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关羽公开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教学重点: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
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
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
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
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
《曹操煮酒论英雄》课件(共55张)
《三国演义》的主 题偏向是歌颂“仁君”、 “贤相”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绩:
描写了一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时代。 故事头绪纷纭却又脉络分明,情节曲折、机 趣横生,至于其中诸多代表人物,如:曹操、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写得形神俱
足。被众人称为“第一才子书”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 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情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
刘备的性情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 化。
故曹 事操 ?为
何 有 意 提 及 “ 望 梅 止 渴 ” 的
变刘 化备 过在 程前 是往 怎、 样会 的面 ?曹
操 过 程 中 心 理
人曹 前操 往请 ?刘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绩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根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 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 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 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 写三国统一于晋。
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 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势,不可能图谋霸业。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
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
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 备的胜利告终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 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 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 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 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 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
九上《曹操煮酒论英雄》课件
语言内涵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 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使读者 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细节描写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刻画人物性格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推动情节发展
通过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增强作品表现力
通过细节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表 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比英雄和非英雄的不同表现,强调了英雄的品质和气度。
语言与行为的对比
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丰富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人
物形象更加鲜明。
简练明快
语言简练明快,表达了人物的思想 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 物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 陈寿:本课件所选内容出自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陈寿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 学价值。
创作背景
历史事件的记录
本课件所选内容是关于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 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被陈寿记录在了《三国志》中。通过 对这段对话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性格。
狡猾多谋
曹操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 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问题,具有很高的智谋和 机敏。
刚毅果断
曹操性格刚毅,行事果断, 不畏艰难险阻,能够迅速 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刘备的性格特点
仁爱宽厚
刘备具有仁爱之心,关心 百姓疾苦,为人宽厚,能 够赢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坚韧不拔
刘备性格坚韧不拔,不畏 困难和挫折,能够持之以 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024年度曹操献刀公开课
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曹操献刀事 件背后的复杂因素。
创新思维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框架,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2024/3/24
27
07
课程总结与延伸思考
2024/3/24
28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01
曹操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分析
深入了解了曹操作为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复杂多面
击等战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2024/3/24
政治成就
在政治上,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兴修水利,推动了汉末社 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文学造诣
在文学上,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气 魄雄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02
曹操献刀事件经过
2024/3/24
7
事件发生背景
15
04
历史学视角下曹操献刀解读
2024/3/24
16
历史事件真实性探讨
01
02
03
史料记载
根据《三国志》等史书记 载,曹操献刀事件确实发 生,但具体细节存在争议。
2024/3/24
学术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该事件是真 实历史,而另一些学者则 认为这是后人杜撰或夸大 其词。
考古发现
近年来,一些考古发现如 兵器、铭文等,为验证该 事件真实性提供了新线索。
11
03
文学作品中曹操献刀描写
2024/3/24
12
《三国演义》中相关描写
01 曹操为行刺董卓而献刀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了行刺董卓,特意借 献刀之名接近董卓,试图趁机行刺。
《三国武将——关羽》教学案例
《三国武将——关羽》教学案例阅读指导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介绍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细致认知提要含义,勇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刊登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重新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2、抄录其中迷人的语言或搜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体悟。
评价任务:1. 能用自己的话读出成语故事。
2. 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写作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引入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板书课题)活动一成语知多少1.师:我们先畅游科学知识园,吴际顺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介绍了多少。
(多媒体出具“畅游科学知识园”及有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2)《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谁?(罗贯中)就是哪朝人?(明朝)(3)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6)恳请列出“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部分,具体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和第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详细内容主要涵盖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主要事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2. 掌握曹操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主要事迹。
3. 分析曹操的政治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复杂多面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重点:曹操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主要事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曹操这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以及他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曹操讨伐董卓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曹操为何能成功讨伐董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讲解其成功的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关于曹操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1. 曹操生平及性格特点2. 曹操主要事迹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3. 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其对三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示例:曹操性格复杂,既有英勇果断、足智多谋的一面,也有狡猾多疑、残暴专制的一面。
例如,曹操在讨伐董卓时,能够审时度势,联合各方势力,成功击败董卓。
但他也因多疑而误杀吕伯奢一家,表现出其残暴专制的一面。
曹操的性格特点使其在三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统一北方,还为后来的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2024年2019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word教案1
2024年2019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word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曹操献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献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对曹操献刀行为的历史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理解曹操献刀的意义及其对当时历史的影响。
2. 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曹操献刀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谋略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以及对曹操、刘备等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献刀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曹操献刀的故事。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过程,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性格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曹操,面对刘备的困境,会如何抉择。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事件中的关键决策,讨论其合理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评价曹操献刀行为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1)历史背景(2)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性格特点(3)曹操献刀过程(4)曹操献刀的历史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曹操献刀事件的历史背景。
(2)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3)谈谈你对曹操献刀行为的看法。
2. 答案:(1)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2)曹操:机智、权谋、勇敢;刘备:仁义、忠诚、稳重;关羽:勇猛、忠诚、直率。
(3)曹操献刀行为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为巩固政权,争取民心,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权谋手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曹操献刀事件的了解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三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深入了解三国历史。
2024年【公开课教案】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
2024年【公开课教案】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三国演义》节选《曹操献刀》。
具体内容包括: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5课,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理解曹操献刀的故事背景,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忠诚、智谋、勇敢等品质,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分析。
难点:曹操内心矛盾的分析,以及故事中所体现的忠诚、智谋等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背景,引出曹操献刀的故事。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曹操献刀》,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4. 例题讲解:讲解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心理矛盾,分析曹操、刘备、关羽等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析曹操献刀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情节:曹操献刀人物:曹操、刘备、关羽性格特点:忠诚、智谋、勇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心理矛盾。
(2)从故事中找出体现忠诚、智谋、勇敢等品质的情节,并加以阐述。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深入,但对曹操内心矛盾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曹操内心矛盾的分析;2. 教学过程中曹操献刀原因及心理矛盾的讲解;3. 作业设计中分析曹操献刀原因及心理矛盾的问题。
2024年曹操献刀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剖析课件
2024年曹操献刀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剖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三国的形成”。
详细内容为: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理解曹操献刀的原因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曹操献刀事件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曹操献刀插图、历史地图。
2. 学具:导学案、历史书籍、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曹操献刀插图,引发学生对曹操献刀事件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阐述曹操献刀的原因及经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曹操,讨论献刀的利弊得失。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对三国格局的影响,评价曹操的历史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三国时期地图,标注曹操献刀事件。
6. 小组讨论:讨论曹操献刀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2. 曹操献刀的原因及经过3. 曹操献刀的影响4. 三国格局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对曹操献刀事件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从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曹操的决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分组讨论的设计。
2. 例题讲解中曹操献刀对三国格局的影响分析。
3. 作业设计中学生对曹操献刀事件的个人看法表达。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分组讨论的设计1. 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知识水平,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互补,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曹操献刀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剖析课件
曹操献刀公开课有配套导学案剖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曹操献刀》。
本课主要讲述了曹操为了试探关羽的忠诚,故意将自己的宝刀献给他,并设下陷阱。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的理解。
5. 课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曹操献刀试探关羽忠诚设下陷阱关羽忠诚英勇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 分析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写一段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互动交流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了课文内容,对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曹操献刀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其他三国时期的故事,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曹操献刀》。
【公开课教案】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
【公开课教案】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曹操献刀》这一历史故事,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三国时期》,具体涵盖曹操与董卓的关系、曹操献刀的原因、过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曹操与董卓的关系,理解曹操献刀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学习曹操献刀的故事,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背后的历史意义,分析曹操的心理和策略。
教学重点:曹操献刀的过程及其对三国时期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曹操与董卓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献刀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过程,分析曹操的策略和心理,阐述其历史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曹操为什么献刀给董卓?b. 曹操献刀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应对董卓的?c. 曹操献刀对三国时期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曹操献刀背后的道德品质,如忠诚、勇敢、智慧等。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a. 曹操与董卓的关系b. 曹操献刀的原因c. 曹操献刀的过程d. 曹操献刀的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曹操献刀的原因和过程。
b. 分析曹操献刀的历史意义。
c. 结合曹操献刀的故事,谈谈你对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理解。
2. 答案:a. 曹操献刀的原因是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以便刺杀他。
过程:曹操以献刀为名,接近董卓,趁机行刺,但未成功。
b. 曹操献刀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使曹操在三国时期崭露头角,为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c. 学生自由发挥,围绕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曹操献刀的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学设计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掌握“玄、唾、酣、淮”等 4 字。
(二)能力训练: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思想情感教育:1.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 3 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论英雄(4)分析第一部分:1.。
2.提:2刘在后园种菜是“行晦之” “ 晦”是什么意思?“以”如何解?(把⋯当作。
注。
)2刘什么要行晦之?文中哪句明了一点?(刘当没有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身之。
)2刘什么不关明?(怕关有所流露,招致水,足刘的晦之深。
)2解:“乃不复言。
”中的“乃”(于是)3.:一段然没有开始英雄,但不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刘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
4.布置作: 1. 生字抄写一次。
2. 第二部分。
第二一、教学重点、点:1.根据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程:(1)入新:刘胸大志,却晦至深;曹操霸,更不容异己。
两位在一起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惊心魄。
(2)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自然。
2.提:2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2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两位的用意?(解“引”:率)(与其是,不如是命令。
所以刘吃惊不小。
)2刘入府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 什么?(刘以自己的晦之已被曹操破,所以⋯. )2曹操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足曹操的足智多和自、自得。
)3.:段交代了故事生的、地点和由,拉开了曹刘的序幕。
(3)精第三部分。
1.分角色朗,思考:划分次。
2.分析第一回合:2解“从人”2“ ”2曹操是如何价?()2曹操之后,了什么?(借,着意,要刘指言当世英雄。
曹操献刀公开课课件
曹操献刀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曹操献刀》。
课文讲述了曹操为了试探关羽的忠诚,献上一把宝刀,并设计让关羽杀了自己。
然而,关羽识破了曹操的计谋,最终没有杀他,而是将宝刀归还给了曹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关羽的忠诚和曹操的计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纸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关羽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解释生字词。
4. 随堂练习: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体会关羽的忠诚和曹操的计谋。
6. 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给家长讲一讲,并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曹操献刀关羽忠诚七、作业设计1. 把课文给家长讲一讲。
2.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关羽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曹操献刀》。
课文讲述了曹操为了试探关羽的忠诚,献上一把宝刀,并设计让关羽杀了自己。
然而,关羽识破了曹操的计谋,最终没有杀他,而是将宝刀归还给了曹操。
其中,曹操的计谋、关羽的忠诚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细节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中强调学生要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2012.10 短歌行 公开课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
1.请一位同学上台范读诗歌。
2.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自己读诗歌(注
意要读出情感。)
此刻,历史回到了建安十三年(公
元208年)。有请曹操上台!
识记字音
短歌行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s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huò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iān qiè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回眸历史趣味抢答
请一个同学来解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梅止渴”这个成语?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
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 空想安慰自己。典出自《世说新语· 假谲》, 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 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 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短 歌 行曹
操
回眸历史趣味抢答
1.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在华容道,是谁放走了 曹操?A.张飞 B.关羽 C关兴
3.《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 中,曹操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请问这句中的使君是指谁? 4.《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人是谁? 5.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 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三英是指?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生平介绍、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曹操的性格特点与历史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曹操政治军事才能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
3. 引导学生探讨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个人命运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段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
2. 新课导入: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军事才能。
3. 例题讲解:以官渡之战为例,讲解曹操的军事策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讨论其性格特点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曹操性格特点对个人命运和历史进程的影响,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演义》曹操2. 内容:a. 曹操生平b. 政治军事才能c. 性格特点与历史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结合其性格特点,评价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及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课后应关注学生对曹操评价的把握,提高其历史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全书,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以官渡之战为例,讲解曹操的军事策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围魏救赵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历史理解和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03
02
01
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讲解围魏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包括孙膑、庞涓、赵武灵王等。
围魏救赵
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讲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包括关羽、曹操、张飞等。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围魏救赵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围魏救赵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对比分析:两个故事中的智慧与勇气
目录
互动环节:学生表演、讨论与提问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让学生了解围魏救赵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合作关系
在三国初期,曹操和刘备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董卓,曾经结成联盟。
复杂关系
尽管曹操和刘备之间存在明显的敌对关系,但在某些特定时期和事件下,他们也会因为共同利益而暂时合作。这种关系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忠诚形象
01
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始终忠诚于刘备,不离不弃。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善战,更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忠诚的品德。
表演呈现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情感的传递和舞台表现力,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讨论围魏救赵中的孙膑、庞涓以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中的关羽等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这些人物在性格、智慧、勇气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
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
曹操与关羽公开课
名人说“操”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2、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 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 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3、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 雄。 ——易中天
关羽——“义绝”
一个得小说之助而成神的人物
小说中:“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道德 楷模
愈是了解,曹操就愈欣赏关羽的品质。 而越是接触,关羽就越是背负对曹操剪不断,理还 乱的人情债.
之
身 在 曹 营 ( 上 )
斩颜良诛文丑: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羽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破阵,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将军真神人也.”
之
身 在 曹 营 ( 下 )
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徐晃欲追,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汝等皆当效之。” 程昱劝杀,操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 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关羽辞别,操曰:“云长天下义士,吾恨福薄,不得 相留。” 曹操被关羽的忠、义、勇折服,对他愈发敬重。 降将?朋友!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关羽:“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袁术:“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袁绍:“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笑。”
之
温 酒 斩 华 雄
曹操:“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曹操的赏识、举荐,给了关羽出战的机会。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人能被人 真正地理解、赏识,这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尤其是那种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人能遇上 这种事,感激之情便终生难忘了。
大班教案关羽的故事
大班教案关羽的故事教案标题:大班教案《关羽的故事》教案目标:1. 通过讲述关羽的故事,培养幼儿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兴趣和了解。
2. 帮助幼儿理解关羽的品德和勇敢精神,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升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关羽的图片或肖像。
2. 关羽的故事简化版或绘本。
3.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关中国历史的故事,你们知道中国历史有哪些有名的人物吗?- 引入关羽:向幼儿展示关羽的图片或肖像,简单介绍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
2. 讲述故事(10分钟)- 使用简化版或绘本讲述关羽的故事,重点突出关羽的勇敢、忠诚和仁义之处。
-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幼儿,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例如,你们觉得关羽为什么被称为“武圣”?你们觉得关羽的品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 分组活动(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扮演关羽。
- 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关羽的形象和角色扮演他的一些场景,例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单刀赴会等。
- 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展示关羽的勇敢和仁义。
4. 绘画活动(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 让幼儿根据对关羽的理解,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关羽形象,并配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 鼓励幼儿用图画和文字表达对关羽的敬佩之情。
5. 结束(5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表演。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谈谈自己对关羽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向家人讲述关羽的故事,并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
2. 通过观看相关动画片或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关羽的了解。
3. 继续介绍其他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拓宽幼儿的历史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讲述故事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关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赤兔
曹操见关公坐骑很瘦,就把吕布的千里嘶风赤兔马送给了他。关羽再三称谢。操不悦 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 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这一 处叙述,颇具戏剧色彩,最后曹操“愕然而悔”。
封侯爵,赏美女,赐黄金
群臣踊跃向天子呼“万岁”,操纵马遮于天 子之前以迎受之。 操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
之
许 田 围 猎
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 到拍马便出,要斩曹操。 关羽,忠义之人,一心向汉,怎能见有辱 圣上之事? 许田围猎,注定了关羽与曹操将会成为一 生的敌人!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愈是了解,曹操就愈欣赏关羽的品质。 而越是接触,关羽就越是背负对曹操剪不断,理还 乱的人情债.
之
身 在 曹 营 ( 上 )
斩颜良诛文丑: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关羽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破阵,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将军真神人也.”
之
身 在 曹 营 ( 下 )
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徐晃欲追,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汝等皆当效之。” 程昱劝杀,操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 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关羽辞别,操曰:“云长天下义士,吾恨福薄,不得 相留。” 曹操被关羽的忠、义、勇折服,对他愈发敬重。 降将?朋友!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这千年前的“二放”,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不仅称 道了曹操的“爱才”,更成就了关羽“重义”的美名。 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愧对彼此!
操笑曰:“云长别来无恙!”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
操顾谓众官曰:“关将军真天神也!”
之
英 雄 相 惜
曹操命工匠雕刻了一具香木躯体,与关羽 头颅配在一起。出殡那天,曹操率领文武 百官,以王侯之礼为关羽送葬。还亲自在 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之后还派 专门官员为关羽守墓。 以曹操的身份,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 以说无以复加。 敌人?朋友?知己?
曹操:“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
吾欲得之以为己用。”
之
屯 土 山 约 三 事
曹操:“吾愿从此三事。” 曹操:“云长义士,必不失信。”
曹操对关羽欣赏、尊重、信任。
这,只是一个开始!
设盛宴、赏黄金、送美女、赐战袍、赠赤兔、封侯爵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赐战袍: 曹操:“云长何如此之俭乎?” 关羽:“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 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 ” 曹操:“真义士也。” 赠赤兔: 曹操:“吾累送美玉、金帛,公未尝下拜; 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 关羽:“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 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死后:光辉形象进一步被放大,被民间尊称为“关公”。 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 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
教学目标:
梳理情节与人物关系分析
曹操与关羽,从最初曹操对关羽的欣赏 到最后关羽对曹操的报恩,过程中有太多剪 不断里还乱的情与义包含其间。
请大家回忆下这段时间所讲过与看过的 《三国》,将二人有过的对手戏梳理一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曹操与关羽
名人说“操”
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2、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 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 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3、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 雄。 ——易中天
关羽——“义绝”
一个得小说之助而成神的人物
小说中:“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道德 楷模
他们之间究竟是 怎样的一种情谊呢?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温 酒 斩 华 雄
三 英 战 吕 布
许 田 围 猎
屯 土 山 约 三 事
身 在 曹 营
狭 路 华 容 道
英 雄 相 惜
赐战袍
曹操见关羽所穿绿锦战袍已旧,便度其身材,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羽受之,将其 穿于旧战袍之内。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 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
曹操对关羽的知遇之恩,奠定了他们之间错 综复杂的一生!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十八路诸侯:“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三 英 之战 吕 布
关羽: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号,目前一怒应流血。
虎牢关更加深了曹操对关羽勇武的认识。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关羽:“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袁术:“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袁绍:“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笑。”
之
温 酒 斩 华 雄
曹操:“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曹操的赏识、举荐,给了关羽出战的机会。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人能被人 真正地理解、赏识,这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尤其是那种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人能遇上 这种事,感激之情便终生难忘了。
关羽对曹操:厚恩难报,侯他日以死答之。
放?还是不放?这,是一个问题!
不放:
1、曹操已经人困马乏,穷途末路,关羽擒曹操易如反掌。 关羽擒曹操可立盖世之功。
关 羽 和 曹 操 纠 缠 的 一 生
2、由于事先签定了军令状,如不能把曹操擒住,按律当斩。
狭 路 之华 容 道
放:
一、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 二、关羽怀有对曹操深刻的朋友感情。 三、与关羽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关羽心高自傲,不屑于乘人之危。华容道上,关羽 看到曹操一众人可怜兮兮的样子,再加上曹操等人 低声下气的求情,实在是有不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