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
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
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
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
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
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
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
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
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
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
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
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12课 水路交通的变迁 教案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晚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材料二“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中唐李肇《唐国史补》材料三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
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
——清初张岱《夜航船》教师设问:换个视角来分析我们所熟知诗句中的信息,大家一起思考关于材料中描述的这个唐代“快件”的相关问题:1.“快件”的起点有可能是在哪里?(岭南、福建、巴蜀)2. “骑手”使用了什么交通方式和工具来“派件”?(驿递、快马)3. 这个“快件”被快速送至长安,这在当时是交通领域的常态吗?通过层进式的设问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水陆交通的变迁。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开门见山,选择三类史料,启发学生思考并渐入学习主题。
设问1和3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特点并合理应用,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和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一、“探路”:源何处?(形成)1. 古道天成:山川形势浑然见(1)古道溯源原始人在自然界开展生存活动过程中习惯性的足迹形成了“路”材料四(禹)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輂。
左淮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教师设问: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大禹治水时道路形成和应用的哪些信息?(信息:此时期的道路主要依山川形势自然形成,材料中也反映出大禹在治理水患过程中能够顺应当地物产和交通的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因地制宜。
)说明: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天然的道路与河流是主要运输渠道。
阅读材料,借助大禹治水的史实,分析当时古道形成的主要路径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加强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发展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发展》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瞧瞧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那些事儿。
很久以前啊,咱们的祖先出门大多靠两条腿走路。
那时候,要是想去个远点儿的地方,可得走上好久好久。
后来呢,有了马车。
马车就像是一个会移动的小房子,拉车的马跑得还挺快。
大家坐在里面,能去不少地方。
想象一下,古代的官员坐着马车去上任,一路上晃晃悠悠的。
再往后,出现了船。
在江河湖海多的地方,船可就派上大用场啦。
小船在水面上划动,能带着人们去运输货物或者游玩。
比如说,在江南水乡,人们经常坐着小船去赶集。
到了近代,自行车出现了。
那时候,拥有一辆自行车可神气啦!人们骑着它去上班、上学,比走路快多了。
慢慢地,公交车也来了。
一辆辆公交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带着很多人一起出行。
接着,摩托车也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它跑得比自行车快,声音还很响亮。
现在呀,交通工具的种类那可真是越来越多啦!汽车到处都是,有小小的轿车,能带着一家人出去游玩;还有大大的货车,能运输各种各样的东西。
火车也越来越厉害,从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到快速的动车、高铁。
有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坐高铁出去玩,几个小时就到了很远的地方,又快又稳。
飞机就更神奇啦!能带着人们一下子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假期的时候,一家人可以坐飞机去别的国家看看。
还有地铁,在大城市的地下穿梭,不会堵车,方便极了。
同学们,交通工具的发展真是太快啦!这让我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
以前出趟远门很难,现在想去哪儿都容易。
这都是因为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科技越来越进步。
以后啊,说不定还会有更神奇的交通工具出现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好啦,今天关于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发展就讲到这儿,希望同学们都能记住这些有趣的变化哟!。
各种交通工具
人们最初行走是靠双腿,后来人们驯服了马,骑上马就能跑得很快,但需要有一定的驾驭技巧,这样人们又发明了轮车,让马拉动轮车就轻松多了,人们坐在上面很舒坦,可是走的路程长了,马也会累的,人们在轮车上颠簸也很辛苦,就又发明了动力车,是一种靠机械运动来行走的两轮车,这种车子后来冠以雅号“自行车”,在1860年,法国人皮埃儿·米肖和儿子又制造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两轮车,这就是后来的摩托车,人们根据需要又不断发明创造了三轮车、四轮车,这些车起初都是风力和蒸汽带动的,燃烧汽油行走的汽车是近代才发明的。
之后不久,火车也应运而生。
在陆地交通工具发展的同时,水上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从人力划的板船到风力带动的帆船,再发展到汽船、轮船、潜水艇,用发动机使船前进,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虽然船的航行较慢,但它的载重量却是非常大的,直到现在,货物运输也都大多是靠船来完成的。
而更加有趣的是,人们竟然梦想着长出翅膀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于是就又出现了滑翔机、飞机、火箭、乃至宇宙飞船……人类的智慧真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发明者经历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次又一次的发明改良创造,不断的进步,将来在陆海空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中,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都是无法预计的,让我们为这些奇迹的出现做好迎接的准备吧!简而言之:陆地徒步-马-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水上人力板船-风力帆船-汽船.轮船空中滑翔机-飞机-火箭-宇宙飞船古代:马车、牛车、独轮车、马、牛、驴、帆船近代: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飞艇现代: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航天飞机、自行车、摩托车当今社会,可供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
各类交通工具有其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火车具有速度快、运载旅客多、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优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择特快、直快、普快等车次,同一车次也可以选择硬座、软座、硬卧、软卧等不同票价的席位。
铁路没有遍布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有很多地方的农民进城乘坐火车还不是很方便,需要先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然后再乘坐火车。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史。由以上可知选B项。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 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 体现了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④不能反映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金不足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 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 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明令禁止
光绪五年(1879年),奕訢奏称:“电线铁路各事……应 由该督等随时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洋务运动》
地方试办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对话高考
(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 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观念束缚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 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 的四种交通工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 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2课《水路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高中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主题是交通运输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分两课,分述古代、近代与现当代交通变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延续关系。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文分三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和水陆交通、对海洋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确立、交通与社会变迁,叙述了从原始社会至19世纪末,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路线等方面的探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今中外道路交通的历史变迁,认识到道路交通的进步对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道路交通所体现出的由陆到海、由人力到机械力、活动范围由局部到全球的变化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趋势。
课标要求: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理解道路交通的变化对政治、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二、学情分析首先,本课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以交通发展为主题,述及古今中外。
由于道路交通这一主题在过去的历史学习中一直被忽视,知识点也相对较分散,学生对交通变迁方面的知识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涉猎较少,导致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缺乏系统化的了解。
其次,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
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道路交通的变化在必修阶段学习中均有体现,如秦朝的驰道作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而出现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全球航路确立与15世纪之后的新航路开辟,在纲要(下)有详细的学习等。
学习本课,即摘取已学课程中有关道路交通上的知识,从中去发掘道路交通变迁的特点与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到19世纪的中外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的演变及对民众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2、教学难点: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五、板书设计1、水陆化交通2、海洋化交通3、工业化交通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大家都熟悉的鲁迅的一句话进行导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专题25+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知识清单--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5: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一)中国古今的交通运输⭐课本链接(纲要上第1、4、6、8、10、11、29课;选二第12、13课;选三第9课)1.陆路⑴道路建设(推动交通发展的因素: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选择性必修二P69)②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在汉朝贯通后,成为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选择性必修二P69)(选择性必修三P51)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中外历史纲要上P45)④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选择性必修二P69)⑤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
(选择性必修二P69)(中外历史纲要上P57)⑥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选择性必修二P72)⑦1909年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选择性必修二P72)⑧近代修建的著名铁路有津浦铁路、京汉铁路、陇海铁路等。
(选择性必修二P73)⑨1969年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选择性必修二P79)⑩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选择性必修二P76)⑪2006年全线开通的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选择性必修二P80)⑫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引言:交通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交通工具的变迁也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见证。
本文将以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为主题,探讨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 马车马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
最早的马车是由两轮和一辆由马拉动的车厢组成,主要用于贵族和官员的出行。
马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和舒适度。
2. 船舶中国古代是世界上船舶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木船。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船舶逐渐演变为巨型木质船舶,如宋代的宣和船和明代的宝船,这些船舶不仅能够承载大量货物,还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 驿站驿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交通设施,用于驿传运输和官员差遣。
驿站一般建在交通要道上,它提供了驿马和驿船等基础设施,为行人和马车提供了换马和休息的场所。
驿站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长途出行,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二、近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1. 火车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火车技术,铁路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由上海到无锡的京沪铁路,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铁路时代。
随后,中国陆续建成了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如京广铁路、京沈铁路等,这些铁路极大地缩短了地理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 汽车20世纪初,汽车技术进入了中国,汽车成为中国人出行的新选择。
最早的汽车是由进口的,但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庭。
3. 飞机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飞机技术,建立了自己的航空产业。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由法国人设计制造的,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飞机技术不断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也逐渐投入使用,如神舟飞船和C919客机等。
现代中国交通建设历史论文
现代中国交通建设历史论文
中国交通建设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交通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
交通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括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古代中国的交通建设主要以水路为主,如大运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之一。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蜀道、茶马古道等长途交通线路逐渐形成。
宋代的陆路交通建设更加完善,广宽大道、驿站等设施被广泛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清代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交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铁路和公路交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水路交通,铁路干线的铺设成为发展重点。
20世纪初,中国建成
了首条铁路——京张铁路,拉开了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序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交通建设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一系列大型港口、机场的建设也为中国的外贸和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中国交通建设不仅在国内得到极大提升,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建设经验和技术。
综上所述,中国交通建设历经古代水路、陆路、清代的现代化尝试,发展到当今高速公路和高铁并重的现代化阶段,成就斐然。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水平,为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大运河的建设和运用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运河的建设和运用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横跨中国的东西南北四个省区,全长约为1794公里,从北京市杨津渡口起点,穿越山川,过桥铺洼,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五个省,最终至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连接着中国南北的交通贸易。
它对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大运河的建设历史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发展壮大是在隋唐时期,宋代达到了全盛,明清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修建。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运河成为一条绵延不断、纵贯东西、南北的大干线。
它的开凿和维护,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大运河的经济作用大运河的建设与使用,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方面。
自汉朝以来,大运河就成为中国南北间的交通大动脉。
大运河贯穿南北,不仅远程贸易便利,而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融合。
在宋代,随着海运的发展,运河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大运河仍然是中原地区内部的物资流通的主要渠道。
正是因为大运河的经济作用,宋代的盐业、铁业、纺织业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大运河的文化作用大运河的建设和使用还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运河上的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发展。
例如运河上的桥梁和堤坝,是中国传统工程学的杰出代表,如彭城桥、南运河大桥、雷峰塔、吕祖庙等景点,成为文化遗产的代表。
四、大运河的军事作用大运河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古代,运河曾经多次成为军事行动的必经之道,例如,明代的兵工厂、粮库,都保存在大运河的沿岸地区,几乎每逢战争,大运河都是军费输送的重要通道。
同时,大运河的强大军事威慑,也起到了保障蒙古西征,北方军事要地安全的作用。
五、大运河的现代意义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大运河第一次成为了开发和利用的重点。
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大运河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自2014年起,大运河已被列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覆盖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让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一、古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步行和乘坐牲畜拉的交通工具,如马车、牛车和驴车等。
这些交通工具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出行需求,但由于速度慢、承载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长距离、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二、轮船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探索水上交通工具。
在古代,中国的水上交通工具主要是木筏和竹排,用于河流和湖泊的短程航行。
然而,这些水上交通工具受到天气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长途航行的需求。
到了唐朝时期,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轮船开始出现。
唐朝时期的轮船采用了多桅帆船的形式,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和水流条件,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和稳定性。
这一时期的轮船在贸易和对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马车的改进在古代,马车是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改进马车的设计,以提高其运输效率和舒适度。
宋朝时期,马车的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宋朝的马车更加轻便,车身采用了木质结构,车轮也由木质改为铁质,大大降低了摩擦力,提高了行驶速度。
此外,马车还加装了遮阳篷和舒适的座椅,使乘坐更加舒适。
四、铁路的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铁路成为了人们新的交通选择。
19世纪末,中国开始修建铁路,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建于1876年的京张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
这条铁路使用了蒸汽机车牵引的列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速度。
随后,中国的铁路建设不断扩展,形成了现代化的铁路网,使人们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出行。
五、汽车的普及20世纪初,汽车成为了中国人新的出行工具。
最早的汽车是进口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有能力购买和使用。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生产汽车。
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是1930年问世的“解放牌”汽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得到了普及,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
六、航空的崛起航空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考历史最新材料题精选之二(附答案)
⾼考历史最新材料题精选之⼆(附答案)⾼考历史最新材料题1.(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礼崩乐坏的社会⼤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份上取得了独⽴的地位,⽽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才的渴望,更⼤的助长了⼠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主编《中国⽂化概论》(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这⼀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2分)材料⼆这些哲⼈受被⽜顿证实的万有引⼒定律的影响很⼤,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且控制⼈类社会的⾃然法则。
按照这⼀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然法则。
他们使⼀切事物——所有的⼈、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
……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且对整个欧洲甚⾄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个挑战。
实际上,哲⼈们并不把⾃⼰看作法国⼈或欧洲⼈,⽽是把⾃⼰看作⼈类的成员。
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西⽅的⾓度来思考和⾏动。
他们试图发现与⽜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性的法则。
——(美)斯塔夫⾥阿若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概括这些哲⼈们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性的法则”主要有哪些?(8分)材料三他的思想中包括⼀整套西⽅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起。
由于康有为以⼈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西⽅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外有识之⼠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共同作⽤。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
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
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
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
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
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
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
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古今中外的交通工具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具体实例
古今中外的交通工具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具体实例古今中外的交通工具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具体实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从最早的步行到现代高速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改变。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一些交通工具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古代交通工具1.马车马车是古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运输、旅行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马车主要有两种:四轮马车和二轮马车。
四轮马车是贵族阶层使用较多的一种,而二轮马车则适合城市里窄小道路和山区崎岖路段。
马车不仅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也为贵族提供了炫耀身份地位的方式。
2.船船是古代人类最早发明并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中国古代,船主要有木筏、竹筏、木船、铁船等。
船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水路来进行贸易和旅行,也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现代交通工具1.汽车汽车是现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是由内燃机驱动的四轮车辆。
汽车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并且不受路线限制。
汽车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便利性。
2.高速列车高速列车是一种新型火车,它可以以极高的速度行驶。
在中国,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与传统火车相比,高速列车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加舒适安全、更加环保等优点。
3.飞机飞机是现代人类最快、最安全、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人们带往世界各地,并且不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影响。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飞机也越来越普及和便宜,成为了人们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外交通工具1.中国古代的马车与欧洲古代的马车中国古代的马车与欧洲古代的马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由马拉动的四轮车辆。
但是,中国古代的马车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它们常常被用来展示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地位。
而欧洲古代的马车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它们通常被用来运输货物和人员。
2.中国传统船只与西方传统船只中国传统船只与西方传统船只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新教材《水陆交通的变迁》PPT1
陆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水路:法国米迪运河; 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古代道路主要类型及特点
• 类型:陆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 、驿道)、栈道、水路、海路
• 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 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 发展 关系密切 、结构上呈现辐射性。
重点突破
•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 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 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 。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 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
吴淞铁路
唐胥铁路
“紫光阁铁路”
【高中历 史统编 版】水 陆交通 的变迁P PT课件 1
【高中历 史统编 版】水 陆交通 的变迁P PT课件 1
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 的里程碑。
京张铁路
詹
天
佑
【高中历 史统编 版】水 陆交通 的变迁P PT课件 1
•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 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 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 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 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 带逐渐形成。
•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 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 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 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 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 。明前期,1405-1433年,郑各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 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精编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图解史]观察教材P68“秦朝道路示意图”。 [问题]概括其特点。 [提示] ①以都城咸阳为中心;②修筑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四通八达,延伸 到边远地区;③官方主导修建,服务于军事和通信,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二)水路交通 1.中国 (1)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2)秦朝:开凿 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4)元朝: 京杭大运河 ,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世界 (1)法国:17世纪, 米迪运河 开辟了连接 地中海 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2)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 体现。
2.郑和下西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活动,共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 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郑和下西洋。船队 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 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 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3.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的航海活动。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 需的货币,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通往中国和印度的 新航线。历经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探索,找到了通往亚洲的 通道。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为后来欧洲的掠夺和“三角 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但另一方面,也 给非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4.轮船招商局: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 家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实际上是官督商办, 总局设在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次采用 股份制,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之后,
1898年4月1日 《申报》以《脚踏车 将来必盛行说》为题, 在报纸的头版位置刊 登评论大胆地预言了 自行车将来一定会盛 行于中国
关键字
早期上海滩的自行车
有轨电车,最早 的电车为一节车 厢,车速很慢, 乘客可随时上下, 但最初很多老百 姓不敢乘……
20世纪40年代的空姐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9年8月京张铁路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 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29 万两白银)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在铁路修建过 程中,中国人克服了技术等各方面的重重困难,向 世界证明了中国发展的力量和决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 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
3.5 3 2.5 2 1.5 1 0.5 0 0.04 1.27 1.03
3.1 2.56
1876年- 1894年- 1928年- 1949年- 1978年- 1894年 1927年 1949年 1978年 2006年
回顾近代以来的铁路交通发展史,你觉得在19世纪末的艰难起步 之后,20世纪以来,中国铁路得到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和同事的合影
民国时期铁路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 府成立之初设有 交通部,又先后 成立了中华全国 铁路协会和中国 铁路总公司
1912年,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时与欢迎 者在张家口车站月台上合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铁路交通的发展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1957年,建成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桥——武汉长江大桥。 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这是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002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 运行的高速磁悬浮铁路。
统编版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课件
古代道路主要类型及特点
类型:陆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驿道)、栈道、水路、海路 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 关系密切 、结构上呈现辐射性。
第5页,共19页。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8页,共19页。
谢谢大家!
第19页,共19页。
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
重点突破
影响: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增加了财政收入,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第10页,共19页。
图一宋代海外交通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二 新航路开辟
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第13页,共19页。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重点突破
战争的要求;秦以后大一统局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强盛的国力
第9页,共19页。
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汉书·地理志》 概括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古代中国政府的交通建设与管理
是后人对西晋船队从重庆直下
金陵的描 述。 两 岸 猿声 啼 未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是李白对郦道元所谓 有时朝发白帝, 暮至也是长江三峡水道畅通的明证。
的真实
中国最早的运河邗沟开凿于春秋, 秦的灵渠是 世界上最早的闸门 式运河。隋政 府凿通京杭大 运 河, 使南来北往的游子免受鞍马劳顿而能泛舟饱览 沿河风光。唐代己是 天下诸津, 舟航所聚, 旁通巴、 汉, 前指闽、 越, 七泽十薮 , 三江五湖 , 控引河洛 , 兼包 淮海。弘 舸 巨 舰, 千 舳 万 艘, 交 贸 往 还 , 昧 旦 永 日。[ 7] 后来元朝又新开凿通济河、 会通河、 通惠河 , 与旧运河和黄河接通, 行船便可不再绕道河南而经 徐州直达临清而通大都、 天津等地, 缩短运程六、 七 百里。 海路至少在秦时己开通 , 史载秦始皇派徐福入 海寻不死之药未返却去了日本。汉代船舶从合浦出 发可经海路达马来半岛、 缅甸、 印度、 斯里兰卡等地 , 三国时己有大陆通往琉球的船只。隋唐时一批批遣 唐使自日本来中国, 鉴真东渡成功都说明中国与东 北亚己有海上通途。郑和奉旨七下西洋访问亚非近 四十国, 是世界航海旅游史上的盛举, 也是明朝国家 组织的规模盛大前无古人的公务旅行。沿海岸线的 南北运输唐宋时己经开始, 从鸭绿江入海经旅顺至 登州是唐朝通往勃海国的水路要道。元将伯颜曾通 过海道将南宋皇家图书运往大都。元、 明、 清三代的 海运更为发达。 3、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 城市交通体现一种流动的美 , 快捷方便的交通 是城市生气的体现, 中国古城建筑充分考虑了交通 建设 , 如九代名都长安, 洛阳、 南京、 北京、 成都、 开封 等地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而井然有序, 构成四通八 达的道路 , 各路和城门都有专人管理, 给旅游者提供 了观赏城市景观, 参与 城市活动的条 件, 也保证 安 全, 至今这些道路仍在发挥作用。 ( 二) 桥梁建设与管理 桥梁是陆路之咽喉 , 空中之道路。故桥梁建设 和管理备受古今政府重视。中国古名桥多是封建政 府修造。如济南的秦桥是始皇为观海中日出而建。 西安灞桥建于秦汉, 汉唐时两岸长堤万株杨柳是长 安一大景观, 至今仍是游人如帜。西安东渭桥是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古今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①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
②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③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④唐宋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
⑤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
⑥明朝时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⑦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交通运输进入了各种运输方式交汇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⑧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一大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投入运营,运输装备发展不断升级,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重大突破,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2016.12)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
①说明中国的交通事业起步较早;②③⑤⑥介绍了不同时期交通的发展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多种交通形式并存且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③⑤说明政府在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②④⑥说明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得到拓展;②③④⑤从加强国内区域间经济交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说明了古代交通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主要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⑦说明了政府在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⑧说明了现代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两则材料叙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