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美学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

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中,“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 Theodor w。Adorno,1903-1969)是当代声名日益远播的思想家之一。

阿多诺的思想倾向主要为七种方向:非正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主义、上流文化保守主义、犹太情感、拆构主义否定的辩证方法与怀疑主义精神。

阿多诺一生勤于笔耕,著书颇丰,其全集达23卷。从早期发表的美学专论《齐克果:美学的建构〉开始,阿多诺对现代美学的定位、转型与发展似乎情有独钟,即便在其哲学、文

化学、社会学和音乐学等论著中,也从不放过对现代美学与艺术进行多方位的审视与探讨。一般说来,《否定的辩证法( Negative Dialectics)是阿多诺的哲学代表作,而他竭尽数年功力撰写的《美学理论〉( Aesthetic Theory)则是其美学代表作。诚如马丁·杰所言,阿多诺的美学论述在这部内容丰富、构思宏远的遗作中“达到了顶峰”。①甚至阿多诺自己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宣称,该书旨在再现他“思想中的精髓”。

在这部长达50万言的《美学理论》中,阿多诺主要依据他一贯倡导的文化批判主义方法,深入地检视和梳理了古典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和揭示了现代艺术的社会职能与真理

内容,同时指陈和预见出当代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反艺术或具有“反世界”倾向的现代艺术等重要文化现象的批判,充满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论述。这对今日

中国的读者来讲,委实发聩振聋,令人惊羡。就我个人所见,此书对于当代美学或审美文化研究的学术参考价值,犹如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之于传统美学或艺术哲学研究。

《美学理论》一书以阿多诺特有的无规则与非层递的风格写成。分析辩驳、广证博引、笔意纵横是该书的主要特点。此外,在其立论过程中,德国各种唯心主义乃至浪漫主义的学说对阿多诺来讲既是刺激物,又是陪衬物。阿多诺习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索美学与艺术等问题。他本人由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浸润,特别是受康德、黑格尔和本雅明的影响,所以其思辩的学养甚深,行文颇为晦涩。另外,在他以怀疑的态度与批判的方法,来重估古典美学的价值和论证美学现代主义的必然性时,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营养成分,从而走上了一条扬弃移植——变通乃至兼容并包的研究道路。这样便给解读(包括翻译)造成困难。

阿多诺的大部分言论,也是有感于文化产业的流弊、社会人生的危机与艺术美学的前景而发的。

一、文化产业的流弊

阿多诺一直对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y)表现出莫大的敌视和忧虑。“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 massor lowbrow culture)的一个取代性术语。在他看来,大众文化整体上是一种大杂烩,是由上而下地强加给大众的。因此,他宁愿选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阿多诺把文化产业的起源追溯到17世纪,认为那是以娱乐为手段旨在达到逃避现实生活和调节世俗心理之目的的产物。他无不惋惜地感叹道:纯粹的

大众娱乐骗走了人们从事更有价值和更充实的活动的能量与潜力,由此而引发的文化产业亦然。正是这种文化产业,在现代大众媒介和日益精巧的技术效应的协同下,借用源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的“伪个体主义”,张扬戴有虚假光环的总体化整合观念,一方面极力掩盖处于严重物化和异化社会中的主体一客体关系之间与特殊般关系之间的矛盾性质,另一方面则大量生产和复制千篇一律的东西来不断扩展和促进“波普文化”( pop culture)向度上的形式和情感体验的标准化。其结果是有效地助长了一种精于包装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更加适应于习惯性的统治,最终把个性无条件地沉淀在共性之中,从而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平面化,消费行为的时尚化和审美趣味的肤浅化。如他所言:

“文化产业重复不断地从其消费者那里骗取它再许诺过的东西。文化产业玩花招,弄手脚,无休无止地延期支取快乐的约定票据。其承诺是虚伪的,它实际上使之有效的东西,不过是真正意义上永远也达不到的东西”。

再如,对于大众倍感亲切的现代流行音乐,阿多诺认为那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产。这种所谓的“波普艺术”( Pop art),通常具有技术性“包装”的外表,显现出一种“伪自发性”和惺惺作态的形式,无论是制作者还是表演者,都极力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投听众所好,与其套近乎。于是,他们

“必须写作某种能给人以足够的深刻印象以便使其记住、而同时又能足够为人熟知以便显得平易的东西。在此,可求助的东西是在生产过

程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的哪些旧式的个体主义因素。这同样符合这需要,即向听众灌输一种潜藏的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与情感的标准化,把听众总是款待得就妤像大众产品只是为了他一个人似的。”

但在构成上,现代流行音乐总不偏离规定的程序所确立的限度,如流行的节拍、和声、乐器与动作;在主题上,只是重复人们熟知的那些有限的范围,如“赞美母爱或家庭欢乐的歌曲,胡闹或追求新奇的歌曲,佯装的儿童歌曲或描述失去女友的悲伤的歌曲”等等。这类结构与主题,外表上五花八门,而实际上千篇一律,缺乏真正的新意或创意,其唯一追求的效果就是挖尽心思地玩弄“技术效应”等花样,以简单的或程式性的图解方法强化附带的视觉形象刺激,同时再添加一点随兴所至的情绪风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文化产业中的拜物教作用。由此引发的音乐拜物教,必然会导致鉴赏力的退化。这种鉴赏力反映在听众身上,与日常生活所要求他们的服从态度毫无二致。阿多诺对现代流行音乐的批判,自然会使人联想起那些在歌台上“满怀深情”的“流星族”和歌台下如痴如醉的“迫星族”之类“文化景观”( culturescape)。

总的说来,文化产业具有商品社会一切产业的基本特点,具有突出的拜物特性或拜物教作用。其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或者为了在市场上销售而生产出来的,所以不是艺术品,不是为了满足任何真正的精神需要。文化产业及其产品以商业价值和“瞬间效应”为导向,其运作者与支持者往往“沉湎于一种玩世不恭的令人难堪的态度,仅为了达到愚弄消费者的目的而纵容生产文化垃圾,视艺术为一种垂手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