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年代: 唐作者: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没有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不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直奔,荆门九派通在”,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来汉江雄浑壮丽的景色,做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指着莽莽佐里亚涅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流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滚滚汉江进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集合流。
诗虽未代普雷汉江,但足已并使人想象至汉江横躺楚塞而直奔“三湘”、通在“九派”的茫茫水势。
诗人将不容目睹之景,不予概写总述,交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图形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聚拢,写下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沉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里,诗人笔法妩媚流动。
明明就是乘著之舟上下波动,听说就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就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听说成天空也为之德帕伦出来。
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图形了雄浑水势。
“沉”、“颤抖”两个动词越下极妙,并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教学建议一、《汉江临眺》教材分析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因此王维现在的心情是比较舒服的。
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通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
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
汉水源于陕西宁强,流经襄阳东南折至汉阳汇入长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眺望之所见所感。
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
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因此水势浩渺。
中间两联写作者纵目所见。
其中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覆盖,因此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第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看起来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动起伏的波澜看起来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
这两联突出地描画了汉江水势的雄壮壮观。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域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依旧一名画家。
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看、诗人的摸索、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他巧妙地描画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连续性的运动、变化。
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
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亲小孩,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据《晋书& middot;山简传》记载:山简性嗜酒,在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歌”,当时有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
汉江临眺诗歌鉴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鉴赏方式,以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汉江临眺》为核心,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也被收入其中。
汉江临眺诗歌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情感体验为主题,以汉江沿岸的景色为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敬畏与感悟。
汉江临眺诗歌注重用语言的传神性、生动性,并用幽雅流畅的诗歌语言勾勒出汉江沿岸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汉江浩淼不绝之景的崇敬之情。
在汉江临眺诗歌中,诗人们主要通过描写汉江沿岸的景物、民居、渔舟、林木、流水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李清照的《汉江临眺》中:“汉江两岸烟花繁,桃李芳菲气盈袖。
西江秋夜满空色,海天一色轮不断。
”
汉江临眺诗歌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今时代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种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色,它用精彩的文字勾勒出汉江沿岸美丽而又神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热爱与敬畏。
汉江临眺诗歌也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从而加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鉴赏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鉴赏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鉴赏导语: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汉江临眺赏析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解说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八。
开元二十八年(740),40岁的王维调知南选,以殿中御使的身份去黔中等地任选补使,途经襄阳时作此。
诗的前六句写临流远眺的景观和感受,既是写实,又充满想象,气象恢宏阔大,是历代文人写江汉景象的佳作。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犹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汉江临眺》诗词五首全面版
楚塞三湘接,
楚国的边塞 三条江水与湘江 连
荆门九派接通的地。方称为三 湘 荆门山 汉阳附近汇入长
江的各条河流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辽阔 的湘江,汉水西起荆门, 贯通长江的支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滔滔,好像奔流出天地以外,山色 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波澜动远空。
震动
郡邑浮前浦,
州郡城镇 前方的江水 城郭仿佛在水面上浮动,波澜汹涌又如同 摇动着远远的天空
襄阳好风日,
风和日丽
留醉与山翁。
山简,晋代一镇守襄阳 将军,有政绩,好饮酒, 每饮必醉
襄阳风和日丽,多么 美好,我真想留下来 ,和山翁同饮共醉。
楚塞三湘接ຫໍສະໝຸດ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承九派
山色有无中
承荆 门
郡邑浮前浦 承山色
波澜动远空 承江流
汉江雄浑 壮阔
背景
水势浩瀚 山色微茫
沿江群邑(远望)
眼前波澜(近观)
襄阳好风日
所处位置
留醉与山翁
即景抒情(积极乐观)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莽莽古楚之地 上,从湖南方向奔涌而来的“三湘”水, 与西起荆门山,支流众多的汉江水汇合,波涛汹 涌汇入长江。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 岸的青山重重,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一叶扁舟,随波飘摇,远处的城郭似在水面上浮 动,浪拍云天,天空也像摇动起来。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边塞 山水诗,无论律诗 绝句等 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 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 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 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 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 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 的自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汉江临眺》古诗原文及赏析】 汉江临眺原文
【《汉江临眺》古诗原文及赏析】汉江临眺原文【诗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
【翻译】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茫茫古楚之地与浩瀚的三湘相接,汹涌的汉江入荆江又与长江九渠相汇。
两句诗,形肖语工,勾勒出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
虽未点明汉江,但横卧楚地,接“三湘”、通“九派”,水势浩荡的汉江,已形象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注: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又称三湘。
九派,九条支流。
【全诗】《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楚塞”两句写汉水南连湘水,荆门以下长江与浔阳九水相通。
楚塞:楚国的边塞,此指汉流域荆襄一带。
三湘: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道十四·全州》)。
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如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
”②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汉书·地理志》应劭注,长江至江西浔阳(今九江)分为九支,实际上是九水于浔阳汇入长江。
据《浔阳记》,九水指乌江、蚌江等,已难以确指。
派,支流。
③“郡邑”两句谓水势浩大,襄阳城似在浦口浮动,波澜摇动着远天。
④此句用晋山简故事。
山简以征南将军镇襄阳,好优游饮酒,常醉于习家池,因改其名为高阳池馆,时有儿歌:“山公出何许,径至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山翁,即指山简。
【鉴赏】这首诗描写襄阳山川的壮丽景色,笔调雄浑,气势奔放。
诗题一作《汉江临泛》。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嶓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
楚塞,指楚国地界。
战国时期,今湖北、湖南一带属于楚国。
三湘,湘水与漓水合称漓湘,与潇水合称潇湘,与蒸水合称蒸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山翁,指晋代山简。
唐诗五言律诗:《汉江临眺》阅读
唐诗五言律诗:《汉江临眺》阅读《汉江临眺》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白话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赏析】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汉江临眺—李俊鹏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解题
•临眺:登高望远。 •注意这首诗景物呈现的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
诗。 2、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3、找出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 手法。
初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朗读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翻译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知人论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 期的著名诗人,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 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 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 其为“诗佛”。
结合对这首诗大意的理解,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 分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 白描: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
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 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勾勒出人形、 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描写手法 。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 朗读诗歌。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鉴赏《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汉江临眺》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汉江临眺2
王维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汉江临眺》是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游赏 时所作。汉江,即汉水,源于陕西宁 强县,流经襄阳,注入长江。临眺, 居高远望。全诗从大处落笔,描写了 汉江临眺时的壮丽景象,气势雄浑, 意境阔大,尤其是第二联,堪称诗中 有画,只有王维这样的诗人画家才写 得出。
楚塞三江接,荆门九派通。
首联是对汉江的概写总述,首句是 想象之语,次句写支流,语工而形 肖。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颔联写山光水色。三句写出江பைடு நூலகம்的流长邈 远,四句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水的浩淼 空阔。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颈联续写汉江的气势,笔法飘逸灵动, 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来渲染滂沱的 水势。
语文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_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建议一、《汉江临眺》教材分析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
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
汉水源于陕西宁强,流经襄阳东南折至汉阳汇入长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
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
中间两联.写作者纵目所见。
其中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第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
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
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
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
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据《晋书·山简传》记载:山简性嗜酒,在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歌”,当时有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
汉江临眺 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chǔsàisānxiānɡjiē,jīnɡménjiǔpàitōnɡ.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jiānɡliútiāndìwài,shānsèyǒuwúzhōn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jùnyìfúqiánpǔ,bōlándònɡyuǎnkōnɡ.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xiānɡyánɡhǎofēnɡrì,liúzuìyǔshānwēnɡ.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评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儿童古诗《汉江临泛汉江临眺》
儿童古诗《汉江临泛汉江临眺》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汉江临眺-PPT课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辽阔的湘江,汉 水西起荆门,贯通长江的支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滔滔,好像奔流出天地以 外,山色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城郭仿佛在水面上浮动,波澜汹 涌又如同摇动着远远的天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风和日丽,多么美好,我真想 留下来,和山翁同饮共醉。
汉江临眺
王维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701-761), 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 永济)人。开元九年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 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官 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 集》。 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 《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 居士,他一生过着亦官亦 隐亦居士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 有流传很广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能 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 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诗, 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的晦 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不同 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自 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பைடு நூலகம்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莽莽古楚之 地上,从湖南方向奔涌而来的“三湘”水,与西 起荆门山,支流众多的汉江水汇合,波涛汹涌汇 入长江。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 两岸的青山重重,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时隐时 现。一叶扁舟,随波飘摇,远处的城郭似在水面 上浮动,浪拍云天,天空也像摇动起来。 多美的一幅图画啊 !真想永住襄阳,与山翁 同饮共醉这壮丽浩渺的人间仙景中!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19.3
诗词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
诗词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思江水好像流出天地之外,两岸青山迷蒙,若隐若现。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汉江临眺》一诗中最能表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诗中从全景描写长江汉水接壤,水山相映的浩大场面,作者由波澜壮阔的眼前之景遥想古人之事,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说“视通万里,想若天外”。
“空灵不拘,流动不滞”则是因诗中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景由水及山,由地上到天上,随意之间挥洒,显得灵动活泼。
写景有静有动,诗中“接、通、浮、动、外、中”富有动感,尤其“山色有无中”一句,显得十分鲜活。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两句可参透一点佛理。
是水动还是山动,是波动还是邑动,又有谁说得清。
“山色”本就是虚无缥缈,把握不住。
表现出一种“世界虚无,物我交融”的思想。
诗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江临眺·赏析
王维
【题解】
王维(701?—761),字摩诘。
祖籍祁州(今山西省祁县),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
因受牵连,被贬为济州(今山东长清县)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相后,擢王维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
后张九龄被贬,王维出使塞上,此行却写了不少意境宏阔,气势雄浑的边塞诗。
后返至长安,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身”,写下大量山水田园诗。
安禄山陷两京,被迫接受伪职。
乱平后以罪降为太子中允,由此淡泊世事,过着焚香礼佛,亦官亦隐的生活。
后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既工于诗,又擅长音乐和绘画,能以音乐、绘画之理通于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创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把我国山水诗的表现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其诗各体兼工,尤长五言律绝。
苏轼云“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题蓝田烟雨图》)。
本诗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版。
楚塞三湘接[2],荆门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4]。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5]。
【注释】
[1]此诗题目,或作《汉江临泛》。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四十岁,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的身份,途经襄阳作此诗。
此行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北。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山名,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九条支流。
《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郡邑:指襄阳城。
浦:水道两旁。
[5]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首联大笔挥洒,借地理位置勾勒汉江雄浑辽阔的声势,是整个画面阔大的背景。
颔联写汉水浩荡,一泻千里,江上水气浮动,两岸山色时隐时现。
这两句诗,一作纵向描绘而气势磅礴,一作空间点染而气象深远。
颈联从动荡的船中用错觉写郡邑的浮动以及江天相接处天空的动摇,反映汉江的壮阔及水势波澜。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光的依恋和赞叹。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诗人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写自己的视觉感受,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汉江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突出展现汉江水流长远,波澜壮阔的气象,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和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全诗气韵生动,俨如一幅素雅而富有气势的水墨画,确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
(樊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