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

合集下载

微生物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1.0 目的本指导书明确规定了原料,工艺过程,车间环节, 车间环境,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等各方面的微生物监控标准操作方法,以指导相关操作人员按此规程进行工作。

2.0.使用范围本工作指导书适用于原料,工艺过程,车间环节, 车间环境,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等各方面的微生物监控。

3.0.职责质量部微生物检测人员负责此程序的执行,每周/每月将报告发送给主管和经理审阅,主管和经理负责更正行动的制定和执行。

3.0.引用文件3.1.原料规范3.2. WI-8202-S07(13)微生物测试指导书。

3.3. WI- 耐热芽胞菌测试。

3.4. 3M petrifilm Aerobic Count Plates 使用说明。

3.5. 3M petrifilm Coliform Count Plates 使用说明。

3.6. GB 饮用水。

3.7. WI-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0. 微生物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1. 原料微生物监控标准操作规程以下列微生物风险较大的原料作为主要监控对象,并按下步骤进行。

4.1.1. 小麦粉的监控4.1.1.1. 在每批小样验收时,IQC应首先核对供应商的COA中理化指标是否符合Spec.,若不符合,即可拒收。

4.1.1.2.若符合,用于微生物测试的样品应优先取用,由微生物分析员先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试验,必要时,增加芽胞菌的测试,然后由IQC 再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4.1.1.3.若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结果都符合其Spec.时,可通知供应商供货,若有一项不合要求,则明确不可进货。

4.1.2.调味粉的监控4.1.2.1.在每批调味粉来料验收时,IQC应首先核对供应商的COA是否符合Spec.,如果不符合,即可拒收。

4.1.2.2.若符合,由其负责抽取样品2份,一份进行理化分析,另一份交由微生物分析员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试验。

在取样时,应优先抽取用于微生物分析的样品,采用无菌采样勺无菌取样袋进行操作。

4.1.2.3. 若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结果都符合其Spec.时,可以接受,若有一项不合要求,则明确退货。

云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台账(通用)

云南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台账(通用)

编号:合格供应商汇总表(年). 学习参考.记录人:原辅料采购验证和检验记录编号:. 学习参考.备注:1、采购的原辅材料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和监督抽查或第三方检测报告检验合格报告,检验项目是否覆盖标准的全项目,项目不全应进行必要的检验。

. 学习参考.2、对复发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原辅材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原辅材料出入库台账编号:. 学习参考.填表说明:库管人员依据不同原辅材料分开填写本表,每次购进原辅料填写入库,每次生产领用填写出库。

每次入库计算库存,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投料(配料)记录表编号:生产产品信息: 投料(配料)时间:年月日. 学习参考.填表说明:由配料操作工填写,每次配料均须严格记录,配料数量注明各种原辅料的数量和单位;食品添加剂精确到0.1g。

编号:. 学习参考.(_______工序)关键控制点记录. 学习参考.填表说明:由操作工填写,按实际生产锅次、数量、温度、时间填写。

编号:场所/设备/设施清洁消毒记录. 学习参考.填表说明:依据企业生产情况制定清洗消毒频次,清洗消毒范围包括各关键设备、设施、洁净车间。

清洗方式有:A:打扫、B:清水冲洗、C:洗洁剂清洗、清水冲洗、D:热水清洗。

消毒方式有:A:紫外灯消毒、B:臭氧消毒、C:消毒剂擦拭消毒。

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

编号: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 学习参考.填表说明:依据车间实际消毒液、洗涤液使用情况填写。

洗涤剂不进行稀释的可不写配置后数量和浓度。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范本样品名称:生产日期:样品规格:产品批号:抽样数量:检测依据:□GB 4789.2-2010 □GB 4789.3-2010 □GB 4789.15-2010 使用仪器: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环境条件:室温___℃试验地点:无菌室检测日期:20___年___月___日~___月___日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酵母计数、□霉菌或酵母计数. 学习参考.. 学习参考.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结果:cfu/ _____________MPN/100 _________计数cfu/ _________计数cfu/ _______ 检测者:审核者:净含量检验原始记录范本. 学习参考.. 学习参考.记录人:审核人:检验日期:年月日水分/干燥失重检验原始记录范本. 学习参考.. 学习参考.记录人:审核人:检验日期:年月日编号:出厂检验报告范本(压片糖果). 学习参考.记录人:审核人:编号:. 学习参考.(年度)委托出厂检验登记表. 学习参考.登记人:备注:本表适用于对出厂产品进行项目或部分项目委托检验的企业。

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

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

04
CATALOGUE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新技术与展 望
新型消毒与灭菌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
利用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 等杀灭微生物,具有广谱杀菌、
环保无害等优点。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与 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其细 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消毒技术
利用紫外线光子的能量破坏微生物 的DNA结构,使其无法复制繁殖, 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药品生产过程中微 生物控制
目录
•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策略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控 •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新技术与展

01
CATALOGUE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原材料
药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如活 性成分、辅料等,可能携带微
采用热水、化学清洗剂等对设备与容器进行彻底 消毒,确保无菌。
对设备与容器的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消 毒合格。
人员卫生与防护
制定人员卫生规定,要求员工勤洗手、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对员工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微生物控制意识。
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排除潜在的传染病源。
原辅料与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检测的频次与取样方法
检测频次
根据药品生产工艺、环境条件和微生 物污染风险评估,确定适当的微生物 检测频次,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
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系统或分层取样方法,确 保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药品生 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状况。
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结果分析
对微生物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趋势,为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本程序制定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微生物监控程序时应当考虑的要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参照执行。

一、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验证或评估目标微生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确保整个食品质量和安全体系持续改进的工具。

二、本程序制定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程序的要点。

三、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主要包括环境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环境微生物监控主要用于评判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状况,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通常环境监控对象包括食品接触表面、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以及环境空气。

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主要用于评估加工过程卫生控制能力和产品卫生状况。

四、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涵盖了加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微生物学评估、清洁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价。

在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内容:a) 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以及不符合情况的处理等;b) 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指标:应以能够评估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和过程控制能力的指示微生物(菌落总数)为主;c) 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的取样点:环境监控的取样点应为微生物可能存在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方。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取样点,也可以根据经验或者积累的历史数据确定取样点。

过程产品监控计划的取样点应覆盖整个加工环节中微生物水平可能发生变化且会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食品品质的过程产品。

d) 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的监控频率:应基于污染可能发生的风险来制定监控频率。

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或者积累的历史数据,确定合理的监控频率。

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应是动态的,应根据数据变化和加工过程污染风险的高低而有所调整和定期评估。

当指示微生物监控结果偏高或者终产品检测出致病菌、或者重大维护施工活动后、或者卫生状况出现下降趋势时等,需要增加取样点和监控频率;当监控结果一直满足要求,可适当减少取样点或者放宽监控频率;e) 取样和检测方法:环境监控通常以涂抹取样为主,过程产品监控通常直接取样。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
. 明的 ,滋 味 变 化 不 大 ,随 着病 害 2 1 原料 发 展 ,老膜 开 始破 裂 ,分 成 无数
( )后 发酵 结 束 时 ,控 制 残 8 酒脚分离 。
黄 色 的 膜 ,开 始是 光滑 的 ,轻 而 化 碳 、 醋酸 、 油 等 , 葡 萄酒 带 糖 在 2 / 以 下 ,并 立 即 与沉 淀 的 甘 使 g1 色 干 燥 的 菌 醭 。这 种膜 将 酒 面 全 2 葡萄 酒 生 产 过程 中生 物 病 害 的 2 3 储 存 .
生。
或 醋 母 )使酒 体 浑浊 ,发 出不 良 洗 干 净 ,并 保 持 室 内 环境 清 洁 卫 的 ,可 充惰 性 气体 或 加 入 适 量 二 13 苦 味 菌病 害 . ( )葡 萄 入 发酵 容 器后 ,要 2
苦 味 芽 孢 杆 菌 浸 染 葡 萄 酒 使 加 入 二 氧 化 硫 2 5~3 ml1 每 二氧 化 硫 的 含 量 ,适 当添 加 ,使 0 /或 酒 变 苦 ,多发 生 在 红 葡 萄 酒 和 老 l O g 入 l g偏 重 亚硫 酸 钾 。 Ok 加 O
葡 萄 酒 中含 有 中性 酒 石 酸 钙 否 存 在 晶 核 。( )是 否 存在 能 促 酒 的 研 究 过 程 中发 现 : 影 响 白葡 3
维普资讯
s 厘
2 2 第 0年 5 0
葡 萄酒 生产 过程 中的微 生物 监控
李 风梅
( 国长城 葡萄 酒有 限 公 司 中
050 ) 7 4 0
葡 萄 酒 不 仅 营 养 丰 富 ,而 且 糖 、酒 石 酸 盐 类 和 甘 油 含 量 都 减
酒 花 菌是产 膜酵 母 的俗称 。 氧化碳 , 使酒 质 变得 柔和 协 调 。 而 糖在 5 / 以 下 ,并立 即 与酵 母 泥 g1

微生物检查培养过程记录

微生物检查培养过程记录

微生物检查培养过程记录微生物的检查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

下面是一份微生物检查培养过程的详细记录。

实验目的:检查和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确定其类型和数量。

实验设备和试剂:聚苯乙烯平皿、无菌培养皿、试管、无菌吸管、培养基、注射器、无菌采样棒、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实验室准备-所有设备和试剂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实验的无菌状态。

-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和有效期,并准备所需的培养基。

2.样品采集-选取要检查的样品,并进行采样。

不同样品需要不同的采集方法,例如:食品样品可用无菌采样棒擦拭表面;水样可直接用无菌吸管吸取等。

-确保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采样,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3.样品处理-将样品转移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

-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避免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样品。

4.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制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例如,选择富含大肠杆菌的LB 培养基。

-按照指导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培养基,并进行无菌处理。

5.培养基接种-取一定量的处理后的样品,并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将其分散在培养基上。

-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培养基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6.培养条件控制-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适宜生长条件,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通常,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7.培养时间-根据需要,设定适当的培养时间。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时间。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进行定期观察,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8.观察和分析-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

-使用显微镜检查微生物形态和结构,以进一步确定其类型。

9.统计和总结-统计和记录检查结果,包括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根据实验目的,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

实验注意事项:-所有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样品和培养基的污染。

-严格控制培养条件,确保微生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微生物监控制度

微生物监控制度

文件编号:TYCZ-0086
发放部门:生产部、品管部是否受控:受控
饮料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控要求
1、目的
为了使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监控指标符合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权限
2.1生产部负责各食品接触面及加工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的清理及消毒工作。

2.2品管部负责各食品接触面及加工区域内的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监控。

3、具体内容
3.1监控项目:
(1)环境的微生物监控:食品接触面;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加工区域内的环境空气
(2)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3.2取样点:灌装设备的灌装头、称料斗、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清洁作业区【固体饮料、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饮料浓浆除外】;清洗、消毒后包装容器、材料(瓶、桶、盖)【吹瓶、灌装、封盖(封口)一体设备且自带空瓶或瓶胚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后杀菌工艺、无菌袋包装除外】。

3.3监控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沉降菌(静态)
3.4监控频率:每周一次
3.5监控指标限值:沉降菌≤10个,菌落总数≤100CFU/CM2,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起草人:张朋
天益食品(徐州)有限公司
生产部、品管部
2019.10.18。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实例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实例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实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实例这事儿。

你想啊,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那可真是无处不在,就像那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就会蹦出来捣捣乱。

要是咱不把它们给看住了,那可不得了!比如说食品生产吧,要是不做好微生物监控记录,万一有些坏家伙混进去了,让大家吃了闹肚子,那多不好呀!这就好比是家里进了老鼠,不赶紧抓住,那家里还不得被搞得乱七八糟呀。

咱就说面包厂吧,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就得瞪大眼睛留意着。

面粉啊、糖啊、酵母啊这些,都得好好检查检查有没有微生物超标。

这就跟咱挑水果似的,得挑那些没坏的呀。

然后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得记下来,就像记账一样,清楚明白。

再看看药厂,那要求可就更高啦!微生物要是没控制好,那生产出来的药还能治病救人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从车间的环境,到工人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就好像是在盖大楼,一砖一瓦都得稳稳当当的。

记录这些微生物监控可不能随便糊弄,得认真细致。

这可不是写日记,随便几笔就完事了。

得把时间、地点、具体情况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样万一出了问题,才能快速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呀。

比如说,哪天发现某个环节的微生物有点多了,那得赶紧找原因呀!是设备没清洗干净?还是工人操作不规范?或者是环境出了问题?这就像是警察破案一样,得抽丝剥茧,找到真凶。

而且呀,这些记录还得保存好,可不能弄丢了或者弄坏了。

这就跟咱的宝贝照片似的,得好好收藏着,以后还能拿出来看看呢。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记录,那生产不就成了瞎摸乱撞啦?那多不靠谱呀!有了这些记录,就像是有了导航一样,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该往哪儿走,怎么走才安全。

总之啊,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实例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生产的守护神,守护着我们的产品质量,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安全。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认认真真地对待,让那些微生物小调皮们无处可逃!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吗?你还能不重视吗?。

生产记录相关表格汇总

生产记录相关表格汇总

表一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1)第页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2)第页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3)第页备注:1.记录要真实、完整、规范;2.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明(供货商不能提供的,须由企业进行检验)、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另建册存档,与记录逐一对应;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表二原料验收记录( )年()月编号:QR-016-A表三原辅料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1)第页备注:1.原辅料库房应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原辅料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原辅料;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添加剂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2)第页备注:1.食品添加剂应专门贮存、专人管理,标示明显,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相关产品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3)第页备注:1.食品相关产品应专人管理,卫生清洁,贮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2.定期检查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状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3.领用出库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领用数量与生产投料数量相符。

食品贮存记录(4)表四产品投料及生产记录第页备注:1.记录应当真实、准确;2.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参数和产品配方进行投料;3.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2760相关要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案一、过程监控要求:1.食品接触面消毒:①人员手部消毒:生产车间直接接触产品人员进入车间应进行洗手消毒,生产过程中人员应每1个小时洗手消毒一次,使用75%酒精,期间员工在进出卫生间及餐厅吃饭后需再次按照洗手消毒流程洗消;②工器具、设备消毒:生产车间工器具、设备每天使用前、后应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班中应每1小时使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生产结束后应使用热水对设备、工器具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后再进行消毒。

2.环境、卫生管控:①生产车间内的天花板、墙壁应清洁卫生,无油污、积垢、发霉等现象;地面应平整,无积水、无异味,无长时间残留或变质的食物残渣;地漏应无积垢、无异味、无蚊虫滋生。

设备非食品接触面(如桌子底部、设备底部等)、工具柜、管道表面等均应清洁卫生,不得有积垢、发霉、脏污等情况。

②通风管道(通风口)应按照过滤装置,空调或冷风口应定期进行清理,不得有发霉、脏污现象。

③生产车间需1次/周进行设备拆洗和消毒,每周至少1次的设备保养维护,防止出现生产过程中机器异常致使产品收到污染和不符合工艺要求;④包装区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待包装产品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现场重量不合格、封口不良等需要返工的应在2小时内完成返工,不得长时间存放在现场。

⑤成品在厂区周转或发货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不能在太阳下进行暴晒,发货车辆需进行遮盖和适当安全防护;3.原辅料管控:①内包袋:生产使用前需在包材消毒间进行灭菌处理,臭氧灭菌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包材消毒间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②每天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无破损、外袋无污染、无变质;③存储原辅材料的库房有相应虫鼠害管控,环境温度及防护符合要求;4.过程微生物检测:①应按照附件1 的要求对车间检测:a、环境空气沉降菌b、人员手部及工作服c、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及工器具表面d、生产用水e、微生物实验室及超净工作台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确保生产过程微生物合格。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生产相关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生产相关记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填写的30项记录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平安法"第五十条第二款〕2、原料验收记录〔"食品平安法"第五十条第一款〕3、食品贮存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14.1.1〕〔出入库记录〕4、投料记录〔"食品平安法"第四十六条〕25、关键控制点记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那么"1.11〕6、清洁消毒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8.2.1〕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视检查要点表"1.6〕8、半成品检验〔"食品平安法"第四十六条〕〔过程检验〕9、包装记录〔"食品平安法"第四十六条〕10、成品检验记录〔"食品平安法"第五十二条〕11、产品留样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9.3〕12、产品销售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14.1.1〕13、运输交付记录〔"食品平安法"第四十六条〕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视检查要点表"1.7)15、温、湿度监测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视检查要点表"3.12)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食品生产日常监视检查要点表"3.13)17、卫生检查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6.1.3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8.2 )19、废弃物处置记录〔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6.5〕20、食品召回记录〔"食品平安法"第六十三条〕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22、职工培训方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那么〔2016〕"4.2〕23、食品平安管理、检验和负责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

填表说明:本表由质检部负责填写,按照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制度定期检验,填表汇总,存在为题的用红笔填写,并报告质量负责
人(质检部负责人)
编号: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
取样日期 监控点 监控频率
注意事项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检验员

5%总人数,每2天
与食品或器皿、器皿直接接触操作人员手部, 人员要有代表性。
备注
机(传送带或托 盘)

每2天
裸露于空气中的半成品或初级品

每周
内包装间或生产过程中食品/半成品裸露的空 间,单位可以CFU/皿*0.5小时计

食品生产车间的致病菌环境监控

食品生产车间的致病菌环境监控

食品生产车间的致病菌环境监控引言食品工厂的质量安全管理和供应链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环境致病菌的监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很多食品的制造商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越来越不满足于终产品的致病菌监控,更愿意花较多的资源在环境致病菌的监控上,以防止和降低从环境及设备中引入致病菌风险。

环境监控是通过对生产区域及其周边相关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以确保生产环境不受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污染,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措施。

环境微生物监控主要用于评判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状况,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我国的食品标准从《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发布以后,也陆续开始关注食品生产车间对环境微生物监控的内容。

14类食品生产车间的环境微生物监控1、监控项目的设置从上方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类别食品具有特殊要求外,大部分类别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微生物监控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微生物指示菌为主,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指示菌是指在常规产品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的指示性微生物。

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主要是以指示菌在检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加工卫生状况作出评价。

指示菌可分为三种类型:2、监控区域的设置目前,对监控区域的设置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根据风险水平将工厂分成几个等级的卫生区域的方法来确定监控区域。

在《GB1740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也有对这方面内容做一定的说明,我们在制定环境微生物监控区域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参考。

根据生产环境中沙门氏菌和其他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风险,取样点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区域包括生产线的产品直接曝露位置及其邻近区域,或其他裸露食品的直接接触面;第二级区域指与第一级区域邻近,但不靠近曝露的产品或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区域;第三级区域是指远离生产线和产品曝露位置的区域,该区域无需常规监控。

具体为:3、监控指标的设置在了解监控指标前,我们先说下取样和检测的方法:环境监控通常以涂抹取样为主,目前企业采用的方法多以参考《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以及其他一些洁净厂房的标准中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

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方案

生产过程微生物掌握方案一、过程监控要求:1.食品接触面消毒:①人员手部消毒:生产车间直接接触产品人员进入车间应进展洗手消毒,生产过程中人员应每1 个小时洗手消毒一次,使用75%酒精,期间员工在进出卫生间及餐厅吃饭后需再次依据洗手消毒流程洗消;②工器具、设备消毒:生产车间工器具、设备每天使用前、后应使用消毒液进展擦拭消毒,班中应每1 小时使用75%酒精进展喷洒消毒。

生产完毕后应使用热水对设备、工器具外表进展彻底的清洗,去除外表油污后再进展消毒。

2.环境、卫生管控:①生产车间内的天花板、墙壁应清洁卫生,无油污、积垢、发霉等现象;地面应平坦,无积水、无异味,无长时间残留或变质的食物残渣;地漏应无积垢、无异味、无蚊虫滋生。

设备非食品接触面〔如桌子底部、设备底部等〕、工具柜、管道外表等均应清洁卫生,不得有积垢、发霉、脏污等状况。

②通风管道〔通风口〕应依据过滤装置,空调或冷风口应定期进展清理,不得有发霉、脏污现象。

③生产车间需1 次/周进展设备拆洗和消毒,每周至少1 次的设备保养维护,防止消灭生产过程中机器特别致使产品收到污染和不符合工艺要求;④包装区环境温度应掌握在25℃以下,待包装产品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 小时,现场重量不合格、封口不良等需要返工的应在2 小时内完成返工,不得长时间存放在现场。

⑤成品在厂区周转或发货时间不能超过2 小时,不能在太阳下进展暴晒,发货车辆需进展遮盖和适当安全防护;3.原辅料管控:①内包袋:生产使用前需在包材消毒间进展灭菌处理,臭氧灭菌时间不低于2 个小时,包材消毒间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②每天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无破损、外袋无污染、无变质;③存储原辅材料的库房有相应虫鼠害管控,环境温度及防护符合要求;4.过程微生物检测:①应依据附件1 的要求对车间检测:a、环境空气沉降菌b、人员手部及工作服c、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及工器具外表d、生产用水e、微生物试验室及超净工作台进展定期的微生物检测,确保生产过程微生物合格。

食品工厂环境致病菌监控方案要点解析

食品工厂环境致病菌监控方案要点解析

食品工厂环境致病菌监控方案要点解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食品工厂环境中的致病菌监控更是至关重要。

食品工厂环境中的致病菌一旦超标,就有可能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食品工厂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致病菌监控方案,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一、监控对象和监控要点1.监控对象食品工厂环境致病菌监控的对象主要包括空气、水、设备表面、工作人员手部、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多个环节。

2.监控要点空气中的致病菌监控主要关注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水质监控需要关注水源、水质处理设备等环节。

设备表面的致病菌监控主要是关注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

工作人员手部的致病菌监控主要是关注工作人员是否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致病菌监控主要是关注食品原料和产品是否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二、监控方法和监控频率常用的监控方法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菌落总数是用来评价食品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大肠菌群是用来评价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的指标。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则是食品中的常见霉变致病菌。

监控方法需要根据监控对象和监控要点进行选择,并且需要在实际监控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监控频率需要根据食品工厂的生产情况和卫生状况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空气和水质的监控频率可以设置为每日监测,设备表面和工作人员手部的监控频率可以设置为每周监测,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监控频率可以设置为每批次监测。

这些监控频率需要在实际监控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监控结果的评价和处理监控结果的评价主要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评价食品工厂环境中的致病菌是否超标。

如果监测数据超过了预设的标准值,就说明食品工厂环境中存在卫生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表说明:本表由质检部负责填写,按照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制度定期检验,填表汇总,存在为题的用红笔填写,并报告质
量负责人(质检部负责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号:
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记录
取样日期 监控点 人 机 料 环 监控频率 5%总人数,每2天 1dm2;每2天 每2天 每周 注意事项 与食品或器皿、器皿直接接触操作人员手 部,人员要有代表性。 与食品表面直接接触的机器部位(传送带或 托 盘) 裸露于空气中的半成品或初级品 内包装间或生产过程中食品/半成品裸露的 空 间,单位可以CFU/皿*0.5小时计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检验员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