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证主义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实证主义思潮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思潮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思潮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思潮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Empiricism):实证主义是指一种基于经验的知识认识观,即只有经验才能提供有效的知识。

实证主义是一种严格的经验论,认为只有经由感官观察及实验检验才能得出客观事实和真理。

2.感性认识(Phenomenalism):感性认识是一种主张,认为我们只能获得有关感性现象的知识,而抽象性的现象不可知认。

感性认识把实证主义知识范围局限在感官观察和试验实验之内,不允许加入抽象性的知识,例如:哲学和数学。

3.经验论(Experimentalism):经验论是实证主义的一种,它认为,只有通过实践而得出的结论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这种思想认为,科学知识是基于实践而来的,实验可以证明真理,而没有实验的知识则没有可信度及证实力。

4.经验结论(Experimental Conclusions):经验结论是实证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基于实验性证据,由此对一个假设的真伪做出的结论。

它是实证主义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可以作为对假设真伪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 1 -。

新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

新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

新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一、新实证主义的定义和历史新实证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

它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试图使用可量化的统计数据进行社会现象的分析。

新实证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当时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尝试使用定量方法分析社会现象。

然而,这些早期的研究方法经常受到主观性的影响,导致研究结果缺乏信服力。

直到20世纪60年代,新实证主义才开始兴起,并由一些重要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如阿曼达·斯特鲁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推广和发展。

二、新实证主义的方法新实证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定量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各种来源,包括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等。

新实证主义认为,只有使用可量化的数据才能够真正客观地研究社会问题,而定性数据往往受到主观性影响较大。

新实证主义还强调统计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揭示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三、新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新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1. 经济学研究新实证主义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使用实验数据研究市场行为、使用统计数据研究劳动力市场等等。

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学研究新实证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使用调查数据研究婚姻和家庭、使用统计数据研究种族和性别问题等等。

这种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客观地研究社会现象,揭示出普遍性规律。

3. 教育学研究新实证主义在教育学研究中也有应用,例如使用考试成绩数据研究学生成绩、使用调查数据研究家长对教育的态度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和教育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四、新实证主义的优缺点新实证主义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例如客观性高、研究结果较为精确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1. 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新实证主义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往往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结合实证主义中重经验的学说和符号逻辑学说,成为逻辑实证论。

符号逻辑就是将代数的方法和符号,应用在逻辑上。

这种理论运用逻辑,达成具有像数学那样明显和确实的结论。

什么是实证主义江怡:什么是实证主义--对它的一种史前史考察实证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传统。

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实证主义萌芽于17世纪的欧洲,18世纪后逐渐形成的所谓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表面对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刻的一致,即对关于世界的偶然知识与关于永恒之物的必然知识的严格区分。

在法国,由于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19世纪的法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与法国哲学的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哲学传统,经验论,知识的区分,社会政治因素编辑本段更多理解综述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传统,“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知识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

它不是去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

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则。

因而,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

同样,实证主义的原则也区分了哲学和科学的争论中哪些属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哪些又属于不可能得到解决或不值得考虑的问题。

[1] 起始时期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

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国外社会学 名词解释

国外社会学  名词解释

国外社会学名词解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来自于对生物科学的借鉴--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的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认为社会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历史分析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

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活动,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一方面,分工越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鲜明,就越能摆脱对集体意识的束缚。

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化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权威类型:(1)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魅力型统治。

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

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

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领袖人物,甚至对领袖人物产生。

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统治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1、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互动理论的倡始人。

他认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所形成的“镜中之我”,是一种社会性产物。

2、皮尔士: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3、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是皮尔士,。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

实用主义意在寻找到一条中间道路。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4、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的科学。

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

现代符号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和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6、系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7、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强调强化、奖赏与惩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它甚至试图用这些概念解释人类的思维与语言。

8、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名词解释实证主义

名词解释实证主义

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流派,强调科学方法和经验观察在获取知识上的重要性。

实证主义关注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证,通过经验验证和重复实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有效性。

它强调科学研究应该是客观、可测量的,并且理论和假设的真实性应该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来验证。

实证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由数学家和科学家组成。

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人们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的观点才具有科学意义。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应该依赖于可观测的现象和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信仰、主观意见或超自然力量。

实证主义者对于理论的真实性提出了一种验证的观点,即只有在经验观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的预测相一致时,才能认为该理论是真实的。

当理论得到验证时,它就成为科学的知识。

然而,如果观察和实验与理论的预测不一致,那么理论就应该被修改或废弃。

实证主义者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的影响,并且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重复来验证其有效性。

实证主义者还主张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可量化的测量和统计方法来形成可靠的结论。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哲学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了顶峰,但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实证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实证主义过于重视观察和实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知识获取,如哲学推理、人类价值观和个人经验。

实证主义者也受到了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反证主义观点的挑战。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经验观察来证明,而只能通过对其假设和预测进行批判性检验来验证其假设。

尽管实证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但它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验证的重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证主义的思想仍然对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观察和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数据收集和综合的方法上。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

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现代西方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原则研究道德现象的一种伦理学派和思潮。

它把伦理学的对象归结为道德语言,并且只局限于对道德进行逻辑和语言分析。

\n 新实证主义者把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当行为,什么是错误行为等传统伦理学的问题,都划归为“形而上学”的领域,并加以“拒斥”。

他们用“证实原则”证明传统伦理学中的概念都是假概念,是不可分析的。

无论是传统伦理学的命题所具有的规范形式,或是价值判断的形式,都不能记述客体的任何特证,更不能证明其真假,因而都没有理论意义,也不是科学命题。

新实证主义者把其与传统伦理学相对立的纯形式主义的道德哲学称为元伦理学这种伦理学排除了任何规范成分,只分析道德语言。

新实证主义者把价值与事实、道德与认识、伦理学与科学完全割裂开,认为任何道德概念、道德判断都不能用事实和经验来论证,也不能凭直觉去认识,因此也被称为伦理学中的非认识主义者。

中文名新实证主义伦理学定义现代西方运用逻辑实证主义原则解释一种伦理学派和思潮说明伦理学的对象归结为道德语言目录1正文感情主义感情主义产生于20~30年代,它在英美以及西欧各国流行很广,其代表人物有:B.A.W.罗素、A.J.艾耶尔、R.卡尔纳普、H.赖兴巴赫、C.斯蒂文森等。

感情主义者把道德看作是个人情绪的表现。

在他们看来,任何道德命题只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无论是道德评价中所下的判断,如:“杀人是罪恶的”,还是道德规范中的规定,如:“不许撒谎”、“应当诚实”等,都不反映现实中的任何东西,它们所表达的只不过是说话者的道德激情、意愿或态度。

他们认为,道德判断是用劝说、命令或感染听者的手段,使他领会说话者的感情,或完成某种行动,所以它在逻辑意义上是假判断,不具有认识意义,不能用事实来检验。

感情主义者强调,伦理学只是表达感情的特殊领域,而不是科学。

它与科学的区别就在于“伦理学的基本材料是情感与情绪,而不是知觉”。

感情主义者还进而否认道德的客观标准,认为任何道德选择或决定,只要表达一定的激情,就是正当的;任何道德信念都同样是合理的,甚至连政治信仰也是个人的私事,不应以任何方式强加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实证主义名词解释
新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反对传统的实证主义,认为实证主义过于强调经验,忽略了理论模型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新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研究应该以逻辑和理论框架为基础,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经验。

新实证主义在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物理学领域,新实证主义认为牛顿力学是有效的,但也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挑战。

在经济学领域,新实证主义强调货币主义和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问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新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需要以逻辑和理论框架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

除了对实证主义的批评,新实证主义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观点。

例如,新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研究应该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知识共享,以促进知识和科学的进步。

新实证主义还强调了实证研究的局限性,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理论模型和逻辑推理可能比实证研究更加重要。

新实证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理论化和系统性的视角。

虽然新实证主义与传统的实证主义存在一些差异,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共同点,例如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和对理论模型和逻辑推理的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