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
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内化学生语文素养
养成良好作文习惯内化学生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核心在于养成学生自主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与新课程关于中学写作教学提出的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良好习惯是一致的。
将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语文素养才有可能真正内化于学生自身。
那么良好的作文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呢?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观给我们的启示是:“立人”为本,“立诚”当先,最终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
一、“立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自古以来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文以载道”的观念长期影响着作文教学,强调代圣人言的写作内容,再加上科举考试的影响,学生成了圣贤意志的传声筒,而并非真正的写作主体。
这种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带着极为浓厚的功利色彩。
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封建传统教育中写作教学的弊端,提出练习作文是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的观点。
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为生活之用,实质上是将我国上千年来的作文教学价值取向作了方向性的转变。
从根本上看,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提出尊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的作文教学理念。
价值取向在叶圣陶先生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不仅关注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问题,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绝不是生活的负担与包袱,从而乐于写,有内容写,并且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写作习惯,突出“立人”的价值取向特点。
二、“立诚”当先的情感态度在明确了作文教学“立人”的价值取向之后,教师首先应从哪个方面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当今学生写作动力缺乏,作文出现集体失语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考试作文的束缚,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或者写起来没有多大意思,学生作文往往“人”、“文”分离。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作文教学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启示江苏省震泽中学顾小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透视了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挖掘出了语文教育真谛,阐发了很多真知灼见,而其中关于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对于改进当今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仍有非常多的指导意义。
重温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领悟其精髓,并付诸实践,不断反思,会受益不少。
一、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概述我们如果梳理一下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可以提取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应需”、“求诚”、“写生”。
“应需”是就写作教学目的而言,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应立足于“应需”而不是“应试”,“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①“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
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
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
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因此,师生的观念要有所转变:不应该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而要真正把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变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还要重视“非文学的文章”(即普通文)的训练。
也就是说作文应该是自我愿意、乐意的表达,是出自情感上的需求和意志上的目的。
是主动自觉地写,是自由的写,不仅仅是题材、体裁的自由,更是精神心灵的自由。
是自己需要写作,把作文当作自身倾吐的需要,当作表达思想的需要,当作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当作生命成长的需要,是实实在在的“我要写”,是由自己决定表达什么,怎么表达。
“求诚”是就写作内容而言,叶圣陶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家。
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是他长期从事写作实践和教育工作的理论概括,内容之丰富,认识之深刻,乃国内少有的。
因此,认真学习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对推进当前作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科学化和民族化的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强调为文诚实。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提出的“立诚最为贵”的观点,是他数十年来一贯坚持、反复申说的主张。
早在1919年他写第一篇语文教育论著的时候,就强调学生作文“必求合乎论理,而不贵乎虚衍”。
到三十年代,他明确提出了衡量文章优劣的两根标尺,即“诚实”与“精密”。
而所谓“诚实”就是“怎样想就怎样写”,“文章必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质、环境等一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雹卑鄙的态度。
”也就是说,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懂得,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并不是舞文弄墨,随便说两句花言巧语欺骗读者和听众”。
到了八十年代,叶老又强调;“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学生作文,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
“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
”可见,作文关系到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的问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世界现象的。
但它不是单纯地反映现象,而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叙述、描写或议论,来揭示它的本质意义,并表明作者的看法的。
文章能否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正确地揭示它的本质意义,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
叶老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尝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
”因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不能为作文而作文,而应该加强作文训练的思想性。
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这样,他们才能对观察到的事事物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辨别出真伪、善恶、美丑来。
浅谈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浅谈叶圣பைடு நூலகம்作文教学思想 的启示
吕鹤 ( 宁 文化 艺术 职 工 大 学 辽 宁 沈 阳 10 8 ) 辽 1 10
摘要 :我 国语文 写作教 学 虽然 已经取 得 了很 大成 就 ,但 因为有 课 本 以外, 经常认 真看 书读 报, 熟悉 阅读之 道… …惟有 老师 善读善 升学考试和分数的因素,所 以还存在着很 多问题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 写 , 乃能 导引学 生渐进 于善读 善写 。” 视 语文写作教 学,他的思想 与观念 对我们 的教 学有着重要 的指导作 ( )教学 生学会表 达 二
所谓 表达 就是用 恰 当 的语 言文 字把 看到 、听 到或经 历 的事情 表现 出来 。要 想让 学生 写好作 文 ,学会 表达是 关键 。选材 再好 , 观察 再仔 细 ,表 达不 清还 是没 有用 。这种 茶壶 里煮饺 子~ 肚子里 我国语 文写作教 学的 现状 有货 倒不 出来 的人 已经不 能满 足二 十一世 纪 的需要 了 ,只 有 能言 ( )重阅读轻 写作 一 善辩 ,既 能办好 事又 善于 表达 的人才 方 能适应 新世纪 的需 要 。如 传统 的写 作 教学 围绕 着考 试 这 根 指 挥棒 在 转 ,教师 为 考 试 果 平 时只让 学生读 、欣 赏 ,而不 教会 他们 去表达 ,那 么他们 只会 而教 ,学 生为考 试而 作文 ,于是 写作 教学 出现 了这 样一种 现象 : 停 留在 理解 的基础 上 ,不会 有大 的提 高 。理 解 只是前提 ,运 用才 师 生投入 的较 多 ,但 收效 不大 ;学生 的 写作水平 不 高 ,难 以适 应 是 最终 目的,理解 了并不一 定会 运用 ,从 理解到 运用 是一个 质 的 现代 社会 的发展 需要 ;作文 因为 难教 , 因为效果 不 明显而被 教 师 飞跃 ,要想 从理解 上升 到运用 ,还需 要加强 训练 。 当成 了语文 教学 的副产 品 。不少 学校竞 为 了增加 阅读 教学 的时 间 提 高学 生 表 达 能力 的方 法有 很 多 ,但 有 一条 最 重 要 ,就 是 而把作 文课 挤 出了课 堂 ;教 师本 人对作 文教 学兴 趣不 大或 并不重 要 以教材 为本 ,抓住 每篇 课文 表达 的特 点 ,加强 仿写训 练 。这不 视,仅仅 将 作文教 学 当作必 须完成 的教 学任 务 ,至于 学生 的作文 是教 学生 写八股 文 ,因为 选入 课本 的每篇 课文 都是 文质 兼美 的文 质量 是否提 高或者 提高 多少 ,教师则不 是太在 意 。 章 ,编者之 所 以把它 们编 入课本 中,不仅 仅是 因为 让学 生去体会 ( )重技巧 轻积累 二 文 章 的中心 思想 ,更 重要 的是让 学生 去学 习人家 的写法 。教师应 传统 的写 作 教学 侧 重 于 作 文课 上 指 导 学 生如 何 审题 、如 何 根 据 文章 的特 点有选 择地 让学 生仿写 ,通 过各种 仿 写的 训练 ,达 立意 、如 何构思 ,对 于写 作素材 如 何进行 积累 ,教 师们 只是蜻 蜓 到 会 写的 目的 ,慢慢地 ,学 生把 学到 的表现 形式 、手 法不 自觉地 点水 ,泛泛 而谈 。学 生上作 文课 时 总是冥 思苦 想 ,是 “ 牙膏 ” 用 到 了 自己的作 文中来 ,收 到了 良好 的教学 效果 。 挤 式 的写作 ,他们 生活 阅历普 遍少 ,知 识面 又窄 ,对 周围 的人和 事 ( )激发 学生 的真情 实感 三 物缺 乏细致 观察 的耐性 及深 度 。平 时教师 在指 导学 生写作 时 ,往 人们 说话 、作 文是 为 了表达 自己的思想 和感 受 。很多作 文辅 往局 限在课 堂上 ,或者 一堂 课用 来指 导 ,一堂 课用来 写作 ,学 生 导 都是 由教师 先辅 导 写法 ,直到 学生 的感受 和认 识都符 合他 自己 为 了完 成各 门功课 的作 业任 务 ,课余 时间从 不 阅读课 外书 ,不 上 的感 受和 认识 才算 合格 ,结 果学 生只 能用教 师的语 言 写教师 的思 网查 资料 ,脑子里 只有 书本 知识 和少得 可怜 的 生活 常识 。长此 以 想 ,埋没 了 自身真 实 的想 法 ,背 离语文 作文 教学 目的 。 “ 贵于 文 往,必 然导致 学生 对作 文失 去兴趣 , 自然写 出来 的文 章也 就无情 真 ”,不是 自己的思想 学生怎 能写得好 呢 ? 而 言 ,无理 而道 。 位教 师是 这样 辅导 学生作 文 的: 该学生 写 了跟 爸爸 去钓 鱼 时 ,因受 到殷勤 的款 待而 非常得 意 ,其 原因写 在 了文章 的最后 : ( )重模仿 轻个性 三 在 传统 的写 作教 学 中 ,采 用 的主 要 教 学方 法 是 以教 师讲 授 因为爸 爸 是行长 。在 这篇文 章 中孩子 的世 界观显 然 是不对 的 ,不 为主 ,要求 学 生对 范文进行 认 真的 听讲 、评价 、模 仿及 记忆 ,并 值 得提 倡 ,但 由于这 是受其 家庭 的影 响所 致 ,本 无 可厚非 ,因 为 鼓励 学生在 课余 时 间里 多看 一些 优秀 作文 ,在 大量 的模仿 练 习中 他 所写 出来 的是他 的真 实思 想 。而这位 教师 却狠 狠地批 评 了他 , 强化 学生对 字 、词 、句 的理 解和 积 累, 写到类 似 的题 目时学会 套 不得 已,这 个孩 子又只 好在 作文 的最 后一句 “ 因为爸 爸是行 长 ” 用 。虽然这 样做 能取得 一定 的效 果 ,但 它 无视 学生 的个性 特点 , 后加 了一句 “ 这样 很不 好 ,我 以后 再 也不跟 爸爸 去钓鱼 了。 ”, 学生 写 出的文章缺 少灵 气 ,没有 自己对 生 活的真 实体 验 ,有的 只 这就 给人 一种 很是牵 强 的感 觉:前 一句 还是 自豪无 比,接着 马上 是他人 的经验 之谈 。为 了得 高分 ,学生 不愿 抒 发 自己的情 感,惟 又来 了一个 3 0 的大 转 弯一 “ 6度 以后 再也 不跟 爸爸 去 钓鱼 了 ”。 恐它不 是那 么高 尚;为 了得 高分 ,不愿 表露 自己的思 想 ,惟 恐 它 我想 这并 不是孩 子 的思想 真 的转过 弯来 了 ,可能只 是 出于老师 的 是 肤 浅 的 。即 使偶 尔 有 一些 佳 作 , 有 时也 免 不 了给 人 “ 口 同 压力才 这样 写 的 。试 想 ,在 以后 的 作文 中,他 还敢 再写 自己的真 异 声 ,千人一腔 ”的感觉 ,某 种程度 上扼 杀 了学生 的个 性 。 实感想 吗 ?我认 为作文 就是 写生 活 ,既然 生活 是真 实的 ,作文 也 ( 四)重形式轻 情感 就应 该是真 实情 感 的体现 。作文 是最 富创造 性 的学 习,是 素质 教 传 统 的作文 大多是 命题 作文 ,教 师在 指导 时也 重在指 导学 生 育 的最 有利阵地 。 如何 去审题 , 因为离题 ,一篇文 笔优 美 的文章会 被 打上不 及格 。 ( 四)训练 学生 的创新 思维 每次 写到这类 命题 作文 ,学 生要绞 尽脑 汁琢 磨个 半天 。教 师在 指 学生 掌握 写作 新思 维是 写好作 文 的重点 ,学 生怕写 作文就 是 导 学生 立 意 的时 候 ,总 是 自觉不 自觉 地把 自己的想 法强 加 给 学 因为思路 打不 开 。针对 这个 问题 ,老师 积极 改革 一件事 只有 一个 生 ,他们 要求 学生 在作文 中尽 量 写 出人 物身 上 的闪光 点 ,并刻 意 中心 的教 学模式 ,改革辅 导作 文 的方法 ,引 导学生 从多 角度 ,多 提 醒学 生,要 少写 甚至不 写人 物身 上某 些假 、丑 、恶 的东 西。久 方面 创造性 地进 行 写作 。通 过 这种 多思维 、 多角度 的写作 ,既 可 而 久之 ,学 生一听 到写 作文就 叹 息或摇 头 ,一脸 的畏 难情绪 ,他 以使 学 生突破应 试 教育 固定 、僵死 的思 维模 式 ,又 可 以使学 生写 们 深感无 话可 言 ,无事 可说 ,没有 什 么感情 可 以抒发 。即使 最终 出灵 活多样 、 内容 丰富 、新颖 、见解独 到 的好 文章来 。 还 是完成 了教师 布置 的作 文 ,但写 出来 的文 章也 是无病 呻吟 或虚 总 之 ,叶 圣 陶先 生 的 作文 教 学 思 想 内容 丰 富 , 在写 作 教 学 假 、空洞 ,有 时甚至 是荒谬 的 。 上 ,我 们如 果能 结合 叶圣 陶先 生的 教学观 点 ,提 出有 质量 的写 作 策略 ,就会 使学 生 的写作 能力 有所提 高 。叶圣 陶先 生的教 学思想 二 、提 高学生 写作能 力的方 法 叶圣陶的写作价值观 与今天的素质教 育、人本教育 、主 体教育 对 我 国的写 作教 学发挥 着 巨大 的启示 作用 ,在 大力提 倡素质 教育 的理念可 以说是 一致 的 。叶圣 陶先 生重视写作 教学,他 的一些 写作 的今天还 闪耀着 理性 的光辉 。 教学思想 、理念对 当前 的写作教学 改革有着十分重要 的借鉴意义 。 ( )教学 生写 “ 一 生活 ” 参考文献: 叶 圣 陶强 调 作 文教 学 首 先 要鼓 励 和 引 导 学 生不 断 向着 求生 [] 文章讲话 》,夏丐尊、叶 圣陶湖北人 民出版社, 8 年版 1《 1 2 9 活 充实 的路 走 去, 从生 活 中获取 原 料, 生活 中训 练 思想 , 生活 [ 叶圣陶教 育文集 》,叶圣陶, 民教育 出版社,9 4 从 从 2 J《 人 19年版 中培养感 情 ,叶圣 陶的这 些真 知灼 见实在 是 抓到 了作文 教学 的根 []《 “ 3 要写 �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中来曹斐鲁迅先生说“好的作文是修改得来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可见,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去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价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厌改且效率低下的局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以至于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和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
因此,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分组互改:合作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因此,我对学生作文上交后先初审,审视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
书写不认真重抄,字数不达标者补写或重写,然后分发给学生互评。
如何发给学生?首先是分组安排。
采用梯队帮带式把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推选或指定一名组长,按“acbb”排座(“a”一个优生,“c”一个后进生,“bb”两个中等生),考虑到优差生协调的同时还注意男女生的搭配。
其次是明确目标。
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制定评改等级标准ABCD等级,主要依据我们课题组根据课标教材及学情共同研制的“作文训练目标”,印发给学生,供分组互改时参考。
“下水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妙用
“下水作文”在写作教学中的妙用摘要:语文教学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其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其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每位作文教师尤为关注的话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来说提倡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激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下水作文;写作教学;感受生活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重点也是其难点,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态度是恐惧、厌恶,总是觉得写作课就是在编故事,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并且对于写作内容也很欠缺,遇到写作不知道从何人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作文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写作的创作欲望和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提出了“下水作文”。
所谓“下水作文”指的是:将写作比作是游泳,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必须会游泳,同时不能只是站在岸上指挥,需要一同下水实践,就写作而言,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写作,手把手实践教学。
激励学生。
著名作家秦牧指出:“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很难真正理解教材中写作上的微妙之处的,是难以真正教好语文课的。
”本文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经验,谈谈“下水作文”在写作教学中的妙用。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下水作文”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切身实践,来激励学生写作的欲望,克服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恐惧感。
新课程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学的组织者,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高高在上,只是一味地在台上指挥学生,怎样写作,写多少字等等,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愉悦所在,体会不到写作的价值所在。
而“下水作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写作、实践,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感受写作是:我手写我想。
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内化学生语文素养
、
“ 人” 立 为本 的价 值 取 向
作文教学 自古 以来在语 文教育 中占 据着重要地位。 文以载道” 但“ 的观念长期
在 明确 了作文教学“ 人” 立 的价值取
母 , 注亲朋 , 注 自身 , 关 关 是培 养学生 的 情感感受力 、 点燃 灵感 的火 花 , 发学 生 激 写作兴趣的重要 源泉 。 3 关注社会生活 。作文教学 应倡 导 . 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 生 生活空间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 学生 的“ 精 神培养 ” ,靠 的是对 社会生 活 的感受 理
一
随笔源 于对生 活真实的感悟 ,面对
切从生活实际出发 , 写真话 、 抒真情 , 而
的是生活 的海洋 , 社会的茂林 , 一涓一滴
地 积累 , 叶一瓣地 采撷 , 一 不求 大而全 , 但求小而真 。积少成多 , 炼铁成钢。
不是屈从应试 的需要 ,扭 曲 自己的心灵 , 这应当是我们作文训练 的正确之路。
题 , 入 自己的思索 , 融 可叙事 , 可抒情 , 可
议论 ; 依据体验 , 力求真实的表达 。总之 , 给学生较大的表达的空间, 先把学生从苦 恼、 被动 的命题写作 中释放 出来 , 逐步走
上“ 情动 而 辞 发 ” 良性 写作 之 路 , 是 一 的 这 种跳 出误 区 的返 璞 归真 。
用 的 写 作 习惯 , 出 “ 人 ” 价 值 取 向 突 立 的 特点。 二 、“ 诚 ” 立 当先 的 情 感 态 度
待 ,语 文素养 才有 可能真正 内化 于学 生 自身。那 么 良好 的作文 习惯又该如何养
成呢?叶圣陶先生 的作 文教学观给我 们
的 启 示 是 :立 人 ” 本 , 立 诚 ” “ 为 “ 当先 , 最 终达 到 习惯 养 成 的 目的 。
浅谈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及其启示
浅谈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及其启示作者:唐彩艳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11期摘要: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说话”是叶圣陶先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观点,他七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与今天的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一致,对深入体会新课标精神,改进当今写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叶圣陶写作教学现代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50-01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的写作教学观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样的,对于写作教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1 “求诚”和生活是写作的灵魂叶圣陶认为,写作首要任务在于“求诚”,‘诚’是什么?我看大概相当于实事求是。
‘诚于中’就会‘形于外’。
”“虚伪、浮夸、玩戏,都是与诚字正相反对的。
”叶圣陶十分鲜明地要求作文需“言之由衷”,“立诚”不仅是做人的首要原则,也是作文的首要任务,更是判断“做人”与“作文”优劣的首要标准。
由此可见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中,作文与做人始终密不可分,他从做人的层面上解决作文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作文即做人”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杜绝写假话、套话,同事杜绝抄袭等,一切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求诚”包括“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和“诚恳的、严肃的”态度两方面内容。
要求以求诚为灵魂,用诚恳的态度,并用文字认真地把心思表达出来,以作文促进做人,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培养学生求诚的品质和习惯,长期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叶圣陶“以生活为本位”的教学观对当今的作文教学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将真实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搬入写作,学生必须深入生活观察、体会、感悟才能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来真实的表达自我,抒发情感。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
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叶圣陶对作文教学非常有见解,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欢迎大家于阅读!一、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像有一派心理学者所说,思想的根据是语言,脱离语言就无从思想。
就咱们的经验来考察,这种说法大概是不错的。
咱们坐在那儿闷声不响,心里在想心思,转念头,的确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语言——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
咱们心里也有不思不想的时候,那就是心里不说话的时候。
思想所根据的语言当然是从小学会的最熟悉的口语。
现在咱们想心思,转念头,都是在说一串不出声的口语。
这也是作文该写口语的一个理由。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当然最为亲切,不但达意,而且传神传情。
——《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12页语言是一种工具。
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
工具不是目的。
……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
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有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
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技,细枝末节,不必多注意。
既然这样,看书无妨随随便便,写文章无妨随随便便。
文章写出来半通不通,不认为不对,反而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写得差些没有关系。
实际上,看书,马马虎虎地看,书上的语言还不甚了然,怎么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写文章,马马虎虎地写,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怎么能说思想内容好?文章写不通,主要由于没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
这个想法也不对。
……既要在语文方面下工夫,也要在实践方面下工夫。
两方面的工夫都要认真地做,切实地做。
——《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139页人从会说话起就开始动脑筋,想心思,能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不尽。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写作教学观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观点——写作教学观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
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
因而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观点和主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生活与写作关系的独到见解之上的。
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叶老主张‚求诚‛。
他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也就是说‚要写出自己的经验‛。
叶圣陶的‚求诚‛观,主张学生‚我手写我口‛,或叙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或述说自己内心的真情和实感。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写作时感到的‚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使他们不仅感到有话可写,而且乐于去写。
其次,在写作教学目的上,叶圣陶先生认为应立足于‚应需‛。
‚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故课内外作文的训练必须立足于‚应需‛。
他说:‚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
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
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
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再次,在写作训练的方式上,叶圣陶认为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
‚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
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
若但读物得宜,便令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
‛因为‚学写文章从临摹的方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脱离,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为写作而学习写作。
读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读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一、叶圣陶的作文教学的“求诚”思想读叶老的写作教学理念,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盘旋——“作文先做人”。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德行是一切的基础。
就像一棵树,要变成参天大树一定需要坚实的根基、肥沃的土地。
如果文如大树,这德性就是树的根基。
在叶圣陶这里,被他称为“求诚”。
这种理念对我们如今的作文教学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1、有真、善才会美在《作文论》第二章里,叶老就提出作文应是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在叶老看来这是提笔写作的第一前提,必须是心中有所想,并有写下的冲动,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即使所想与前人相同,也不用担心。
比如“所写的东西只要是自己的,实在很难得遇到与人家雷同的情形。
试看许多文家一样地吟咏风月,描绘山水,会有不相雷同而各极其妙的文字,就是很显明的例子。
原来他们不去依傍别的,只把自己的心去对着风月山水........................。
”这正是返璞归真式的求真,。
如今不少学生的作文,空话假话的虚伪大行其道,玩文字游戏的浮夸在满分作文里还占据着半壁江山。
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这些文风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审美上都没有什么意义。
而令人担忧在是不少教师还认为这是优秀作文,那将会贻误更多的学生。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让心中有话想说,并让这话有质量,还得追根溯源,这心中的话到底来自哪里。
叶老认为它来自生活的充实,这对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依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在有不少学生初中毕业依旧不会写作文,因为每次考试前就背几篇备用,完全是应试主义的,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高。
如果去观察这些孩子,很多人的眼神是空洞涣散的,只有在下课和同学谈到某款游戏、某部动画片时眼神才会散发出光彩。
你问他对生活的感受,他甚至会听不懂你在问什么。
他们和真实的生活是疏离的,他们只有在网络电视中才能找到自己。
如果让他们去写命题作文,他们完全没有方向,因为他们生活的源头是枯竭的。
在叶老哪里有很深刻的分析:“更有些人对于什么都淡漠,只是消极地对待,觉得什么东西总辨不出滋味,一切都是无边空虚,世界是各不相关联的一堆死物,生活是无可奈何的消遣。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启示
思想 . 领悟其精髓 , 并付诸实践 . 会受益不少。
一
、
叶 圣 陶 作 文教 学 思 想 概 述
我 们 如 果 梳 理 一 下 叶 老 的 作 文 教 学 思 想 . 以提 求 有个性 、有创意 地表达 ” “ 可 ,鼓励 学生 自由地表达 、
抑 但 不 仅仅是 题材 、 体裁 的 自由 。 更是 精神 心灵 的 自由 。 的 思 考 空 间 . 制 了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 命 题 作 文 又 把 作 文 当 作 自身 倾 吐 的需 要 . 作 表 达 思 想 的需 要 .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如 果 教 师 能 拟 出 一 些 好 题 让 学 生 有 当 有 有 那 当作 生命 成 长 的需 要 。 实 实 在 在 的 “ 要 写 ” 是 由 话 可 说 。 话 愿 说 , 话 好 说 。 么 也 就 有 利 于 学 生 是 我 . 自 己决 定 表 达 什 么 , 么 表 达 。 怎 写 出 较 有 个 性 的 作 文 对 此 叶老 早 就 有 过 精 彩 的 论 “ 诚 ” 就 写 作 内 容 而 言 。 圣 陶 说 : 我 们 作 述 :其 实 命 题 作 文 也 没 什 么 不 好 ,命 题 作 文 而 合 着 求 是 叶 “ “
要求 可以称 为 ‘ 求诚 ’ 赇 诚 就是 说真话 、 实话 、 考 试 中 ) 题 的 目 的不 是 要 考 倒 学 生 . 是 尽 量 给 学 。” 说 命 而
说 心 里 话 、 自 己 的 话 . 不 是 说 假 话 、 大 话 、 套 生提供一个 说真心话 . 说 而 说 说 抒真感情 的平 台 。 命题 时应针 话 、 违 心 的话 。 求 学 生 或 叙 写 自己 的 身 边 人 身 边 对学生身心 特点 。 说 要 结合学 生认知 能力 . 引导学生关 注
叶圣陶论写作教学
叶圣陶论写作教学一.写作与生活、经验、情感的关系自古及今,“怕作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但中小学生怕,大学生也怕;不但学生怕,老师也怕;不但老百姓怕,当官的也怕。
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执笔为文只是极少数作家、诗人及文章大家的专利。
叶圣陶则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来考察,作文就是各种各样实践活动中很平常的一种活动;作者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文章是这种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叶圣陶指出:“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 我们不该把作文“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 这就深刻地道出了作文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完全吻合。
“作文是生活”的观点也是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在叶圣陶看来,作文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才有这种需求。
他早在1924年4月出版的《作文论》中就曾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
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利便的,要推写作。
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
”这样看来,人们只要有生活经历,有思想感触,张开嘴巴就是说话,拿起笔来就是作文。
按照叶圣陶的这些观点,作文就变得一点也不特殊,一点也不神秘了,那怕是文化水准很低的人也可以从事写作。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也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高玉宝在写《高玉宝》时是个半文盲,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绝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都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
叶圣陶作文教育思想及其践行
叶圣陶作文教育思想及其践行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语文课的诸多理念与之一脉相承。
不过在实施新课改正程中,有些老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其洗劫一空,割断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思想精髓之联系,偏离了准确方向。
今天诸如作文教学中模式化、陈旧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学生作文痛苦、虚假、无个性现象普遍。
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只靠继承传统作文教学思想不加创新使用就能解决,但让我们重温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精髓,无疑会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或多或少有所启迪。
一、倡导立真求诚,作文与做人统一。
作文与做人统一的思想植根于叶老深厚博大的教育思想,起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这个观点成为他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抨击养成记诵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员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生学员,不过不能养成擅长使用国文之一种工具来生活的普通公民的旧时教育;认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社会的够格的公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读书和受教育》)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养成使用国文这个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因为“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页,以下简称《论集》)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作为众学科之一员,也必须为培养社会够格的公民服务,是社会的成员尽可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
从这个根基上出发,作文与做人就必须也必然要统一了。
这个思想是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叶老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成为主导思想。
叶老继承了我国劳动人民诚朴的美德和古代知识分子修身治德的优良传统,并且始终和人民站在时代的前列,随时代一起进步。
“求诚”是他一生始终遵循的处世准则,也是他始终倡导的人生品质。
他治学作文,待人处事,时时处处表现出一种认真谨严、兢兢业业、真诚坦率的道德风范,堪称做人典范。
他历来强调教育中增强品德培养,他借用别人的话说:“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
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指导的启示
B 圓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019.01 文学敎育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指导的启示®徐施崔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之一,在叶圣陶先生的专著和论文中,写作教学内容 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叶圣陶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全面、细致的。
虽然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但它对当 前的语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作文教学过程指导启示一. 命题方面的指导。
在叶圣陶写 作教学的研究中,写作命题是他的主 题之一。
他谈到了作文,多篇文章片 段,综上所述,有一个相当大的广度和 深度。
早在1919年,叶圣陶先生在“小 学作文教学意见”中就写到:“作文的命题和阅读材料的选择必须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首先,主题应 该贴近学生生活的范围。
教师应该 “钻研学生的头脑,走出问题。
”第二, 当前学生的主体范围应该理解老师” 是明显的学生应该潜”。
所谓的“积累”,即学生的积累,既是语言的积 累,也是知识、经验、思想、情感的积累。
第三,教师的命题应该“排除偏见和偏好”。
老师用自己的偏见和喜好,问题是价值主体或者写头,强加给学生,违反了“学生”。
第四,教师不应该 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意义的理解。
“老师在学生作文时表达意思是最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做意味着会限制 学生的自由思考。
失去了正确的原始意图推理思维,让学生们自由。
二. 写作过程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 非常重视指导后的命题,他说:“如何启发学生后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步骤。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启 发学生:第一,目的。
看到这个话题”标识对象的意图和维护(或概念),“看谁?为什么写信给他或他们?即使没 有向他或他们展示,头脑也必须清楚地确定,因为“首先,只有当物体被清楚地识别出来,意图才被清楚地识别出来,物质和组织才能有一个基础。
”第二,这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自从练习作文,自然每次都这样做,那么可以进人”的习惯。
学习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
学习叶圣陶关于作⽂教学的论述2019-10-12在叶圣陶先⽣众多语⽂教学论著中,有许多关于作⽂教学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叶⽼对作⽂教学的⽬的要求、作⽂的源泉和基础、养成作⽂习惯、⽣活与作⽂、阅读与作⽂等都做了系统、精辟的阐述,本⽂仅就作⽂教学的⼏个问题列其主要观点并谈谈学习的粗浅体会。
“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在叶⽼的教育观中,最具个性特⾊的,就是习惯说。
“习惯”⼀词,在叶⽼语⽂教育论著中使⽤频率最⾼。
仅在《叶圣陶语⽂教育论集》、《叶圣陶语⽂教育》两书中,提及“习惯”⼀词就多达百余处。
其中关于养成写作好习惯的论述既通俗⼜精辟:叶⽼认为,“国⽂科写作教学的⽬的,在养成学⽣两种习惯:(⼀)有所积蓄,须尽量⽤⽂字发表;(⼆)每逢⽤⽂字发表,须尽⼒在技术上⽤⼯夫。
”(《论写作教学》)叶圣陶所说的两种习惯,概括讲就是要养成勤写、会写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养成习惯的⽅法并不难,不过是要写就写,不要错过机会⽽已。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为养成写作的习惯,⾮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活的需要,也⾮多作不可。
作⽇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活经验的⽂章,作发抒内部情思的⽂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且必须做的。
”(《略谈学习国⽂》)在叶⽼看来,读⼀本书,经历⼀件事情,与朋友谈话,参加⼀个集会,参观⼀处地⽅,有所感,有所悟,这些时候,都是写作的极好机会。
为能养成⼀种好的写作习惯,叶⽼还从不同的⽅⾯做了详细的阐述,如:“精密观察及仔细认识”、“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养成正确的语⾔习惯”,……总之,凡是与写作有关的好习惯⼏乎都提及了。
可见,叶⽼对写作习惯培养的重视。
的确,如果我们的学⽣在写作上都能养成⼀个好的习惯,从读书、观察、积累到写提纲、修改诸⽅⾯都能养成⼀个好习惯,那么,学⽣的作⽂⽔平⼜怎能不提⾼呢?为此,我们在作⽂教学中⼀定要注重学⽣的习惯培养。
种下思想,收获的是⾏动,种下⾏动收获的是习惯,种下习惯,收获的是品格,⽽种下品格,收获的则是命运。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中学生写作的启示
理讼呵究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中学生写作的启示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一中学高三六班杨梓摘要:叶圣陶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思想在教育界是一大瑰宝,值得后人受用。
其作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我们在各篇文章中随处可见,值得我们从中借鉴。
其中他主张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讲真话,做真人。
我是一名中学生,以下是我站在中学生的立场对其进行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叶圣陶;作文思想;中学生;写作;启示从当前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学生将写作看作是学习上的一大 拦路虎,一遇到作文,就会出现“无话可说”,其实作文不是用来阻拦学 生的学习,反而是帮助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从每次的考 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的作文更加倾向于漫画作文,而漫画中的 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这是回归生活的一大 趋势,所以我们更应该从生活的角度来写作文,作文这个模块并没有固 定的答卷,更重要的是抒发己见,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引导社会的正方向。
一、综述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教育家,最近我拜读了 他的很多作品,对他的作文教学思想有所了解:1.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自隋唐以来,我国开启了科举考试的时代,学者往往以一纸文章而飞黄腾达,可见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历史的后来发展轨迹中,八股文 给学者带来很大的迫害,可见固定的写作框架限制了学生们的思想,致 使文章千篇一律,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而叶圣陶的写作思想更多的 提倡我们把它当做一件小事,如同我们的生活之需,这在很大程度上减 弱了学生对文章的畏惧感,让学生更加轻松自由洒泼文墨,一展文采。
2. 写真实的自己的话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在文章中流露真实情感,这样更加 能够打动人。
叶圣陶先生主张写真实的自己的话,其一,要忠实于自己 的实际生活,其二要求作者的写作态度诚恳、真诚。
很多学生觉得作文 题材不够,以至于东拼西凑,这写出来的文章反而会杂乱无章,更是给 读者一种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之感。
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作文教学
记 ”作为新的作文训练载体 。
《 生活笔记 》是经特别设计 的学 生专用作文本 。每篇 习作后 面预 留了 “ 自我评 价”、 “ 教师 评 价 ” 的专 用 位 置 。 《 活笔 生
记 》本 放 在学 生 身 边 ,按 照 “ 随
机而作 、有 为而作 ”的原则 ,由
正 如 叶 老 指 出 的 “ 想 要 写 ‘
命题的框架 中绞尽脑汁 ,即使无 学 中被动 的地位 ,成为 习作 的主
“ 、编、套 ” 凑 ,全然谈不上 “ 求
停 。 “ 须寻到 源头 ,方有 清 ” 必 甘 的水 喝 。 ”生活 是作 文的源 头 活水 ,笔者抓住 “ 生活”这个关 键词 ,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 指导下开始 了作文教学的探索和
叶圣 陶教 育 思想指 导下 的作文教学
图 克岐填
叶 圣 陶 先 生 在 14 9 2年 1
文”满足学生 自由表达的需要 。 我们从课表上取消每周两课
月 1日 《国文 杂志 》上撰 文 指
出: “ 从国文科 ,咱们将得到什
么知 识 ,养 成 什 么 习惯 呢 ? 简 括
时的 “ 文课 ”设 置,将其与阅 作 读课统一起来使用 ,纳入语 文教
列体验 活动。引导他 们将 关注的
目光 从 外 在 具体 事 物 的 观 察逐 渐 发 展 到 对 内 在 体 验 的捕 捉 。 护 蛋
藏 中挖一 眼井 ,开掘 出生活的源
头 活水 。 1 视 点 共 享 , 亮 出 生 活 之 、
源。
行动 ,怀孕体验 ,小鬼当家等体 验 活动促使孩子不 仅用 眼睛观 察 这个世界 ,还用心去体会 ,一些
习作 生 活 。
容 ;可以洋洋洒洒 有感 而发 ,也
叶圣陶作文论
叶圣陶作文论篇一:叶圣陶作文教学观叶圣陶作文教学观一、作文1.源于生活积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
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平时的积累怎样,写作时侯努力怎样,两项加起来,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
2.表达经验与意思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
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
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
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
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
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
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
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论作文教学(一)
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至于修辞之功,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
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按文字大别,不出抒情论叙二类。
固但言抒情及说理。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做。
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取命题作文之办法。
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
于读物则力避艰古,求近口说;与命题则随顺其推理之能力而渐改进;与作法则不拘程式,务求达意,只需文字与情意相吻合;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不为情意之增损。
以上摘自《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意见》(1919年1月)
我们试问自己,最爱说的是哪一类的话?这可以立即回答,我们爱说必要说的与欢喜说的话。
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
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
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股动唇舌了。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
一定要有所写才写。
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上讲,是真实地、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地、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的、轻薄、卑鄙的态度。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以上摘自《写作论》(1924年4月)
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
因此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
……
这层意思好像很平常,其实很重要。
因为写作的态度就从这上边立定下来。
知道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写作材料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这就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是极严正的事。
人人要写作,正同人人要说话一样,岂不是极寻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经验,不能随意乱道,岂不是极严正?这种态度是正常的,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写作对于他是一种有用的技能。
另外还有一种态度,把写作看作极特殊可是极随便的事。
……从前书塾里,学生并不个个作文……只有预备应科举的几个才在相当的事件开始作文。
……因为作了文可以应科举,将来的飞黄腾达
都种应在这上边,所以大家都认为一件极特殊的事,这特殊的事并且是属于少数人的。
摘自《写作什么》
国文课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他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
依理说,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行远传久,自然要作文。
作文既以表达所积蓄的为目的,对于一字一词的得当与否,意与依据的顺适与否,前后组织的是否完密,材料取舍的是否合宜,自然该按照至当不已的标准,意以求能解答。
不能解答,果真表达了与否就不可知;能解答,技术上的能事业就差不多了。
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到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
但是国文科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在技术上用工夫。
这并不存在着奢望,要学生个个成为著作家、文学家;只因在现代做人,写作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这两种习惯非养成不可。
这并不存在着奢望,要学生个个成为著作家、文学家;只因现代做人,写作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这两种习惯非养成不可。
唯恐学生有所积蓄而懒得发表,或打算发表而懒得在技术上用功夫,致与养成两种习惯的目的相违反,于是定期命题作文。
…… ……
……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
……有一层最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
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去;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
……
学生胸中有积蓄吗?那是不必问的问题。
只要衡量的标准不太高,不说二十将近的青年,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它的积蓄。
幼童看见猫儿圆圆的脸,眯着眼睛抿着嘴,觉得它在那里笑;这就是一种积蓄。
他说“猫儿在笑”,如果他会运用文字了,他写“猫儿在笑”,这正是很宝贵的“立诚”的倾吐。
所以,若把亲切地观察、透澈的知识、应合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等一律认为积蓄,学生胸中的积蓄决不愁贫乏的。
所积蓄的正确度与广深度跟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翻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
最要紧的还在测知学生当前具有的积蓄,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试探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
这样,学生便感觉写作并不是一件特殊的与生活无关的事;在技术上也就不肯马虎,总愿尽可能尽的力。
待生活进展到某一阶段,所积蓄的更正确更深广了,当然本着“立诚”的习惯,一丝不苟地写出来,这便成了好文章。
好文章有许多条件,也许可以有百端,在写作教学上势难一一顾到;但好文章有个基本条件,必须积蓄胸中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这种能力的培植却责无旁贷全在写作教学。
…… ……
你说学生的写作程度不好,诚然不好;但是那种变相的八股的写作程度,好了也没有多大用处。
在生活上真有受用的写作训练,你并没有给他们,他们的程度又怎么会好?现在写作教学的一半情形,这两句话差不多可以包括尽了。
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一)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二)平时除给学生作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三)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教师硬叫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咎不尽在学生,训练者实该负大部分的责任。
而训练者所以要俯这种不愉快的责任,其故在无意之中保持了八股的精神。
学生写给朋友的信,还过得去;可是教师出了《致友人书》的题目的时候,写来往往不很着拍。
这种经验,教师差不多都有。
为什么如此,似乎难解释,其实不难解释。
平常写信给朋友,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内容决定形式,技术上也乐意尽心,而且比较容易安排。
待教师出了《致友人书》的题目,他们的错觉以为这是“作文”,与平常写信给朋友是两回事,不免做一些拉扯套合的功夫;于是写下来的文章就不着拍了。
学校中出墙报,上面的论文、记载、小说、诗歌,往往使人摇头。
以理说,这种文章都是学生的自由倾吐,该比命题作文出色一点,而仍使人摇头,也似乎难以解释。
其实命题作文也没有什么不好,命题作文而合着八股精神,才发生毛病;学生中了那种毛病,把胸中的积蓄与纸面所写看作不相关的两回事,以为写壁报文章也就是合着八股的精神的“作文”;所以写下来的文章也就不足观了。
无论些什么文章,只要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
现在作文已不同于从前作八股,拉扯套合的功夫根本用不到,最要紧的是“有”,而且表达出那“有”:这两层,学生何不幸而得不到训练呢?……
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
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一)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
这无非要使学生知道,胸中所急需要达到如何充实而深美的程度,那才非发表不可;发表又要如何苦心经营,一丝不苟,那才真做到了家。
学生濡染既久,自己有书,何种积蓄值得发表,决不放过;何种积蓄不必发表,决不乱写;发表的当儿又能妥为安排,成个最合适于那种积蓄的形式,便算达到了做榜样的目的。
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
……为对付题目而作文,不为发表积蓄而作文;根据程式而决定形式,不根据内容而决定形式:这正是道地的八股精神。
摘自《论写作教学》
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
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
学生明乎此,认真练习,教者明乎此,认真指导,必有所成。
……果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
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