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多巴胺通路与精神病效应
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
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闫少校整理一、多巴胺㈠、中脑-边缘DA通路该通路DA亢进时,突触间隙的DA增加,激动突触厚膜的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
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DA虽然亢进,但不能激动突触后膜的D2受体,可以治疗阳性症状。
撤药后对D2受体的阻断效应消失,但DA仍然是亢进的,故又可以引起阳性症状而复发。
维持服药可以降低复发率。
抗精神病药只是掩盖了症状,但病因并没有消除,所以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第一次发病,至少维持1-2年;第二次发病,维持至少5年-终生。
阻断D2受体的强弱: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喹硫平。
把治疗剂量在100mg以下的称为高效价药;把治疗剂量大于100mg的称为低效价药。
㈡、中脑—皮质DA通路分裂症病人该通路DA神经纤维受损,导致DA释放减少,D1受体的功能降低,导致三组症状:阴性症状、认知障碍、抑郁症状DA神经突触前膜上有5-HT2a受体,该受体激动能抑制DA的释放。
新型抗精神病药阻断5-HT2a受体时,DA脱抑制释放,DA释放增加,激动突触后膜的D1受体从而改善以上三组症状。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区别:典型抗精神病药:对D2受体的阻断>对5-HT2a受体的阻断,只能改善阳性症状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对D2受体的阻断<对5-HT2a受体的阻断,改善阴性症状、认知症状、情感症状、阳性症状。
㈢、黑质—纹状体DA通路正常情况下,黑质—纹状体DA通路激动时引起DA释放增加,激动突触后膜的D2受体,引起肌张力下降。
阻断D2受体则引起肌张力增高,这是EPS的总机制。
急性椎体外系反应(EPS)表现:1.全身肌张力增高→药源性帕金森症→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油脂分泌增加(代谢增强导致)2.全身少量肌纤维张力增高→静坐不能3.个别肌群张力增高→动眼危象、斜颈。
肌张力增高多为无痛性的,但也有个别疼痛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咀嚼肌酸痛、颈部酸痛、腓肠肌酸痛。
多出现在抗精神病药联合SSRI时。
肌张力增高时的处理:正常情况下D2受体和M1受体维持肌张力的平衡,D2受体激动使肌张力下降,M1受体激动肌张力增强。
精神科药物治疗笔记
一、抗精神病药物能够用来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称为抗精神病药物---强镇静剂或神经阻滞剂最早被发现的是氯丙嗪药理作用机制:阻断多巴胺、去甲紧上腺素、乙酰胆大、组胺和5-羟色胺等药理作用:1.抗精神病作用(阻断多巴胺,主要是D2)a 中脑-大脑皮层通路和中脑-边缘体通路:消除和减轻幻觉、妄想及各种思维形式障碍,能减轻兴奋激动。
b结节-漏斗系统----内分泌和代谢改变c黑质纹状体-------锥体外系不良反应d抑制脑干网状结构功能----具有诱导睡眠作用d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和5-羟色胺平衡拮抗,可能为副反应小,而对阴性症状更为有效的原因2.镇静作用(可能阻断中枢ɑ肾上腺素能)表现安静,精神活动减慢。
治疗初期嗜睡,对刺激能反应,不影响智能。
镇静作用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适应证:1.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特别适用于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症状明显的病人2.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躁狂发作4.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5.其他如急性精神病的辅助治疗6.器质性精神病,包括痴呆和精神活性物质中毒出现精神病症状时,可用小剂量作为对症处理7.作为心境稳定剂用于心境障碍的辅助治疗8.老人、儿童减量禁忌症:1.严重过敏史2.严重肝病、造血功能障碍、锥体外系疾病者者避免使用3.妊娠早期、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脏疾病者慎用急性期治疗:(6~8周)1.口服为主2.初次使用、年龄大、过于瘦小、躯体健康不良的患者起始剂量应小,一般从最小规格开始,加量宜慢,约2~3周加至治疗量3.体格健壮、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复发、更换抗精神病药物时起始剂量可相应大些,增量可快些,约1~2周加至治疗量4.病情严重、缺乏自知力、不配合、拒绝治疗患者-----深部肌肉注射:氯丙嗪5mg/次,氟哌啶醇5mg/次,每日1~2次。
半小时产生镇静,维持4~6h5.必需时,氯丙嗪200mg+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2h,严密观察血压(低),心律(紊乱)6.确定个体化治疗剂量,维持至少4周,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病情缓解后,观察下逐步减少剂量。
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 良反 应 , 镇 静 、 体 外 系 不 良反 应 和 精 神 运 动性 操 作 损 如 锥
害。
12 1 帕罗西汀增加奋乃静血浓度 ..
奋乃静 主要经 1 2和 A
122 氟西汀增加氟哌啶醇 和氟奋乃静血浓度 氟哌啶醇 ..
次主要经 1 2酶 、 A 主要经 2 6和 3 4酶代谢 , D A 氟奋乃静主要 经 1 2和 2 6酶 代谢 , 西 汀轻 度抑 制 1 2酶 , 度抑 制 A D 氟 A 重 2 6酶 , ~中度抑制 3 4酶 , D 轻 A 从而 抑制氟哌 啶醇和 氟奋 乃
代谢 。
1 14 2 1 .. C 9酶 2 1 代谢 。 C 9酶 115 2 9酶 . . C 甲硫 哒 嗪 次 主 要 经 2 9酶 代 谢 。 C 甲硫 哒 嗪 ( 主 要 ) 奋 乃 静 ( 要 ) 次 、 次 经
1 影响典 型抗精神 病药血 浓度 的药物
11 典型抗精神病 药的代谢途径 .
静 血 浓 度 , 更 大 的 氟奋 乃静 用 量 。 需
增 加 氯 氮 平 血 浓 度 。喻 东 山报 告 , 丙 嗪 确 能 增 加 氯 氮 平 血 氯
浓度 ( 3 2415 / 由 0 2 g L增 至 57430 . L)3。已有 氯丙 - 2 -0 p/ [ g J
嗪 (5 3 0 g d 联合 氯氮平( 0 10~ 0 m / ) 10~20 g d 引起心力衰 0m / )
差异, 可能是 当高剂 量时 , 还原氟 哌啶醇浓 度因饱 和而 向氟
哌啶醇转化更多 。
2 3 西酞普兰不影响典型抗精神病药血浓度 . 氯 丙 嗪次主要经 1 2酶代 谢 , A
西酞普 兰不
14 吸烟 降低抗精 神病 药血浓度 . 14 1 降低氯丙嗪血 浓度 .. 吸烟诱导 1 2酶 , A 加速氯丙 嗪代谢 , 理论 上降低 氯丙 嗪血浓 度 。8例吸烟者 比 9例不 吸烟者 氯丙 嗪 的达峰 浓 度和 曲线
多巴胺
D1和D2多巴胺受体都典型地发现于对多巴胺神经末梢是突触后的成分,两类受体也见于皮层-纹状体的末梢, 在此多巴胺末梢与谷氨酸能末梢形成轴突-轴突型突触以调节谷氨酸的释放。重要的是,在多巴胺细胞胞体,树突 和末梢都有多巴胺受体发现。这些自身受体既调节多巴胺的合成、释放,也调节神经元的冲动发放频率。从药理 学角度看,这些受体似与D2受体性质相似。刺激脑内多巴胺受体产生的确切行为变化尚不清楚。多巴胺通过在锥 体外运动系统中的作用肯定参与运动调节。当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受损时,将导致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丧失或 运动不能的产生。多巴胺似乎也参与摄食和摄水的增强和调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时,膜蛋白构造改变,允许Ca2+流入,囊泡与神经末梢或树突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多巴胺 释入突触间隙。有两种释放方式:一种是间断性释放,即动作电位到达时一过性释放多巴胺,然后快速回收入神 经元;一种是持续性释放,即低水平持续释放多巴胺,此时的多巴胺水平不足以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只能 激动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受体,抑制间断性释放。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 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 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多巴胺D3受体(D3R)与精神疾病关系
多巴胺D3受体(D3R)与精神疾病关系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杂的精神心理障碍,多发病于青壮年并持续终生,全球约有1%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
大量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并提出若干种假说,如多巴胺(DA)系统功能失调假说、5-羟色胺系统和多巴胺系统平衡失调假说、NMDA受体功能低下假说等。
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假说认为脑内存在两条与精神分裂症相关通路,当多巴胺功能亢进时,经中脑边缘通路造成精神分裂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多巴胺功能低下则通过中脑皮质-额叶皮层通路产生阴性症状(如回避社交、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快感缺失等)和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破坏等)。
目前,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终身服药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为主。
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分为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也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例如Chlorpromazine、Haloperidol等,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D2R)起效,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显著疗效,但较少针对阴性症状调节和认知功能改善,当对D2R阻断比率过高时(超过80% )往往造成纹状体内DA功能下调,从而导致锥体外系副反应( EPS)的发生及负性症状的恶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Clozapine, Olanzapine, Risperidone)结合多个受体,除主要阻断D2R外,部分作用于5-HT2A、a1-肾上腺素受体(ARs)、组胺受体以及毒蕈碱等神经递质,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且减少了EPS副反应发生,但其多靶点作用往往造成其他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体重增加、QT间隙期延长、性功能障碍等。
由此可见,以D2R拮抗剂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第二代抗精神分裂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抗精神分裂药物研发,重点针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和对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调节,以及减少EPS等副反应的发生。
05 抗精神病(尤版)
吩噻嗪类化合物早在1883年已经合成,曾用作驱 虫药,并无抗精神病作用. 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抗组胺药物的过程中,认 识到苯并二氧六环具有抗组胺活性 由苯并二氧六环简化得到具有抗组胺活性的乙氧 烷胺药物苯海拉明. 用乙胺基去取代乙氧烷胺结构中的氧原子得到乙 二胺类化合物---曲吡那敏. 再将乙二胺类化合物进一步结构改造,得到吩噻 嗪类化合物---二乙嗪 在二乙嗪结构中将乙二胺基中乙基改为异丙基后, 得到异丙嗪
同上
CH2CH2CH2
N
H3C N
N CH3
-CF3
CH2CH2
-SCH3
-SO2N (Me)2
0.047EPS弱
哌泊噻嗪
CH2CH2CH2
N
N CH2CH2OH
长效的吩噻嗪类药物
S N R1 R2
药
名
CH2CH2CH2
N
R1
N CH2CH2OCOC6H13
R2 -CF3 -CF3 -Cl -SO2N (Me)2
噻吨类) 二,硫杂蒽类(噻吨类)
噻吨类化合物结构特征
将吩噻嗪环上 的氮原子换成 碳原子,并通 过双键与侧链 相连,形成噻 吨类,亦称硫 杂蒽类.
S X CHCH2CH2R
硫杂蒽类药物化学结构 及氯丙嗪指数
药物名称 X R
S X CHCH2CH2R
几 何 异构体 Z E Z
氯丙嗪 指 数
氯普噻吨 (泰尔登,
Chloprothixene)
-Cl
-N(CH3)2
2.3 0.2 5.5
替沃噻吨
Thiothixene
-SO2N(CH3)
2
N
N CH3
珠氯噻吨
Clopenthixol
多巴胺药理知识点总结高中
多巴胺药理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多巴胺的生理作用1.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的含量和分布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多巴胺参与了运动控制、情感和认知功能的调节。
在运动调节方面,多巴胺与运动功能神经元的活动有关,参与了动作的发出和抑制。
在情感和认知功能方面,多巴胺在奖赏感知和决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2.多巴胺在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多巴胺也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它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中,多巴胺的作用主要是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
在内分泌系统中,多巴胺可以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肾素的分泌。
在消化系统中,多巴胺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二、多巴胺相关药物及其临床应用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多动症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左旋多巴、多巴酚丁胺和阿片多尔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增加多巴胺的含量,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多动症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包括舍曲林、米氮平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增加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作用。
3.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麻痹性疯狂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产生镇静和抗精神病症的效果。
三、多巴胺药理学知识1.多巴胺受体的分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为D1类和D2类两个亚型,每个亚型又分为D1和D5,D2、D3和D4五个亚种。
多巴胺受体的不同亚型在不同的脑区和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例如D1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区和突触前膜上,其激动可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起促进效应,与运动功能、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而D2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和远离突触后膜的自主神经内核区,多数是抑制效应,与情感、认知功能、快感等有关。
多巴胺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乔博 胡剑青 张一弛 张文涛关键词多巴胺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 受体 帕金森病摘要多巴胺(DA)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囊泡中,可能是通过胞裂外排的方式由神经元释放。
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生理作用。
多巴胺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1. 概述多巴胺(DA)按系统命名法,名为邻苯二酚乙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
其盐酸盐为白色、有光泽结晶。
熔点243—249℃(分解)。
无臭。
味微苦。
置于空气中及遇光时颜色渐变深。
易溶于水。
在五十年代以前,多巴胺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
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阿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证实了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并且还和帕金森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此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关于多巴胺的研究,人们对多巴胺这个神奇的小分子在大脑内的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卡尔森也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 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2.1 解释几个名词黑质:在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
黑质细胞富含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
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
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核。
纹状体分为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两部分。
新纹状体: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端脑。
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
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小脑以及其它锥体外系的影响。
药理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抗精神时常抗癫痫药
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精神病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精神病的本质病因不清,但可能与脑内多巴胺(dopamine, DA)活性增强有关。
此外,5-HT等也参与其中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DA)受体分类至少有两大家族,五种亚型抗精神病药主要作用于D2和D4受体。
药理学特征:D1、D5 -D1 样受体D2、D3、D4 -D2样受体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多巴胺假说1. L-多巴使精神失常的患者症状加重;2. 精神失常的患者脑内的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比正常人低;3. 使用多巴胺β羟化酶抑制剂-双硫醒产生精神病样的反应;4. 多巴胺和NA的释放促进剂-苯丙胺中毒时产生急、慢性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并能使其症状恶化;5. 手术损伤与多巴胺有关的中枢部位,使精神病的症状缓解;6. 尸解见未经治疗的Ⅰ型患者的壳核和伏膈核的D-R(特别是D2-R亚型)数目↑7. 能减少DA合成、贮存,或能阻断D2样R的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对精神失常有效,其程度与效应平行脑内的DA能神经通路1.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黑质--纹状体通路2. 调控精神活动:中脑--皮层通路中脑--边缘叶通路3. 垂体激素分泌:下丘脑结节--漏斗--垂体通路4. 呕吐反应:延脑D2受体5. 摄食行为:髓质室周围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D1 样受体,D2样受体中的D2、D3 型(阻断可致锥体外反应)·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通路:D2样受体(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结节漏斗通路:D2样受体的D2 型分类一.吩噻嗪类二.硫杂蒽类三.丁酰苯类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1.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此外也阻断α受体、H1 受体,5-HT2受体和M 受体。
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焦虑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
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焦虑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焦虑、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情绪障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多巴胺在焦虑、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未来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一、多巴胺与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常出现过度担心、紧张和恐惧等症状。
多巴胺在焦虑症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发现与焦虑症相关的脑区,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中多巴胺水平异常升高。
这可能与焦虑症患者的注意力偏向威胁性刺激有关。
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可能可以减轻焦虑症患者的症状。
二、多巴胺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感到无助等症状的心境障碍。
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包括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多巴胺受体密度的变化等。
研究发现,多巴胺在抑郁症中与奖赏系统和情绪调节有关。
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或调节多巴胺受体功能,可能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三、多巴胺与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心境障碍,患者在情绪上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或过度兴奋)的状态。
多巴胺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复杂多样,不同相的症状可能涉及到多巴胺系统的不同部位和通路。
一些研究表明,多巴胺在躁狂相中的增加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
然而,关于多巴胺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未来展望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
尽管目前对于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机制还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希望。
通过进一步探索多巴胺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情绪障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焦虑症、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多巴胺的水平异常与病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不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多巴胺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多巴胺通路与精神病效应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定向传递
3. 电突触 双向传递
相关概念
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 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效应器:配体与受体结合后进而引发机体某一特定结构产生生物效应,这一特定结构称叫。 结合点:配体和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这个部位即是 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并能产生生物效应的配体。 完全激动剂:产生最大反应作用的配体。 部分激动剂:只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却能拮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 拮抗剂: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
Company Logo
下丘脑—漏斗通路DA通路
1. 减药:利培酮和舒必利是最容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利培酮引起EPS较低,但其引起高催乳素 血症方面并不轻,因为其阻断DA神经元突触前膜的5-HT2a受体在缓解高催乳素血症方面没有发挥多 大作用,机制不明。舒必利是D2受体和D3的阻滞剂,其阻断的效应并不强,但穿过血脑屏障的量较 少,故需要大剂量才能维持有效的治疗作用,引起EPS较轻(进入中枢黑质—纹状体通路的药物较 少);但下丘脑—漏斗通路在垂体,位于血脑屏障之外,当大剂量治疗精神病时对该通路作用较强, 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作用较强。 2. 换药:奋乃静对D2受体阻断较弱,不容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可以换奋乃静。氯氮平和喹硫平阻 断D2受体较弱,催乳素多在正常水平,可以换氯氮平和喹硫平。但氯氮平容易流口水,而且造成难 治性分裂症(再换其他药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 3. 加药:溴隐亭
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多巴胺通路与精神病 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生化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
突起
细胞核
中
结构尼氏体
喻东山讲精神药理笔记-多巴胺通路与精神病效应课件
突触间隙
D1
突触后膜
利培酮
中脑-皮质 学习交流PPT DA通路
21
中脑-皮质 DA通路
中脑-皮质DA通路
DA
思维活跃、情感愉快、 精力增强
中脑-皮质DA通路
{
阴性症状 认知障碍 抑郁症状
DA
学习交流PPT
D1 D1
D1
22
D1受体
5-HT2a
DA
D1
利培酮 X 5-HT2a
DA
D1
{ 阴性症状 认知障碍
起EPS; 2.迟发性运动障碍少; 3.对某此难治病例可能有效; 4抗精神病作用谱广,包括阳性、阴性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 5.不兴奋催乳素分泌,相关不良反应少。
Company Logo
学习交流PPT
24
黑质—纹状体DA通路
正常情况下,黑质—纹状体DA通路激动时引起DA释放增加,激动突触后膜的D2受 体,引起肌张力下降。阻断D2受体则引起肌张力增高,这是EPS的总机制。
乳素≥20μg/L,称为高催乳素血症;
当催乳素≥30μg/L,可以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 当催乳素≥200μg/L,必然有
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 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
1. 乳房:男性表现为乳房女子化;女性肥大一般不是问题,但有可能出现胀痛或触
痛、溢乳等。
2. 生殖症状:正常情况下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没有受孕就会血管收缩
结节漏斗系统──神经内分泌——催乳素分泌
学习交流PPT
16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DA
神经 冲动
D2
氯丙嗪
中脑-边缘 学习交流PPT DA通路
17
中脑-边缘 DA通路
精神科医师眼中的多巴胺
精神科医师眼中的多巴胺提起多巴胺,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抢救病人的场面,的确,作为α受体、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在急救中心广为应用。
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它是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末梢循环。
但是,大家忽略了多巴胺的另外身份,它与人的精神心理密切相关,在精神科医师的眼中,它实在是令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
在精神界,多巴胺的主要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也是由于它。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喝酒、抽烟、吸食毒麻药品的时候,脑内多巴胺浓度会大大地升高,而这后果就是使人获得了强烈的兴奋与快感。
抑郁症病人因为脑内缺乏多巴胺,所以需要一种机制催生多巴胺的形成,最现实的就是饮酒,或者坠入爱河。
本人从业精神卫生领域多年,发现一个现象,即:有轻、中度抑郁发作及恶劣心境的患者,其实是更容易陷入情网的。
按照ICD-10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性欲降低(性冷淡)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其实,性欲与爱河还是有区分的,一个是动物的本能,另一个是感情的寄托,而这种感情的寄托的结果会激发多巴胺的大量产生,追逐幸福的动机会导致人的理智失控,而不管自己是否有家庭,是否有子女,是否有很爱自己的配偶,或者即便心生内疚,也想偷偷滴尝试爱与被爱带来的酸甜,其目的就是想获得更多的多巴胺。
历史上的文人多有抑郁情怀,为了追求多巴胺,除了学李白“斗酒诗百篇”外,就多谈恋爱,所以他们的绯闻也较多。
记得多年前听到的一句广告台词“雪碧,初恋的感觉”,我在这要说:多巴胺,确实也有初恋的感觉,而这种初恋的感觉在于最求多巴胺的过程中!多巴胺为什么又会让精神科医师又爱又恨呢?因为多巴胺不分泌或少分泌,会导致帕金森氏综合症、痴呆症的产生;多巴胺功能亢进会出现类精神分裂症样变化,————,多巴胺功能亢进会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这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知觉和记忆异常兴奋时,就会表现为幻觉,用异常系统去解释这些异常体验时,就会出现妄想。
药理学(20-1)抗精神病药(学习笔记)
药理学(20-1)抗精神病药(学习笔记)第二十章抗精神失常药物考什么?第一节抗精神病药【主打药】氯丙嗪(冬眠灵)【药理作用】D2受体阻断剂。
对α受体、H1受体、5-HT2受体和M受体也有阻断作用,因此药理作用广泛,副作用也较多。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抗精神病作用①正常人治疗量——镇静安定作用——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位的α受体。
②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作用,减少或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阻断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
(2)镇吐作用:小剂量:抑制延脑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大剂量: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如晕车、晕船)。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抑制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与解热镇痛药不同,氯丙嗪不仅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在物理降温配合下也能降低正常体温。
【对比】——解热镇痛药只降低发热者体温.(4)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可加强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镇痛药、麻醉药及乙醇的作用。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1)阻断α受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反复应用产生耐受性,不作抗高血压药使用。
(2)阻断M受体: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前后联系】阿托品的副作用。
3.内分泌系统影响: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2受体——抑制激素分泌:4个抑制。
(1)减少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注意!!是抑制因子】的释放——催乳素分泌增加——乳房肿大及泌乳;(2)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排卵延迟、月经紊乱;(3)抑制ACTH的释放——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4)抑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减少。
【临床应用】1.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以精神运动兴奋和幻觉妄想疗效尤为突出。
2.止吐:主要用于药物、尿毒症、恶性肿瘤、放射病等疾病所致的呕吐。
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但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前后联系】晕动症用什么?苯海拉明。
多巴胺通路
多巴胺能效应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现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中枢效应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三条神经通路精神分裂症涉及以下三条神经通路:①中脑-边缘通路。
从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有一条神经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
②中脑-皮质通路。
从中脑腹侧被盖部到前额皮质有一条神经通路,称为中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传导,故又称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
③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通路。
从前额皮质到边缘系统有一条神经通路,称皮质-边缘通路,该通路先由谷氨酸能神经元传导,中途换元为伽马氨基丁酸神经元,终止于边缘系统,故又称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能通路。
三条神经通路中多巴胺能的病态情况①中脑-边缘通路。
当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亢进时,激动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②中脑-皮质通路。
当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低下时,前额皮质背外侧的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阴性、认知症状,前额皮质背内侧部、眶部、扣带皮质前部的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心境症状(抑郁、悲哀、心境不稳和烦恼)。
③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通路。
当前额皮质功能低下时,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能通路功能减退,该通路本是抑制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的,当其功能减退时,中脑-边缘通路中多巴胺能脱抑制性释放,D2受体功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
药物治疗机制①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②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不但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而且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5- HT)2a受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多巴胺释放,当被阻断时,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激动前额皮质的多巴胺D1受体,改善阴性、认知和心境症状。
多巴胺与行为决策理解决策过程中的神经调节
多巴胺与行为决策理解决策过程中的神经调节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人类行为决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多巴胺如何调节我们的决策行为,以及这种神经调节在心理和神经疾病中的意义。
决策是指我们根据现有信息,选择最佳行为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的协同作用,其中包括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系统主要由来自脑内侧区域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主要投射到前额叶皮质和基底节等区域。
多巴胺通过与神经元的突触后受体结合,发挥其神经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多巴胺系统参与了奖励预测和期望价值的编码。
当我们期待并获得奖励时,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会增加;相反,当我们预测的奖励未能实现时,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会减少。
这种奖励预测误差信号的产生和调节,对于我们的决策行为至关重要。
多巴胺系统对决策行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奖励感受和动机驱动:多巴胺的突触后效应可以使奖励感受加强,从而增加我们对奖励的渴望。
这种动机驱动作用能够促使我们更积极地参与决策行为。
2. 奖励预测和期望值编码:多巴胺神经元对于奖励的期望值和价值编码。
这种编码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奖励价值做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化我们的回报。
3. 风险和不确定性计算:多巴胺系统参与了对决策环境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计算和评估。
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反映我们对于不同决策的风险偏好,从而调节我们的决策行为。
多巴胺神经调节在心理和神经疾病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多巴胺功能异常与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以及成瘾行为等有密切的关联。
在精神分裂症中,多巴胺过多的释放导致了幻觉、妄想等正性症状的出现。
与此相反,抑郁症患者多巴胺水平较低,这解释了他们对奖励感受和动力的减弱。
成瘾行为也与多巴胺系统异常有关,许多成瘾物质通过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来产生奖励感受,从而形成对物质的依赖。
深入了解多巴胺与行为决策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我们自身的决策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递质与精神药理
能: 5-羟色胺 4 受体激动剂能增加额叶皮质 乙酰胆硷释放〔11〕, 改善认知功能。
七、抗胆硷能
1. 神经系统: 抗 胆硷能可引起认 知障 碍, 以记忆障碍为突出, 包括工作性记忆障 碍、长期视觉记忆障碍和说话中断, 严重时 可致意识模糊。在黑质纹状体系统, 抗胆硷 能可缓解急性锥体外系副反应和恶化迟发性 运动障碍。
2. 颜面系统: 抗胆硷能松弛睫状肌, 开 大瞳孔, 引起鼻塞和口干。其中松弛睫状肌 可拉平晶状体, 引起远视眼, 看近时视物模 糊; 开大瞳孔使虹膜向周边松弛, 前房角变 窄, 恶化狭角性青光眼; 口干能诱发牙龋、口 腔念株菌病和细菌性腮腺炎, 口干还能促进 多饮, 如果再加上尿潴留, 可引起水中毒。
2. 拟 5-羟色胺 2 受体: 拟 5-羟色胺 2 受 体能致焦虑和致抑郁, 这部份机制的重叠可 解释: 为什么焦虑和抑郁常相伴现。此外, 拟 5-羟色胺 2 受体还有抗多巴胺能, 能引起精 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副反应。
3. 拟 5-羟色胺 3 受体: 拟精神病: 在 大脑皮质, 阻断 5-羟色胺 3 受体能抑制多巴 胺能, 抗精神病〔5〕, 因而推测拟 5-羟色胺 3 受 体有拟精神病效应; 认知障碍: 激动 5-羟 色胺 3 受体能降低大脑皮质的乙酰胆硷含 量〔10 〕, 而乙酰胆硷含量的降低又与认知障碍 相关联; 窦性心动过缓: 在脑干心血管中 枢, 激动 5-羟色胺 3 受体能抑制多巴胺能, 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证据是 5-羟色胺 3 受体 拮抗剂昂台西通能完全拮抗这一效应 。 〔10〕
5. 其他: 抗胆硷能减少胃肠蠕动, 可治 疗消化性溃疡和肠激惹综合征, 并能引起便 秘, 重者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最后, 抗胆硷 还可治疗气喘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八、拟胆硷能
07-10-抗精神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
乏力、肌肉震颤、自抑制状态转为躁狂兴奋状态
过敏反应
皮疹、粒细胞缺乏及肝功能异常(黄疸)
【药物相互作用】
三环类药物能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抗可乐定、胍乙啶的降压作用。
与苯海索等抗帕金森病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抗
胆碱效应可能相互增强。
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等拟交感神经药的升压作用,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作用机制:与氯丙嗪相似 作用特点:明显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对慢性症状有
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高、严重。对心血管
系统副作用较轻、对肝功能影响小。
氟哌利多(droperidol)
作用维持时间短,常与镇痛药芬太尼合用,具神经安定 镇痛作用。
四、其他类
五氟利多(penfluridol)
较好的口服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阻断D2受体,有较 强的抗精神病作用,锥体外系副反应常见。
舒必利(sulpiride)
机制:选择性地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2受体
特点: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奏效快。对急慢 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对长期用其他药物治疗无 效的难治病例也有一定疗效。尚有抗抑郁作用,可用 于治疗抑郁症。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
四环类抗忧郁药:麦普替林(maprotiline)
抑制中枢NA的再摄取,具有较强的抗忧郁、抗焦虑、 镇静、安定及抗胆碱作用,不良反应少。
第三节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
作用机制
抑制Ca2+依赖性NA及DA的释放,促进其再摄取,使
阻断α受体和M受体,开
放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