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语文五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导学案(2018年10月)(注:按住ctrl键,单击上面课题,跳转到相应的页数)导学案16 猫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导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去探索、去解决,学⽣的学习活动不再盲⽬,⽽是成了⼀种有⽬标、有⽅向的活动。
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下册导学案答案⼈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导学案答案⼈教版(⼀) 《诗两⾸》1.略2.略3.略4.B 5.⼼⼉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切都是瞬息,⼀切都将会过去;⽽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6.“⼀切”强调了所有的不幸和挫折所带给⼈的忧郁都是暂时的,⼀会⼉就过去了,劝诫⼈们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7.D 8.⽰例:你定的那个⽇⼦正是上级来检查⼯作的时候,这样吧,到时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我会抽空过去聚⼀下。
9.⽰例:有什么种⼦就有什么果⼦。
要想收获果⼦,必先裁种种⼦。
撒下爱⼼的种⼦,必收爱⼼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勤耕耘的⼈,必获丰富的回报。
10.依次填:廖化;猪⼋戒;孔明;李逵 11.⼈⽣遭受挫折 12.⼈⽣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过去,那⼀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
(意近即可) 13.⽣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
14.不能。
因为诗中充满了诗⼈⾯对困难和挫折的镇静和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相信吧,快乐的⽇⼦将会来临”。
15.⽆论我们⽣活遇到什么损失和挫折,都不要失去战⽃的决⼼,要相信⼀切都是短暂的,光明必将驱⾛⿊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意近即可) 16.péngpài、shuò 17.抓住了风景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时和岸⽯;电闪闪出了她的形象;在冲激和飞旋中扬起了她的云裳。
18.彭湃、轰响的海⽔;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9.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来描写的,着⼒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20.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柔韧⽽有⼒的美。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导言(100字)作为中学生的你,即将迈入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阶段。
本期语文导学案将为你提供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助你系统地学习本学期的语文内容,提升你的中文写作能力,培养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助你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阅读与写作(200字)本学期的阅读与写作将分为三个单元: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修辞与鉴赏。
你将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品味,同时,你也将学习写作技巧,培养文思泉涌的能力。
三、古代文学(200字)本单元将介绍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你将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学习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了解古代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四、现代文学(200字)本单元将介绍现代文学名著,如《茶馆》、《家》等。
你将了解到当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现实主义特点,学习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运用,提升对当代社会与人性的洞察力,启发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五、修辞与鉴赏(200字)本单元将着重讲述修辞手法的使用与欣赏,如比喻、夸张等。
你将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同时,你也将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六、学习建议(100字)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
建议你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与写作实践。
同时,你还可以积极参加语文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七、总结(100字)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为你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学习计划,帮助你系统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修辞与鉴赏。
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你将提高中文写作能力,增强对文化文字的理解,培养文学情趣与审美能力。
相信经过本学期的努力,你将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祝你学有所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结合情感,标题含义。
“精讲教读, 授之以渔”(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 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 “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 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所以阅 读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类的文章,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 察、体验“景”“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 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篇目 所托 何物
《紫》 《桃》 《假》 《未》
物的特点( 找出原句并 总结)
过渡句 所表达的情感、思 想、品格
“比较阅读,学以致用”(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是比拟阅读。比拟阅读,主要是从 内容或形式上,对相同或不同体裁、题材、写法的作品进行相 同点或不同点的比拟,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 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拓展阅读量。
本单元的学习,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 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确定
1.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对比两首诗写法的
学习活动设计
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抓住写法 对比阅读
盘点规律 寻找方法
托物言志、象征
巩固运用
学习目标确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两首诗:《登幽州台歌》《望岳》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两首诗中的诗句。
第二课时《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4.比一比:通过比较学习古诗词。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比一比。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三首诗:《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暮遣怀》节选注陶宗亮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注】“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作为鉴湖女侠秋瑾女士的遗言而被广为传诵。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三首诗中的名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
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1)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2)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最新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1.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2.背诵第 3 至 7 段,要求:准确流利,重音和停连恰当。
1《春》导学案
第 2 课时
一、检查作业 检查背诵:准确流利,重音或停连恰当。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 二、品味春景之美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会《春》之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目标:全面了解和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相关内容。
一、导入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导学案将帮助你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思考。
二、基础知识梳理在开始学习全册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
1. 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训练- 交际与阅读- 写作与表达- 阅读与鉴赏2. 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心品味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多读课外书籍,扩宽词汇量和阅读广度;- 坚持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课文导读接下来,我们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导读。
1.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 《小杨递春联》- 《小状元和大夫》- 《小时了了》2. 第二单元名人佳话- 《贺老板巧计多》- 《屈原写作业》- 《女娲补天》3. 第三单元交通与安全- 《人类的朋友——车》- 《神奇的机动车》- 《交通安全就是生命》4.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奶奶的作文》- 《小强和她的作文》- 《素质教育的影响》4. 第五单元劳动与创新- 《太阳的后裔》- 《小明做饭》- 《劳动创造美好的世界》五、知识巩固通过课文导读,我们了解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巩固。
1. 解析词语请根据上述课文,解析以下词语的意思:- 夜幕降临- 好高骛远- 出其不意- 聪明才智- 劳动创造2. 句子理解请根据上述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小强和她的作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一个女孩如何写作文;B) 老师对作文的评价;C) 小强努力提高写作的经历;D)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1.简介作者和作品。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渊.博蟋蟀.宿儒.蝉蜕.四、整体把握1.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
(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梳理文章的思路。
4.研读第一部分内容。
【学习准备】上课前请同学们自己熟读课文。
准备教材、笔和笔记本,一边听讲,一边在笔记本上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作者简介→扫除字词障碍→整体认知,梳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第一部分→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一、积累与运用1. 下边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迸溅(bènɡ)挑逗(tiāo)B.仙露琼浆(qiónɡ)沉淀(dìnɡ)C.忍俊不禁(jīn)绽开(zhàn)D.盘虬卧龙(zhá)酒酿(niànɡ)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紫藤萝沉淀琼浆抚摸B.梦幻茏罩发端繁密C.稀零伶仃遗撼瀑布D.辉煌凝望贮立喜悦3.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俊不禁(忍住)B.花红已谢(凋零)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4.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5.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
(点击鼠标)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
(点击鼠标)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幼年的事”。
有一次,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母亲》!2.听读释题: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听老师朗读课文)荷叶母亲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3.品读感悟:(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老师出示)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学生回答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读重:倾侧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读轻:慢慢的读缓:散尽了流转无力读急:忽然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汇总
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汇总导学案一:《你为什么喊尼尔森先生的名字》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你为什么喊尼尔森先生的名字”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理解,我们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为什么人们不喊尼尔森先生的名字?问题二:为什么一个人会感到孤独?导学案二:《刀马旦》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刀马旦》这个曲子。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曲子的背景、故事以及作曲家的创作动机。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根据学习的内容,你能说说《刀马旦》这个曲子的特点吗?问题二:你对这个曲子的意境有什么感受?导学案三:《黄埔军校六君子》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黄埔军校六君子》这个故事。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故事中各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根据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六位君子分别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问题二:你觉得这些君子对于中国的发展有何贡献?导学案四:《狼》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狼》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理解,我们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中描述的狼的生活习性以及作者对于狼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根据学习的内容,你对于狼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了解?问题二:你认为作者对于狼有着怎样的态度?导学案五:《假如我没有你们》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假如我没有你们》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理解,我们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亲情的思考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对于亲情有什么新的感悟?问题二:你认为家人对于你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导学案六:《天龙八部》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天龙八部》这个故事。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对于人性有何新的认识?问题二:你认为主人公的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导学案七:《小时代》导学案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时代》这本书。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下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感受语言之美,领悟深长意味的语句,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巩固理解,掌握做题的技巧。
4、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考点解析:纵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到的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2.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3.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因此,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字词再落实伫立(zhù) 迸溅(bèng) 怆然(chuàng) 忍俊不禁(jīn) 决眦(zì) 颤抖(chàn) 岱宗(dài) 灼(zhuó) 热凝望(níng) 刹(chà)那忏悔(chàn) 盘虬卧龙(qiú) 伶仃(dīng) 萋萋(qī) 纤纤(xiān)二、文学常识大挑战三、合作探究组长带领成员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案。
比较赏析《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外国诗两首》精彩语句总结赏析方法抒情类散文的语言一般都生动、形象而优美,我们可以以修辞为媒介认真品味和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并通过感受文章精妙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题。
解题方法: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给读者感受)。
四、诗词接龙(1)《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2)《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3)《登飞来峰》中“”两句采用夸张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教案【三篇】
【导语】突出中⼼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突出中⼼教案⼀ 训练⽬标: 1、培养写作的⽬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多种写作⼿法,突显⽂章中⼼。
训练重难点: 1、中⼼明确,详略得当。
2、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第⼀课时 ⼀、情境导⼊ 1、导⼊:游戏:猜成语将写着“鸡飞狗跳、抓⽿挠腮、摇头摆尾、坐井观天”字样的四张纸折叠起来,由四个同学分别抽出⼀张,⽤动作和表情⽐划,班⾥的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师⽣活动:⽼师组织游戏并适时引出学习内容。
2、查⼀查---检查预习 问题⼀:什么叫中⼼?中⼼有什么作⽤呢? 明确:中⼼是写作⽂、说话时最核⼼的内容或话题。
有了中⼼,⽂章也就有了主⼼⾻;没有中⼼,或者中⼼不明确,⽂章就像⼀盘散沙,杂乱⽆章,叫⼈不知所云。
设计意图:让学⽣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个⼤体上的认知。
师⽣活动:同学们⾃主学习教材P107-P108的《写作导引》,勾画要点,回答问题。
问题⼆: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先要有贯穿全⽂的线索,⽂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开门见⼭表明中⼼;有⼒材料⽀撑中⼼;主体有指向中⼼的描写;结尾抒情议论强化中⼼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回顾重温“围绕中⼼来写”常⽤技法。
师⽣活动:学⽣交流,教师提问。
3、学⼀学---技法探寻 问题三:阅读下⾯的短⽂,回答相应的问题。
坚持就会成功 (1)获得成功的⽅法很多,我认为:坚持就会成功,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定会获得成功。
(2)烈⽇似⽕,⼤地像蒸笼⼀样,热得使⼈喘不过⽓来。
⾛在路上,迎⾯的风似热浪扑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长城》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学法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研读交流让学生读悟文本。
评价设计:1、通过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和做游戏检测目标1和2.2、通过指名读、互读、激情朗读、指名表演、合作交流等形式检测目标3和 4.学习预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1.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
(第一幅图)2.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第二幅图)3.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4.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
2.学习会认的字。
3.学习会写的字。
4.学生书写。
(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四、出示图画,边看边说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出示第二幅图:(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小组学习,思考1.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2.老师画出图画,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地方。
城台: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六、课堂小练习。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
(出示课件)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一)齐读句子1.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2.交流汇报:(1)——(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出示课件)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课件)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课件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课件)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课外拓展: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反思:《颐和园》学习目标:教养方面: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1、通过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和做游戏检测目标1和2.2、通过指名读、激情朗读、指名表演、合作交流等形式检测目标3和 4.学习预设: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1)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二)讲授新课1.讲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明确:又长又美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明确: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明确: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
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