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内镜治疗进展
国际及国内胃肠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新进展
国际及国内胃肠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新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内镜治疗已经成为胃肠道息肉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内镜治疗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国际及国内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的新进展。
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息肉是指位于胃肠道黏膜上的腺瘤类病变,是胃肠道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
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病理类型,可分为息肉、乳头状瘤和黏膜下瘤等不同类型。
在胃肠道常规内镜检查中,可发现约10%左右的人患有息肉。
通常情况下,小的胃肠道息肉并不会引起症状,而大的息肉则可能会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出血、肠梗阻或是增生变性等严重问题。
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通过胃肠道内镜器具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技术。
受益于内镜治疗的微创性和精准性,内镜治疗成为了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相对先进的内镜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早期胃肠道癌和大型平坦息肉。
ESD通过将直径较大的胃肠道息肉予以完整切除,避免了传统的切开病变切片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
ESD治疗的优点在于其治愈率较高,治疗范围更为精准,病变复发率低。
同时,ESD治疗较为微创,患者康复快,恢复时间短。
内窥镜下消融术(EMR)内窥镜下消融术(EMR)是一种常用的切除胃肠道息肉的技术。
它采用一个细长的切割装置,通过内镜进入患者的胃肠道,将需要切除的息肉切除,随后使用电凝或者凝血等技术进行止血。
EMR中包括碎片法和齐头法两种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形态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
,EMR治疗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更高。
内窥镜下靶向切除术(NERA)在传统的切除手术中,由于切口需要开展比较大,手术幅度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增加患者的创伤性伤害。
近年来,内窥镜下靶向切除术(NERA)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切除方式。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可以在内镜下完成对根治性切除,即只切除病变和周围组织,而遗留下大部分的正常组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
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一、前言1.小肠胶囊内镜的发展与特点小肠曾是消化内镜诊疗的盲区,间接成像敏感度及特异度差,而传统小肠镜耗时费力,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问世为小肠乃至整个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1999年人类吞下第1颗CE已有二十余年。
2000年CE获FDA批准临床应用,在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病变部位的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其无痛无创、非侵入的特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检查适应证也在各项临床研究中不断得以完善。
从诞生至今,CE在视野清晰度、电池续航、拍摄频率以及阅片适配软件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
2004年欧洲消化内镜学会推出首个CE临床应用指南,初次明确CE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此后欧美各国陆续推出了CE相关指南,临床应用得以不断规范完善。
我国分别在2008、2014年制定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及《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对我国CE的规范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使CE不仅能够“看得清”,更能够“看得全”“看得准”,近年来我们针对CE提高诊断效能、促进小肠完整检查、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修订小肠CE应用指南,以更好地指导优化小肠CE的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消化内镜通过探查消化系统空腔器官黏膜的情况,进而明确诊断消化道疾病,并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内镜下治疗。
消化内镜能够及时发现黏膜病变,如早期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从而可以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主要涉及共聚焦显微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以及结肠镜等。
1.共聚焦显微内镜的应用:传统内镜通过对病变表面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出准确诊断。
如果能将内镜学与病理学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内镜在消化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地位,同时节约医疗资源、提高诊断率。
共聚焦显微内镜是新的成像技术,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进行显微检查。
通过将病理学与内镜学结合起来,发现细胞水平甚至亚细胞水平的病变。
使内镜医师能够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水平的变化,从而发现黏膜以及黏膜下的病变,直接指导活检以及提供更有效的内镜治疗。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涉足领域包括Barrett’s食管、炎症性肠病、败血症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等诸多方面。
1.1. Barrett’s食管诊断方面的进展:Barrett’s食管是化生的柱状上皮代替了复层鳞状上皮的疾病,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Barrett’s食管的诊断手段主要靠内镜表现结合病理诊断,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提高Bar-rett’s食管的诊断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由于已经明确小肠化生会诱发恶性肿瘤,Barrett’s食管的诊断标准要求存在明确的小肠化生。
故需要反复行内镜检查和多部位活检以证实小肠化生病变的存在与否。
由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观察细胞形态的新技术,在诊断Barrett’s食管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区分小肠化生、胃上皮化生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很大的差异。
Enrico等证实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准确性更高地自动实时识别小肠化生病变和胃上皮化生病变,从而增加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样本的取材数目。
1.2 炎症性肠病方面的进展: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小肠镜及注水小肠镜(完整版)
小肠镜及注水小肠镜(完整版)小肠是人体消化管道最长的一段,其位置较深、走形弯曲,位置不固定、蠕动快,距离口腔和肛门又远,普通胃、肠镜都无法到达。
小肠镜正是解决小肠的利器。
小肠疾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但出现问题时也需要积极的内镜下检查与治疗。
由于开展小肠镜检查和治疗的单位不是很广泛,具有小肠镜诊治经验的医生也不多,所以今天的内容作为内镜知识进行了解学习。
01、小肠镜的发展历史为了检查小肠,医学界还是煞费苦心的。
最早的方法是将线吞咽下去,再沿着线下去镜子检查小肠,但其痛苦程度较大,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内镜设备的进展,开始出现推进式小肠镜,但其只是将屈曲的肠管拉长,内镜并不能进入小肠的深部,完整检查小肠的成功率很低。
气囊辅助的小肠镜的出现成为划时代的小肠检查手段,其痛苦程度小,插入操作方便,小肠的可控性大大增加,贯通完整检查成功率很高。
其中外套管气囊辅助的双气囊小肠镜,操作性好,成为应用的主流。
2008年,美国又推出了螺旋式小肠镜,其由内镜和带螺纹的外套管组成,通过旋转外套管将小肠管套叠并固定于外套管上,使得内镜逐渐到达小肠深部。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小肠镜是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
02小肠镜的操作和关键点进镜途径:检查前要确定进镜途径。
一般空肠附近病变——经口;回肠附近病变——经肛。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个人经验综合决定。
具体来说怀疑空肠病变者或影像学提示病变位于空肠,首选经口进镜;怀疑回肠病变或影像学提示位于回肠,建议首选经肛进镜。
还可根据疾病好发部位选择,比如怀疑Crhon病首选经肛进镜,PJ综合征选择经口进镜。
麻醉一般选择插管全麻,减少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小肠镜的操作刺激性比较强,需要深度麻醉才能完成。
肠道准备在检查前4~6小时服药,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尽可能在梗阻解除并肠道准备后再进行检查。
小肠镜检查,X线设备不是必须,但是有条件还是要配备,包括二氧化碳泵。
检查前要术前谈话并签同意书,告知检查的益处和风险。
小肠憩室内出血经胃镜治疗一例
4 LebertP,ErnstO,ZinsM.Acquireddiverticulardiseaseofthe
国际消化病杂志2021年6月第41卷第3期 IntJDigDis,June25,2021,Vol.41,No.3
·231·
对于较小的憩室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较为困难和 复杂[25]。空肠憩室的发病率较回肠高,多为先天性 发育异常所致,获得性憩室的发病率极低[2]。大多 数小肠憩 室 患 者 无 症 状[3,6],可 在 其 他 疾 病 的 诊 治 过程中被偶 然 发 现;但 有 时 由 于 食 物、消 化 液 等 潴 留在憩室中,会反复出现腹部隐痛、饱胀、恶心等慢 性症状,因 症 状 无 特 异 性 而 往 往 被 忽 视,造 成 临 床 漏诊及病情延误。当发生急性并发症时,病情往往 较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憩室炎、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肠扭转等[78]。临床医师在面对这些并发症 时,往往不 易 联 想 到 是 由 于 小 肠 憩 室 引 起 的,容 易 延误诊治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Kassir R,BoueilBourlier A,Baccot S,et al.Jejunoileal diverticulitis:Etiopathogenicity,diagnosisandmanagement[J]. IntJSurgCaseRep,2015,10:151153.
综上所述,虽然本例患者由于胃切除术后的特 殊性而在胃镜下完成了小肠憩室的止血术,但仍对 操作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 提示,对于 反 复 的 消 化 道 出 血,在 胃 镜 及 结 肠 镜 检 查呈阴性 结 果 的 情 况 下,应 考 虑 小 肠 出 血 的 可 能, 及时采取相应的诊治手段明确诊断并止血。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进展
Journal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2009Oct,V01.23,No.5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年第23卷第5期313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进展陈艳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29)中图分类号:R5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25(2009)05—0313—03doi:10.3969/j.issn.1001-0025.2009.05.018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全长5~7米且游离于腹腔内形成复合肠襻.使传统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的问世.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明显突破。
胶囊内镜也称无绳内镜,2002年通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用于我国临床。
目前使用的胶囊内镜有国外进口M2A型和国产OMOM两大类.其构造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包括:(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GIB);(2)慢性腹泻;(3)评估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病变范围;(4)慢性腹痛;(5)监测癌前病变。
如家族性小肠息肉病的发展;(6)了解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变部位和范围。
禁忌证包括:(1)任何妨碍胶囊内镜在消化道通过者或严重消化道动力障碍者;(2)安装心脏起搏器或植人其他电子医学仪器者;(3)精神异常者;(4)不能外科手术者,如果胶囊内镜发生嵌顿.必须手术取出,因此不能进行手术或不同意手术的患者不适宜进行胶囊内镜检查ll’3]。
1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OGIB是指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消化道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原因的5%。
OGIB可分为:(1)原因不明的隐性出血,即大便隐血阳性和(或)缺铁性贫血,而无肉眼可见的血便;(2)原因不明的显性出血。
指有肉眼可见的出血。
小肠出血原因包括黏膜糜烂或溃疡、憩室、血管畸形、肿瘤、炎症性肠病等,以血管畸形、肿瘤、憩室最多见。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33镇静或麻醉剂的应用 . 小肠镜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 部分
患者 不能耐受 长时间 的检 查 。可选 择镇 静或
全身麻醉 的方法 , 减轻检查中的痛苦 , 以保
证 双气囊 小肠镜 检查操 作 的顺利完成 。 34 适当应用 X 线透 视 .
维普资讯
[eeces‘ 内 堂 D s ue 国 讲 】 m tC r i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毛高平 宁守斌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 083 1 5 0
M A a -pn NN h u bn O G o ig IG S o - i
检查过程中应用 X线透视 , 可帮助了解
小肠 镜的具体位 置和 走形 , 从注射孔道 注入
造影剂 , 可以了解肠管的走形 , 有助于调整
图 1 双 气囊 电子 小肠 镜
内镜 的插 入方 向。 另外 , 已经 发现 的病 变 , 对 通 过 X 线透 视有助于 定位 。
. 管头端 的气囊 充 气以 固定肠 壁 , 慢 回拉 镜身和 外 套管 以 取 35经 口检查 操作 技巧 缓
别 进镜 对接 检查 的方 式 , 可以对全/ 肠进行 工作孔道为 28mm, J 、 . 外套管外径 1 mm。 3
直视检查。双气囊小肠镜在诊断小肠疾病 方面的临床价值 , 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充分 2 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原理 肯定。不仅如此 , 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已经开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首先检查外套管头端的气囊是否漏
发 明并于 2 0 年首次 介 绍 , 本 富士写 药、钳取活组织等。双气囊小肠镜进镜原理和操作步骤如下 : 01 由日 真光机 株 式会社 生产 并于 2 0 年 l 月正 式 首先将外套管和小肠镜循肠腔进镜至最深处 , 03 1 将镜身和外套
小肠出血的内镜诊治进展
小肠出血的内镜诊治进展羊琦;吴万春【摘要】由于小肠解剖结构和生理的特点(冗长、曲折、位置不固定及病因复杂),使小肠出血的诊治较为困难。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胶囊内镜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小肠出血的诊治水平大大提高。
此文就小肠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内镜诊断方法和治疗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25-27,30)【关键词】小肠出血;内镜检查;诊断;治疗【作者】羊琦;吴万春【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241000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综述·小肠出血即经常规消化内镜(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发现病灶而持续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1],占消化道出血的5%[2]。
传统的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
由于胶囊内镜(CE)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近年来提出了上、中、下消化道出血的概念[3]。
上消化道为十二指肠乳头以上,胃镜可探及的范围;中消化道自十二指肠乳头至回肠末端,CE及气囊小肠镜可探及的范围;下消化道自结肠至直肠,结肠镜可探及的范围,小肠出血主要是指中消化道出血。
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为缺乏特异性,病程长短不一。
临床上可分为隐性出血[如反复缺铁性贫血(IDA)和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和显性出血(如黑便或血便),IDA往往是小肠出血唯一的症状。
有研究报道小肠出血所致的IDA更常见于老年人群,特别是对于超过85岁的IDA患者,其中2/3因小肠出血所致[4]。
Sidhu等[5]对疑似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与年轻人相比较,发生IDA的老年人比例为51%(51%比37%,P=0.03),这可能与老年人更常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有关。
小肠出血的病因是多样、复杂的,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病变、溃疡、憩室等。
不同地区小肠出血的原因存在差异。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鉴别诊断
通过消化内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 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炎 症性疾病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治疗性应用
01
02
03
内镜下止血
对于消化道出血,消化内 镜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 并进行止血治疗,如电凝、 注射止血药物等。
异物取出
对于误吞的异物,消化内 镜可以将其从消化道中取 出,避免手术取出的风险 和创伤。
诊断疾病
消化内镜能够直接观察消 化道黏膜,准确诊断各种 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 疡、息肉等。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消化道疾 病,消化内镜可以定期检 查,监测病情变化,指导 治疗方案调整。
早期发现病变
消化内镜能够发现早期、 微小的病变,提高早期诊 断和治疗的可能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技术创新
培训和教育
价
安全性评价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广泛 认可,但仍需谨慎操作,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对照实验、临床 观察和长期随访等方法进行,以评估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 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多数可通过保 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评价
然而,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应 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尺 寸、麻醉风险等,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改进。
03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诊断性应用
诊断消化道疾病
监测病情
消化内镜可以观察消化道黏膜,发现 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为 诊断消化道疾病提供直观依据。
对于已经确诊的消化道疾病,消化内 镜可以定期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评 估治疗效果。
优化检查流程
未来研究将致力于优化消化内镜的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减 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
小肠内镜对小肠粘膜疾病的诊治
8 2・
小肠 内镜 对 小肠 粘 膜 疾 病 的 诊 治
何 琼 智 发 朝
【 关键词】 内镜 ; 小肠镜; 小肠疾病
【 中图分类号】 R 5 7 4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5 5 1 1 ( 2 0 1 3 ) 0 2 - 0 0 8 2 - 0 3
察 小肠 粘 膜 , 国 内报 道 C E对 不 明原 因 消 化 道 出 血
小肠是消 化管 中最 长 的一 段 , 成 人 全长 约 5~7 米 。上端从 幽 门起 始 , 下 端在 右髂 窝 与大 肠相 接 , 可
分为十二指肠 、 空肠 和 回肠 3部 分。十二指 肠 固定在 腹后壁 , 空肠和 回肠形 成 很多肠 袢 , 蟠 曲于腹 膜腔 下
胶囊 内镜 ( c a p s u l e e n d o s c o p y , C E ) 于2 0 0 0年 由以 色列 G i v e n公 司发 明并应 用于 临床 , 是第一 个能观察
全小肠的非 侵袭 性 检查 手段 。我 国于 2 0 0 2年 引进 ,
1 0 0~ 1 5 0 c m, 对不 明原 因消化道 出血诊断的 阳性率为 4 8 . 2 %, 因其漏诊 率 高 、 操 作 困难 , 使 其应 用受 限( 国 内仅有个别大医院使用) 。
4 双 气 囊 小 肠 镜
2 0 0 4年重庆金山科技集 团生 产的 O MO M C E问世 , 目 前 已有 4个 品牌的 C E 。 各品牌的 C E检查原理均相 同 , 即都具有无 创性 、 无离子辐射等优点 , 都是利用患者 自身 胃肠道蠕动观
作者单位 : 5 1 0 0 0 0广东广州 , 南方医科 大学南方 医院消化科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最近20 余年中有很大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 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 故在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利益超过了传统外科手术。
现对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1 胆道胰腺疾病自1974 年国际上首次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 EST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治疗, 随着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 已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
范震等人总结了583 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EST、胆管取石治疗的经验, 2 周内排石成功率94.17%; 取石不成功者占5.83%( 34/583) , 其中25 例先放置内支架引流再行ERCP 取石成功, 转外科手术9 例;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2.52%, 均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痊愈, 无死亡病例。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胆石等因素致壶腹部梗阻、胆汁逆流引起胰管高压所致,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范志宁等人对92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胰管内支架引流,腹痛消失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等, 均显著低于同期40 例保守治疗组的病人。
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重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高, 内镜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Seewald 等人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经乳头胰腺囊肿引流或经皮胃胰造瘘引流、胰腺坏死组织切除和盐水冲洗, 对13 例不适宜外科手术的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病人行内镜引流治疗, 避免了急诊外科手术, 平均随访8.3 个月, 其中9 例病人完全免除了外科手术。
慢性胰腺炎的普遍特征是胰管狭窄或结石引起胰管内压增高导致腹痛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通过ERCP、EST、胰管内取石、胰胆管支架植入、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等措施, 使病人的腹痛症状获得长期缓解, 是一种安全、有效、侵入性最小的手术疗法。
胰管扩张但ERCP 乳头插管不成功的慢性胰腺炎腹痛病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胰造瘘或经十二指肠造瘘胰管引流, 是常规途径不能缓解的胰管高压腹痛病人有效、安全的外科替代疗法。
小肠内窥镜检查新进展
个 是 光 学探 头 。 有 六 种 光 线 , 个 C D和 一 个 电池 。V E采 集 的 图像 传 一 C C
输 到 数据 记 录仪 。
囊中 , 通过小肠蠕动作用 , 5~8 在 小时内
等 描述 过胶囊内窥镜图集 , 在小肠异常检测中很有用。由 醉 , 应当检测病人动脉血氧饱度、血压 以及 于 V E用于检查 胃肠道不明原因出血 已广为人知 , C 专有软件 连续静脉灌输路径。
具 有 自动标 注 小肠 中与不 明 出血 或 红色 区域 相 关 的 图像 的指 23程 序 . 示器 [l 7。 , S 1 适应 证 . 4 顺 行法中 , 管与双气囊放气同时 进行 “。 插 内镜插 人十二指 肠后 , 外套 管导入 内镜 。 当
可 以达到结 肠。此胶 囊获取 的 图像被传 送 并
图 1 传 感 器 阵 列 包括 8个 包裹在 皮肤 表 面 的 天 线 。他 们 与数 据 记 录 仪 b 连 接 采 集 的 数据 由 专利 软件 进 行 分析 。
O1 …… … sie D tv i …
…
g e
耋
维普资讯
囊 内窥镜的成本效率 ,e it a 等报道内窥镜护士可作为辅 禁食 , E D相似。逆行 法中 , L vnh l 与 G 病人禁食 助医师 】 。为分析图像 , 熟悉胃肠道图像显得很重要 , 但是 1 小时 , 服电解质溶液 , 2 并口 与全结肠镜检
这 些图像在 2 0 0 0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 。H len a d Jcb 查 相似 。在 处理 中 , ap r n ao 由于病 人被 实 施静 脉麻
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及展望
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及展望消化内镜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十分快,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均已建立起内镜室,对内镜的相关操作、消毒等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消化内镜应用于儿科中的时间尚短,对此,国内的研究较少,技术与经验相对落后于国外。
本文针对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出应用的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望为日后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帮助。
标签:儿科;消化内镜;EUS;ERCP近年来我国儿科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不断提升,内镜技术也包括了胃镜、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为消化道病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随着内镜的不断发展,从成人诊断更多的转向了儿科诊断,并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等技术也被应用到儿科消化疾病中。
1消化内镜在儿科检查中的临床应用1.1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EUS检查能够十分清晰的显示出消化管黏膜的病变、壁内病变和壁外病变,EUS的检查方法是通过内镜对消化管道进行超声扫描检查,检查的结果能够清晰显示。
此种检测方法对小儿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胰腺疾病和息肉病变等病症的检查诊断十分有效,并且对小儿患者的创伤小、无不适应情况,临床中受到广大患者家属及医生的认可。
另外,EUS在诊断胰管和胰腺病症等方面成像清晰,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在小儿消化系统检查中均使用了EUS技术,诊断结果十分有价值。
小儿消化系统检查的常规项目是腹部超声检查,而EUS 检查方法能够排除假阳性腹部疾病,避免手术治疗。
国外研究显示,EUS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很高。
1.2胶囊内镜(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胶囊内镜主要应用于炎症性肠病中的小肠克罗恩病、消化道出血、淋巴管扩张等疾病。
以往检查此类病症中应用胶囊内镜较少,但随着胶囊内镜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胶囊内镜可以直接下送到食管内部进行检查,其优势是创伤性小、痛苦小、患儿较能适应,缺点是不能活检,无法应用于肠道狭窄及梗阻检查[1]。
肠道疾病内镜微创治疗
对于同时患有严 重胆道阻塞患者 ,在十二指肠支架置
或胆管腔 内 超声 ( i n t r a d u c t a l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D U S )
入前, 放置胆道支架是对于胆道 阻塞的有效预防措施。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及失去手术 时机的十二指肠狭窄或
消化科 自 2 0 0 2年开始对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和早癌行内镜 病变上下端各 2 c m左右;确定支架位置并在透视下释 下切除取得 良 好疗效【 5 司 。术前需通过经 内 镜逆行胰胆管 放 支架, 如果支架位置不理想可收回调整后重新释放。
造影 ( e n d o s c o p i c r e t r o g r a d e c h o l a n g i o p a n c r e a t o g r a p h y , E R C P) 、 超 声 内镜 (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ra g p h y , E US)
面取 得 一定 经验 引 。
小肠镜对血管发育不 良、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等 导致的不明原 因消化道 出血具有 良 好 的诊断和治疗价
值。小肠 出血 的治疗手段包括 内 镜下注射 、电凝烧灼 、 亚离子凝 固术及金属夹夹闭等。 小肠镜在 P e u t z . J e g h e r s 综合征的诊 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时需注意小肠壁
关并发症 的风 险。 2 . 疗 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内镜在小肠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
一
、
1 . 十二指肠肿瘤 内镜下切 除:十二指肠肿瘤发病 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 以往对于十二指肠肿瘤多采 用胰 十二指肠根 治术或 经腹局部切 除等外科手术 治 疗。 内镜下十二指肠病变切除不破坏胰腺及十二指肠 结构,对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具有 明显优势。十二指 肠肿瘤 内镜下切除的成功及有效性需建立在严格的 内 镜 治疗适应证基础上,但 目前仍无统一标准[ 1 - 3 ]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28例分析
胶囊 内镜诊 断 小肠 疾 病 2 8例分 析
江 苏省 如 皋 市 中 医院 ( 2 5 0 260) 沙 兰 吴 元 祥 沙 夕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院于 2 1 0 0年 1月 引 进 重 庆 金 山 科 技 ( 团 ) 限 公 集 有 司 O O 胶囊 内镜运用于临床 , M M 已成 功 开 展 4 5例 , 中 疑 其 似 小 肠 病 变 经 胶 囊 内镜 检 查 病 例 2 8例 , 得 了 较 好 诊 断 效 取
的 曲面 重 组 技 术 、 管 探 针 技 术 可 明 确 判 断 心 肌 桥 的 整 体 血 结 构 , 可 同 时 测 定 壁 冠 状 动 脉 的 长 度 , 收 缩 舒 张 期 的 狭 也 在 窄 程 度 及 检 测 心 肌 桥 的 位 置 及 深 度 _ 。 18层 螺 旋 C 还 6 ] 2 T
响 正 常 工 作 , 用 卫 生 安 全 , 直 接 观 察 全 小 肠 黏 膜 , 感 使 可 敏
性 高 , 小 肠 病 变 的 诊 断 能 力 优 于 一 般 传 统 技 术 。胶 囊 内 对 镜 比普 通 药 用 胶 囊 稍 大 , 质 地 轻 , 面 光 滑 , 通 过 消 化 但 表 易
不适 及 疼 痛 明 显 。加 之 内 镜 仅 能 达 到 屈 氏 韧 带 下 8 ~ ] O
14 方 法 : 者 于胶 囊 内镜 检 查 前 2d进 少 渣 半 流 质 食 物 , . 患
检 查 日早 餐 禁 食 , 查 前 2h 禁 服 任 何 药 物 , 服 胶 囊 前 必 检 , 吞 须 进行 肠 道 准备 , 选 用 2 甘露 醇或 硫 酸 镁 , 排 出清 水 可 O 待
小肠肿瘤内镜诊治技术进展
小肠肿瘤内镜诊治技术进展小肠平均长度为5~7米,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不到全消化道的5%。
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消化道出血、贫血、慢性腹痛、小肠梗阻、腹部包块、消瘦等。
但早期常无任何症状,生化指标缺乏特异性,且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这些都使得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率很低。
由于小肠结构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普通推进式小肠镜经口仅能到达Treitz ’s 韧带以下30~60cm;经肛也仅达回肠下段,二者之间存在相当长的盲区。
由于当时内镜技术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钡灌,血管造影和核素显像等,但病灶总体检出率令人失望。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及腹腔镜都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治,使得小肠肿瘤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图1~图6)。
1胶囊内镜(CE)胶囊内镜最早由以色列工程师Iddan 和内镜学家Scapa 合作研制成功。
2001年美国FDA 正式批准其用于临床。
自此,胶囊内镜(Pillcam SB )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技术运用于以小肠为主的消化道疾病的检查。
以色列GIVEN Imaging 有限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GIVEN M2A)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胶囊内镜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200025)陈明钟捷CHEN Ming ZHO NG Jie作者简介:钟捷(1964-)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擅长消化内科学和消化内镜学,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全国青年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协会秘书长,全国小肠疾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小肠疾病学组副组长。
图1DB E 下小肠多发性腺瘤(P-J 综合症)图2DBE下空肠腺瘤伴出血图3DBE 下非霍奇金淋巴瘤图4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标本胶囊内镜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达40%~60%,其价值得到一致的肯定[1],因此对于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小肠肿瘤患者,胶囊内镜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统 能 达到最 佳 治疗效 果 , 打破 了传 统 止 血镇 痛 方 法 带
来 的无法精 确控制压力 、 容 易 引 起 压 疮 及 深 静 脉 血
栓Ⅲ、 容 易冻 伤皮 肤 等 弊 端 , 使 病 人更 容 易 接 受 治疗 ,
收到 了 良好 的 临床效 果 。
参 考 文 献
[ 1 ] 徐Βιβλιοθήκη 华 , 沈 英 . 癌痛 的评估及 护理 进展 [ J ] . 全科 护理 ,
2 0 0 9 , 7 ( 1 0 B) : 2 7 1 4 2 7 1 5 .
和无 助 感 , 甚 至 对患 者家 属也 能造 成不 良心理 反应 l _ 2 ] 。
冷疗 是 骨科创 伤 、 术后 早 期采 用 的一种 治疗 方 法 , 它 是 利用 人 体对 冷 的生理 反应 , 减 轻对 末梢 神经 的压迫 , 减 慢神 经传 导 速度 , 麻痹 末 梢神 经 , 降低其 敏 感性 从而 减
陕西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 7月第 4 2卷 第 7期
讨 论
8 2 5
包扎 因而使冷 敷效 果 加倍 , 再 加上 制 冷 和 加 压环 节均
可控 制 , 所 以不 易产 生冻 伤或 过度 加压 的不 良后果 , 能 起到 消肿 止痛 、 减少 术 后 切 口 出血 的效 果 , 操作简单 ,
明原 因消化 道 出血 , 慢 性 腹痛 腹泻 , 了解 克 罗恩 病小 肠
2 . 1 仪器设备: 重 庆 金 山 科 技 公 司 生 产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彭丽华写在课前的话小肠疾病因检查手段的缺乏,一直是消化道检查中的盲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小肠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课件就该方面内容,详细阐述小肠疾病内镜诊治的进展,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一、小肠疾病诊断问题存在的问题包括:1、发病率相对较低;2、临床表现非特异性;3、难以接近检查;4、定性诊断主要依靠手术探查;5、消化内科医师对小肠疾病的认识,多数基于手术探查基础上,而对疾病分布研究资料少。
二、小肠疾病检查方法(一)传统检查方法1、钡剂造影:敏感性50%以下,肿瘤隆起性病变可高达80%。
2、血管造影:发现病变率低,出血、肿瘤阳性率较高可达20~40%。
3、推进式小肠镜(2001年前):仅到达屈氏韧带下100cm内,敏感性仅达37%。
(二)检查方法的新进展1、胶囊内镜。
2、双气囊小肠镜。
3、单气囊小肠镜。
做为小肠疾病检查方法的新进展——胶囊内镜,具有何种构造?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有何优势?有哪些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三、胶囊内镜胶囊内镜于90年代后期开始试用,2001年8月正式经FDA批准。
2002年2月国内解放军总医院开始使用。
检查成功率达97%,敏感性90%,特异性70%。
(一)胶囊内镜图像(二)(二)胶囊内镜结构(三)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1、创新的胶囊内镜技术具有超敏CCD、超小镜头、自动亮度调节的特点,以及工作站的辅助作用充分实现构造上的功能,使其显示高分辨率图像,获得精确诊断。
同时图像中心与周边亮度分布均匀,远处亮度也同样充分,均有助于医生通过该清晰图像得出正确诊断。
2、独有开发的技术融合于胶囊内镜系统:(1)可见的临床性能:实时查看器提供实时的检查图像。
(2)人性化的工作站设计:快速浏览和红色出血检测功能,使图像的判读更简便、快捷。
以上精心的配套设计实现胶囊内镜的高效检查。
(四)胶囊内镜检查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2、疑似克罗恩病;3、疑似小肠肿瘤;4、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5、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6、检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粘膜损害;7、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五)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一旦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2、相对禁忌证:(1)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瘘管;(2)心脏起搏器或其它电子仪器植入者;(3)吞咽障碍者;(4)孕妇。
(六)胶囊内镜的术前准备1、检查前禁食10~12小时。
2、检查前夜可行肠道清洁准备。
3、术前半小时可服用适量祛泡剂。
4、术前口服胃肠促动力药。
但该方法是否能提高胶囊内镜全小肠的检查率,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七)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服用胶囊2小时可饮清水;2、4小时后可进食少许清淡食物;3、避免剧烈运动及进入强磁场区域。
(八)胶囊内镜与钡剂造影的对比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14例,全部接受胶囊内镜和钡剂造影两种检查。
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92%,而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14%。
(九)胶囊内镜的局限性1、无法控制其在病变部位停留,部分视野仍是盲区。
2、无法取活检进行定性诊断。
3、无法对病变进行治疗。
4、肠狭窄是相对禁忌证。
胶囊内镜使全小肠的检查得以实现,结合电子小肠镜可以对发现的病变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胶囊内镜的局限性在于()?窗体顶端A、无法控制其在病变部位停留,部分视野仍是盲区B、无法取活检进行定性诊断C、无法对病变进行治疗D、以上都是窗体底端A、无法控制其在病变部位停留,部分视野仍是盲区B、无法取活检进行定性诊断C、无法对病变进行治疗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解析:胶囊内镜的局限性有:1、无法控制其在病变部位停留,部分视野仍是盲区。
2、无法取活检进行定性诊断。
3、无法对病变进行治疗。
4、肠狭窄是相对禁忌证。
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于90年代末由日本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研发成功,2001年,YAMAMOTO首先进行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
(一)工作原理和优点工作原理:镜身与套管气囊交替充气套拉式推进。
内镜有效长度为2m,镜身外径8.5mm。
检查范围涵盖全小肠,优点在于可直视,图像清晰,操作可控,可以活检和治疗。
(二)检查途径1、经口进镜:怀疑病变位于高位小肠(空肠)时采取的途径。
2、经肛进镜:怀疑病变位于低位小肠(回肠)时采取的途径。
3、两端进镜对接:一种方法未发现异常时,采用另一种方法。
经肛门途径进镜与经口途径相似,但内镜通过回盲瓣较难操作,可以通过将结肠充分拉直来解决这一难题。
小肠镜操作的技术重点是同心圆式的进镜法。
若在插入过程中感觉进镜出现阻力,可以调整内镜位置,使之排列呈同心圆状,有利于肠镜插入小肠深部。
(三)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局限性1、操作较复杂, 需助手配合。
2、耗时较长。
3、极少能从一侧进镜完成全小肠检查。
4、需麻醉,患者方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检查。
小肠镜若在插入过程中感觉进镜出现阻力,可以调整内镜位置,使之排列呈(),有利于肠镜插入小肠深部?窗体顶端A、S形B、同心圆状C、Y形D、以上都不是窗体底端A、S形B、同心圆状C、Y形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小肠镜操作的技术重点是同心圆式的进镜法。
若在插入过程中感觉进镜出现阻力,可以调整内镜位置,使之排列呈同心圆状,有利于肠镜插入小肠深部。
五、单气囊小肠镜系统内镜有效长度为2m,镜身外径9.2mm,活检钳道2.8mm,外套管长度1.4m,硅胶材质,前端固定气囊,充气后气囊外径50mm,管壁内部覆盖亲水涂层。
(一)单气囊小肠镜插入原理及方式(二)单气囊小肠镜的优势1、操作简单、高效。
2、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3、配置NBI模式,突出强调粘膜构造的细微改变。
(三)电子小肠镜检查的适应证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2、疑似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3、疑似小肠克罗恩病;3、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4、不明原因小肠梗阻;5、小肠内异物;6、外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如出血、梗阻等);7、已确诊的小肠病变治疗后复查;8、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者。
(四)电子小肠镜检查的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1、重要脏器(肺、心、脑、肝、肾)严重功能异常者;2、有高度麻醉风险者;3、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者;4、相关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如重度贫血、血浆白蛋白严重低下),在指标纠正前;5、完全性小肠梗阻无法完成肠道准备者;6、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7、低龄儿童;8、其他高风险状态或病变者(如中度以上食管-胃静脉曲张、大量腹水等);9、孕妇。
六、小肠疾病谱(一)应用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后,对小肠的疾病谱具有了初步认识。
我医院近年来400多例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显示:1、小肠溃疡(包括Crohn’s 病)22.4%;2、小肠肿瘤 20.6%;3、小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6.4%;4、血管畸形16.4%;5、小肠息肉(包括P-J综合征)12.7%;6、麦克尔憩室 4.2% ;7、吸收不良综合征 2.4%;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8%,小肠结核、Whipple病、淀粉样变性、小肠胃粘膜异位等少见病。
(二)南方医院报道资料显示:1、小肠溃疡(包括Crohn’s病)29%;2、麦克尔憩室12.3%;3、小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3%;4、小肠肿瘤10.3%;5、血管畸形5.2%。
(三)文献报道:在日本排在前三位的小肠疾病是小肠溃疡糜烂、肿瘤、血管畸形;德国报道的是血管畸形、溃疡、炎症、肿瘤。
通过资料显示,尽管各种疾病的排列顺序并不完全一致,但小肠疾病通常集中于小肠溃疡、血管畸形和肿瘤,小肠疾病谱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年龄组的差异有关。
内镜新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应用?七、小肠疾病内镜诊断(一)小肠正常内镜图像(二)小肠异常内镜图像(三)小肠病例内镜诊断举例(四)少见病例分析病例1:男性,53岁,汉族。
腹泻、肌肉痛3年余,夜间低热1年。
外院胃肠镜未见异常。
小肠镜:空肠多发粘膜白斑。
病理:小肠粘膜慢性炎症,部分固有膜及绒毛间质见较多单核、巨噬细胞。
PAS染色胞浆内可见PAS(+)颗粒状物。
临床诊断whipple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
病例2:患者男性,64岁。
腹泻、厌食、进行性消瘦5月。
外院胃肠镜:胃、十二指肠弥漫粗大皱襞伴渗出;全结肠可见多发息肉样隆起呈铺路石样。
病理为粘膜慢性炎;5-ASA治疗效果不佳。
近半年来述口干,口腔科检查后提示腮腺萎缩。
海鲜过敏史。
查体:皮肤黑色素沉着;毛发脱落,指甲、趾甲皲裂、质脆。
病理显示:粘膜急、慢性炎,息肉形成,固有层水肿,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电镜示腺上皮特征,见微绒毛结构及分泌粘液的上皮细胞。
临床诊断为Cronkhite-Canada综合征(消化道息肉-色素沉着-秃发-指(趾)甲萎缩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胃肠息肉明显减少,腹泻停止,体重恢复。
病例3:患者男性,41岁;脱发10余年,2个右足趾皱状甲,呈灰色(外胚层表现)。
腹泻2年余,口服强的松10mg、3/日,2年;大便基本正常;便血1~2月,咖啡色。
无发热。
右下腹包块,腊肠样约8cm,质较硬。
小肠镜:胃、结肠无明显异常,十二指肠回盲部多发息肉。
病例4:青年男性,22岁。
间断暗红色血便2周。
胃镜、结肠镜未见异常。
回肠肠腔环形狭窄,直径约0.3cm,小肠镜不能通过,9点、12点位粘膜斑片状糜烂,充血水肿。
病理:小肠粘膜慢性炎,固有层见增生的胃体型粘膜。
符合小肠胃粘膜异位。
病例5: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共同检查。
患者,男性,40岁。
反复黑便10余年。
胃肠镜未见异常;小肠钡灌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未见异常。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空肠肿瘤。
距屈氏韧带约30cm的空肠,小肠腔外型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约8x6x6cm大小,系膜处可见粗大的供瘤血管。
八、小肠疾病内镜治疗(一)电子小肠镜治疗技术1、小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2、小肠出血内镜下止血术;3、小肠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术;4、小肠支架放置术;5、小肠异物取出术;6、标记病灶为外科手术做指引。
(二)小肠镜专用附件1、先端帽。
2、活检钳。
3、热活检钳。
4、电圈套器。
5、喷洒管。
6、网篮。
(三)小肠活动性出血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举例女性,55岁,黑便15个月。
大肠内大量新鲜血液和血凝块,回盲瓣流出血液。
距回盲瓣约1.5~2m,病变约0.4X0.4 cm,周边粘膜稍隆起;中央凹陷,见一血管断端出血。
病变周围注射1:10000肾上腺素4ml(分4点注射),出血停止。
病变对侧注射美兰4ml,为外科急诊手术做标记。
(四)电子小肠镜的其它用途1、操作困难的全结肠检查;2、Rou-Y术后ERCP;3、经小肠镜超声检查。
(五)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价值1、操作技术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