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述略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述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摘要:、课程观、关语词含义放前语学科名称学叫国语学叫国,96年叶老提出语言是种工具是想心思工具是表达思想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工具,他教学观、师生观、教材观等无不基对语科性质透辟认识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学、教育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语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代宗师他语教育思想不仅引领着语教育教学发展而且对当前语教改及今语教育水平提高仍然具有深刻指导义他教学观基他课程观笔者拟从课程观出发对先生语教学观作简要梳理及评述、课程观、关语词含义放前语学科名称学叫国语学叫国直至9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编审委员会选用全国统学语课, 语名便通行全国成法定名称显然语、合二更切合这学科实际特征但也引起了人们对语词界定争论有语言说;语言学说;语言化说;更有甚者认语就是白话和言简单组合众说纷纭莫衷是鉴种对语体认识上混乱叶圣陶先生认谓似指不甚恰当谓学又不能包容学外语似以语言较切他又作了权威性释平常说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就是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面语言连起说就叫语()、关语学科性质语学科性质是其区别其它学科根特征是语所以成语质属性因而语学科性质历就是语界所关心、也是争论多话题关语学科性质争论主要体现对道关系认识及处理上叶圣陶先生959年月封信阐明了二者关系语教学我们认道与是不可割语言是思想直接现实人们进行思维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这工具就说思想容和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不是不相关句凑成是要言有物言成是用记叙事实阐明道理抒发感情讲述知识事实、道理、感情、知识是容而记叙、阐明、抒发、讲述必须凭借语言作表现形式理它容和理它语言是紧紧系起写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也是分不开因无论说以道主以主或者道与并重都是把道与割裂开既不合思想容与语言形式不可分割客观实际也不合培养写能力教学实际()这是叶老对道统所作透辟而辩证释与道关系实际就是今天所提倡工具性与人性关系96年叶老提出语言是种工具是想心思工具是表达思想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工具(3)978年他正式提出语是工具然科学方面天、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工具()也指出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就学习语说思想是方面表达思想容工具又是方面学习语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5)其工具性主要是指用表达思想容语言这层面说他强调所表达理真、情切、达即思想容方面要认半通不通就是反映半通不通思想而验和教训再加上语程不错才能写这正是与道统也即工具性与人性统叶老强调语是种工具是有其背景他从开始登上教坛起就是以封建教育叛逆者姿态出现他信念是新式教育目标造就善处理生活公民而不是养成活橱、人形鹦鹉、儒学生员当所谓健全和善处理生活主要是指能独立地、由地表达人思想、感情和志具有现代生活所必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推动社会前进而这总教育目标下语教育显示出了它特有功能叶老认语是生活上种必要工具(6)这工具不是用追仕途功名而是用增进知识用表情达总是用更地应付日常生活从而更地做健全公民而这又直接有利整社会因他说尽量运用语言并不是生活上种奢侈要实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种生活能力如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缺陷;吃亏不只是人也影响到社会(7)不善使用这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而学习国就是学习国语言就是掌握这门工具要做到学生善使用这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使用这工具还不够)语教学才算对极地提高整华民族科学化水平尽了分责任才算对实现四现代化尽了分责任(8)叶老生除了致力学校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以外还十分热心函授教育和其他各种性质业余教育指导工作就是出他这种提高全民族语素养从而提高全民族精神明坚定信念强调语工具性是了更地发挥其人性他教学观、师生观、教材观等无不基对语科性质透辟认识对如何教学贯彻道统这核心问题叶老也作具体阐述他认关键勿脱离要抓住思路发展与语言运用不讲空道理不讲空作法他认前提切实提高教师身素质能透彻地理课旨。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叶圣陶,字敬泽,号静安,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他的作文教学思想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对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认识。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上。
他认为语文是人的表达工具,是帮助人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促使人从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工具。
这种理解使得他在作文教学方面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他的实际教学实践中。
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他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墨守成规地套用模板、照搬范文。
叶圣陶主张“习作宜松”,即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不受拘束。
他主张在写作教学中不要过分追求篇幅,而是要注重写作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
在叶圣陶看来,作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他主张启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多观察生活,以便在写作时有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表达。
叶圣陶认为,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还强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
他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写作实践来培养,需要多写多练,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写作的水平。
他主张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写作技能。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写作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包括对语文教育的理论认识、实际教学方法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一、现代语文教材的重要性1、充分展示语文的精神文明。
叶圣陶提出,我们的语文教材要负责充分展示我国历史上智慧经典和精神文化积淀的优秀特质,更要有效地引导读者学习语文的思想深刻的含义;2、对读者加强审美素养的培育。
叶圣陶认为,教材若想深入影响学生,就不仅仅要穷尽语文的实际应用,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言和文字的美,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3、让学生真正掌文学的秘诀。
叶圣陶认为,现代语文教材的开发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开来,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客观要求,应该多元梳理,激发学生主动追求文学秘诀和心灵觉悟力的道路;二、叶圣陶对教材编撰实践的探讨1、强调教材的精练与选择。
叶圣陶说到,关于教材的编排,要重视语文教材的精练和梳理,不要把语言文字堆砌在一起,要把学习活动丝绸般地贯穿整个教材,贴近学习者,引导学习者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字的含义;2、注重课文的实用性。
叶圣陶指出,教材的课文不但要穷尽文字的基础知识,更要穷尽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建立语文课文文学知识与生活科学实践的结合,同时引导和联系实践与理论, tooid广洽学生自身感受语言文字;3、追求多元教材综合性。
叶圣陶认为,针对现代语文教材,其实质是要针对学生空前未有的新奔腾“三学制度”进行教育,即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以及实践应用等,面向多元发展,力求教学内容综合有序,实现多元教材之综合性;三、对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的评析1、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精神性。
叶圣陶提出的语文教材观,既贯彻了历史文化的精神性,又重视实际实用性,激发了学习者的文学知识和心灵感受,无论是从多元教材还是从课文质量上都壮大了文学内涵;2、实现了教育综合发展。
叶圣陶为语文课文编排所传承的精神,体现了当代教育综合发展的观念,他追求的是,用新的学习方式挖掘文学的奥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来培养学生独立性思考、实践创新的精神,以便达到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思想深刻的含义;3、推动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当时的教育和今天的教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文的基础作用
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语文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重要来源。
因此,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每个学科的
基础。
只有保证了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才能产生出合格的文化人才。
二、强调语文的实践性质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实践性教育。
唯有通过阅读、写作、交流等实际操作,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他主张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应用语文,把语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实用性的表述和表达能力。
三、重视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强调对于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想法和思考方式,只有通过引导和鼓励,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他主张要注重引
导学生在写作和表达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和丰富学生的人
生阅历。
但他同时也主张要在人本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规范和纪律,保证教育的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语文实践性、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之路,对于当今的语文
教育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语文,是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曾经说过:“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他坚信,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因为语文是人类思维、沟通和表达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叶圣陶先生强调,只有通过语文的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语文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名著经典,还能够体味语言的美妙之处。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精神,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从而在不断阅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文化传承,他更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他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他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可以概括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现代语文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语文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语文教育名家名言
学科思想1.叶圣陶: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顾明远:工具论也好,文化论也好,都不能忘记语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载体,同时还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
3.温儒敏:解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
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功能。
4.王尚文:把全部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
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势通向语感。
5.潘新和:语文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
6.洪宗礼:工具性与人文性从来就不该对立,如果把它们分为两张皮,那么每张皮都是单薄的。
7.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像语文课。
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
8.皋玉蒂:语文教育的唯一宗旨,在于为年轻的生命提供明丽而充沛的阳光,使学生把人文的阳光溶化为自我的肌肉和血脉。
9.王晓春:语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日常语言水平,把学生初步掌握的老百姓日常语言提升成一种比较精致的“规范语言”。
10.马国山:我呼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理性思维,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
11.曾祥芹: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
12.王荣生:为了语文知识的“实用”而进行的教学,才是货真价实的语文教学。
学科情怀13.钱梦龙:汉民族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便成了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主渠道。
14.韩军: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15.虞晔如:语文教育中的“情”是何物?我说,是忧患意识、人文精神、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16.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1. 引言1.1 引言叶圣陶(1897年-1981年),字青藤,号庐山,江苏常熟人。
20世纪中国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强调语文的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
他主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倡导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反对机械式的背诵与死记硬背。
叶圣陶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体味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语文教育实践,他的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今天的语文教育依然可以从叶圣陶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
2. 正文2.1 叶圣陶的生平叶圣陶(1897年-1988年),字敬直,号南谷,江苏吴县人。
他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被誉为“现代国文之先驱”。
叶圣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喜爱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叶圣陶年少时曾在南京求学,后赴北京,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师从胡适等知名学者。
他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叶圣陶曾担任过多所学校的教职,包括上海市立大同中学、北平私立循化中学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他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从培养学生的人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中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丰富教育经验和深刻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2.2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死记硬背。
他重视情感教育,认为学生要有爱心、责任感和正直品质,这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叶圣陶传简介 也谈叶圣陶的“工具论”
叶圣陶传简介也谈叶圣陶的“工具论”叶圣陶先生的“工具论”奠定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也保留了“工具性”一词,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工具论也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他们把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归咎于工具论。
反对工具论的人对语文教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谓人文性的缺失,二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这就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重读叶圣陶,还“工具论”本来面目。
叶老说:“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个论述指导着语文课程的方向,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都应该立足于掌握这个接受知识、文化和表情达意的工具。
叶老的工具论是非常“人文”的,其理论核心就是“为人生”。
他的“工具”并非像有些人类比的所谓榔头、锄头之类,而是承载文化、思想并运用于社会人生的交际工具。
叶老在《作文论》中指出,要真正掌握好语文工具,首先要求受教者有充实的生活,即“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语文的教育必须致力于“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
语文教育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就要看在“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这两个方面有没有着力。
他说,语文教育又不单是为了使人们获得一种生活上的必要工具,而且是为了使人们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假如我当教师》)即使从“入文”的角度,这些论述难道比那些“人文论”者落后吗?有人不顾事实,不加分析,把语文教学的弊端全部归咎于工具论。
他们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做题、训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我们认真读一读叶圣陶,就会发现,这些错误做法非但不是工具论所主张的,反而正是叶老工具论所反对的。
叶圣陶 语文的概念
叶圣陶语文的概念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并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对中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对语文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思维表达的工具,是人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工具。
通过运用语言,人们能够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传递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3. 语文是思维的媒介:叶圣陶提倡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语文是情感的表达: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加深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总的来说,叶圣陶的语文概念强调了语文的实用性、文化性、思维性和情感性,他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在中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析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172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析叶圣陶语文教育观杨蕴 新疆师范大学摘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一般读者的学习参考所编写的一部语文教育论文集。
全书的六个部分在整体上体现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念,包括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师生观等方面。
再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学习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对于现近语文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师生观一、课程观1919年之前语文统称“国文”,1919年以后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
[1]除界定“语文”本义外,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言中,吕叔湘指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其中叶圣陶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现今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也得到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在整体的课程观上,他主张:(1)“为生活的语文教育”他认为语文是生活中必要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公民生活的能力。
(2)强调语文是“培养习惯”,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叶圣陶强调写作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阅读要重视方法性的技能训练。
(3)其次语文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他十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运用,在他的大量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受用”、“终身受用”大约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4)强调“以读写为中心”在“为生活的语文教育”中的发展。
“以读写为中心、读写结合”的观念也在2017年教育部统一编撰发行并使用的语文课本中得到了应用和体现,例如在课后练习中将课文的阅读内容应用到写作上。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著作中,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本文试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一、叶圣陶的教育思想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叶圣陶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和关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爱护学生的尊严、使学生兴奋而自愿地服务教育事业”,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主体而不是客体。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智慧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2.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叶圣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他强调教师应该用爱心和尊重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他认为,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工具,更是学习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
他主张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启发。
3. 强调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叶圣陶主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他强调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解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注重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叶圣陶提倡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语文教育中,叶圣陶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和阅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 倡导以文育民,提倡“文学即教科书”叶圣陶倡导以文育民,提倡“文学即教科书”的理念,他认为文学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最好的教材。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
“语文是工具。
”(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帮助个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其次,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
第三、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
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呢?一.有的放矢,上好阅读教学课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在多年的课改经历中,阅读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1)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
(2)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
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
(3)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
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
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
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
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另外,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影响。
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根本任务。
叶圣陶主张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入道,强调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和修养的重视。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有着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持续影响着当代教育实践,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教育思想、重要性、根本任务、方法与途径、实践意义、理念、当代启示、持续影响1. 引言1.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他提出了“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真才实学的人才。
叶圣陶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倡“以正音为主”、“以理辨证为要”,强调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认为语文是情感和美感的艺术表达,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语文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叶圣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提高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沟通效果,提升交流质量。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叶圣陶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他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学生思维发
展的关注,这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
第一,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是一门学科。
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
也是一门知识学科,需要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他主张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文化传承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强调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为此,他反对以考试为导向和强调技能训
练的教育模式,倡导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将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
的真正目的。
第二,叶圣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语文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也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为此,他提出了“语文教育应
该注重训练思维”的思想,主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写作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
养。
叶圣陶、夏丏尊语文课程观的探讨
叶圣陶、夏丏尊语文课程观的探讨叶圣陶和夏丏尊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关于语文课程观,二老有着共同的看法。
他们都认为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无所不包的,重点在于文字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一、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工具新文化运动之后,学界出现了“文白之争”的局面,叶圣陶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提出了关于语文教学的新思想,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教材或由搜集,或由创作”“力避艰古而近口说”。
另外,这一时期,文章创作多着重强调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文章形式方面多有忽略,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对语文工具性的学习。
叶圣陶先生认为应该加强语言文字技术方面的学习,让思想学习与文章知识学习达到平衡。
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中说:“通观圣陶现实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1]这一段话明确地总结出叶圣陶给语文课程的属性定论,即工具性。
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叶圣陶编辑教材,本着学生受用的原则,注重教材的实用性,致力于编写易于被学生接纳的教材。
他认为语文是一种改良社会的工具,学生通过掌握这一工具来为我所用,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良好习惯的一种“凭借”。
他说:“只是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
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
”[2]在叶圣陶看来,语文就是工具。
语文既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能够进行思维,而语言就是表达人类思维的有效工具。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最广泛最深刻的工具就是语言。
语文这个工具能有效表达思维,达到交际的目的。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及意义
在论证叶圣陶的语文创新教育思想方面,着重阐释了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在教育 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语文教材选用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叶老语文 教育整体改革观对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价值。
最后分析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论述如何推广和发展叶圣陶的 语文教学思想。要突破陈规,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出发 点,注重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thinking ability,changing‘'pure teach“to‘‘learning”.as the former has limitation but the
former not.could students grow to be the talents who COla adapt the 21st century’s needs.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analyses Ye Shengtao’S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Chinese language.
After that,the author f1.1nll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of Ye Shengtao’S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hinese language mad related theories such as‘‘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怎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决非几篇文章及至几本书就能阐述清楚的。
但是,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因为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和教法等等,均由性质来决定。
叶圣陶先生通过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和深入研究,反复强调指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吕叔湘先生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的序言中说:“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1]稍有语文教育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与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混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全部以文章诗赋为本位,只学习书面的文言文,远离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
直到上个世纪初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语文学科必须顾及其实用性。
从此,语文在中小学校单独设科,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叶老从青年时期任语文教员起就积极主张大力提倡白话文、大众语和新文字运动。
全国解放初,叶老集中代表了彼时同人之意,及时给语文学科正名定性:“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按照叶老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偏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偏重于书面语言。
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
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
那么,语言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语言的本质曾作过许多精要的揭示。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2];斯大林否认“赤裸裸的思想”[3],认为没有质料也没有形式的空灵玄妙、难以捉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叶老深有领会地说:“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
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汇。
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
无论想得粗浅的,想得精深的,都摆脱不了语言的质料跟形式。
无论这个民族的人,那个民族的人,他想的时候都摆脱不了他那个民族的语言的质料跟形式。
一个人学会了旁的民族的语言,他也可以依傍旁的民族的语言来思维,可不能一种语言也不依傍。
脱离了语言就没法思维。
”[4]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叶老总结出了研究语言的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的观点: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简言之,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首先,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叶老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定型。
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
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
语言与思维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有人心里这样想,说出
来和写下来的却是另外一套,即所谓心口不一等等,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另外一套”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在彼时彼地的有意安排,如平时语言实践中的反话、反语等,只不过是作者用另一种语言质料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罢了;其二是作者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太差所致。
这与叶老关于思维、语言二而一的观点并不矛盾。
为此,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掌握好语言,一定要十分重视从源头上去开发,即化大力气训练学生的思维,千万不能忽略由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到出声的外部语言的想的过程。
分开来讲,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从听、读到想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由感知语言文字的表象到理解、把握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实质;作文教学要紧紧抓住由想到说、写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等等。
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总之,离开了语言,人们就无法思维,所以,语言是工具。
既然语言是工具,那末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的语文当然也是工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
但是,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学生内部语言即思维语言的训练。
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教师改的读写教学方法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至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的问答式教学和即兴发挥式的作文训练,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缺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往往思想模糊,语言混乱,导致思想训练和语言表达两败俱伤。
近些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语文学科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化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提高了,诉诸口头即语言,诉诸书面即文章。
掌握了思维这个工具,也就掌握了语言,学好了语文。
其次,语文又是交际的工具。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绝对离不开相互交往,而相互交往过程当中使用最经常、最广泛的就是语言。
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斯大林说,语言“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了。
”[4]所以,从人人每天都会碰到的交际需要考虑,我们也必须认真学好语言,学好语文。
叶老1953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语言和语言教育”的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体会指出,要是我的语言杂乱无章,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有条有理,因为语言杂乱无章正就是思想杂乱无章。
要是我的语言含糊朦胧,人家就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清楚明确,因为语言含糊朦胧正就是思想含糊朦胧。
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象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正就是思想干巴巴的。
……总之,在思想交流上,我跟人家,人家跟我,关系是这样的:只有我拿
出来的定型的语言对头,人家才会承认我的思维跟认识对头。
反过来,我拿出来的定型的语言不对头,人家就无从承认我的思维跟认识对头。
这是一条明白得很的规律。
所以,从思想交流的实际看,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思想交流不靠旁的,就靠语言。
人们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都希望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与自己的思想完全不打折扣,收到思想交流的最大效果,进而提高学习、工具、生活的质量和效益。
一个人如果听语言,说语言,读语言,写语言的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所带来的苦恼和麻烦是不言而喻的。
以前的语文教学是忽视交际能力训练的,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
学生毕业之后不少人甚至在人稍多的场合就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发言,或者说话语无伦次,自相矛盾,不能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和训练广大学生从小就善于使用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近些年来,各地学校加强了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由只重视作文到读写并重再到听说读写四管齐下,并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语文活动,如组织社会调查,演课本剧,书报知识竞赛以及影视评论等,尝试着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语文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语文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的本质特征,顺应了当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更新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语言是工具,语文是专学语言的学科,所以语文就是工具;语文这个工具具有思维和交际的双重功能。
其中思维是手段,交际才是目[1] [2] [3] 下一页
的,语文的本质特征是交际工具性。
交际包括吸收、表达两方面,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听说读写四者并重。
要从内部语言思维的训练入手,达到提高外部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由于叶老的语文工具观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中归纳出来的,所以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工具说”至今仍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观点。
国家教育部1963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1978年、1986年、1990年、1992年的大纲继承了1963年大纲的语文性质观,确认语文的“基本工具”、“基础工具”特征。
1996年的新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2001年制订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然将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性质。
由此可见,叶老的语文工具观现在和今后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吕叔湘同志非常赞同叶老的语文工具观,他说:“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
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
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1]他认为这些传统的看法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