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社群发家地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靠社群发家的PPT大神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
非常高兴和大家聊下社群话题。我是怎么利用业余时间做社群的?我想站在实战派的角度,不讲太多理论,和大家分享社群运营实战经验和认知。我的判断也许都是错的,但都来自于一线运营体会。
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社群,一波一波在跑,停不下来。或许社群概念只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了。为什么说“风口还是变局?”1998年,我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在广东读研,老板交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们的商品怎么卖到国外去?”我们用什么手段做营销呢?发垃圾邮件,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垃圾邮件。一直到今天,每当我邮箱收到一封垃圾邮件,我都会多看一眼:它太棒了,居然能够绕过所有的检查机制,还能到我邮箱。从中能够得到很多很多关于如何做好文案的技巧。 2002年我开始做论坛,然后到了2004、05年开始知道博客,2007、08年我开始做SEO,到了2009、10年开始做微博,2013年跑到了微信。现在我发现社群比较火,我已经开始做社群了。有人说“下一个风口是网红”,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一波一地在跑。我内心的判断:社群概念还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99%的社群都会死,谁能成为1%,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我从来不认为社群是一个解决方案。所有做
网络营销的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你刚刚以为你站在了风口,然后全世界的人都告诉你它不对了,不是它了。记得三年前,很多人期望微博可以改变世界,然后是微信,现在又变成了社群。到底社群概念是怎么来的?
用户对你的好奇关注很难保持三个月。于是纷纷导到微信群,然而,你只是拥有那些人而已,却很难使用,这就是社群吗?没有参与感的社群都是耍流氓。2013年8月18号,出现了“微信公众账号”,所有人在想:要不要抓住这个风口?基
本稍微脑袋瓜灵光一点的就提前开通了微信公众帐号。2014年,所有讲新媒体营销的,都在告诉你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有效精准地找到你的潜在用户。之后,微信公众号的粉丝
越来越多,但是打开率在下降。有的人订阅了一两百个公众号,但是它们的状态都是小红点。之打开一下,是因为强迫症发作,要把所有小红点刷掉,根本没有看。告诉各位一
个真实数据,当我的粉丝超过20万时,微信文章阅读数量
大概是8000。今天应该破46万,文章打开率增加到1万到1.2万之间。我的粉丝增加多少?整整26万。我的阅读量打开高吗?打开率严重下滑,所以我提出了“三个月的粉丝周期”概念:一个新粉关注你的微信号,他的好奇心很难保持三个月。
在大学里面,三个月已经足以完成三次恋爱到分手了,你能比爱情更有保鲜期吗?很多做微信公众号的朋友犯的第一
个错误,就是盲目的狂妄自大,以为有很多人喜欢你,以为这份爱就是永远。这跟当年谈恋爱犯的第一次错误是一样的。我很早就没有这样的幻觉,因为我已经被人耍过一次:博客上当年那些哭着喊着要看我写一辈子的人都不见了。一做微信,我就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只会爱我三到六个月,已经很不错了,根本问题是如何在三到六个月之内,把钱赚回来。我这个人超现实的。有些人的想法是长粉,先破五万,再破十万、五十万、一百万,如果有一千万粉丝,就是电视台了。但是为了提高打开率,很多人开始建群了。一个群只能加500个,微信扫码只能加100个人,后面的400个人要手工拉,手工拉的好处就是让微信粉丝成为运营者的微信好友。首先干这件事情的是鬼脚七,很早就放他的个人微信号。我一直都没有开放,你们体验过一天有200个人加你的痛苦吗?晚上点手机点到手残,这个工作量超级大的。我现在也变了,左手一个手机,右手一个手机。原来我想装逼格,靠内容吸引你,但是后来不行,学员必须加好友。加了好友以后,把你拉到微信群里面,有什么好处呢?当我发一篇微信文章之后,订阅号有一次展示,朋友圈有一次展示,微信群有一次展示,提高文章曝光率。为什么很在意文章的阅读量?没有阅读量,你还有商业价值吗?你根本没有一点商业价值。如果你是做新媒体的,你告诉别人,我的粉丝量100万,看一下阅读量800,谁会投钱?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阅读量。
把文章发到群里,是提高阅读量的一个好手段。怎么样把
粉丝变成群呢?现在最流行的方法就是请大咖来分享,而且是免费的。我今年受邀做了41场线上分享,不包括我在线
下的讲座。有的社群号称1000个群,500个人一个群,覆盖50万人。凭借这个概念,我至少知道三个社群已经拿到了风险投资,有的融资额还相当惊人。但是这些群马上进入到一个很痛苦的问题:到底做点什么,让用户成为我产品的用户,让我能挣更多的钱?实际上,很多群现在已经死掉了,已经没有活跃度了。你只是拥有那么多人而已。为了激活群,
现在流行万人群分享。在群分享里面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拉了机器人的。很多做社群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很有能量,把社群联合起来,每个群拉入机器人小助手,让分享者的语音同步扩散到100个群、200个群、300个群,我最多试过是1500个群。1500个群机器人小助手可以做到什么效果呢?
为了保证群分享的质量,又不触犯规定,每个嘉宾必须一口气讲到50秒以上,大概只能讲120条,一口气发50-60条
语音,每条语音都50-60秒,你受得了吗我做群分享,我会和主办方讲:“我可不可以只讲半个小时,然后我
留下时间和大家做交流和互动?”你们到群里面愿意和牛人做连接,本质上是想听他在那里唠叨30分钟的那种60秒吗?你们是想和他做交流。现在很多社群是在做机器人,我的
判断是机器人小助手是社群的毒药。我今天讲的这句话可能
会得罪很多开发的人,他们会强烈地抨击我。但我认为所有的机器人小助手都是不值得投资的,因为这来自简单的判断:每个人都希望有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交流,找一个机器人同时跟一万个人交流,你觉得我在尊重你?那根本就是一个谎言。我认为这里面关键是没有参与感。机器人背后的目的,无非是让品牌更快地得到曝光,观点更快地得到传播,微信号更多地长粉,但我什么都没有给你,就是留下了语音。真正起到作用的,我反而觉得有一个号做得不错:笔记侠,我的普通话这么烂,他们居然把我的话整理成文章,文章排版好,分享出去。我觉得这些人,包括今天画思维导图的,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他们把我的观点很好地变成了可视化的东西,这才是有价值的工作。他们能帮助很多人节约大量的时间,很多人发现我不需要听嘉宾的语音分享了,完全可以等分享后把文章拿过来看一下。我们之所以做网络、做社群、做微信订阅号,都希望和订阅者之间建立的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最大的问题是,它只能让运营者和订阅者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互动。能不能让订阅者之间建立互动?最近腾讯做了一点点工作:原创号可以加评论,其他人可以在评论上点赞。为什么腾讯不把评论稍微放开一点,让我们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踩,你们觉得这个活跃度会不会提高?会。但你们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吗?踩沙发、顶沙发,然后在沙发里面放广告。在博客时代,这个事情没有玩过吗?原创号最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