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管理剖析

合集下载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7课件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7课件

土地使用管制
通过土地使用管制措施,限制 不合理的用地行为,保护土地 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市场调控
通过调整土地供应、规范土地 交易等措施,调控土地市场价 格,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05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规划编制
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需求,制定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明确土地利用的 目标、任务和措施。
土地评价的指标评分标准
标准化处理
评分赋值
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统一量纲和范围。
根据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对照评分标准 进行赋值。
确定评分标准
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04
土地管理概述
土地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土地管理的定义
土地管理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组织、 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利用方式
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自然保护区等,需根据 土地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合 理规划和管理。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1
02
03
04
保护生态环境
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应注重保 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和
资源枯竭。
合理规划与配置
根据土地资源的类型、特点和 价值,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案例分析
农村土地评价
评估农村土地的生产能力、生态价值 和景观美学价值等,为农村土地的合 理利用提供依据。
农村土地管理
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流转 等方式,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与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与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与优化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与优化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方法和土地资源优化的策略。

1.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基于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土地及其功能进行全面、客观和准确的评估。

它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转让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在于:(1)科学决策: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潜力,从而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保障粮食安全:评价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提高土地的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3)促进经济发展:评价土地资源的经济潜力,可以为产业布局和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4)改善生态环境:评价土地的生态功能,可以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土地资源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土地的景观、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观察和描述,采用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价,适用于对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2)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土地资源评价模型,采用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价,适用于对大范围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权重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价,更全面地反映土地资源的综合状况和优劣势。

3.土地资源优化的策略土地资源优化是指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优化的策略包括:(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结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比例,提高土地效益。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入手,探究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相关政策。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土地的质量、产能以及利用潜力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需求。

只有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控资源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在于,它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利用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评价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三、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1. 文化服务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文化服务来提升土地资源的价值。

例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景观区,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来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2.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的生态价值,同时也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3. 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例如,城市规划、农田规划等,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的重要手段。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1. 土地征收政策土地征收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 土地使用税政策土地使用税是指对占用和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

通过收取土地使用税,可以促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随意浪费和滥用。

3. 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补贴政策为了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政府可以出台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进行环保型农业和生态经济的开发,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土地评价与管理 总结

土地评价与管理 总结

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

2,土地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2)承载性功能(3)提供原料的功能(4)观赏性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的性质:(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地段(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于发展的过程(4)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5)土地的神会经济属性(6)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4,土地与土壤、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国土相关概念的辨析:(1)与土壤的区别: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和生物等式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特征产物。

土地则是在一定地段内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它本身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具有综合自然特征。

从相互关系看,土壤是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用途的生产能力。

从形态结构看,土壤处于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有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层等组成,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表层的一部分。

(2)与生态系统的区别: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是以生物群落为中心,以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各环境因素的整体作为生境。

生物群落、生境、处境三者相互结合,构成比生态环境更高一级的系统——自然地理系统。

土地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级单位。

(3)与土地资源的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土地资源与土地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1.前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支撑经济、保障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的质量、数量、利用方式和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进行系统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1土地资源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主要从土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壤的肥力、渗透性、排水性、抗压强度等指标。

2.2土地数量评价土地数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形状、地势和土地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3土地利用方式评价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功能、功能组合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2.4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主要是从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治自然灾害的效能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进行评价,确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

3.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规划、设计、监管和调控,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3.1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规划是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最优化能用方案的一种集中、长期、系统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3.2土地资源设计土地资源设计是将土地资源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技术设计和规范制定的过程,针对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我们制定的最优化方案目标。

3.3土地资源监管土地资源监管是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健康、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以及管理策略展开探讨。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性土地资源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潜力和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

评价的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配置决策。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优势和短板,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评价还能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1.生态功能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主要体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程度。

包括土地的保育、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评价生态功能,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经济价值指标经济价值指标主要反映土地的经济效益。

如土地的农业适宜性、交通条件、城市化程度等指标。

通过评价经济价值,可合理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3.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考量土地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破坏情况。

如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等指标。

通过评价环境质量,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修复土地环境。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

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利用规划。

科学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法律范围内的有偿转让。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应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规范流转程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对于经过评价发现环境质量差、生态功能退化、土壤退化的土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护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能力。

4.鼓励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鼓励开发和利用具有良好开发前景和效益的土地资源。

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分析与评价报告

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分析与评价报告

佛山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报告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地关系的客体。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是协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之关键,更重要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

全市行政区划上分为2个区和4个县级市,即佛山城区、石湾区、顺德市、南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土地面积3 848.47 km2,2007年人口为719万人。

佛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丘陵台地次之。

佛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1.7℃,年降雨量1646.9亳米。

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市内自然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河网稠密,土地生产潜力高,但2007年人口密度高达1539人/平方公里,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佛山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析与评价(1)、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评价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并通过土地评价来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与重要性土地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属性、条件和潜力,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包括农业、工业、居住、商业等。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经济活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可以有效支持经济的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土地评价的概念与方法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质量、产出潜力、适宜用途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土地评价可以确定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质量评价。

评价土地的肥力、排水条件、土壤层次等因素,确定土地的适宜类型。

2. 产出潜力评价。

评估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潜在产出水平,为决策者提供农业、工业、居住等用地类型的选择依据。

3. 经济评价。

评估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包括土地租金、土地增值等因素。

4. 生态环境评价。

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对于土地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法、专家评定法、统计分析法和遥感技术等。

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土地的各项指标,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评价的关系与挑战土地利用和土地评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近年来,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政府、学者和专家们纷纷加大了对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的力度。

本文将探讨这一话题,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品质、适宜程度以及潜力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质量、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人文因素包括土地用途和人口分布等,而经济因素则包括土地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效益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准确地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与潜力。

土地管理研究则是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进行的研究。

土地管理是指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为目标,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和规划等手段,对土地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过程。

土地管理研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何平衡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如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土地管理研究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特点不尽相同,因此,评价标准和管理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其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此外,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并加强执法力度,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土地资源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能够避免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向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土地管理研究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策略,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土地评价与管理【3篇】

土地评价与管理【3篇】

土地评价与管理【3篇】土地评价与管理1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调整土地关系,维护土地所有制,监督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的行政管理。

理解还此概念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土地管理都是为了确立和巩固某种土地所有制。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包括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机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首长和普通公务员。

各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土地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其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3.土地管理的客体包括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调整土地关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社会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求对土地关系进行调整,即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变更和确认。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用地单位和个人之间,理顺协调用地的分配和再分配关系,是土地管理的社会属性所在。

4.在土地管理中,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法律手段包括通过立法,用法调整土地关系,规范社会的用地行为。

经济手段通过税收、市场机制、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等来调控土地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行政手段通过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用地审批、计划、监督检查等措施来组织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科学技术手段则采用土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工程技术等科学措施来增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总之,只有综合运用上述手段和措施,才能达到土地管理的目的。

5.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6.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监督和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是指按自然和经济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配置各项用地,包括用地数量结构和空间位置。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与管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日益减弱,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和管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成为了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土地资源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和对环境造成的容忍度。

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块土地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承载的人口和生产力。

而这个承载能力的大小与土地面积、土地肥力、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如何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应用模型法。

将所研究的土地区域抽象成模型,并在模型中设定各种因素,例如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环境状况等,从而进行量化分析。

2. SWOT分析法。

对土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权衡。

3. 灰色系统理论法。

将各种不确定、模糊的因素进行模型化,然后由该理论所提出的相关理论模型,通过数据处理找出其内部规律,从而评估土地资源承载力。

4. 生态足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从生态角度出发,考察土地的生态保护能力,进而评估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和LCA(生命周期评价)等。

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管理了解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不仅有助于经济和人口发展,更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在具体的土地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农业绿色发展。

采用有机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模式,降低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依赖,保护农业景观生态系统。

2. 建设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

适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以增加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同时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合理地结合。

3. 节约用水。

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不乱排放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积极组织群众节约用水。

4. 发展清洁能源。

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和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必须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概念、重要性、调查方法和评价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

土地资源还包括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用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土地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支撑。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实地调查是指到实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各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通过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土体评价及管理

土体评价及管理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 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利用: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3、土地利用系统: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和管理调控等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4、土地质量: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

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与利用有关,并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

5、土地性质: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然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容量、植被生物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

6、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所作的等级划分。

7、土地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8、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

9、土地生态评价: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重点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

10、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

11、土地征收: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性取得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补偿,他人的土地所有权因此而消灭;12、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基于特殊情形而使用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的补偿,待使用完毕后,仍将土地归还所有人或使用人。

二、简答:1、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土地管理方面剖析

土地管理方面剖析

土地管理方面剖析土地,那可是咱生活的根基呀!你想想,要是没有土地,咱们能有地方住?能种出粮食来填饱肚子?说起土地管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好比是指挥一场复杂的交响乐。

土地的规划、利用、保护,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拿捏,稍有不慎,就可能乱了套。

就拿土地规划来说吧,这得像裁缝给人做衣服一样,量体裁衣。

不能这儿大一块,那儿小一块,得根据实际需求来。

要是规划不合理,城市里到处是乱七八糟的建筑,农村的耕地也被胡乱占用,那得多糟糕!这就好像一个人穿了件不合身的衣服,走在街上多别扭呀!再说说土地利用。

土地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贝,关键是得会用。

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把好好的耕地拿去盖工厂、建别墅。

这就好比杀鸡取卵,短时间好像赚了钱,可长久下去,没了耕地,粮食从哪儿来?咱们总不能饿着肚子过日子吧?土地保护更是重中之重!土地就像咱们的老朋友,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

要是随意破坏、污染,那它可就“翻脸”啦!比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土地会变得板结,就像人的血管堵塞了一样,营养输送不进去,还怎么长庄稼?还有那些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的行为,简直就是在给土地“放血”,时间长了,土地能不“生病”吗?咱国家一直很重视土地管理,出台了好多政策法规。

可为啥还是有些地方管不好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的观念没转变过来,只想着自己的小算盘,不顾大局。

这能行?咱们每个人都得有土地保护的意识,别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

你随手扔的垃圾,可能就会污染一片土地;你多节约一点水,土地就能少受点干旱的苦。

总之,土地管理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咱们的未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活。

咱们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土地,让它永远为咱们服务,这难道不是咱们应该做的吗?咱们可不能让土地这位“老朋友”伤心失望,得让它一直健健康康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土地评价与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评价与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评价与土地资源管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地评价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方法及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土地评价的意义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其适用的用途、价值和开发潜力。

它不仅是土地出让、转让和抵押的基础,也是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首先,土地评价可以促进土地利用的优化与协调。

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其可持续利用的潜力,合理划定不同类型的用地区域,并确保各类用地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土地评价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对土地价值的评估,可以合理确定土地出让和使用价格,引导土地资源向效益高、效率高的领域流动,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评价可以保护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面临着非农化和抛荒等问题。

通过土地评价,可以明确农村土地的价值和潜力,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土地评价的方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实地勘测、调查和分析,综合考虑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土壤质量、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和初步评估,可以提供决策者初步的参考。

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可利用性,为土地出让、转让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评价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土地评价的意义和方法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评价存在数据不全、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现实中往往存在数据收集难度大、数据来源不统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需加强对土地资源数据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土地评价与管理剖析教学文稿

土地评价与管理剖析教学文稿

土地评价与管理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

2,土地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2)承载性功能(3)提供原料的功能(4)观赏性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的性质:(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地段(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于发展的过程(4)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5)土地的神会经济属性(6)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4,土地与土壤、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国土相关概念的辨析:(1)与土壤的区别: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和生物等式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特征产物。

土地则是在一定地段内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它本身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具有综合自然特征。

从相互关系看,土壤是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用途的生产能力。

从形态结构看,土壤处于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有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层等组成,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表层的一部分。

(2)与生态系统的区别: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是以生物群落为中心,以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各环境因素的整体作为生境。

生物群落、生境、处境三者相互结合,构成比生态环境更高一级的系统——自然地理系统。

土地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级单位。

(3)与土地资源的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规划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方法以及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必要性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旨在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适宜用途和价值,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帮助政府合理规划土地用途。

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土地的分类和分级,确定土地的适宜用途,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的流转提供依据。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土地的价值,为土地交易提供价格参考,促进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土地资源评价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限制开发区,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包括区域评价法、土地单元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区域评价法是指根据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征和条件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地理位置、辐射条件等因素。

土地单元评价法是指从小规模的土地单元出发,以土地单元为评价对象,通过观测和测量,评价该土地单元的质量和适宜用途等。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层次结构,对各个评价因素进行权重排序,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此外,还包括数学模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的应用。

三、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调控土地利用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规划管理应坚持综合性原则。

土地资源规划应以全面考虑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规划管理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考虑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效益,预防和解决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

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资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资源的安全利用至关重要。

一、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和判定工作。

其通过对土地性质、土地利用方式、资源地区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为决策者提供权威的决策依据,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其中,定性评价通过分析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的历史环境以及预测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影响等因素,得出对土地资源的质量、生产效益和发展潜力进行较为粗略的评价;而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和模型,对土地各种属性进行测定和数值化,得到一定的评分,从而全面精确地评价土地的价值。

二、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协调和平衡利益关系,合理配置和使用土地资源的各种手段和措施。

而土地资源管理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土地法规制度等方面。

其中,国土空间规划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空间结构安排;而土地法规制度,主要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定为基础,建立一整套既针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等方面也兼顾土地资源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所有权保障等多方面的法律体系,约束和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对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化,土地资源评价和管理成为了一个急需研究的领域。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与人类未来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在土地资源评价和管理工作中,应兼顾人类经济利益与自然生态的平衡,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以建设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为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定义:各自然地理成分和综合自然景观(自然地 理综合体)沿纬度作有规律的变化,并形成与纬线大 致平行的条带状地域单位。是自然区划地带性单位的 基础。
2、大陆干湿地带性 (1)原因:地球内能 海陆差异 水分差异分异 (2)定义:大陆上随海陆格局而产生的干湿分异
3、巨型构造体系---形成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天山-阴山
辐射平衡值(R)
热力分带
<35
寒带
35-45
温带
45-75
亚热带
>75
热带
3、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二)海陆分异
1、海陆分异的原因 : 地球内能
2、表现: 呈相间和对峙分布
(1)三大洋与三对大陆相间分布:一个极地大洋(北 冰洋)与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呈对峙分布.
⑵大洋和大陆的面积分布及对比
① 面积对比性: S海:S陆=2.5:1
R = E(P - a ) - E f k
R——地租 E——土地单位面积收获量 P——生产物单位重量市场价格 a——生产物单位重量的生产费 f——生产物重量、距离的运费率 k——距离
地租曲线概念:
运费为零的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 限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地租 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 不容易运输的的作物一般斜率大。
系》,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为后来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根本目的: 资本家寻求投资最小.获利最大, 即利润最高的投资场所。
3.研究问题: 农作物的空间布局和耕作制度问 题。
二、理论前提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了以下的6个假设: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
昆仑-祁连山-秦岭 南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评价与管理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

2,土地的功能:(1)生产性功能(2)承载性功能(3)提供原料的功能(4)观赏性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3,土地的性质:(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地段(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于发展的过程(4)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5)土地的神会经济属性(6)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4,土地与土壤、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国土相关概念的辨析:(1)与土壤的区别: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和生物等式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且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特征产物。

土地则是在一定地段内全部自然因素作为它本身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具有综合自然特征。

从相互关系看,土壤是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用途的生产能力。

从形态结构看,土壤处于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有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层等组成,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表层的一部分。

(2)与生态系统的区别: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是以生物群落为中心,以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各环境因素的整体作为生境。

生物群落、生境、处境三者相互结合,构成比生态环境更高一级的系统——自然地理系统。

土地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级单位。

(3)与土地资源的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

土地资源与土地概念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4)与土地资产的区别:土地资产概念的提出,是认为土地不仅使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

土地是人类劳动或投入的载体,凝聚了大量的人类劳动成果,并提高人类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产生超额利润。

(5)与国土区别:国土是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概括性综合概念。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土概念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

广义的国土概念还包括国家所用的一切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口、劳动力等社会资源。

5,土地科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及形成、演化和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6,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农学林学城市建筑交通运输等应用学科的有机结合,从而对自然综合体土地内在性质和生产和其他方面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土地利用、开发、治理保护的桥梁。

第一章:1,土地构成要素及其农业利用关系:气候要素【光能条件(光能的意义、太阳辐射和日照指数、作物类型、光能利用率);热量条件(热量对作物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积温与无霜期);降水条件();地形因素(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面坡向);土壤因素;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土地构成要素与城市用地发展:自然环境要素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有地基承载力、滑坡崩塌地震等自然地质现象对建设的危害,采矿造成的沉陷。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地面水源、地下水位及水质、城市缺水。

;气候条件有局部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污染;地形条件);建设条件评价(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城市地域的功能分化;城市地域的均质化合结节化;城市发展的阶段性)。

3、从中国光、热、水、土以及地势阐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特性。

根据光能条件地域变化特点,我国可分为五个光能区,我国活动积温自北部的寒温带到南部的热带逐渐增多。

活动积温与熟质有直接的的关系,我国以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有重要的意义,400mm以北以西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800mm以北旱地农业,800mm南为水田为主。

第二章:1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P322,土地利用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和管理调控等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土地利用构成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

4土地利用系统目标:(1)经济有效性是指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得经济的发展(2)生态安全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及其自然资源基础,使其保持存在和在生产的能力。

系统协调性土地利用系统及其每个子系统,均有一定的调节机制,以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结构适宜性土地利用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最佳结构配置关系,在此附近,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发挥最好。

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 P381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特征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具有一定的生产适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6土地资源分类体系 1基础分类体系 2.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3.应用分类体系p4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注:括号内为定义) P349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为主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林地。

(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牧草地(以生长草本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业事业单位用地。

)交通用地(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8,中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分类(2)《地李永和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中的城市用地分类(4)全国土地分类系统。

9土地资源分类体系 1基础分类体系 2.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3.应用分类体系p4110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

11,土地分类的基本方法: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参数法。

12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大类的比较::土地利用分类土地按其用途和利用方式可划分为土地利用大类和土地利用方式两个层次。

(1)土地利用大类是对农村土地利用或城镇土地利用按主要用途所作的划分,如:以农村土地利用为主的分类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或旱作农业灌溉农业草地林业或娱乐业。

以城镇土地利用为主的分类可以划分为商业金融用地、工业仓储用地等,土地利用大类通常在定性的或概查性质的土地评价研究中加以考虑。

(2)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更为详细具体的分类,是在土地利用大类划分基础上的细分,在详查或定量的土地评价中通常用。

13土地多种利用方式和土地综合利用方式的区分:土地利用多种利用方式是指同一块土地上用于两种以上的用途,每一种用途各有其投入、要求和生产。

土地利用综合利用方式是指一块按评价目的划分为一个单元的土地上从事两种以上的土地用途,不同种类的用途可能在时间序列上有先后,或者同一经营单位内的不同土地上进行第三章:1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P49 2土地评价的研究趋势:综合化、精确化,系统化。

3土地评价的原理 P57(1)多样性原理(2)综合性原理(3)限制性原理(4)系统性原理(5)相对性原理(6)可比性原理4土地评价的原则 P59(1)比较原则1)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2)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益3)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做出抉择(2)针对性原则(3)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5,FAO于1976年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

6,土地评价的主要任务:(1)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综合分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的效益分析,并指出土地的潜在生产力和经济价值(3)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不良后果,提出土地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4)为工矿、交通、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尤其是选址提出可信的建议。

7,土地评价的类别:按评价目的分类(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行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按评价途径分类(直接评价;间接评价)按评价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按服务目标分类(单目标分类;多目标分类)。

第四章:1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P702土地生产率的概念:土地生产率是指土地在现有利用水平(包括投入水平)下的生产能力。

P753经济密度的概念:经济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社会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的产值来表示。

P754草场载畜量:在一定的放牧季节内,再牲畜生长良好的状况下,一定面积的草场所能饲养的最多牲畜5土地利用的途径:土地利用广度扩展和土地利用深度扩展6,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7,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8,土地垦殖率:耕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100%,9,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0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地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低。

11容积率:式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

它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经济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影响地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通过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的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质量、结构布局、土地生产、土地利用等方面作分析,也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13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14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5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指标体系: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属性16中国土地利用区的划分 P81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异大势将全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4大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