冷----阴 【内涵】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④ 阴阳转化与格拒:是阴阳失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 阴阳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 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如寒证转变为热证, 热证转变为寒证。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案例1 某男,17岁,学生,2015年4月8日初诊。 病情:自幼患“支气管哮喘”,逢寒则发。身材 瘦小。平素神疲乏力,怕冷,手足不温,大便溏 薄。五天前淋雨受凉后旧疾又作,呼吸急促,喉 中哮鸣有声,形寒怕冷,因未及时治疗,病情加 重。昨天开始发热(39.1℃),气粗痰鸣,咳呛 阵作,不得平卧,痰黄黏稠,烦躁,面红,咽喉 肿痛,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 请思考:本证出现了阴阳转化的情况吗?请指出。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 阳。” 《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 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 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 焦六腑皆为阳。” 经络系统——阳经或阴经。
阳 阴
7、“无阳则阴无以为生,无阴则阳无以为化”说明 阴阳的( )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8、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属于: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损其有余 D、实者泻之 1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属于: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损其有余 D、实者泻之
阳偏盛(热)
阴偏盛(寒)
阳偏衰(寒)
阴偏衰(热)
③ 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 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 阴损及阳两方面的病机。 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 阴精的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 于阳,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 结局——阴阳亡失(离决)
阴阳归类举例
阳 天 日 昼 热 明 生 雄 清 上 外
阴 地
月
夜
寒
暗
死
雌
浊
下
内
【外延】
温 热 的 寒 冷 的 上 升 的 下 降 的 明 亮 的 晦 暗 的 兴 奋 的 抑 制 的 轻 浮 的 沉 降 的 运 动 的 静 止 的 功 能 的 物 质 的 亢 进 的 衰 退 的
阳
阴
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1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 2 )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 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 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上 部 下 部
体 表 内 脏
背 部 腹 部
外 侧 内 侧
心 肺 肝 肾 脾
气 血
卫 气 营 气
心 阳 心 阴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 对人体代谢等生理功能,中医运用阴阳学说将其 概括为阳主升、主出,阴主降、主入。如清阳上升, 浊阴下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等等。 对机能与物质的关系,则认为机能属阳,而物质 属阴。如营血属阴,卫气属阳;肾精为阴,肾气属 阳,等等。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四时气候为例)
阴阳平衡——运动特性之二
阴阳消长运动处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态势, 称之为“阴阳平衡”,中医称之为“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夏 至
春分 秋分
冬 至
三种情况:
1 小范围的正常波动。 2 较大幅度的消长,不超过正常范围。 春 夏; 秋 冬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火 土
肝
心 脾
胆
小肠 胃
目
舌 口
筋
脉 肉
怒
喜 思
泪
汗 涎
弦
洪 缓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 骨
悲 恐
涕 唾
浮 沉
(3) 归类的意义
① 使自然界事物紧密相联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 ② 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 ③ 实现了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和统一。
举例:
迎风流泪
口舌生疮
举例: ( 1 )临床上常会遇见迎风流泪的患者,中医 辨证多属于肝经风热,给予桑叶、菊花、黄 芩等。以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即可取得良 好效果。 ( 2 )临床常见的口舌生疮患者,中医辨证多 属心火上炎,给予导赤散加味,用生地、竹 叶、通草等,常有应手之效。 以上均是在五行学说指导下所取得的成效。
练习题
一、选择 1、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 A.量的变 B.单方面的 C.有条件的 D.绝对的 2、《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 A.相互转化 B.相生相克 C.相互对立 D.互根互用 3、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 肢厥面白, 脉微欲绝,证属( ) A.阳消阴长 B.阳胜则热 C.阴盛则寒 D.重阳必阴
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医贯·阴阳论》:“阴阳又互为其 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 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气
气可生血
血
气
3
阴阳消长—— 运动特性之一(量变)
3 超出正常范围的消长
偏盛偏衰,并且没有发生转化。
属异常现象:如高热、虚寒。
4
阴阳转化——运动特性之三(质变)
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 反方向转化的态势或结果。 通常是在阴阳消长发展到特定阶段,事物内 部的阴阳比例出现倒置,则其属性发生了转化。 阴阳转化是其消长运动发展到极致而形成的结果 , 即所谓“物极必反”。
4、“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 A.阴阳的互根 B.阴阳的对立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 5、“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 系失常( )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6、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扶正却邪 B.泻实补虚 C.调理阴阳 D.却除病邪
3、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 释宇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 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2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3
4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1
阴阳对立 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对立、抑制、排斥。
西方四元素说 Four elements Earth Water Fire Air
1
五行的特征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煦、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二、填空 1、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那么,白天而言,上午 为 ,黑夜而言,前半夜为 。 2、阴气能制约阳气,阳气能制约阴气,是说明阴 阳之间的 关系。 3、无动即无所谓静,无热即无所谓寒,是说明阴 阳之间的 关系。
4、人体分阴阳,则体表属 ,体内 属 ;背部和腹部分阴阳属性, 则 为阳, 为阴。 5、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6、根据阴阳学说确立的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 。 7、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阴阳偏 衰的治疗原则是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运 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类经附翼》
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统一于动态平衡。
2
阴阳互根——依存与包孕的属性
其它
……
……
案例2
某女,53岁,家庭妇女,2008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 病情:九年前因夫妻关系不和情志不遂发病。病起时 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时与人争吵、夜 不能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
请运用事物的阴阳理论,判断本患者属阴证还 是阳证,并列举症状。
5. 确立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性能
确定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虚则补之 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分 药味有酸苦甘辛咸之分 升降浮沉——作用趋势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用于说明药性:
四气:温、热
寒、凉
--------属阳
--------属阴
五味:辛、甘、(淡) -------属阳 酸、苦、咸 升降沉浮:升、浮 沉、降 ----------属阴 ------属阳 -----属阴
五志——五行 五窍——五行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 五行 五色 五音 五味 然 五化 界 五气 五方 五季
木
火 土
青
赤 黄
角
徵 宫
酸
苦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