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沪教版)下册《华威先生》课件

八年级语文(沪教版)下册《华威先生》课件
C.随着争论的深入,大批暴露抨击国民党黑暗 的作品应运而生.如矛盾的《第一阶段的故事》 等。
4.华威先生形象分析的变化: 三四十年代 投机型的文化救亡者----四十年
代以后 国民党反动官僚的象征(文化特务)---现在理解日益泛化
5.艺术特点: ⑴善于抓住细节凸显人物的灵魂。 ⑵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达到暴露
2.思想内容
作品发表于1938 《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一期,刻画 了一个挂着抗日招牌,四处插手,包而不办的官僚型 的文化人形象,揭露国民党反共限共的本质,暴露民 族矛盾掩盖下的阶级矛盾---抗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 领导权的斗争。
3.作品发表引起的争议
A.作品是张天翼针对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全国出现 不少盲目乐观的文学作品,对国民党反共限共,争夺 抗日统一战线内部领导权缺乏清醒认识而及时创作 的.(廖沫沙在长沙编《抗战日报》,约他写一篇小说, 把他反锁在房子里,他一口气写完的。)
者把它和另外两篇《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 并 称为《速写三篇》。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 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同时速写也是一 种文体,它扼要描写事物的情况,及时地向读者报道。 这里所说的速写不是急就章之意,而是对作品独特的 写作意象和写作风格的一种概括: 它篇幅短,简捷夸 张,尖峭幽默,意蕴深厚,讽刺意味浓郁。
B.作品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日本《改造》杂志当年将其译载并嘲讽攻击 中国的抗日。
国内围绕要不要和怎样反映抗战中的现实问 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一些人认为作品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回让人把一些真正的抗日救亡者错当为华威 先生.另一些人认为不是作品不好,而是事实本 身黑暗,暴露黑暗对抗战无害,反而有益。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张天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创作和发表于抗日战争初期。

华威先生是一个国民党政客,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只对限制和控制群众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的国民党文化官僚,一个“领导迷”和“开会迷”。

作品中主要运用了讽刺特色将华威先生这个国民党小官僚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华威先生》是一篇讽刺作品,它的讽刺手段主要体现在:1、漫画式的夸张;2、展现言行的矛盾,前后的矛盾;3、个性化语言的运用;4、还有“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

以下就这些方面作一下分析。

漫画式的夸张:作者并不对人物作精雕细琢,而是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粗线条地勾勒几幅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活动剪影,凸现人物本质。

例如,写华威先生的包车:这个城市里跑得顶快的是华威先生的包车,像闪电一样快,踏铃不断地响着,黄包车立刻就得往旁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拉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这是漫画式的夸张,凸现这位党老爷真是威风八面,使封建时代的官老爷也要自叹勿如。

又如,写华威先生到会:照例的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已经等得极不耐烦了,他呢,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意思是通知大家他到会了;他态度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在门口还稍为停一会儿,并且还看着天花板点点头,算是向整个集体打招呼,画出了一幅架子十足,自命不凡的官僚相。

会议主席讲话时,他不断地在那里括火柴点他的雪茄烟,把表放在面前,括了两分钟火柴就跳起来打断主席发言发表他的领导意见。

他常常用食指指着谈话对方的胸脯讲话。

这些细节都有夸张成分在内,从而体现了他的官僚的特征,是一幅幅漫画式的人物速写。

并且这些细节言行都是反复应用在华威身上的。

捕捉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某些言行加以反复描写,也是一种夸张的方法。

作者反复地渲染他的“忙”劲,有力揭示了华威性格的核心是强烈的权力欲和极大的投机性。

这种重复的滑稽言行的描写,是粗线条的,富有夸大的漫画味,讽刺也异常有力。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X天翼《华威先生》二、学习目标通过讲解《华威先生》达到两个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弄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运用讽刺和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三、课文知识分析1、作者介绍X天翼〔1906~1985〕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一〕讽刺大师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

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某某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进大学预科。

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

X天翼写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三天半的梦》曾被退稿,在感到灰心的情况下寄给鲁迅,鲁迅看了以后立即回信,说作品虽然有些方面不很成熟,但可以发表,鼓励他以后多写。

后来这篇小说根据鲁迅的意见认为署名“某汉〞破坏了作品的严肃性而改署“X天翼〞,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在鲁迅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第一卷十期发表,给了X天翼极大的鼓舞。

由于X天翼读过大量中外名著和古典文学作品,文学修养很深,从小又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有很深的生活积累,再加上他非常的勤奋,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尤如长期蕴藏地底下的油脉找到了突破口,井喷般地涌腾出来。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不强调情节线索的贯串,基本上都是包国维或老包的心理情绪的演进,是表现包国维愚蠢妄劣和老包痛苦失望的片断。

至小说结尾,全篇反映的矛盾集中到一个片断:债主上门逼债,小包闯祸而被学校开除,还要赔偿医药费,老包哀告无门,陷于绝境,精神上濒于崩溃。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某某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揭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

《华威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华威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华威先生》的时代背景
• 《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 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当时 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 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 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 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载《中国语文 》1952年第10期)
请你告诉我
• 1、在课前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你对于抗战 初期的国有怎样的感受与认知? • 2)你觉得作者张天翼的写作风格有怎样的 特点?为什么张天翼会用这样的风格刻画 “华威先生”这样一个人物?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华威先生
请你告诉我
•一、有关于作者“张天翼”的事情 •二、有关于“华威先生”的事情
张天翼
• 张天翼生于 张天翼生于1906年9月, 年 月 祖籍湖南湘乡。 祖籍湖南湘乡。早年当 过小职员、 过小职员、记者和教员 , 1929年在鲁迅主编的 年在鲁迅主编的 奔流》 《奔流》月刊上发表小 说。张天翼还是一位著 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抗 战初期, 战初期,张天翼发表了 速写三篇》 《速写三篇》,其中一 篇就是《华威先生》 篇就是《华威先生》, 发表于1938年4月16日。 发表于 年 月 日
你怎样看待“华威先生”
• 作业: • 写一篇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我眼中的华威先生》 字左右的《 字左右的 我眼中的华威先生》
让我告诉你
1、华威先生究竟为什么这么“忙” 华威先生究竟为什么这么“ 华威先生究竟为什么这么 ? 2、华威先生忙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华威先生忙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小说的艺术特点 •讽刺手法 讽刺手法 讽刺 •漫画手法 漫画手法 漫画 •夸张手法 夸张手法 夸张
小结
• 张天翼写华威先生用了很多令人钦佩的手 法。文中并没有直接点明(议论),而是 用了一些自相矛盾、甚至夸张的手法,寥 寥几笔像漫画似地勾勒出华威先生的形象 。在矛盾的情节中,达到讽刺的目的—— 揭示他的虚伪。引发了我们对他的嘲笑, 这笑声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戳破了他华 美外衣下的虚伪和丑恶。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写作背景
• 《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 年抗战初期, 华威先生》创作于 年抗战初期 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 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 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 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批 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忙于在统一战线内部 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力图打进一切 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 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 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讽刺的力量
• • • • • • 1、深刻地把握到人性或生活中的不合理 、 找准标靶 2、敏锐地捕捉到它的典型表现及代言人 、 锻造标枪 3、形象地描绘出他们自己的可笑的表演 、 凌厉投射
凌厉投射: 凌厉投射:
• 1、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 、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 • 2、反差鲜明的对比 、 • 3、精妙的细节描写 、
人物塑造方法: 人物塑造方法:
• 1、人物形象漫画化 、
人物塑造方法: 人物塑造方法:
• 1、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 、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 • 2、反差鲜明的对比 、 • 3、精妙的细节描写 、
什么是讽刺
•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 的缺点和可笑之处, 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 说反话)等方式, 讽(说反话)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 的效果,达到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的效果,达到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作业:
• 请你试着写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 请你试着写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 要求讽刺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要求讽刺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要有一 定的思考深度, 字左右。 定的思考深度,800字左右。 字左右

华威先生ppt (1)

华威先生ppt (1)

写作背景:

《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 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 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 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 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 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 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 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词语:
转弯抹角 救亡 寒噤 救济 怠工 踌躇 颤抖

1.初读文本

快速整理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

华威先生表面是一个_______的抗日文化工 作者,实际上是一个______的________。 为什么?
2.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述华威先生 的行程

12——42

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 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 ,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
写作特点

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 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 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
总结
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深化 了讽刺的主题。 塑造了一个忙而无功,只知抓权弄权的虚伪、 虚弱、骄妄专制、粗鲁庸俗、趋炎附势的官 僚形象。
1.仪表和风度上的优雅与失范的矛盾。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哪 怕是一点点威胁到他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 都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 ,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阻延,显示了 他内在的虚弱。

本小说主要表现手法:对比、矛 盾、夸张、反复
2.日常工作快与慢的矛盾。 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 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 虚伪无聊又毫无时间观念。 3.对不同人和事的态度之对比。 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 、虚伪、庸俗的嘴脸。

九年级语文《华威先生》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华威先生》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华威先生》人教四年制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华威先生》二. 本周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以阅读分析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 从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人手,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三.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华威先生这个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简约、洗练的讽刺艺术手法。

四. 知识分析:《华威先生》1. 作者:张天翼(1906~1985),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元定,号一之,笔名还有张无诤、铁池翰。

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

读北京大学预科时,接受马列主义,1929年在鲁迅关怀下开始发表新文学作品。

他对社会生活多有接触,厌恶社会的虚伪、庸俗和倾轧,本人又有很强的喜剧悟性和讽刺才能,因此,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

代表作为《包氏父子》、《华威先生》,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也深受小读者喜爱。

2. 作品时代背景:“七七事变”后,大批文人走向前线,走向大众,投身于抗日洪流中,张天翼也回到湖南,投入抗日救亡的工作。

当时,一般的作者正忙于表现抗战的光明,但张天翼却独具慧眼,以他对中国文化界和官僚阶层的长期观察,加上他在抗战热情的激发下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看到了抗日运动中的阴暗面,冷然揭露出了抗战中的破坏分子、投机分子和颓废分子。

这三种人的形象分别成文,后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里。

其中,华威先生就是抗战破坏分子的代表形象。

3.(1)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嗳挟撮牵舔瞅(2)解释下列词语。

转弯抹角: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引申为以见解的方式做某事或谈论某事。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稍为:稍微。

救亡:拯救祖国的危亡。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4. 华威先生的形象:在抗战这种严峻的环境中,华威先生整天忙碌,却不做任何实事,华威先生隐藏在假和空背后的实质,是强烈的权力欲,他努力作出谦和、民主的样子,让别人叫他“威弟”“阿威”,但实际上却很霸道,他对人的态度,是有很大区别的。

高中语文第四课华威先生课件北师大选修《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

高中语文第四课华威先生课件北师大选修《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

课文赏析
• 节选部分表现的是华威先生毫无必要地一天开十几个有关 抗战的会,每次讲话又都是重复着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 一类的谰言。所谓“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就是认定国民党 这个领导中心,这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右翼假抗日、真反共 的腔调。华威想干预、想包办一切事务,甚至连妇女界组 织的“战时保婴会”,他都要参与领导。他动辄查问有没 有“汉奸”“不良分子”,诬陷群众的抗日活动是“秘密 活动”,“有背景”。最为“名正言顺”的“日本问题座 谈会”,也要受到他的蛮横干涉。又要领导一切,又要查 禁,华威忙得“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制度”。
《华威先生》讽刺手段: • 1、漫画式的夸张;
• 作者并不对人物作精雕细琢,而是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 细节,粗线条地勾勒几幅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活动剪影, 凸现人物本质。例如,写华威先生的包车:这个城市里 跑得顶快的是华威先生的包车,像闪电一样快,踏铃不 断地响着,黄包车立刻就得往旁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拉 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 铺里去。
人物形象分析
1 、 假和空。 在抗战这种严峻的环境中,华威先生整天 忙碌,却不做任何实事。他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更要“忙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2 、 有极强的权力欲。 华威先生隐藏在假和空背后的实 质,是强烈的权力欲。方方面面他都要插手,都要占 主导地位。
3、虚伪。华威先生努力作出谦和、民主的样 子,开会时他“很客气地坐在一个角落,离 主席的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但是他却“推举主席”,而且“拍几下手板” 就霸道地决定了。他装扮成对年轻人慈祥的 长者,总是谆谆教诲,可是一旦不如他的意, 就大骂“混蛋”。
2、 自相矛盾的情节安排 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只写了华威先生一天的活动, 但作者为了达到讽刺效果,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法, 专让华威先生在一个“忙‘字上下功夫。他的一切动 作、言语(包括潜台词)都要突出一个“忙‘字。走路 要显得“忙’,接待来访要推说‘忙”,开会要显示 “忙’。表面上看华威先生“忙‘而不叫苦,甘心情 愿,足见他抗日之积极,为国之忠诚,似乎只有他才 够资格有能力兼那么多职务。可在这‘忙”的背后,他 每天都有赴宴会的时间。这样明‘忙’暗“闲’,看 似矛盾,却使华威先生的真面目全部暴露了,作品的 讽刺艺术效果也就达到了。

《华威先生》作品解析课件

《华威先生》作品解析课件

梳理文章结构
1.简介“我”与华威先生的关系和他繁忙。 2.通过与黄包车对比 进一步写华威先生的匆忙。 3.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 会议。 4.华威先生参加 通俗文艺研究会 会议。 5.华威先生参加 文化界抗敌总会 会议。 6.华威先生加入 战时保婴会 的情形。 7.华威先生因未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而感 到 深深地失落与恐惧 。
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难民救 济会
通俗文 艺研究
忙 会
战时 保婴
文化抗 敌总会
漫画式的场景
• 1、(1-8)与我的寒暄与诉苦; • 2、(9-13)包车飞速奔向会场; • 3、(14-42)出席难民救济会; • 4、(43-45)出席通俗文艺研究会; • 5、(46-64)出席文化界抗敌总会; • 6、(65-72)对“战时保婴会”成员训斥; • 7、(73-88)因“日本问题座谈会”而发怒。
张天翼中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小说与儿童 文学。曾任中国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 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 职。 代表作《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 《大林和小林》 长篇小说:《鬼士日记》 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 讽刺 色彩。他 善于用 夸张的 、 诙谐的 语言去揭示 现实社会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用“仁义道德” 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
作品分析
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抗日时期。当时前方战事紧张,而后方的华 威先生,也在天天忙碌着为抗战做“贡献”──到各个组 织开会、讲话,然而总是讲不了两句,就又赶到下一个会 场去了。 他不是真正关心组织不过是想把各个组织的权 力抓到手,强调“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才是他的主要目 的。小说巧妙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运用夸张和对比手 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国民党顽固派。这部漫画小品式 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 学。华威先生这一带有某些类型化倾向的人物,因其攫取 权力的狂热与无孔不入的流氓气质而具有了一定超时代的 因素,因此至今有人读来仍然有所感慨。

《华威先生张天翼》课件

《华威先生张天翼》课件

幽默与讽刺的手法
幽默的语言风格
01
作品采用幽默的语言风格,通过诙谐、机智的语言表达,让读
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讽刺的描写手法
02
作品通过讽刺的描写手法,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不良现象
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幽默与讽刺的结合
03
作品将幽默与讽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突出了主题和情节的
发展,又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对社会的影响
揭示了社会现象
作品通过华威先生的形象,揭示了当 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等不良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反思。
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该作品的出现,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 泛关注和讨论,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 会现实问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对个人的启示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华威先生张天 翼》课件
目 录
• 作者介绍 • 故事梗概 • 人物分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作品影响
01
CATALOGUE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张天翼出生于1906年,成 长于中国社会变革时期, 家庭背景普通。
教育经历
他先后在河北、北京等地 求学,接受现代教育,对 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的独立思考。
复杂性
其他人物的性格并非非黑即白, 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增加
了小说的层次感。
人物关系分析
对立关系
华威先生与其他人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依附关系
一些人物对华威先生存在依附关系,他们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迎合 华威先生的要求。
互动关系

华威先生ppt实用课件4

华威先生ppt实用课件4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 。
3、虚伪 华威先生努力作出谦和、民主的样子, 让别人叫他“威弟”“阿威”,但实际上却很霸道 。开会时他“很客气地坐在一个角落,离主席的位 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但是他却“推 举主席”,而且“拍几下手板”就霸道地决定了。 他口上说自己忙得“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 ,但实际上晚上经常喝得大醉而归。他装扮成对年 轻人慈祥的长者,总是谆谆教诲,可是一旦不如他 的意,就大骂“混蛋”。
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
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
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 载《中国语文》1952年第10期)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创作于1938年 抗战初期的一篇讽刺性的小说。
小说把华威先生这样一个人物放在抗 战这样国难当头的环境中,对他身上 体现的丑陋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主题
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 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 ,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
写作特点
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 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 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
总结
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深化 了讽刺的主题。
小说情节四要素: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北京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华威先生》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张天翼《华威先生》二、学习目标通过讲解《华威先生》达到两个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弄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运用讽刺和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三、课文知识分析1、作者介绍张天翼(1906~1985)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一)讽刺大师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

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

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

翌年退学,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编辑等。

张天翼写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三天半的梦》曾被退稿,在感到灰心的情况下寄给鲁迅,鲁迅看了以后立即回信,说作品虽然有些方面不很成熟,但可以发表,鼓励他以后多写。

后来这篇小说根据鲁迅的意见认为署名“某汉”破坏了作品的严肃性而改署“张天翼”,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在鲁迅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第一卷十期发表,给了张天翼极大的鼓舞。

由于张天翼读过大量中外名著和古典文学作品,文学修养很深,从小又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有很深的生活积累,再加上他非常的勤奋,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尤如长期蕴藏地底下的油脉找到了突破口,井喷般地涌腾出来。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不强调情节线索的贯串,基本上都是包国维或老包的心理情绪的演进,是表现包国维愚蠢妄劣和老包痛苦失望的片断。

至小说结尾,全篇反映的矛盾集中到一个片断:债主上门逼债,小包闯祸而被学校开除,还要赔偿医药费,老包哀告无门,陷于绝境,精神上濒于崩溃。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揭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大事记 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1935年的华北事变前后,仍然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但 是这次加了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3.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宣布准备自卫发表自卫宣言,准 备抗战,到8•15会战后国民党开始了真正的抗战。 4.1938年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 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 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 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 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失败后 国民党开始了消极抗日的政策,至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正 式确立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小说为了讽刺华威先生的庸俗可笑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举2-3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 鲜明的对比 1、仪表和风度上优雅与失范的对比。他“上帽子”, “永远挟着公文皮包”,“永远带着那根老粗老粗黑油油 的手杖”,同时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 他经常“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 下手板”,显得很有领导风度,风雅高贵;当没能参加战 时保婴会时,“他开始打听,调查”,“把下巴挂了下 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 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 “瞪着眼”、“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没命地喝许 多酒”、“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等等。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吓唬人的,哪怕 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 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
2、日常“工作”中快与慢的对比。他坐的包车“‘叮当, 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往左 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让到路边”, “行人赶紧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来不及看清楚就跑得老 远老远”,“像闪电一样快”,“速度全城第一”,总让人觉 得他有十分要紧的事情;他经常“掏出表来看一看”,“把表 放在面前”,“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起来、眉毛皱着、嘴 唇使劲撮着”,“立刻就走”,让人觉得他时间观念非常强; 但他每到一个会场,“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 “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照例——会场里的人全 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有几位拉长了脸”,“有一位甚 至抓着拳头瞪着眼”,对他敢怒不敢言,每次开会总是迟到早 退;“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 “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这就戴起 帽子去赴一个宴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 是他请人吃饭”。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 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而又毫无时
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 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 大多数人,没有比描写他们的过 失更见成效了。 ——莫里哀
阅读钱 钟书的《围 城 中心情节,而是以叙事者“我”作为外视 点,用漫画的方式,通过对华威先生三次 参加会议的忙碌、衣着以及像“变色龙” 一样的市侩形象,重复的陈词滥调以及可 笑的行为动作夸张而不失真的绘声绘色描 写,以异常简单的“写意”手法,几笔就 勾画出虚伪狂妄、庸俗浅薄、色厉内荏的 文化官僚形象。《华威先生》在中国最早 暴露和刻画了假抗战的现实典型,体现了 高超的讽刺艺术。
请用一个字形容华威先生的生活状态
1.比较华威先生几次参加会议的异同。
同:每次开会都迟到兼早退;都要中途 打断别人的讲话,且都说的是空话;讲 话内容基本一致,强调确立一个领导中 心。
异:第一个会议,他到会场时,别人都在等他,他“点点 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旁若无人,态 度傲慢;“他不大肯当主席”,“拿着雪茄烟打手势”,指 定“刘同志当主席”,限定“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 完”,他在主席报告时“猛地站了起来”,“摆摆手”打断 主席报告,然后抢先发言,发言后“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又“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 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第二个会议,他到会场时,会 议已经开始,虽有几分不悦,但在抢先发言前,先“拍了三 下手板”,请示了主席,申明了理由,然后才开始发言,态 度比第一个会议要收敛些。第三个会议,他在入场时“脸上 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伸了伸舌头,好像闯 了祸怕挨骂似的”,抢先发言前先递个纸条请示主席,发言 时“点点头站了起来”,并且分别向主席和各位参会人员 “腰板微微地一弯”,显得卑躬屈膝。三个会议,三种态度, 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善变的国民党党棍和文化
3、描写主人公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语言对比 加深讽刺效果。在华威先生看来,不光他参加的会议 级别不同并且区别对待,连他周围的人也可以分为三、 六、九等,对他们的语言明显不同:密司黄是太太, 又是秘书,是最亲近的人,因而有事“可以去问密司 黄”,她可以代为安排工作和具体日程;对叙事角度 的“我”,主人公很谦恭,不让叫先生,让称“威弟” 或“阿威”;对可以私谈悄悄话的“小胡子”、“硬 要我参加意见”和多灌了我酒的刘主任、“又打了三 个电报来”的王委员等,是官场上的同伙,语言平和; 而对长头发青年、战时保婴会负责人、出席日本问题 座谈会的两个学生等人,则是“冷冷地瞅”、“带着 鼻音哼”、“把下巴挂了下来”,甚至大发雷霆。这 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语言,我们不难看出“变色龙”
2.这篇小说情节的设置上与一般小说有什 么区别。
这里没有情节的连缀——发生、发 展、高潮等等;没有关于华威先生的完整 的故事,甚至连他的年龄、籍贯、生平、 学历等都不曾交待。作者以漫画式的笔法 描写了他赴三个会和为两个会居然没有邀 请他而大发其火的场面。总共五个小小的 人生片断,就像画家东涂一笔,西抹一下, 一个官僚型的文化人的形象仿佛在你面前 转了一圈,便奇迹般地构成了。
2.概括华威先生性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首先,具有“开会迷”、“会议阀”的外部特征。作者赋 予了 华威 先生一个贯穿的动作“忙”,仿佛是一个热心 抗日的积极分子,但他的忙却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只 是“包而不办”、伸手攫取一切领导权力。其次,具有强 烈的权力欲和投机性,企图垄断和操纵一切群众性组织的 活动, 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文化官僚的典型。 第三,具有虚伪而做作、色厉内荏的性格本质。 华威先 生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一副现代文明人兼绅士的派头, 实质却是独断专横,在遭到冷落的时候,更是会立刻撕下 其斯文的假面具,抛弃文明人的教养,显得气急败坏、骄 横跋扈。在遇到沉重打击的时候,还会露出其本质虚弱的 一面
转弯抹角 撮嘴 踌躇 胸脯 寒噤jì n
交涉 救济 怠工 颤抖zhàn
梳理文章结构
1.简介“我”与华威先生的关系和他繁忙。 2.通过与黄包车对比 进一步写华威先生的 匆忙。 3.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 会议。 4.华威先生参加 通俗文艺研究会 会议。 5.华威先生参加 文化界抗敌总会 会议。 6.华威先生加入 战时保婴会 的情形。 7.华威先生因未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 而感到 愤怒失落与恐惧 。
二、 运用反复的段落和语言加深讽刺效果。 作者对华威先生戴上帽子,挟着公文皮包的 形象描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划洋火”、 “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下手板”等 细节也是多次出现;对三个会议,主人公无一例 外地在中途予以打断;关于“加紧工作”、“认 清一个领导中心”这两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见, 更是三次以类似的句式和段落出现。这些语言和 段落的运用,一方面就像诗歌的反复咏叹,加深 了读者对作品主人公的印象;另一方面,让读者 透过这种机械呆板的形象和语言,觉得主人公就 像《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别里科夫一样可悲可笑。
华威先生
张天翼
一、快速浏下面的材料,用笔画勾画重要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天翼,原名张元定,祖籍湖南湘乡,出 生于南京。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作家、文 学家,儿童文学作家。他善用轻松明快的笔调, 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 可笑和罪恶。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 讽刺作家。代表作有《大林与小林》《宝葫芦 的秘密》等。《华威先生》发表于1938年4月 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