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西湖》教(学)案
《西湖游记》讲课课件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 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 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方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活动三:熟读成诵 对比阅读
去西湖之急切——写西湖之美景——见西湖之感受
断 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 桥 雷峰夕照 残 雪
双 峰 插 云
花 柳 港 浪 观 闻 鱼 莺
平 湖 秋 月
西湖游记二则 (一)
袁宏道
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明代文学家,湖 广公安人。公安派的创始人。文学主张 要“独抒性灵”。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 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 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 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 十五年春被准解官,大有“无官一身轻” 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 畅游惠山、西湖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 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 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 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 即十六篇之多。
活动二:读出意境,共赏西湖 “写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 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 宏道
1.作者去游西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是 从哪里看出来的?
2.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 春日西湖时,又是怎样描写的?
山色如娥, 花光如优美的语句。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 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 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方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考点链接:
西湖游记二则导学案
西湖游记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文章,掌握其独特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品味其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学习,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个人情操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西湖游记二则》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2.《西湖游记二则》中第一则主要描绘了_______时西湖的雪景,而第二则则主要描绘了_______时的西湖景色。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二、选择题1.下列对《西湖游记二则》中第一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B.作者通过写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C.文中提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为了强调西湖的雪景之大。
D.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
2.《西湖游记二则》第二则中,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展现了西湖春景的特点?()A.花的姿态和柳的情调B.山的容颜和水的意境C.湖面的波光粼粼和游人的欢声笑语D.春风的醉人和春水的柔软三、简答题1.简述《西湖游记二则》中两篇文章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点。
2.《西湖游记二则》在表达主题方面有哪些特色?三、全文翻译《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朝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公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纨的彩扇,盛过了二月的春花,游人的队伍,比堤畔的柳树还多。
《西湖漫笔》教案
内容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 写手法、修辞手法等,让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 掌握关键知识点。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些 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 能力。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 度高?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教 学失误?
学生反馈
0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 握课堂内容?
02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堂 氛围的评价如何?
03
学生是否对课程内容感 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
04
学生是否对教师教学有 任何建议或意见?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的 评价。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人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或视频 ,引起学生对西湖的兴趣,激发 学生对新课的期待。
明确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 西湖的历史文化、掌握课文的写 作技巧等。
课文讲解
01
02
03
背景介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形 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西湖 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
章。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仿写一篇 游记,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西湖的自然美景,培养学 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
学习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 生动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 趣和表达能力。
《西湖二则》改
《西湖游记二则》教学设计大柳行中学姜彩霞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2、品味积累语言,体会情趣。
(重难点)3、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一、导语:(出示有关西湖图片)风光旖旎的西湖,曾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
同学们,你能说出有关西湖的诗词吗?(学生答)预设: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描写西湖美景的名作不胜枚举。
对于西湖之美,明代的大文学家袁宏道却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他的山水小品《西湖游记二则》(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三个,学生朗读)三、检查预习: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白板出示生字作者。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充分,下面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生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本文语言浅易,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课文已有注释。
针对个别同学疑问,学生予以解答,解答不了,老师解答。
)白板出示:词:突兀、夕岚、勒、艳冶、不忍去湖上、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师:克服词句障碍,咱们再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五、寻美景(白板出示)1、第一则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哪几句是写作者初游时的心情的?2、第二则开头写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与这几句相照应?。
明确:1、西湖全景: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初游时的心情:目酣神醉。
2、西湖最盛:预设:(1)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师引导:这句也是奇特景观,但是不是作者最爱的盛景呢?明确:通过下文“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 西湖游记二则练教学反思 鲁教版
西湖游记两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十二课是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
这篇文言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游记文章,体现了袁宏道的“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
文中的景物描写极有特色,作者侧重整体描述,不局限于一枝一叶的表达。
对重点景物,如月的描写,也是点到即止,留丰富之想象给读者。
那么如何将作者的这一特色介绍给学生,并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应该是分析文章时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熟读。
我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熟读成诵,一定要读到每个句子不加字不减字不改字,就像是自己口中本来就应该这么说却不感到别扭,是自己心中所有的程度。
只有这样,语言才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成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通过反复的诵读,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流畅了,几个脑子比较快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接着,我又示范了有感情的朗读。
对于语言,尤其是我们的古汉语,朗读是较高层次的赏析。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情朗读是他们的弱项。
老师要做朗读的高手,用自己的读带着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当然,短短的一节课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坚持和指导。
剩下的时间自然的交给了文章的翻译。
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用文言的思维去学习,对于要将文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的汉语,其语法规则和系统均有不小的差别。
对学生来说,其实是增加了一项程序。
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正常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英语,而不应该将英语思维转换成汉语思维来学习。
所以学习语言,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很重要,语言思维也很重要。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进行鉴赏分析了。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揣摩感悟,体会作者情感——比较鉴赏景物描写——发挥想象,改写练笔。
这几个环节围绕本文的重点——景物描写来设计,环节比较简单,内容有所侧重,重点比较突出。
漫读西湖 主题阅读探究课教学实录
“漫读西湖”主题阅读探究课教学实录师:山水流转,四季变幻,西湖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
有人曾用“天堂一景,人间一梦”盛赞西湖之美。
西湖到底有多美,今天我们就跟随美文漫步西湖,通过阅读探寻西湖之美。
西湖是历代文人争相咏颂的对象,描写西湖的诗词大家也积累了不少,谁能帮我们回味一下?生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屏幕上根据学生说的诗句,出现相应的诗)师: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
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美景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生自由朗读,大屏幕显示:课文原文)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都颇有兴致,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示范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听一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
(生范读)师:请同学们找出写景的句子。
生1:我找到了第一段里面的“”生2:我找了这一句“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生3:我找到了写月景的“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这幅美丽的画面。
(生齐读课文)师:袁宏道不愧为著名的散文家,描绘西湖美景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山水有意,草木含情,下面让我们入情入境品西湖,探寻西湖美在哪里。
请同学们运用圈点批注法,在自己最美的句子旁边进行批注。
(大屏幕出示:圈点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
)生1:我找到了“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一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桃红柳绿,色彩明丽。
师:你读出了西湖的画面美。
生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用比喻、夸张修辞,写游人如织的盛况。
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
西湖游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导读】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文章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
文中无“待”,而题称“待月”,以实写虚,暗示作者优雅的趣味,也造成读者期待的兴味.2原文晚游六桥(1)待月记西湖最盛(17),为春,为月(2)。
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25),尤(6)为奇观。
石篑(kuì)(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n)之盛(12),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
其时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15)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1]3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西湖教案5篇
西湖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湖教案5篇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准确评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西湖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西湖游记两则
袁宏道
作者简介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 湖广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著有《袁中 郎全集》。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 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 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 。 袁宏道在29岁那年曾特意到西湖游览,写 了十多篇游记。其中以“西湖”为题的有四 篇,本课选的是《西湖》中的前两篇。
找出文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前两句 用女子来形容西湖的娇艳;后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写 出了令人目眩神迷,陶醉其中的西湖美景,一连四个比喻 把西湖描绘得生,他笔下的西湖 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 力和灵性。 作者通过对西湖春天的自然风光、动人景象的 传神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满心喜爱和深切感受。
《西湖》说课稿
《西湖》说课稿《西湖》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以议论抒情为主,感情真挚、议论深刻,语言精练而富有深意。
学习本单元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认真体会__的思想感情,深入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本篇是袁宏道的一篇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随意而自然,不重具体景物的刻画描写,却非常重视借助山水风光传达文人志趣,语言朴素平易而颇多变化,往往涉笔成趣,有清隽美妙的意境。
__非常适合诵读,因此重点要通过诵读来品味__的美感。
二、说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①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重点文言词;②熟读课文,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盎然的意趣;过程、方法目标:①把握多角度品析理解内容的方法;②学习用朗读法阅读写景文言文,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高雅的情趣。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导悟法:本节课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引读、初读、译读、品读、美读几个环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启发学生自悟,提高对文言文本的理解能力。
并以寻找美点为切入口,引领学生理解__丰厚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我设计了“五步读书法”,即引读、初读、译读、品读、美读,使整个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诵读中而逐步达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层次。
第一步———引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上课伊始,配以婉转的古筝乐曲,屏幕展示西湖优美风光,使学生陶醉其中。
语文:第22课《西湖游记两则》导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22《西湖游记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品析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皆以文章名世,号称“公安三袁”,世称“公安派”。
袁宏道在三袁中成就最大,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隽永,活泼生动,在明代散文中自成一格,开拓了小品的领域,丰富了表现形式。
游记为时人所推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突兀.(tù)昭.庆(zhāo)棹.(zhào )山色如娥.(é)花光如颊.(jiá)波纹如绫.(líng )目酣.神醉(hān)石篑.(kuì)罗纨.(wán )艳冶.(yě)山岚.(lán)夕舂.(chōng )丁酉.(yǒu )3、古今异义:4、写出描写西湖风光的诗词一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题临安邸(林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毕竟西湖六月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风光不与四时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自主学习游记(一)1、写了西湖的哪些景色,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其表达效果?作者写了西湖的“山、花、风、波”,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来描摹:“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远处孤山葱绿,宛如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绫罗一样起伏。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西湖游记两则》(其二)ppt课件
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年中了进士,任 吴县知县,但他鄙弃官场、淡 泊名利,不愿作官,而喜欢访 师求学,游历山川,毅然辞去 了吴县知县,在苏杭一带游玩, 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
西湖简介
美丽的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 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 胜地,也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 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 积达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 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发: 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数(shuò):屡次
去: 离开
弥漫: 满,遍。
歌吹:唱歌奏乐。这里是说歌伎很多。吹,管乐器的演奏。
罗纨( wán ):精细的织品。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艳冶( yě):美丽,妖艳。 染翠:变成绿色。
岚( lán ): 山气
设色பைடு நூலகம்用颜色描画。
夕舂( chōng ):夕阳
研读课文
1.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 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呢?
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 是盛在人。
重难点探究
1. 《西湖二》开头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这是全文的纲。那 么下文是怎样跟它照应的?
布置作业
1.完成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 2.查找描写西湖的诗歌,抄写并背诵下来; 3.运用景物描写写一段话,来衬托你的心情。
退出
袁宏道《西湖》教案
袁宏道《西湖》教案一、导入新课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
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
次:按顺序排列。
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
⑥数:屡次。
⑦去:离开。
⑧弥漫:满,遍。
⑨歌吹:唱歌奏乐。
这里是说歌妓很多。
吹,管乐器的演奏。
⑩罗纨:精细的织品。
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⑩艳冶:美丽,妖艳。
⑩染翠:变成绿色。
⑩岚:山气。
⑩设色:用颜色描画。
⑩夕舂:夕阳。
⑩尤:更。
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了酒。
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安排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西湖二”:断桥—苏堤(全在湖上)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优质】西湖袁宏道-word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西湖袁宏道篇一:袁宏道西湖一袁宏道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高二语文《西湖七月半》教案
高二语文《西湖七月半》教案西湖七月半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生动简洁的叙事,白描手法的运用。
2、感受作者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在明代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是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
张岱作品在艺术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于极普通、极深细处捕捉描写对象的特点而以传神的笔墨出之,绘景逼真如画,写人神韵毕肖。
且善用自然本色的语言,于切中肯綮处下笔,不重雕镂,不求孤峭,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具有天然韵趣。
《自题小像》张岱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事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课文诵读,理清层次结构本文可按其自然段落分为三层:第一段分别介绍游湖看月的五类人,在对他们看月情态的各自描绘中暗寓褒贬;第二段写“二鼓以前”杭人看月的热闹场景,嘲讽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全然不解其中的幽雅情趣;第三段描绘真正的看月者怡情水光月色,1酣歌纵饮,直至东方将白的勃勃兴致和高雅情怀,使“俗人”相形见绌。
从结构看,文章第一段是总写,对五类看月者一一描述,笔墨比较概括;第二、三两段是分写,以两个具体场面相互比照,对真假看月者进行比较,写得相对具体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宏道《西湖》教案一、导入新课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杭。
”之美又以西湖为最,有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文章,仔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简介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公安县)人。
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
他主文学创作要“独扦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三、分析课文1.教师读课文,并用多媒体设备打出生字词,学生在书中画记。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③勒:抑制。
④相次:一个接一个地。
次:按顺序排列。
⑤发:打开、开掘,引申为“花开”。
⑥数:屡次。
⑦去:离开。
⑧弥漫:满,遍。
⑨歌吹:唱歌奏乐。
这里是说歌妓很多。
吹,管乐器的演奏。
⑩罗纨:精细的织品。
这里指富贵人家的装束。
⑩艳冶:美丽,妖艳。
⑩染翠:变成绿色。
⑩岚:山气。
⑩设色:用颜色描画。
⑩夕舂:夕阳。
⑩尤:更。
⑩目酣: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了酒。
⑩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容,试着翻译。
3.教师答疑。
四、理解课文容安排打开多媒体,展示画片。
1.学生根据画面了解作者游踪。
“西湖一”:武林门一保叔塔一昭庆寺一西湖“西湖二”:断桥—堤(全在湖上)指名学生在文中找出写景部分与画面一致的语句,并齐读这些语句。
这一过程可灵活安排,主要使学生对西湖有更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容《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容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
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进入情境。
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
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容获得初步的感知。
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
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
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
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
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
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西湖一一、导入新课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
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
宋朝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省)人。
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
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
其中描叙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突兀:高耸的样子。
棹zhào:划船。
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颊jiá:面颊。
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因为作者初至,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
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
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
整个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
“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
此为实写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
”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
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
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
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
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札记本上。
第二课时西湖二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抗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二、阅读分析l.教师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
勒:抑制。
相次:一个接一个。
恋:迷住。
去:离开。
歌吹:唱歌奏乐。
粉汗:年轻妇女的汗。
艳冶:美丽,妖艳。
设色:用颜色描画。
夕春:夕阳。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
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
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
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
“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
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
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在桃花盛开的白堤、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
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