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整理)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依法进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一、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原则1.法制化原则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搞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2.程序化原则3.协调的原则4.公开化原则5.科学性原则6、服务性原则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法律制度1.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一书两证”制度适用范围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核发“一书两证”制度。
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乡村规划实施管理的规划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进行各项建设,须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许可证的制度。
四、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地域范围施行规划行政许可的权限范围是规划区内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建设用地的范围应当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管理的对象施行规划行政许可的对象范围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进行的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
五、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方法行政的方法: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具体进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核发规划许可证的行政主体。
法制的方法: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具体执法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方法:采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是一种辅助管理的方法,它能够提高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效能,把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方法,不仅包括基础资料的科学准确性、电脑运用、办公自动化等,还应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专家咨询、科学决策和效能监察等。
社会监管的方法:《城乡规划法》对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作了规定。
经济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管理,这是对行政管理的方法的补充。
六、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一是要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承载能力,量力而行,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建设的规模、强度和时序,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防止盲目发展建设。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引言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农村进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以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城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创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城乡规划知识点包括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村规划等内容,涉及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对城乡规划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一、空间规划1. 空间结构城乡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城乡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城市一般居住区、城市特殊用地区、城市绿地和水域等组成部分。
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包括村庄、农田、林地、水域等组成部分。
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空间效率。
2.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产业区、教育文化区、生态区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规划中,要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农田布局、林地布局、水域布局等,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3. 空间利用合理利用城乡空间资源是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在乡村规划中,要科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土地规划1. 土地资源土地是城乡规划的基本要素,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城乡规划的前提。
要对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保障耕地、林地、草地等基本农田资源的稳定和永续利用。
2.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城市规划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绿地、农田保护和土地整治项目,落实城市用地总量和建设用地指标,降低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强度。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根本知识1. 城乡规划概述城乡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开展需求,在城市和乡村区域内进行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一项管理活动。
城乡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开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城乡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的均衡,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提供便利的城市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幸福感。
3. 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城乡规划管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中央政府通过制定国家城乡规划政策和法规来指导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工作。
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城乡规划方案,并负责规划实施和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的执行。
4. 城乡规划法规的层级城乡规划法规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法规和规划。
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法律原那么和制度。
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法规是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用于具体规定城乡规划的各项管理措施。
规划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规划方案,包括国家、省级、市级和区级规划。
5. 城乡规划法规的内容城乡规划法规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设工程审批和环境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根底,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进行规划。
详细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化,对各个区域、街道、小区等具体要素进行规划。
建设工程审批是对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进行审批,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规划标准和要求。
环境评价是对规划和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和居民利益。
6. 城乡规划管理的原那么城乡规划管理的原那么包括科学性、公正性、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开展。
科学性是指城乡规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高效的城市根底设施。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
城乡规划知识要点城乡规划知识要点——城乡规划相关名词汇总1.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一、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就要认真贯彻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要求,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的改革。
三、具体内容1.统筹城乡经济资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和良性互动。
平等的市场主体应该享有平等的接近和享用经济要素的权利,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保证农民平等的享用经济资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2.统筹城乡政治资源,实现城乡政治文明共同发展。
必须统筹城乡政治资源,使农民具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政治地位,使其真正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和维护自身利益。
统筹城乡政治资源最重要的是体制和政策的转换问题。
3.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共同繁荣。
努力实现城乡社会资源的统筹安排,有序使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有以下4各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城乡规划基础小常识
城乡规划基础小常识1、什么是城市规划?答: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城市规划通常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根据需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作用是什么?答: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它的期限一般为20年。
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制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要条件。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必要条件。
4、城市规划管理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依法行政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于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于199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第一部国家法律,既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法律依据,也是人们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正式实施。
5、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哪些内容?⑴ 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规划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基本知识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内容(共七章七十条)(一)基本概念:1、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二)城乡规划的制定1、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分级审批。
(1)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2)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经镇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3)乡规划、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2、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1)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务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2)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3)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年。
(三)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制度1、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办理规划许可的程序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办理规划许可的程序为: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城乡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13
2、法律方法 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律方法,就是通过《城乡规划法》 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种技术规范、标准,规 范城市规划编制和各项建设行为。 3、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 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
14
4、咨询方法 城乡规划管理咨询方法是指吸取智囊团或各类现代化 咨询研究机构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制定城乡规划,帮助 政府领导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决策,或为开发建设单 位提供技术参考的一种方法。
8
4、被管理者 (1)城乡规划项目 (2)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 5、管理中介 管理中介是管理者作用于管理对象,使其有原始状态 达到目标状态的依据和手段。 (1)权力 (2)规则 动态 有组织的行政管理 (3)组织: 通过管理组织进行 静态
9
三、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反映了城乡规划系统内部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系统与 外部系统的关系。
2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城乡规划管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 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基本特征: 1、引导与控制的特性 城乡规划的最终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可持续发展
3
2、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
宏观 微观 城乡、区域 具体的规划项目或者实施工程
3、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
15
二、城乡规划管理技术:
两个方面: 1、现代科学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2、城乡规划专业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创新
16
谢
谢!
1、协同机制
(1)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协同 (2)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同 (3)规划与土地部门的协同 (4)规划与建设的协同 (5)规划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
城乡规划知识
城乡规划知识一、小城镇等级、规模及分类(1)小城镇等级层次分为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镇三个等级。
(2)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分大、中、小三级,并宜符合表1小城镇人口分级规模的规定。
表1 小城镇人口分级规模(万人)注:1.东部、中部地区中心镇3万人以上为合适规模,规划应重点发展。
2.除西部和边远地区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减少1万人以下小城镇数量。
(3)小城镇经济地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4)小城镇按不同空间分布划分,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位于大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紧临其中心城区的郊区小城镇,即“紧临型小城镇”。
第二类,距中心城市相对较近,沿主要交通干线等较集中分布的小城镇,即“近郊型小城镇”。
第三类,远离城市,没有连片发展可能,相对独立,分散分布的小城镇,即“偏远型独立小城镇”。
按空间形态划分,上述第一类小城镇多为“密集型”,第二类小城镇多为“线轴型”,也有“密集型”,第三类为“点状(分散)型”。
(5)小城镇按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①综合型小城镇:一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城镇。
②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
a. 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工业主导地位的小城镇。
b. 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包括以工贸为主的工贸型、以边贸为主的边贸型等类型小城镇。
③其他类型小城镇,如历史文化名镇等。
小城镇按功能详细分类可按表2划分。
表2 小城镇按功能的分类二、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1)小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小城镇对外交通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并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为辅。
①公路分类分级公路是联系小城镇与城市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道路,县(市)域和小城镇所辖地域范围涉及的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其中干线公路分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技术等级划分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②小城镇镇区道路分类分级小城镇道路是小城镇中各用地功能地块之间的联系网络,是小城镇的骨架与“动脉”。
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制度
•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 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 和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和系统要 素、系统运行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 和技术。 • 教学重点 • 城市规划管理和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管理 系统和系统要素、系统运行机制 • 教学难点 • 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二、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 管理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在城市 空间上的协调 • 管理者: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 • 管理对象: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及建设活动 • 被管理者:规划管理的相对人 • 管理中介:由“权力”、“规则”、“组 织”三方面构成。
三、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 协同机制:①城市与地区之间;②规划与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间;③规划与土地 管理之间;④规划与建设之间;⑤规划与 其他专业部门之间。 • 调控机制:分为内部的调控;外部的调控; 对管理对象的调控三个方面。调控类型有: 微观(规划许可审批等)、中观(地区详 细规划审批)、宏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 三类。 • 反馈机制:以构筑有效管理机制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 引导与控制的特性 • 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 • 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 • 阶段性和连续性属性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包括: • 决策系统:组织编制和审批等 • 执行系统:办理“一书两证”等 • 反馈系统:监督检查等 • 保障系统:组织、人员、制度等
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和 技术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 • 行政方法 • 法律方法 • 经济方法 • 咨询方法。
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 • 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 的应用 • 城市规划专业技术手段分析: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 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 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 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 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 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 变用地性质。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城乡规划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城乡规划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分类等。
2. 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熟悉《城市规划法》、《乡村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制。
3. 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掌握城乡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了解规划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4. 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环境规划、住房规划等相关内容。
5. 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6. 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了解生态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等相关概念和要点。
7. 城乡规划的技术工具:熟悉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数字化城市建模等相关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8. 国内外城乡规划典型案例:掌握一些典型的城乡规划案例,了解国内外城乡规划的发展成果和经验。
要在城乡规划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外,还应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水平。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城乡规划是政府知道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违法建设问题、规划制定不切合实际、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2)城乡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成好似土地合理利用开辟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特别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其他原则:4.近、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6.节约用地、合理用地7.环境保护8.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9.安全防患10.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辟、配套建设四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
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1.管理目标最终目标P1152.管理者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
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1)权力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2)规则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依法进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一、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原则1.法制化原则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搞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2.程序化原则3.协调的原则4.公开化原则5.科学性原则6、服务性原则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法律制度1.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一书两证”制度适用范围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核发“一书两证”制度。
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乡村规划实施管理的规划许可证制度适用范围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进行各项建设,须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许可证的制度。
四、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地域范围施行规划行政许可的权限范围是规划区内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建设用地的范围应当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管理的对象施行规划行政许可的对象范围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进行的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
五、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方法行政的方法: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具体进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核发规划许可证的行政主体。
法制的方法: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具体执法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方法:采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是一种辅助管理的方法,它能够提高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效能,把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方法,不仅包括基础资料的科学准确性、电脑运用、办公自动化等,还应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专家咨询、科学决策和效能监察等。
社会监管的方法:《城乡规划法》对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作了规定。
经济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管理,这是对行政管理的方法的补充。
六、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一是要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承载能力,量力而行,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建设的规模、强度和时序,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防止盲目发展建设。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它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等。
首先,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注的是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吸引人们居住和投资。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文化遗产等。
例如,在山区地形的城市中,需要合理利用山地资源,设计山地公园和步行道,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而在热带地区,需要考虑建筑的通风和遮阳性能,以适应高温和湿度。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用地需求。
在城市中,土地的用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不同用地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划分,以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例如,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应该集中商业和办公用地,以方便市民的购物和工作。
而在城市的郊区,可以规划工业园区和农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
交通规划也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在城市中,需要规划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设施。
在乡村地区,需要规划农村公路和农田交通,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此外,还需要考虑交通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协调,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交通与环境的协调等。
环境保护也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中,需要规划绿地和公园,提供人们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同时,还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乡村地区,需要保护农田和水资源,防止土地沙化和水源污染。
总之,城乡规划基础知识涵盖了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蒲城县规划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图
申请人提供有效申报材料 窗口受理
规划经办人初审,负责人复核。
局长签发
窗口发证
申报材料:①申请报告;②发改局立项批文;③国土局用地预审意见; ④经批准的建筑方案设计图(总平面布置图、单体方案图文本、彩色 效果图及电子数据文件1份);⑤经批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 所附规划红线图复印件;⑥设计方案会审纪要,高层建筑应提供消防 初步审查同意意见书;⑦基地内部或周围有需保护的文物设施,应提 供保护建筑视线分析图。
21.什么是土地开发强度? 22.什么是容积率? 23.什么是建筑密度? 24.什么是绿地率? 25.城市用地分类有哪些? 26.什么是城市用地平衡? 27.什么是竖向规划? 28.什么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29.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 30.各类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是怎么规定的?
31.居住区内停车率如何规定?地上停车率如何规定? 32.什么是日照标准? 33.什么是建筑退让线?相邻地块建筑退界距离是怎么规定 的? 34.那些特殊建筑对建筑地上层数有所要求? 35.建筑物的消防通道设置一般有什么要求?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四、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五、城乡规划的调查研究和基础资料 六、城乡规划的审批 七、城乡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八、规划小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1、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 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 象的空间规划。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规划师管理与法规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点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共行政基本知识一、公共行政基本概念1.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管理活动,而一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都不是公共行政。
所谓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
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是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
(1)“公共的”的内涵:1)公共权力。
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政府公共权力受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的制约,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政府公共权力还受到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制约。
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
行政机关超越立法机关的授权和法律允许的界线,便是越权,而越权行为无效。
2)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社会公共需要及其发展变化。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
为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即私人行政进行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性管制和经济性管制,如强制性劳动标准、社会保险、价格管制、反垄断等。
3)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
政府管理必须投入资源和产出资源,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必须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
政府要善于利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机制三种机制,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与民间资源。
4)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全体公民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正、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不提供私人产品。
5)公共事务。
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公共事务涵盖了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城乡规划知识
2 编制、审批及修改
(一)、总体规划
1、总体规划编制主体
l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 体规划 l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 l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 府组织编制
2、总体规划审批
直辖市的总规
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
省会城市和国务 院确定的城市
其他城市
县人民政府 所在地镇
其他镇
表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大类 居住用地R
中类 一类居住用地R1 二类居住用地R2 三类居住用地R3 行政办公用地A1
文化设施用地A2
教育科研用地A3
公共管理与公共 体育用地A4 服务用地A
医疗卫生用地A5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 文物古迹用地A7 外事用地A8 宗教设施用地A9
小类 住宅用地R11 住宅用地R21 住宅用地R31
1 用地分类
(一)、土地分类
表1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大类中类
小类
建设 用地 H
城乡居民点 建设用地 H1
城市建设 用地H11
乡建设用 地H13
铁路用地 H21
区域交通设 港口用地 施用地H2 H23
管道运输 用地H25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
H4
H41
采矿用地H5
其他建设用地H9
自然水域
1 用地分类
(四)、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兼容性
3. 规划理念
用地兼容性即每地块的使用性质,在某些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 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特定情况下才被允许建设。
1、居住用地可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部分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城乡规划知识概要
2021/8/13
15
1、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 近期:2012年—2020年
• 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层次与范围
• 市域:三市三县、一区 ,规划面积8910平方公 里。在此范围内编制市 域统筹发展规划。
• 规划区(主城带):孝南
区(含双峰山旅游度假
区)、云梦县行政辖区
,规划面积1610平方公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11项
(3)第三层为专用标准(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制定的标准)
《防洪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20规21/划8/1规3 范》
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等31项
(四)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措施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002】13号)
的覆盖范围,城乡 规划主导的范围, 规划主管部门、政 府其他部门共同管 理的范围
确定的建设用地
范围以外作出规
划第许二可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
须遵守本法。2021/8/13
14
第三条 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
(六)与城乡规划有关的三个范围概念图
A C
的合理布局、科学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总体规划审查、
报批程序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程序执行。
2021/8/13
8
(五)城乡规划的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有全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可编制市(县) 域城镇体系规划)
战略研究、预测
城市规划
总规大纲 总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专业规划
(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 )
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是指对城市和农村进行综合规划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通过合理安排城市、农村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乡规划管理具有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首先,城乡规划管理有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可以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的布局,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乡村资源浪费,实现城乡产业和就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内部的空间优化和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城乡规划管理可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城乡规划管理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城乡规划管理,可以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的住宅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满足人们对优质住房和舒适生活的需求。
城乡规划管理还可以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如改善交通状况,建设城乡物流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方便人民出行和物流运输,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乡规划管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可以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和农村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区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乡规划管理还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城市和农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总之,城乡规划管理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提高规划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城市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
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
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3)组织
含义(1)(2)
管理组织具有权威性、开放性和层次性。
三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运行机制
1.协同机制
(1)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协同
(2)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同
(3)规划与土地部门的协同
(4)规划与建设的协同
(5)规划与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
2.调控机制
为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系统的运行协调、有序和高效,需要从三方面加强控制:
第一,系统内部的调控;
第二,外部系统对管理系统的调控;
第三,管理系统对管理对象的调控。
(1)城乡规划管理调控的作用
第一,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作用
第二,对规划的弥补作用
第三,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2)城乡规划管理调控类型
微观控制、中观控制、宏观控制
3.反馈机制
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
实施管理
↓
规划审批
↓
规划编制
各个关节均要建立反馈机制,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提高规划管理决策综合能力。
第三节城乡规划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一城乡规划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
(1)概念:行政方法,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授权,采取命令、指示、规定、制度、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式来组织、智慧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检查活动。
(2)行政方法的优点:
①保持行政统一性
②决策灵活性
③规划管理各种方法具有互补性,而行政管理方法是实施其他方法的必要手段。
(3)行政方法的缺陷:
①行政方法的无偿性
②行政集权的局限性
③行政方法的强制性
2.法律方法
(1)概念:P120
(2
目前我国城乡规划法规还没有形成很完整的体系,适合于各地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办法更不完善。
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就是要形成包括国家城乡规划法、国家城乡规划行政法规、地方城乡规划法规、部门规章、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以及城乡规划文本和图则等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3)城乡规划要求依法行政:P120①②③
(4)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法制建设,除了加强立法、执法工作外,还有很重要的守法、司法问题,如何实现这方面的工作?P120-121
①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公众对城乡规划管理法规梯子有所认识、了解,从而自觉遵守。
②建立有利的监督机构,为城乡规划管理法律、法规付诸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③加强监督交叉工作,加大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规划管理工作。
3.经济方法
(1)概念:经济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杠,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
(2)经济方法的优点:
①兼顾城市整体利益
②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③城市建设调控作用
4.咨询方法
(1)概念:是指吸取智囊团或各类现代化资讯研究机构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制定城乡规划,帮助政府领导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决策,或为开发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参考的一种方式。
二城乡规划管理技术
1.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城乡规划专业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创新
与制定,环境设计导则的研究与制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