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教学篇目:《春》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5.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及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策略:1.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随班就读初中教学教案
随班就读初中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第八章《平面几何图形》的第二节“三角形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三角尺、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高除以2。
(4)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 例题讲解(15分钟)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第三边长在3cm到13cm之间,求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和8cm,第三边长为x cm,求x的取值范围。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第三边长为x cm,求x的取值范围。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2. 答案:(1)x的取值范围为1cm<x<7cm。
随班就读教案
随班就读教案随班就读教案教案主题:随班就读教学目标:1. 了解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2. 分析随班就读的优点和不足;3. 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随班就读。
教学重点:1. 了解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2. 分析随班就读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难点:1. 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随班就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录制有关随班就读的视频素材;3. 打印复印相关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有关随班就读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二、学习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简要解释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同桌讨论随班就读的优点和不足;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更多的随班就读优点和不足。
三、分享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2.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随班就读的优点和不足;3. 教师补充和引导学生思考,在总结中强调随班就读的实施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四、思考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随班就读;2. 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展示,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与随班就读相关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用纸笔完成;2. 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和认识;2. 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如何在学习中积极应用随班就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校外进一步调查随班就读的案例和经验,并加以总结和分析。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课程结构严谨,环节设计合理,让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还能够通过讨论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对随班就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教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量的概念、基本运算规则和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数与量的概念、基本运算规则和简单的应用题。
2、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数与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数学应用题教学软件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数吗?”和“你知道怎么计算吗?”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数与量的概念,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基本运算规则,最后讲解简单的应用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练习并口头回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并问学生是否有任何疑问。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当前的教育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随班就读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很难为特殊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资源和设施,无法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随班就读初中优质课教案
随班就读初中优质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美、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亲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以及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程度。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随班就读教案范文
随班就读教案范文教案:随班就读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随班就读》是一本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主要内容为音乐欣赏和音乐素养培养。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材按照“例曲—音乐名称—学习目标—形象术语—演奏行动—背景知识—作品分析—鉴赏评价—延伸拓展—音乐欣赏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展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不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掌握相关的音乐术语和演奏行动。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演奏和表演任务。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欣赏传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乐作品选段、乐器、录音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利用音乐课件播放一个动听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2.师生共同探讨一下这首曲子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它给你们带来的情感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看法。
Step 2:音乐欣赏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首音乐作品,播放音乐的选段。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3.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带来的情感,让学生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Step 3:音乐鉴赏指导1.教师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音乐术语。
2.教师演示相关的演奏行动和音乐指挥动作,学生跟随演示进行模仿练习。
3.分组进行集体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演技巧进行合奏或合唱。
4.学生之间完成演奏或表演任务的同时,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4:延伸拓展1.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就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延伸拓展,发掘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乐器或音乐人,并向全班分享。
3.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音乐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随班就读教案
随班就读教案篇一:随班就读教案篇二:随班就读的教学设计随班就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的调整;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等。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要包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情感等三部分。
1.学科知识目标2.基本技能目标3.思想情感目标(二)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调整的步骤与要点是: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知识和训练的要点,明确要求。
2.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随班就读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缺陷与特殊需要。
3.调整教材一般是采用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模式,重点在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方面。
4.调整中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各种类型的教材作为补充,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
5.教材调解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教材调整的具体方法:1.删除2.补充3.变动4.改进(三)随班就读教学进程与办法的设计随班就读学生是我们选择教学办法时必须照应的对象。
在选择、运用教学办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2)课堂教学中要随时照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3)课堂上要紧密结合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安排他们的研究活动。
(4)展开“协作研究”,以助学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活动。
(5)教师的辅导要适当,要讲在点子上,帮在要害处,不然会影响大局,左支右绌。
(6)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
(四)随班就读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有:(1)展示事实、解释原理。
(2)创设情景、设疑思辨。
(3)提供树模、仿照研究。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1)依据教材特点与教学目标选择。
(2)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
(3)依据教学媒体的功能与特性选择。
(4)依据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了解与掌握的水平。
(5)依据学校的基础条件和最低成本原则选择。
篇三:随班就读语文教学设计随班就读语文教学设计篇四:随班就读教学案例(蒋)随班就读教学案例:朗读指导领路提高语言能力张桥路小学蒋玉玲1、基本情况提倡自制教学媒体)(我带了整整三年的集体常常会带给我高兴,可是个别学生却令我头痛。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
2024年随班就读精彩教案数学第二单元2023032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一: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 章节二: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 章节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超市购物时遇到的分数与小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例题讲解:(1)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随班就读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2. 主要内容:(1)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小数的概念与性质;(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解答题:将0.6化成分数,并化简。
2. 答案:(1)9;(2)C;(3)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分数与小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2. 例题讲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3. 小组讨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4. 作业设计:解答题的解答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的识别与绘制、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建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函数图像的绘制。
教学重点:函数定义的掌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函数图像挂图。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日常生活中与函数相关的现象,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函数图像绘制(15分钟)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性质在图像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定义2. 函数表示方法3. 函数性质4. 例题解答步骤5. 练习题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练习题2、3、4。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函数图像绘制环节,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他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等。
随班就读(初中)教案
随班就读(初中)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做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和感悟。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总结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
2. 学生通过讨论、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该主题下的环保方法和实践。
3. 每组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随班就读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认识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增强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
2.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随班就读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随班就读吗?随班就读学生有哪些特点?2. 主体部分(1)讲解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如: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
(2)分析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重要性。
(3)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倾诉等。
(4)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针对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同学们如何进行调节?(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经验。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情绪调节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观察,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调节方法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展示随班就读学生的日常生活。
2. 图片资料:展示情绪调节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收集与情绪管理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讨论。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随班就读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随班就读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式来研究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
1.请同学们跟着我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2.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等问题。
3.分组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每组派代表发言。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写作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1.让学生在课本上练写生字,并指导他们正确书写。
2.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夏天成长的短文。
并指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检查学生的作业。
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五、课堂总结,巩固研究成果。
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提醒学生要继续加强对生字、新词的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一堂语文课,主题为“夏天里的成长”,针对六年级一班学生整体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以及一名下肢残疾学生XXX的研究困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班级课时目标:1.研究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随班就读学生课时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研究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学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询问学生对夏天的喜爱原因。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研究字词。
1.让学生仔细听、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三、朗读课文,理解中心思想。
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等问题。
2.分组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并派代表发言。
四、写作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1.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2.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夏天成长的短文,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检查学生的作业,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五、课堂总结,巩固研究成果。
随班就读,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随班就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随班就读的概念,理解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运用随班就读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随班就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随班就读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随班就读策略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随班就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随班就读学习手册、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学校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小明在数学课上遇到了困难,他向身边的同学请教,同学们热情地帮助他,小明成功解决了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小明在数学课上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随班就读的概念,并介绍随班就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随班就读的概念2. 随班就读的方法和技巧3. 随班就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随班就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1)随班就读策略:主动请教、互相帮助、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2)示例:在做家庭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主动向同学请教,或者与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随班就读策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随班就读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开展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班就读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重点指导写好“苞”“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引导发言
自发言
齐读课题
做标记
回答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
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书写
发言并做标记
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长沙市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开福区沙坪实验学校 陈一鸣
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及班级
六(1)
执教者
袁红专
课题
夏天里的成长
课时
1
学情分析
班级总体情况
新学期我班学生新转入学生2名,转出1名。经过五年级下学期一个学期的接触,发现本班学生整体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加强训练,学生明显已经在书写、朗读、习作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学期升入六年级,后进生的转换工作将成为工作的重点。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资源
整体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随班就读学生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探讨式教学,通过课件教学
探讨式教学,通过课件教学
“随班就读”教案
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
对他们的教育如果只停留在看管上,那么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白白浪费的。
随班就读的学生的适应行为会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接受能力差,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
现就本学期教学计划制定于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学校随班就读有9名,智力残疾的有3个,精神三级的有2个,其他4个孩子都存在着多重残疾,这些孩子在学习方面是比较迟钝,其他方面适应能力也是很差的。
二、教学目标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2、尽量选择一些适应该生肢体康复的训练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三、教学措施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心。
2、给予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3、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4、康复训练与谈话辅导相结合。
5、采取教师引导、家长督促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训练正确的卧姿教学对象:陈莉洁教学目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一侧卧位一侧在下,后背用枕头支撑;一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一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一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
二、一侧卧位一侧在下,一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一侧肢体自由位。
一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一侧,一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注:该体位尽量少用。
教学内容:翻身训练教学目的:①、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③、改善一侧肢体的运动功能;④、防治并发症。
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向一侧翻身训练学生仰卧,双手叉握,手拇指压在一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一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一侧;一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一侧卧位。
二、向一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一侧脚钩住一侧小腿;双上肢向一侧摆动,同时伸一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一侧。
第三部分桥式运动训练方法教学内容: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教学目的:①、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随班就读初中教学教案
教案名称:随班就读初中数学教学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随班就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随班就读的概念和原则2.随班就读的意义3.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和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随班就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对随班就读的兴趣。
2.学生分享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和看法。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详细讲解随班就读的意义,让学生明白随班就读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随班就读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随班就读学生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和引导策略。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随班就读学生,讨论并制定一个关注和引导的计划。
2.各组分享自己的计划,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随班就读的概念、意义以及关注和引导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在随班就读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评价:1.学生对随班就读的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随班就读的意义的重识程度。
3.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和引导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随班就读的概念、原则和意义,培养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随班就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随班就读的政策和实践。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第七章第四节:《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的绘制、性质的分析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及图像特点。
2. 能够通过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分析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其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一次函数,如“小明的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细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教学细节:结合实例,通过板书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板书内容学习。
3. 图像绘制:介绍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带领学生动手绘制。
教学细节: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绘图技巧。
4. 性质分析:分析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次函数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定义: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 图像: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3. 性质: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分析。
4. 例题:讲解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1,3)和(2,5),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分析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性质。
2. 答案:(1)图像如右图所示。
(2)解析式为y=2x+1。
(3)斜率为k,截距为b。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绘制图像和性质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标准教案范例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标准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五章第三节:分数乘除法。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乘法计算法则、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以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尤其是乘除混合运算。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步骤和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分蛋糕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每个人。
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通过具体例题演示运算步骤。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题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2. 内容:(1)分数乘法计算法则(2)分数除法计算法则(3)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上练习题。
(2)应用题: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分数乘除题目。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2.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3. 小组讨论组织与引导4.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际效果一、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除法概念,我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情景。
我会选择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场景,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随班就读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课题:《春天来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春天常见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时长:15分钟四、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春天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春天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录音设备。
3.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春天歌曲《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学习1. 教师展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自然现象。
2. 教师讲解春天的主要特点,如:气温升高、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等。
3.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填写观察日记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现象。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春天的自然现象呢?”2.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春天的主要特点,强调观察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下节课,我们将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九、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讲解特点、课堂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天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观察日记的质量。
以上为随班就读微课教案模板范文,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随班就读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具店》教学设计双流县黄龙溪学校钟莉燕课题教材分析文具店课时 1 课型随班就读数学课《文具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
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的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普通学生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在商品的价签上都学看到过小数,并不陌生。
但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与整情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不容易。
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分见过小数,但对小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如何将几元、几角、析几分改写成小数是有困难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意义,能从身边发现小数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作下铺垫。
普通学生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教意义。
学2、通过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能把几目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用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标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学到的小数知识购物。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重点难点: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难点义。
教学多媒体课件、学习单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普通学生随班就读学生课堂中能遵守课堂规则,安静的和同学们一起听讲,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理解数的概念,知道整数所对应的钱数。
对于本节课,该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价签上见过小数,但不清楚对应的钱数是多少,对小数的读法、写法有困难。
随班就读学生1、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会读简单的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具店》教学设计
双流县黄龙溪学校钟莉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在学生二年级所学的元角分的认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小数,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
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借助“元”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认识小数。
首先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节课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2、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
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
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适时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激发随读生的学习兴趣,树立随读生自信心
课堂教学前,我专门了解了随读生对本课所具有的知识基础,还和随读生一起到校外的“文具店”体验了一次购物经历,把随读生的这次购物经历作为整堂课的教学情境。
我发
现了随读生在这节课中一直都在积极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甚至在其他同学将“0.88”错读成了“零点八十八”后,随读生小玮还主动大声的纠正应读作“零点八八”,我及时让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读,此时我看到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所以,我还是坚信那句话:爱和坚持,可以创造奇迹!
课上完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
1、语言不够简练、严谨,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紧,过度不自然。
课堂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很有效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3、对随读生关注力度还不够,如本节课没有及时展示随读生学习成果(随读生的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