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评价与管理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而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组成的。
4、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并能产生效益的土地。
5、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空、领海的总称;包括这个范围内所有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简答题
3、土地功能
1)生产性(养育)功能 2)承载性功能(坤:厚德载物)
3)提供原料(资源)的功能 4) 观赏性功能
5)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研究的意义
1、是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
2、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的重要途径;
3、是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土地评价要素选择
名词解释
6、土地构成要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简答题
4、土地评价的理论依据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3)土壤及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力及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4)土地经营管理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5、选择评价因素的基本原则
1)选择的因子对土地质量有较大影响
2)选择的因子在评价区内变异较大,便于分级
3)选择的因子具有一定稳定性
4)选择的因子具有较强针对性
5)选择的因子较易获取、定量化
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类
名词解释
2、土地利用: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5、土地单元:是土地评价和研究的基本单位,大小不等,但同一单元内的土地质量或土地特性具有一致性。
简答题
1、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类型的区别:
(1)土地类型是土地自然状态的反映,其划分主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差异性;(2)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经济状态的反映,其划分主要考虑生产利用的差异性。
2、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地方性分异规律
4)城乡分异规律
3、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对于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1)土地利用现状基本能反映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以及土地质量的内涵
(2)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类型、宗地等其他划分指标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反映土地质量的差异
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名词解释
2、单目标评价:针对某一特定利用目标进行的土地评价。如针对某一农作物或树种的评价。
3、多目标评价(综合评价):指服务目标的范围宽、适用面广的土地评价。如大农业用地评价等。
简答题
2、按评价目的的分类
(1)土地潜力评价
(2)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4)土地生态评价
(5)土地经济评价
3、土地评价的总目的
(1)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
(2)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3)为土地管理服务;
(4)为土地税费征收服务。
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填空题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衡量指标:土地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非农业土地
利用率、垦殖率和复种指数等。
2、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影响因素:单位面积上劳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因素。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根据土地利用的宏观经济、社会、生态效果等,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2、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4、土地利用布局: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6、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是指人们为了提高土地收益而在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密集程度。
8、土地利用区:是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一级区,反映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格局和最大的空间分异特征,反映土地生产力的大尺度分异和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问题。
简答题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及质量、结构和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主要评价指标有:
1)单位面积土地施肥量;
2)单位面积土地用电量;
3)单位面积农机拥有量;
4)机耕面积占农田的比例;
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2.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10.土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
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
11.土地人口承载能力: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填空题
1、《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土地适宜纲、土地适宜级、土地适宜亚级、土地适宜单元(逐级递减)。
名词解释
1、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简答题
5、土地适宜性与利用潜力评价的比较:
区别:潜力评价规定土地利用方式的先后次序,具备某些方式利用的可能性;适宜性评价针对具体利用方式,也可针对多种方式评价。
联系:(1)一个地区开展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后,可以将这些评价结果归纳或转化成土地潜力等级,使两者的评价成果进行比较或协调。
(2)每一个潜力级的土地均可视为适宜于一定土地利用大类的土地。
(3)一些单项土地潜力评价也可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6、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把土地适宜性分为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