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反击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脱胎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和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改造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我们能造 什么?
• 我们还能 造什么?
• 但 我 们 现 在 连 这 些 都 造 不 出 来 。
一架飞机· · · 一辆汽车· · ·
一辆坦克· · ·
改 变
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 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从历史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 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道路。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 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使中国人 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 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背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实现性 五、总结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背景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 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 生的共和国确定了各项基本 政策,也提出了使中国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到 1952年,经过了三年的实践, 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经验 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 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党中 央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 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 步过渡的任务,预计用十五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农 三大改造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总路线
工业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 的“主体”; “三改” 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过渡 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概述
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过渡时期”,就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陆基本建立的这个阶段。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共于1953年制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当时估计为十五至二十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个纲领性的目标。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大改造,即使旧的各种私人所有制形式变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也即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跨越。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
第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2、目的:发展国民经济,尽快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 3、时间:1953年——1957年 4、基本任务: (1)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 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等。 5、指导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 2:主要是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 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这种落 后的状况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 能实现.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 钢铁公司
1954年,南昌飞机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架飞 机试飞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万里长江第一桥
(5)意义: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义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 暂代人民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内容:规定了①国家的根本性质:工人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宝 成 铁 路
6.结果: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 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7.作用: 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为增强,农 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 文艺等事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人民 生活得到了改善。
二、“三大改造”
1、性质:一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2、时间:1953年——1956年底 3、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手段: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社)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以加工订货为主向公私合营过 渡的方式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结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谢谢观赏
祝大家: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谢谢!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初期的设想:
“先建设,后改造”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 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 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 地消灭资本主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酝酿到形成和 贯彻,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1952年9月
1953年6月
1952年9月 24日
中共中央批发中央宣传部 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正式 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 拟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 会上讲:10年到15年基 这条总路线。 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 第一次把这条总路线的基 进行了讨论,形成比较完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 总路线。 整的表述。 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 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 期的总任务载入了《中华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详细的 阐述。
公私合营信大祥 绸布商店
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签订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的《联合公报》
中国军工厂里的苏联技术人员
⑤人民政权业已巩固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政治保证和实力基础。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尽管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但是,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确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事实已经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概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个人收集整理-ZQ.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地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地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地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地路线.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地思路不同地.这是因为认识到,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强大地社会主义工业,才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才能用新技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因此,必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地农业国变为先进地工业国.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障碍.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它们就会和工业化产生矛盾,而使总路线地根本目地达不到.因此,必须把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一化"和"三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地辩证统一.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地必然性由原来先搞一二十年建设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将来"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地社会主义步骤"到"逐步过渡",短短两三年间中央地指导思想何以发生这么大地变化呢?总地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认真总结建国头三年实践经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来地,因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地客观要求:.工业化是历史地必然要求.国家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地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依旧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地农业国.建国以后,经过三年努力,虽然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整个经济还十分落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标志地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地.%,不能制造汽车、飞机、拖拉机以及重型和精密机器,没有现代化地国防.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改变贫穷落后地面貌,才能实现国家地独立和富强..三大改造地历史必要性.当时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阻碍了生产力地发展,影响了工业化地进程,因而使向社会主义地转变具有必要性.到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地比重分别是.%和.%.这种状况与生产力地发展不相适应.()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地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农村,小农经济地落后性日见突出. 一是阻碍农业生产力地进一步发展.个体农户十分贫穷,且是分散经营,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无法兴办大型水利建设和发展多种经营,更无法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实现机械化.二是会拖工业化地后腿.在小农经济状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不能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地需求;同时,处于贫困状况下地农民,购买力低,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地商品市场和积累资本.三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小农经济经不起天灾人祸,一部分农民已将土地典当出卖,农村势必重新出现受剥削受压迫地情况.总之,中国地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地基础上实现地.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地要求..三大改造地历史可能性国营经济地建立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成功地取得,使向社会主义地转变具有可能性.()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地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使得社会主义改造有了强大地依靠力量.到年底,国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占到.%,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重要地工业企业、银行、铁路等国民经济地命脉,已掌握在国家手中,起主导作用.这股相对强大地经济力量,起着支撑国家财政、稳定国民经济地重要作用,又是基础工业地主体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地承担者.()国营经济地建立,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有了事实上地重要开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
1、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经济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后果: 2、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
3、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 化运动
时间:1958年8月
内容:在农村建立政社合
一的人民公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8月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内容:在农村建立政社合
一的人民公社。
1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评价: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三大改造”—改造农业
“三大改造” —改造手工业
“三大改造”—改造工商业
三大 改造
时间:1953—1956底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
产资料的私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
观察图二回答:1、说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2、它是何时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阅读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信阳郊外的土高炉群
1、上图中的画面出现在什么时间的什么运动中?这一运 动在农业和工业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这一运动违反了什么规律? 3、同一时期,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还有什么严重
失误?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
考研毛中特考点详解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考研毛中特考点详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从1949至1952,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与此同时,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经过三的努力,到1952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过渡时期总路线
重要作用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书籍路之间的矛盾。
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
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的“两翼”,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过渡时期总路线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1、历史条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后,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节减国家机构经费和恢复发展生产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财经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中国具有榜样作用。
2、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改后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矛盾突出,使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在一起,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1952年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载入了同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及其关系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称“一体”或“一化”。
列宁曾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键词:过渡时期; 总路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史学工作者对建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历史反思。
主流观点仍然肯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实践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
但也有人认为,总路线提出得太早,匆忙搞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历史阶段,这对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怎么认识和评价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否提得过早,是否超越了发展阶段?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其酝酿已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次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12月28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宣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作出更加完整准确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04页)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民经济恢复后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
1952年,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全国出现了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切,为新中国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据此,中共中央考虑未来目标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是不是为时过早?亲身经历这一历史事件的薄一波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适时地把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盲目生产和盲目经营,就会妨碍我国经济建设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就会加剧同国营经济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妨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顺利扩大。
毛概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进入1952年以后,民主革命遣留的各项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接近尾声。
这时,党的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机问题上有了新的想法。
在建国前后,有关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重要构想,就是不要将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先搞一二十年经济建设,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一举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但是,此时毛泽东却提出了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设想。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0年或者更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发。
党中央认为,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着手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机已经成熟。
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2.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人们习惯称之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
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理?①发展才是硬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三正式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毛中特高频考点系列之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频考点之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正式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研培训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原因是:第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把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之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必要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万学海文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为了避免产生两极分化,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化,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第二,实行农业互助合作的组织与个体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依据;考研钻石卡第三,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因素;第四,苏联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朝鲜战争的停战,为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010年多选第22题】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答案】ABD。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 线(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 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3 —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时期
第二单元
工业化的起步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1956年——1966年) (1966年——1976年)
D 指导经济稳步前进
3、下图是1958年的一则报道,它反映了
A 土改后农民创造的生产奇迹
B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科学种田取得丰硕成果
4、“谷撒地,暑叶枯,青壮炼钢去,收
禾童与姑,来年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
现主要由于
A “大跃进”运动的出现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阶级敌人破坏生产 D 美国发动侵华战争
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大二公”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负面影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化的起步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年份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3000万吨
1958年
1959年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960年
1961年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2650万吨
活动: 角色扮演
委员C:但是我们福建省很缺铁矿,这是个大问题!
委员B:我们房屋上、公园里不是有很多铁栏杆吗?可以 拆下来炼钢。
工业化的起步 7.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匪夷 所思的现象。下列哪些信息是来自于 这一时期的?( ) ①一个萝卜重千斤 ② 9000万人上山挖煤找矿 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④小姑娘坐在稻丛上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18
第五,“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党中央产生了在 “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 向。
9
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 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 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10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 到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 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改变 为两者同时并举。
17
1952年,中国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 巩固和加强,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 脉并占主导地位。
第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 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暴露出与 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6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 阶段的开始.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7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 性质: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 ❖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 是进入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1
提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重新崭露 头角,现在私营经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 了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经济,并继续 发展。
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既然现在允许发展,当初何必改造?社 会主义改造有无必要?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
一、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把握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8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 经济体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
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 义性质;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4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 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
14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的设想:“先建设,后改造” “三个五年计划”
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没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13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 新民主主义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 会主义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既具有社会主义因 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的总趋势是, 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 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 民主主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16
❖ 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提出了两个转变:“使中 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 同志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的设想。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 书记处会议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的时候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 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 不是到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8 月,毛泽东同志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 了完整的表述。
二、认识和掌握党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政策、基本经验 和意义,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转变是历史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大成果。
三、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 重大意义。
3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11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有人认为国外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和帝国主
义国家的矛盾。 ❖ 这是不对的。
12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 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
骗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第六,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意识形态基础。
最后,从国际环境看,东西方冷战,帝国主义仇视中 国,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19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 士。 这个政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 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阶级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 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