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分析类题》课例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在阐述意象与意境的美时,适当提高语调,以传达诗歌的情感;
3.鼓励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新课内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难点应集中在意象与意境关系的理解上,重点则应放在意象的分类和意境的赏析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的引入要贴近学生实际,如通过画作、音乐、自然景观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进入诗歌的世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5.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如何避免课堂进度过快或过慢;
6.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准确,如何更好地鼓励学生;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6.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
7.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8.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a.意象概念: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重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意境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 意象概念:以物寓情,借物抒怀。
b. 意象分类: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心理意象。
c. 意境营造:运用意象、色彩、动静、虚实等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境营造d. 《静夜思》意象分析e. 《登鹳雀楼》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雪》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
2. 答案要点:a. 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清冷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2. 例题讲解中《静夜思》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分析。
古诗歌鉴赏之诗歌的形象和意境类题型及例解
古诗歌鉴赏之诗歌的形象和意境类题型及例解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形象:也就是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意象)有机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
对意境的分析则包括对诗歌形象、内容、情感的全部把握和鉴赏。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主要指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形成的一种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往往浸染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因素。
事物形象:指诗中所刻画的某一物件(如:松、竹、梅等)所赋予读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灌注着作者的情感、人格、评价倾向,读者从中得到某中生活启示或人生感悟。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常见的提问模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分析这首诗的意境)②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③诗中塑造了什么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诗中所写形象(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即意象)与诗人的情感综合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主要涉及诗歌的意象。
具体内容包括: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2.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 如何欣赏诗歌中的意象;4. 举例分析经典诗歌的意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2. 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分析经典诗歌的意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教授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2.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 欣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要求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答案:月儿弯弯照九州,的家欢乐满人间。
2.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诗歌《登高》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答案:《登高》一诗中的意象有“落叶”、“江水”、“浮云”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拓展延伸课堂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基本元素,是指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代诗歌》第二单元第五课,主题为“诗歌鉴赏之意象”。
教材中选取了五首诗歌,分别是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并能够分析、欣赏诗中的意象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创作诗歌,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象美。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欣赏(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五首诗歌,注意体会诗中的意象。
教师选取其中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及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3. 意象分析(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并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分析教材中未讲解的诗歌,填写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诗歌创作(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意象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欣赏诗歌意象。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并附上创作心得。
2. 分析教材中未讲解的诗歌,填写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静夜思》、《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和作用;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结合《钱塘湖春行》等诗歌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2.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意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书面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例题讲解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1.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抽象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爱情等;抽象意象如时间、命运等。
2.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寓情、象征、暗示等功能。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形象、深化主题等。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教师版)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意象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柳”、“菊”、“竹”、“梅”等。
2.意境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意境之方法攻略(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方法点拨:①在分析景物(意境)形象时通常是以下几个步骤:⑴提炼意象;⑵概括意象特点(意境);⑶剖析作者思想。
②答题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或描绘出()图景画面,营造出了()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心情)。
(5)、典型例题分析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答案:诗中以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步骤一】,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步骤二】。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第一章:意象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意象的定义:选取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形象意象的特点: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性意象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性1.4.2 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1.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4 小组讨论:讨论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二章: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意象的分类掌握各类意象的特点与象征意义2.2 教学内容: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等社会意象:如宫殿、兵器、服饰等人物意象:如美人、英雄、隐士等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思乡等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各类意象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意象的分类2.4.2 讲解各类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4.3 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4 小组讨论:讨论各类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三章:意境的概述3.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意境的定义: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创造的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空间意境的特点:具有朦胧性、广阔性和深度性意境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诗词的艺术境界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性3.4.2 讲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3.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4 小组讨论:讨论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第四章:意境的创设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创设方法学会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4.2 教学内容:对比法:通过对比,突出意境的特色渲染法: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意境的氛围寓情于景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增强意境的情感性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创设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创设方法4.4.2 讲解意境的创设方法4.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第五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5.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选择富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意象,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实例5.4 教学活动: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5.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4.第六章:高考诗词鉴赏题目解析6.1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2 教学内容: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理解题、分析题、评价题解题思路:通读全诗、把握主题、分析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解题方法6.4.2 讲解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6.4.3 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准确答题第七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分析7.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象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入手,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7.2 教学内容:意象分析的方法:抓关键词、分析象征意义、感受情感色彩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7.4.2 讲解意象分析的方法7.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第八章:诗词鉴赏中的意境理解8.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境理解的方法学会从意境入手,深入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8.2 教学内容:意境理解的方法:感受氛围、分析象征意义、领悟情感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理解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理解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8.4.2 讲解意境理解的方法8.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第九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9.1 教学目标:掌握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9.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先分析意象,再理解意境如何进行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9.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9.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第十章:诗词鉴赏实践与提升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鉴赏实践通过鉴赏实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鉴赏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鉴赏实践的实例10.4 教学活动:10.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鉴赏实践的重要性10.4.2 讲解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10.4.3 进行诗词鉴赏实践10.4.4 小组讨论:分享鉴赏实践中的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学生需要理解意象的概念,以及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性、隐喻性、情感性的特点。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精品教案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诗歌鉴赏”中的意象篇。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
重点分析教材中的《再别康桥》、《雨巷》等经典诗歌,深入探讨其中的意象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的概念、分类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深入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内涵及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作用以及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意象元素,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分析教材中《再别康桥》、《雨巷》等诗歌的意象运用。
3. 例题讲解:以《再别康桥》为例,详细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意象,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2. 板书内容:(1)意象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经典诗歌意象分析:《再别康桥》、《雨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含有丰富意象的诗歌。
2. 答案:(2)创作诗歌时,注意运用丰富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意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丰富的意象。
(2)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经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针对意象这一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诗歌作品。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学习并运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提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重点:掌握意象的分类、作用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解读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登高》一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意象:概念、分类、作用2. 意境:营造方法、案例分析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附录:《夜雨寄北》意象分析答案:本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一、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
3. 练习题: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分析方法:讲解并示范如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4.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5. 解答与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诗歌意境的分类:自然意境、人物意境、哲理意境等。
2. 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3. 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意境的诗歌,加深理解。
七、巩固练习:1. 提供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分析的思路与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与技巧。
2. 强调诗歌意境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要求报告中包括诗歌的意境类型、分析思路与技巧等内容。
十、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古代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意象与意境”的13节,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识别与解读、意境的构建与体会以及意象意境的关系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及作用,能够识别常见的诗歌意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象意境之美,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意境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具体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及作用,意境的构建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意象的分类及作用,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诗歌,带领学生识别其中的意象,分析其构建的意境。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分析一首诗歌的意象意境,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意象分类及作用2. 意境构建与体会3. 意象意境关系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象:明月、霜、床、故乡。
意境:诗人借助明月、霜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寂静、清冷的夜晚氛围,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二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具体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与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境的构建与解析、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意境的美感。
3. 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重点:意象的分类及作用,诗歌意境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出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2. 新课内容:(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举例说明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3)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概念、分类与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并阐述你的感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意象与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意象的分类及作用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元素。
分类如下:1. 自然意象:如山水、草木、花鸟等,用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情感。
2. 人物意象:如英雄、美人、隐士等,通过人物形象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具体内容为第三章“诗歌的艺术表现”中的第一節“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意象。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b.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c.总结: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
4.例题讲解: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意象进行诗歌鉴赏。
a.展示例题:分析杜甫的《登高》中的意象。
b.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作用。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回答。
5.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2.课后思考:谈谈你对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尝试运用意象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三、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
(1)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教师应选择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鉴赏》中的意象。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意象的创造与解读”,详细解析诗歌中意象的构成、作用及其所承载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解读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深层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意象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实践分析:a. 分析教材中的经典诗歌,解读其中的意象。
b. 选取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鉴赏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鉴赏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
2. 经典诗歌中的意象解读。
3. 诗歌鉴赏题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找出其中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示例:以《春晓》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意象:春眠、啼鸟、风雨、花落。
解释:诗人通过描绘春眠、啼鸟等意象,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同时,夜来的风雨和花落也寓意着生命的无常。
2.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所学,思考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意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诗歌鉴赏》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意象的辨识与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学会辨识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深层含义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意象的辨识、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具有意象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美。
2. 讲解:讲解意象的概念、作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引导学生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意象分析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2. 板书内容:意象概念意象作用意象辨识与分析方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从意象角度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列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作用和深层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积累更多意象素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意象的辨识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对于解读整首诗歌至关重要。
1. 意象辨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分析类题》课例教学设计考点分析: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形象,水平层级为D级。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景物形象,且写景的诗歌还较多。
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即意象),以及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就成了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见的题型。
考查赏析意象、意境的水平,就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就要求学生在赏析这类写景的诗歌时,能找到意象、把握意境、明确作者的感情。
由此,能够梳理出相对应的答题模式。
学生学情分析:高三学生普遍害怕诗歌鉴赏题,尤其是意境类问题。
因为意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诗歌的意境美。
但高三学生学过的诗词也很多,懂得一些意象、意境的分析方法,也做过一定数量的诗歌鉴赏题,对问题的方式及答案多少有一些了解。
现在作为专题复习,就需要协助学生梳理出答题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容易掌握。
设计思路:解答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分析类问题,是高考题中的一个难点,根据经验,同学们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答案经常遗漏要点。
针对存有的问题,我想教会学生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答题方法,最好能让学生一学就会,并且能在反复训练后独立解决此类高考题,所以采取了教给学生模式化的答题方法。
当然在教学生方法前也要做一些准备:一是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了解意境是靠景物的描写营造出来的,要准确把握意境,就要先把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二是要了解此类问题的提问方式,便于针对答题;三是了解表述意境的词。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技巧性较强,所以以讲授法为主,学生探究为辅。
课堂实录一.导入今天,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完成一道语言表达类的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题目)添加词语,使下面语句表现两种不同意境。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河水流向远方。
(1)清新明丽的意境……(2)凄清苍凉的意境……生:(小声议论)这道题好熟。
师:这道题曾是一道高考真题,所以有些同学会很熟。
熟悉的题做起来会更快,现在就请同学们动笔写,写完后把小组内写得好的答案推荐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开始写。
)师:写好了就能够展示答案了,哪个小组先来?生:我们组的徐东写得很好。
师:好,那么我们请徐东同学来展示一下她的答案。
生(徐东):清新明丽的意境句子是:一个清新的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树下清澈见底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流向远方!师:果然很好,不但描绘景物的形容词准确,还用上了一种修辞手法。
(有意拖长调子等学生说手法)生:(齐声)拟人。
师:徐东同学把展示第二句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吧,你先请坐。
哪组来展示第二句?生:我们组。
师:周馨同学很会把握机会嘛,就请你来。
生(周馨):冷冷的早晨,太阳发出冷冷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的鸟儿嘶哑地鸣叫着,枯树下浑浊的流水流向远方。
师:嗯,找到准确的形容词来营造意境,但有一个词重复使用了两次,显得用词单调,我们试着来换掉一个“冷冷的”,她用了“冷冷的早晨”,又用了“冷冷的光芒”。
生:凄冷的早晨。
刺眼的光芒。
师:对,改得很好。
改过以后能显得用词丰富些。
还有那些组有更好的答案吗?生:都差不多。
师:可能同学们的答案也都大同小异吧。
其实老师准备的答案也和大家的差不多。
(用多媒体展示答案)(1)清新明丽的意境……清冷的早晨,苍白的太阳发出冷冷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的鸟儿无力地鸣叫着,枯树下的流水孤独的流向迷茫的远方。
(2)凄清苍凉的意境……清冷的早晨,苍白的太阳发出冷冷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的鸟儿无力地鸣叫着,枯树下的流水孤独的流向迷茫的远方。
看来大家都理解了用上不同的形容词来修饰景物,就能使景物显示出不同的意境来,用上这些这道题原本是要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但老师今天是想借这道题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用不同的形容词能够使图景营造出不同的意境,那么反过来是不是能够说明,只要我们感知到了景物的特征,也能把握景物营造的意境呢?而景物(即意象)、意境是诗歌鉴赏问题中经常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诗歌鉴赏中的意象、意境问题。
(板书课题: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分析类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要学到些什么呢?先来看看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懂得意象、意境的分析方法,解决高考中的相关问题。
2、学会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美。
三.复习相关概念师: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借助意境融入感情,是诗歌最常见的手法,鉴赏诗歌就必然经常提到意象、意境,而且在高考中意象、意境的分析成了一类问题,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生: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意象营造的境界。
师:对。
(多媒体展示概念)读概念: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什么是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四.梳理意象意境类问题的提问方及答题模式师: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们要“战胜”题目,也需要了解出题的模式。
那么,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遇到此类问题时,是怎么问的呢?生:诗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师:同学们说的仅仅常规的问法,还有一些变式问法,也是涉及到意象意境的。
(多媒体展示提问方式)读提问方式。
考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情”和“景”的角度诗作实行赏析。
我们该怎么回答这类问题呢?先来看看这些问题中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解答分析)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问题中包括了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诗歌的意境,一是要注意作者在所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补充解说:其实这类问题就是在问有什么景,营造了什么境,抒发了什么情。
既然有规律性问法,也就有规律性答案。
我们的答案也是有模式的。
(多媒体展示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找出诗中的物象(即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指出手法(一般是借景抒情)。
5、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或思考。
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把这个流程记一记。
最好能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容易记忆的流程。
生:纷纷读,记。
师:现在我们要在具体的题目中来学会方法的使用。
(一边板书一边说)能够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作者选择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画面(图景),营造了……(什么)意境,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
五.梳理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师: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表述意境的术语(多媒体展示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读常用术语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长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长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我们可根据诗景物的特点,找到景物所营造的这些意境,通常情况下,选择两个双音节词来表达。
六.具体解题师:有了以上的学习,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现在能够实行“实战演练”了。
(多媒体展示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请小组讨论,根据刚才所讲的方法,给出一个答案。
生:展开了小组讨论。
师:(过一会儿)提醒一下,芦花是白色的。
(又过一会儿)再提醒一下,解读诗歌的感情时别忘了我们学过的“知人论世”,要注意注解的内容。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请同学来说说。
生:(绝绝大部分同学不作声)还没想清楚。
师:教师巡视指导。
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向老师询问诗歌的思想感情。
师:刚才,有同学问起了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有同学能回答吗?生:表达坚守节操的思想感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注解。
师:你的方法非常准确。
同学们,在解决诗歌鉴赏题时一定要重视注解,那里一定有我们用的着的信息。
诗歌鉴赏中本身我们就要讲知人论世。
大家看,注解中确实明确地提到了作者要坚守节操,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信息呢?生1: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
:生2: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师:对呀,还有这些信息嘛。
但同学们还要对这些信息还要实行深入地分析,能够设身处地为诗人想一想,才能够了解他的感情。
他是一个南宋人,而现在已经到了朝代?生:(齐声)元朝(代)。
师: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拖长语调等学生说)生:(齐声)亡国之臣。
师:对。
忘国了,他什么心情?生:(七嘴八舌)悲伤、失落、痛苦、难过。
师:加之他还不愿做新朝的官,又被俘虏了,他虽洁身自好、坚守节操,但能够选择隐居、躲起来吗?生:(齐声)不能够。
师:那么,他除了悲伤难过,是不是还该有几分无奈之情呀?生:(齐声)是。
师:好了,现在思想感情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是不是能够请同学来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了呢?生:(个别同学小声地)等等。
师:有同学要求等等,那就再等一会儿,但是要求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
生:(刘丹举手发言)这个句选择了大雁、月色和芦花三个意象,描绘了南飞的大雁,伴随着月色,栖息在白色的芦花丛中的图景,营造了冷清孤寂的意境,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师:嗯,我们同学已经完全掌握了答题的模式,每一步都达到了,很完整。
不过老师还要在你这个“鸡蛋里”挑挑“骨头”,大家帮忙改一改。
先说第一块骨头,你说“这个句选择了”,是句子选的,还是作者选的?生:(带着笑意,齐声)是作者选的。
师:所以,为了表达更准确一些,我们应该说:“在这个句中选择了什么”或者完整地表达为:“作者在这个句中选择了什么意象”。
第二块“骨头”是描绘景物还欠缺一些形容词,一些能表现意境的形容词,这个点在开始的练习中就暗示了大家了。
那么,我们来想想能够添加哪些形容词呢?首先是“大雁”,怎么形容?生:(不假思索)南飞的大雁。
师:对,刚才刘丹也说了。
还可不能够增加形容词?词中写的是“惟有南来无数雁”。
生:南飞的很多大雁。
师:对了。
接着是“月色”,又该怎么形容?生:皎洁的。
师:皎洁的?大家听听,“皎洁的月色”是不是有点不搭配不当呀?生:(齐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